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博物馆的发展与创新
作者:崔若光 丁壮
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3年第31期
摘 要 本文通过对博物馆起源的研究,阐述了我国博物馆的发展现状,着重论述了我国博物馆的发展趋势和世界博物馆的建设创新趋势,对指导博物馆的建设和发展,提高博物馆的文化软实力及博物馆的国际地位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博物馆起源 现状与发展趋势 职能与创新 职能拓展 中图分类号:G269.2 文献标识码:A
中国梦践行着中华民族的美丽梦想,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事业的载体恰恰承载了我们寻梦和追梦的历程,更是几千年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绝佳见证。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文化的进步,我国公共文化得到空前的提高。首先,博物馆的数量不断增加;其次,博物馆的类别更加多样;第三,博物馆的职能增添了新的内涵;第四,参观博物馆的人数空前高涨,爆棚、排队经常可见。在满足了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同时,博物馆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这是因为鲜明的时代特性赋予了博物馆新的工作内涵,使博物馆的建设发展出现了新的趋势,博物馆的经营管理也增加的新的内容,博物馆的发展迎来了机遇。 1 简述博物馆的起源
“博物馆”英文—museum,这个词在词源学上的词根来自于希腊语的“mouseion” ,原义是指供奉祭司艺术与科学的9位缪斯女神的神庙。从博物馆的历史形成过程看,博物馆起源于公元前500—450年的希腊,发展与14世纪以前的罗马,成型于16-17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
到了18世纪,以法国为代表的博物馆最先起源于私人收藏,最具代表的性的是1750年开始于卢森堡宫,当时在这里有一个兼收并蓄的展览,每周向公众开放两天,一直持续到1779年。这一年由于卢森堡宫被皇家要求归还以作私有的用途,于是一系 列更加雄心勃勃的展览计划在大卢浮宫开始了。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在全球范围内发生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文化财富的转移。尽管有一些博物馆成立于19世纪的上半叶,包括纽约的布鲁克林博物馆(1823年)、康涅 狄格州哈特福德的华斯华兹博物馆(1842年),但是美国许多主要的博物馆是在18实际70年代的设立机构的大潮中诞生的∶波士顿美术馆(1870年)、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1870年)、 费城美术馆(1876年)和芝加哥艺术馆(1879年)。这时期美国建立博物馆,无论数量、规模,都远远地超出了欧洲同类机构。 2 我国博物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我国博物馆的发展与我国近现代的历史文化背景密不可分。我国的博物馆建设主要起始于新中国成立之后,可以说起步晚,但发展迅速。博物馆从建国初期的21家,猛增到2009年的2900余家。就目前国内的博物馆而言,除部分博物馆具有世界级水平外,其他大多数与国际一流水平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急待于发展和提高。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特别是人们在满足了物质需要的同时不断提高精神文化的需求,这为博物馆事业发展带来机遇,博物馆的建设管理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1)博物馆的数量和观众人数与日剧增,具文献记载,自2005年到2010年五年间全国新增博物馆数量达300家,2010年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参观人数达5.21亿人次,比2005年增长194%。
(2)博物馆的功能不断完善,从博物馆的空间结构上一般分:陈列区、管理支援区、藏品库区和公共服务区。随着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参观人数的增加,博物馆公共服务设施比例也逐步提高。
(3)专题类博物馆如雨后春笋,近几年各类专业博物馆发展迅速。如:家具馆、陶瓷馆、昆虫馆、丝绸馆、茶叶馆等诸多分类明确,主题鲜明的展馆应孕而生,使博物馆的个性更加鲜明。
(4)民营博物馆正在兴起。自1997年中国第一家观复博物馆诞生到2010年全国具有一定规模的博物馆已达三百多家。
(5)网络为博物馆搭建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计算机辅助管理,使博物馆向着数字化发展迈出了一大步,网络在博物馆的使用实现了资源共享,使人不出家门就能欣赏到藏品,领略到文化的内涵不但开拓了视野,更促进了馆际和国际间的文化交流。
(6)行业管理和国家财政投入不断增加。近几年,国家在博物馆建设方面不断加大投入,到了2013年财政部印发《国家重点文物保护专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近一步加大了对文物保护和建设的投入力度,并出台相关政策扶持。 3 我国博物馆的基本职能与创新
国内现有各类博物馆约3500家(不含个小规模私人博物馆)。这些博物馆如果从内容上可分为综合博物馆和专题类博物馆。综合类博物馆最典型是的首都国家博物馆;专题类博物馆如大连的海洋世界,上海的昆虫博物馆,杭州的中国丝绸博物馆等。从时间上分可分为历史博物馆、现代博物馆和纪念馆等等。历史馆如故宫博物院、湖北省博物馆;现代馆如北京的中国的现代音乐博物馆;纪念馆则主要纪念名人英烈等。
纵观各类博物馆其基本职能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科普教育,二是辅助教学和科研,三是服务社会,四是保护文物或文化遗存。因此,博物馆的建设管理及职能定位一定要围绕着这四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个核心开展工作。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世界文化的融合,博物馆的管理和职能也正在发生着新变化。
当下的博物馆已经从传统意义的室内向室外露天或自然景观区域发展。以往从博物馆空间划分,通常也分成四个区域,即陈列区、管理区、库房区和服务区。传统的博物馆一般陈列区占的比重为25%,管理支援区占25%,藏品库区占25%,公共服务区占25%。但随着文博事业的发展,不同类别的博物馆在功能和空间区域划分上已经超越了以往的单一形式,出现多元化发展趋势。某些博物馆的规模已经超越了单一的馆所,向着公园化、保护区、保护地方向转化。如辽宁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就是集博物馆、地质公园和保护地于一体,并把陈列区和保护地融为一体,并根据实际需要不同区域在改变着四个区域的所站比例,同时也赋予博物馆新的内涵。
4 我国博物馆的职能的拓展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世界文化也出现融合的趋势,民族文化作为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越来越得到各个国家的重视。以往许多人类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人们的认识保护并收藏到博物馆之中,目前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正得到世人的关注与认识,并受到重视和保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3年10月17日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将设立“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和“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被批准列入名录的项目,已有22项入选世界非遗,包括有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福建南音、南京云锦、安徽宣纸、贵州侗族大歌、广东粤剧、《格萨尔》史诗、浙江龙泉青瓷、青海热贡艺术、藏戏、新疆《玛纳斯》、蒙古族呼麦、甘肃花儿、西安鼓乐、朝鲜族农乐舞、书法、篆刻、剪纸、雕版印刷、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端午节、妈祖信俗。2006年国家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至今为止国务院公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一批是518个,第二批是510个,两批总数量是1028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确立与保护为博物馆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内容,也赋予博物馆新的形式和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如福建福州的三房七巷;广西桂林漓江的渔火;海南彝族民俗村落;哈尔滨的关东民巷等等都是新时代创新版本的文博发展形式。笔者认为这也为博物馆提供了新的发展平台和更广泛的拓展空间,使博物馆的功能不单单局限在文物或艺术品收藏和展示,也为文化的繁荣和文化的传承提供了可靠保障,更为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植入了具有时代特点的新的生命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