作者: 周靖陈双静
来源:《中外医疗》 2011年第33期
周靖1 陈双静2
(1.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 2.江苏省预防疾病控制中心 江苏南京 210029)
【摘要】 目的 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一期乳房扩张器植入术的并发症发生及其护理措施。方法 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8月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一期乳房扩张器植入术1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17例乳腺癌患者共植入乳房扩张器17只,局部疼痛2例,出血1例,经清创止血、细心周到的护理后治愈。本组病例均对手术及护理效果满意,术后患者的乳腺癌得到根治,同时为二期乳房再造创造了最佳的条件,大大减少了患者的心理障碍,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一期乳房扩张器植入术后,加强临床观察及护理至关重要,极大降低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乳腺癌 扩张器 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R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1)11(c)-0155-02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升高[1]。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一侧乳房缺失,严重影响体形,给患者的生活及工作带来无尽的苦恼。因此,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的乳房再造受到患者的青睐。其中有一部分因术后需放化疗而无法接受一期乳房假体植入术的乳腺癌患者,与其等待二期乳房扩张器植入后再重建乳房,不如行一期乳房扩张器植入术,既经济又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我科从2010年1月至2011年8月共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一期乳房扩张器植入术17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7例,女,年龄29~59岁,平均44.3岁。病理诊断:导管内癌3例,浸润性导管癌14例。
1.2 方法
本组病例手术分II期完成。I期:在全麻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手术作两切口,分别是乳腺正中梭形切口和腋下斜切口。改良根治术完成后,分离胸大肌与胸小肌肌间隙,植入容量适宜的扩张器,缝合胸大肌外侧缘及前锯肌内侧缘,确保扩张器不移位。术后常规于腋下放置引流管并持续负压吸引2~4周。伤口愈合后按照常规扩张方法及速度给扩张器注入生理盐水,注水到预定量后,化疗及放疗结束后3个月,进行II期手术,取出扩张器,植入乳房假体。术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5d。
1.3 并发症
共植入17只乳房扩张器,出现并发症3次,发生率17.6%。其中出血1次,发生率5.9%,局部疼痛2例,发生率11.8%。
2 护理体会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术前应消除患者对手术的顾虑,充分了解患者的需求。详细向患者讲述手术的流程,对具体手术方式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让患者了解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的外形改变,一期扩张器植入术对二期乳房再造的必要性,术后并发症及手术后患侧与健侧的差别。患者思想负担普遍较重,必要的解释和安慰,使患者能情绪平稳地主动配合手术,客观地对待手术的效果[2]。对于不同的患者,推出个体化的心理护理方案,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解释,并请同室患者现身说法,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保证患者睡眠。
2.1.2 一般护理 协助患者完成术前常规检查,排除手术禁忌证。术前腋下备皮时,注意动作要轻柔,毛发彻底清除。
2.2 术后护理
2.2.1 心理护理 术前虽然进行了详细、周到的心理辅导,但是术后当患者真正面对自己是一名乳腺癌患者时,依然会出现焦虑、自卑、悲观甚至绝望的心理状态。术后首先告知患者手术已顺利完成,目前很安全,没有出现腋窝重要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让患者感到在和疾病抗争中获得的第一次重要成功,给患者带来最大的安慰和鼓舞,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随后患者出现的手术区域的疼痛、引流管刺激不适、加压包扎的紧束不适感等,会增加患者术后的焦虑恐惧。应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原因,告诉患者这是术后必要的处理和常见的临床表现。指导患者应用自我放松训练、注意力转移等措施来减轻不适,必要时可根据医嘱使用镇静剂或镇痛剂,以稳定患者的情绪,使之保持充足休息。尽管术前患者已知晓术后形体可能的改变,但当真正面对时,基本都难以接受现实。在安慰患者的同时,需要强调手术的彻底性,指出术后面临的部分问题是为了彻底切除乳腺癌而必须付出的代价,顺利地渡过手术关是成功治愈疾病的第一步。
2.2.2 一般护理 麻醉清醒,血压平稳后,垫高患肢,利于引流及减轻上肢水肿,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引流管引流量的变化。
2.2.3 术区护理 术区一般放置1~2根扁平引流管。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引流量<20mL时可以拔除引流管。同时观察皮瓣血运,如发现皮瓣暗紫有张力性水疱时,要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采取紧急措施。
2.2.4 患肢功能锻炼 术后第1~2天,伸指、握拳、屈腕动作。第3~4天,屈肘动动。第5~6天,患侧手掌摸对侧肩和同侧耳廓,尝试自行梳理同侧头发。第7~8天,肩部活动。第9~12天,爬墙动动,初做时用健侧手掌托患侧肘部,缓慢抬高直至与肩平(10d内不外展)。第13~14天,患侧手掌经头顶扪及对侧耳廓,或将患侧手掌置于颈后,开始低头位,逐渐达到抬头挺胸位。术后1周左右按摩乳房,挤压扩张器。按摩应由外向内,由下向上托,每次2~3回,每天2次,功能锻炼应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术后3周内不可做上举运动,以免扩张器移位。
2.3 并发症护理
2.3.1 出血 术后24~48h内易发生出血,大多原因为术中止血不彻底。故术中操作要解剖清楚,层次分明,及时止血。因为有些小血管当时不及时止血,血管回缩,不容易发现出血点,很容易遗漏。严密观察负压引流管及伤口敷料情况,避免引流管扭曲、受压,保持负压引流管通畅。引流管不畅或引流液较多时,应积极处理。观察皮瓣是否肿胀明显,若引流量较多,引流液颜色较深时,应及时通知医师处理。本组有1例术后引流量较多,通知医师发现为术后出血,经及时、积极的清创处理,未影响手术效果。
2.3.2 局部疼痛 局部疼痛是扩张器植入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术后扩张后期每次注液后可发生剧烈疼痛,有时疼痛难以忍受,一般注射后30min消失,必要时给予镇痛剂。疼痛持续1h或更长仍未消失,提示有缺血发生,可即时抽出适量液体,可采用少量、多次、缓慢、持续注射,同时安抚患者,取得患者合作。本组有2例局部疼痛,经积极安抚、分散注意力,使注水过程顺利进行。
2.3.3 感染 感染的发生原因与扩张过程中局部皮肤抵抗能力下降,清洁、消毒不彻底有关。在切口周围有创面溃疡、疖肿等均应在术前给予适当治疗或列为手术禁忌证[3]。如术后局部皮肤出现红、肿、热、痛等感染征象,暂时停止注水或抽出部分液体,给予足量的抗生素治疗。本组患者未出现感染,与周到细致的护理密切相关。
2.3.4 血运障碍 术后根据切口愈合情况,10d后开始注水,每周1次,一次注水量不宜过多,直至与对侧等大为止,每次注水后观察皮瓣皮肤表面循环半小时方准患者离开。本组患者未出现此类并发症。
2.3.5 患肢水肿 术后患肢水肿是改良根治术常见的并发症,主要原因是术后患侧上肢的感染、疤痕挛缩以及腋下解剖结构的改变致淋巴回流障碍引起。因此一年内禁止在患肢输液,抽血及测血压。让患者进行及时的功能煅炼,有助于减少患肢水肿的发生。本组患者未出现此类并发症。
3 出院指导
要求患者接受放化疗的同时定期注水,在注水过程中如有不适,应及时告之医务人员。放置乳房扩张器的部位应避免外力的碰撞、锐器的刺穿。要求患者患侧肢体锻炼,坚持不懈,保持生活规律,避免发胖。由于放置乳房扩张器注水扩张时间需要2~3个月,在注水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及早发现并发症,并采取积极的处理措施,避免乳腺扩张器带来的严重后果。加强临床观察及护理至关重要,极大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谢锡驹,王水.IGF-II在乳腺癌中的现状及展望[J].江苏医药,2007,33(4):383~385.
[2] 任凌云,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一期乳房再造的护理[J].现代护理,2008,5(3):131.
[3] 李海东,蔡国斌,李斌斌,等,胸腹部埋植扩张器并发症的分析及处理[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7,18(1):46~48.
【收稿日期】 2011-07-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