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七年级生物上册五环四互教学模式导学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五环四互教学模式导学案

来源:智榕旅游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五环四互”教学模式生物导学案

学校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第1章 生命的世界》 第1节 形形色色的生物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能说出生物圈的范围,能区别生物与非生物;能说明生命的基本特征。 2、能力目标:能描述出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内在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以积极的态度感受生命世界的精彩与美丽。形成生物学观点

和科学态度,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

【学习重点】 生物多样性;生物的特征。

【学习难点】 遗传多样性;应激性;新陈代谢的概念。 【学法指导】 讨论、交流、对比。 【自学互助】

1、生物圈:在海平面以 和海平面以 之间,包

括 、整个 和 。这里有维持生命的空气、水、阳光等条件。

2、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3、生物的多样性包括 、 、 。

4、生物的特征有 等方面。 5、小猫长成大猫属于 ;大猫生小猫和蜻蜓点水属于 ;小猫会呼吸属于 ;

【展示互导】

1、小组问题展示:

2、我的疑惑:

【质疑互究】

探究一:生物的多样性有哪些?如何区分和理解的?

探究二:活动:交流物种多样性的资料 讨论1:生物生活的环境是怎样的?

讨论2:为什么生物会如此多种多样?

探究三:观察一滴水中的生命

讨论1:你从水中看到了多少种生物?你是如何区别水滴中的生物与非生物的?

讨论2:生命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讨论3:生物的基本特征有哪些?举例说明。

思考:① :生物在遇到 时能够作出的规律性反应。

② 生长:生物的 、 的变化就是生长。 ③ 繁殖:生物 的过程,叫做繁殖。

④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食物”,动物吸入氧气呼

第 1页 /共 67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五环四互”教学模式生物导学案

出二氧化碳、排出汗液和尿液,这些现象都是新陈代谢。

【检测互评】

1、生物圈的范围如果以海平面为标准划分应是( ) A、上到约10千米的高度下到约11千米的深度

B、上到约11千米的高度下到约10千米的深度 C、上到约10千米的高度下到约10千米的深度 D、上到约11千米的高度下到约11千米的深度 2、在下列各组中都属于生物的一组是( )

A、 含羞草、水 B、机器人、病毒、小草 C、 猫、蘑菇、细菌 D、 蝴蝶、小鸟、钟乳石 3、下列哪种现象是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 )

A、 兔子发现狼之后迅速奔跑 B、 种子萌发长成幼苗 C、 绿色植物的叶由小长大的现象 D、 鸟产卵 4、下列哪种现象属于生物体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 )

A、 松鼠不断寻找食物吃 B、 钟乳石由小变大 C、 小狗排尿 D、 人晕车呕吐 5、 猫妈妈生小猫,小猫能长大,长大了的猫能再生小猫,这一过程说明猫具有( )

特征。

A、 生长、发育和繁殖 B、 生长 C、 发育 D、 繁殖

6、 向日葵向太阳生长,是生物表现的哪种生命现象 ( )

A、生长 B、生殖 C、遗

传 D、对刺激的反应

7、 雨点打在含羞草叶上,叶片会立即合拢,叶柄下垂,这一现象属于生物特征中

的( )

A、生物的生长 B、生物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C、生物进行呼吸 D、生物的发育 8、下列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

A、火山爆发 B、开水沸腾 C、雨后春笋 D、潮起潮

9、下列不属于生物多样性的是( )

A、物种多样性 B、遗传多样性 C、生态系统多样性 D、环境多样性 10、下列各项中,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沙漠及沙漠中的全部生物 B、竹林中的全部竹子

C、竹林中全部的熊猫和它的食物 D、菜园中的全部白菜和菜青虫 11、下列哪项不属于生物圈的部分( )

A、地球的内部 B、大气圈的下层 C、整个水圈 D、岩石圈上层 12、下列哪个不是生物的基本特征( )

A、能运动 B、繁殖 C、生长 D、新陈代谢

13、现在世界上菊花已有2万~2.5万个品种,这体现了生物的( )

A、物种多样性 B、遗传多样性 C、生态系统多样性 D、生态环境多样性

14、生物圈是指( )

A、地球上的全部生物 B、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活环境 C、地球上的全部生物 D、地球的整个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15、生物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原因( )

A、遗传(基因)的多样性 B、变异的多样性 C、环境的多样性 D、气候的多样性 16、生命最基本的特征( )

A、生殖和发育 B、生长 C、新陈代谢 D、应激性 17、一猪生九子,九子各不同,体现了生物的( )

A、物种的多样性 B、遗传多样性 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生态环境的多样性

第 2页 /共 67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五环四互”教学模式生物导学案

【总结提升】 1、我的收获:

2、我的不足:

学校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第1章 生命的世界》 第2节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能说出影响生物的因素。

2、能力目标:能说明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认识,生态保护环境的意识。 【学习重点】 非生物因素,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学习难点】 活动“探究温度和湿度对霉菌生长的影响”。 【学法指导】 探究、分析、归纳总结。 【自学互助】

1、环境:生物的 统称为环境。

2、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 、 、 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

生态因素又分为 和 。

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包括 、 、 、 、 、湿度等。 (2)生物因素:① 生物之间的影响:包括相互帮助、相互斗争

② 生物之间的影响:包括互惠互利、捕食关系。

4、生物受环境的影响,也能 、 和 环境。

5.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环境,要受到 的影响。同时,生物能够

环境,也能够 和改变环境。

【展示互导】

1、小组问题展示: 2、我的疑惑: 【质疑互究】

探究一:活动: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

讨论1:实验开始时面包片为什么要在空气中暴露30min?

讨论2:湿度和温度对霉菌的生长有什么作用?

思考1:某小组同学们按照下表方案进行了实验: (1) 甲组 乙组 你 (同意或不

作出假设 温度能影响霉菌的生活 同意)

该小组同学的实验方案和结果, 环境条件 阴暗潮湿处 阳台向阳处 因为 。 实验材料 一块馒头 一块面包 (2)如果你不同意该实验方案,请写 处理方法 将实验材料装入袋中 出你的方案和预期。

① 环境条件的设计:甲组阴暗、潮 实验结果 馒头发霉 面包没有发霉 湿、 (温暖或低实验结论 霉菌生长在阴暗潮湿的地方 温),乙

组 阴暗、潮湿、温暖处 。

②实验材料的选择:甲组 ,乙组 一块面包 。 ③ 实验结果预期:甲组 ,乙组 。(发霉或不发霉)

(3)根据你的实验结果预期,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对霉菌的生活有影响。

思考1:你如何设计“探究湿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的实验?

第 3页 /共 67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五环四互”教学模式生物导学案

探究二:活动: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

讨论1:为什么实测不同地点的温度和湿度时干湿计放置的位置不同?

讨论2:为什么每个实测地点要记录3个数据的平均值?

讨论3:实测地点中,获得的哪组数据起着对照作用?并得出结论。

讨论4: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有哪些? 【检测互评】

1、仙人掌适宜生活在沙漠里,而不适宜生活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

A、水 B、空气 C、温度 D、土壤

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 ) A、光 B、水 C、温度 D、湿度 3、“大树底下好乘凉”,这说明( )。

A、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 B、生物都能适应环境

C、生物能影响环境 D、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紧密不分 4、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A.“春来江水绿如蓝” B.“雨露滋润禾苗壮” C.“草盛豆苗稀”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5、新疆的西瓜很甜,这一现象是由下列哪种因素决定的?( ) A、阳光 B、温度 C、水分 D、湿度

6、生物与生物之间具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你认为草原上的鹿与草属于( )

A、捕食关系 B、竞争关系 C、合作关系 D、寄生关系

7、新鲜的面包比干面包更容易长霉,这一现象说明霉菌的生长受( )因素的影响

A、空气 B、阳光 C、水分 D、土壤 8、下列现象不属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的是( )

A、蚯蚓改良土壤 B、变色龙的体色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C、大海里出现赤潮 D、动物对疾病的传播 9、下列哪种现象不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

A、仙人掌的叶变成刺 B、生活在草丛中的蝗虫是草绿色的 C、秋天大雁由北方飞向南方 D、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使土壤疏松 10、大雨过后蚯蚓常常爬到地面上,影响蚯蚓生活的因素是( ) A、温度 B、空气 C、水分 D、阳光

9、数百年前,我国黄土高原有茂密的森林。后来由于人口过于集中、长期掠夺式的开发等原因,如今变成了荒山秃岭,这个现象说明 ( ) A、生物影响环境 B、环境决定人口数量 C、生物适应环境 D、环境决定生物的形态

10、秋天凋落的枯叶之所以不是生物,主要原因是 ( ) A、它已经不能进行新陈代谢了 B、它已经不能再生长了 C、它已经没有绿色了 D、它已经不能再繁殖了 11、“大树底下好乘凉”,这说明( )。

A.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 B.生物都能适应环境

C.生物能影响环境 D.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紧密不分 12、生物学研究的对象是 ( )

第 4页 /共 67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五环四互”教学模式生物导学案

A、生命现象 B、形态 C、遗传和变异 D、结构 13.我国从东到西森林覆盖率逐渐减少,起主要作用的非生物因素是( ) A水分 B.温度 C.阳光 D.大气

【总结提升】 1、我的收获:

2、我的不足: 学校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第2章 探索生命》 第1节 生物学是探究生命的科学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什么是生物学;能说出教材中几位科学家的主要贡献。 2、能力目标:能描述生物学研究的对象和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初步认识到生命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以及生命科学的发展

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

【学习重点】 生物学研究的对象和意义。

【学习难点】 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什么是生物学。 【学法指导】 阅读、归纳、总结。

【自学互助】 阅读课本P21-25页,完成以下内容:

1、自然科学活动包括 、调查、 、查阅文献资料、相互交流…… 2、生物学是一门迅速发展的 。

3、法国学者 首次提出“生物学”这个科学名字。

4、林奈与 :林奈被称为“ ”。他提出的等级分类法的七个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 。 5、达尔文与 。他主要运用了 等研究方法。 6、哈维与 的发现。他是较早运用 方法的科学家。 7、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 。

8、瑞典科学家林奈创立了统一的生物 ,被称为“ ”,生物分类单位从大到小,排列为界、 、 、目、 、 、 。 9、生物学是自然科学的一门 科学,它研究生物的 、 、 、生理、 、 、生态的科学。

10、生物科学是一门 科学,要经常进行 与 。 【展示互导】

1、小组问题展示:

2、我的疑惑: 【质疑互究】

探究一:活动:讨论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讨论1:生物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

讨论2:人们进行生物学研究有哪些主要的方法?

第 5页 /共 67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五环四互”教学模式生物导学案

讨论3:当今世界各国为什么都在加强生物学的研究?

探究二:阅读课本P21-25页,并讨论: 讨论1:人类基因组的计划是什么?

讨论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什么是生物学?

讨论3:生物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检测互评】

1、生物学分类的基本单位是( )

A、门 B、目 C、纲 D、种

2、20世纪50年代,美国科学家沃森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的科学研究发现了( ) A、血液循环 B、生物分类 C、物种起源 D、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3、被誉为“生物分类学之父”的是( )

A、马克思 B、达尔文 C、林奈 D、哈维

4、生物分类的单位中从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

A、界、门、纲、目、科、属、种 B、界、纲、目、科、属、种、门 C、种、目、科、属、纲、门、界 D、种、属、科、目、纲、门、界 5、下列哪一个分类等级所包括的生物最少( )

A、纲 B、门 C、目 D、属

6、以下不属于科学活动包括的内容是( )

A、观察 B、调查 C、实验 D、假设

7、生活在绿草地上的昆虫,体色多为绿色而不是褐色。达尔文对这种现象的解释是 A、人工选择 B、基因改变 C、适者生存 D、以上都对

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科学实验的结果是用来验证假设的,实验结果往往是定量的

B、所谓调查就是去实地考察

C、科学家林奈将他当时发现的植物和动物排列成一个有规律的完整系统,被称为“分类学之父”。

D、生物科学是在不断探索生命世界的神奇与奥秘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9、鲁班由于被割破手指到发明锯,运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 )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猜想法

10、有“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美称的生物学家是( )

A、拉马克 B、罗伯特.虎克 C、袁隆平 D、达尔文

11、下列哪项不属于非生物因素( )

A、水分 B、湿度 C、空气 D、植物

12、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呈刺状,茎绿色且能贮存水分,是对下列哪一因素的适应? A、寒冷 B、缺水 C、大风 D、强光

13、生活在寒冷地方的哺乳动物,它的鼻端、尾巴、耳廓及四肢的末端都比较短小,其原因是( )

A、受到刺激发生一定的反应 B、有利于奔跑,寻找食物

C、形态结构与环境相适应 D、不容易被敌害发现 14、达尔文对生物学的理论贡献是( )

A、物种的分类 B.生物进划论 C.物种遗传 D.物种变异 15、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像,这属于( ) A、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B、环境对生物的制约 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环境对生物的适应

第 6页 /共 67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五环四互”教学模式生物导学案

16、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A、“春来江水绿如蓝” B、“雨露滋润禾苗壮” C、“草盛豆苗稀”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17、达尔文提出的 的理论促进了人们对生物发展史的理解。 【总结提升】 1、我的收获:

2、我的不足: 学校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第2章 探索生命》 第2节 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能说出实验法研究的一般步骤。

2、能力目标:能尝试设计简单的实验并控制实验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法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学习重点】说出实验法研究的一般步骤。

【学习难点】归纳出实验法研究的基本步骤与过程。 【学法指导】探究分析、讨论交流、归纳总结。 【自学互助】

1.生物科学工作者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法

来研究生物科学,其中_________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2.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_________开始的。然后可以根据自己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尝试着对这一问题的答案作出_________。 3.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时,实验中的变量是_______,恒量有______和_____等。 4.响尾蛇靠什么追寻猎物( )A.听觉 B.视觉 C.嗅觉 D.体温 5.研究响尾蛇捕食老鼠的实验中需要几只死老鼠( ) A.1 B.2 C.3 D.数量不限

6.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调查法、分类法、文献法、 等方法。其中, 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展示互导】

1、小组问题展示: 2、我的疑惑: 【质疑互究】

探究一:响尾蛇是如何追寻它放走的猎物的?

思考1:实验中两只死老鼠的惟一区别是么? 。

思考2:为什么要设计一只没有被响尾蛇袭击的死老鼠? 。 思考3:在实验法研究示例“响尾蛇是如何跟踪它放走的猎物的?”中,科学家通

过实验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 探究二:讨论交流总结:实验法研究的基本步骤

1、 2、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 3、 4、 5、实施实验并记录 6、分析实验现象 7、得出结论 探究三: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 实验内容: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第 7页 /共 67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五环四互”教学模式生物导学案

提出问题: 。

作出假设: 。 设计实验方案 :

实施实验并记录: ,分析实验现象: 。 得出结论: 。 思考1:这个实验的变量是什么? 。 思考2:我们如何探究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检测互评】

1、鼠妇生活的环境是( )

A、干燥的 B、阴暗潮湿的 C、有光的环境 D、水中 2、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中,将实验盒一边遮光一边不遮光,这是为了( )

A、提供一种无光的条件 B、便于观察 C、控制变量 D、设置一个对照实验 3、下列有关响尾蛇的信息资料中,正确的是( ) A、响尾蛇没有眼,因而看不见物体

B、响尾蛇的视力不好,它的眼只能感受可见光 C、响尾蛇的视力极强,在夜间也能看清物体

D、响尾蛇是用鼻来感受空气中的气味的

4、在实验设计中,下列不能作为一组对照的是( )

A、25度和0度 B、有光和无光 C、有空气和无空气 D、温度和水分 5、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的变量是( )

A、光照 B、温度 C、湿度 D、空气

6、西瓜“爆炸”事件发生后,西瓜膨大剂进入民众视野。有人将健康状况良好的小白鼠平均分为两组,其中一组饲喂膨大剂,以探究其对动物有无影响。这种方法属于( )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测量法 7、探究光照对水稻生存影响的试验中,设计对照组应该是( ) A、所有变量都相同 B、只存在阳光这一变量的差异 C、除阳光外其他变量都不相同 D、以上说法都不对 8、在实验过程中,应多次反复实验,其目的是( )

A、好看 B、数据越多越好 C、避免偶然因素的干扰 D、凑数

9、在探究水分对霉菌生活的影响这个实验中,实验变量是( ) A、温度 B、水分 C、光 D、土壤

10、如果实验结果与假设出现矛盾,下列哪种做法是错误的( )

A、修改假设 B、修改实验数据 C、重新进行实验 D、进一步查找相关资料 11、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科学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

B、观察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

C、科学观察不可以直接用肉眼,可借助显微镜、放大镜等 D、科学观察有时需要较长时间,要有计划、有耐心

12、为确保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影响实验的其他因素应( )

A、相同 B、不同 C、相似 D、随意

13、什么方法的运用使生物学进入实证科学的行列( )

A、调查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比较法 14、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的排列顺序是( )

①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③表达交流④制定计划⑤实施计划⑥得出结论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④⑤⑥③ C、①②④③⑤⑥ D、①②④⑤③⑥ 15、明代著名药学家李时珍在药学巨著《本草纲目》中记载药物1892中,附图1109

第 8页 /共 67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五环四互”教学模式生物导学案

幅。你认为李时珍在研究药物是,采用的主要是哪种方法(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比较法

16、实验方案中一般只设( )个变量,每个变量因素应设置( )。 【总结提升】 1、我的收获:

2、我的不足: 学校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第3章 细胞》 第1节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能说出显微镜各结构的名称和作用 2、能力目标:能正确使用显微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训练学生探究微观世界的方法。

【学习重点】 能说出显微镜各结构的名称和作用;能正确使用显微镜。 【学习难点】 正确使用显微镜。

【学法指导】 观察、归纳总结、实验。 【自学互助】

1、除病毒外,绝大多数生物都是由 构成的。

2、单细胞生物:整个生物只有 构成,如 。多细胞生物: 构成,如 。

【展示互导】

1、小组问题展示:

2、我的疑惑:

【质疑互究】

探究一:活动:练习使用显微镜

讨论:显微镜有哪些主要结构?各结构的作

用是什 么?

① 。 ② 镜筒:连接 与 。 ③ 。 ④ 。

⑤载物台:放玻片。 ⑥通光孔:光线通过。 ⑦ 。⑧压片夹:固定玻片。 ⑨ 。⑩ 镜座:稳定镜身。 11镜柱:支持镜身。 ○12镜臂:提握镜身。 ○

13 :调节焦距。 ○

14 :调节焦距。 ○

探究二:光学显微镜的使用

讨论1:显微镜的使用包括哪些步骤?使用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讨论2:视野中“上”字是否倒置,其物像比实际大小放大了多少倍?

讨论3:若视野中“上”字位于左上方,怎样操作才能将其移动至视野中央?

思考:(1)取镜安放: 握 托。放在距实验台边缘约5cm处,镜臂靠近身

第 9页 /共 67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五环四互”教学模式生物导学案

体略偏左。

(2)对光:转动 ,使 对准 。

转动 ,使遮光器上 对准 。 眼注视

目镜,同时两手转动 ,将光线反射到镜筒,直到整个视野呈 色。 (3)放置玻片标本:

(4)观察:从 注视 ,同时双手 时针缓慢转动

使镜筒下降,直到物镜距离玻片 为止。 注视目镜内的视野 睁开,双手 时针徐徐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视野中出现物像。微调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5)收放。 【检测互评】

1、显微镜中放大物像的结构是 和 。显微镜中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有 和 。对光时,

2、实验室内光线不强时,对光时,应选择 _ _____和__ __面反光镜。

3、有一台显微镜,它有两个目镜和两个物镜,目镜的放大倍数分别为5×和15×,物镜放大倍数分别为10×和40×。请问,这台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是__________,最小的放大倍数是__________。假如现在观察一个标本,需要放大150倍,应该选用的目镜为__________,物镜为__________。若在载玻片上放一块写有很小“F”字母的透明纸片,从显微镜中观察到的物像是 。 4、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时候,被观察材料必须是( ) A、薄而透明的 B、新的 C、干燥的 D、完整的

5、在用显微镜观察时,视野中有一污点,移动装片和擦目镜镜头,污点都没被移去,那么污点肯定是在( )

A、目镜上 B、在装片上 C、在反光镜上 D、在物镜上

6、用显微镜观察时,显微镜在实验台上的位置一般应该是( )

A、正中央 B、略偏右 C、略偏左 D、以上三种都可以

7、取显微镜的正确方法是: ( )

A、一手握住镜臂,一手托住镜座 B、左右任一只手握住镜臂 C、右手握镜筒,左手托镜座 D、双手托住镜座

8、用显微镜观察写在载玻片上的英文字母“d”,在低倍镜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 ) A、d B、p C、q D、b

9、使用显微镜对光的程序是: ( )

①选遮光器上适宜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②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③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 ④转动反光镜调节出一个白亮的视野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④─②─① D、③─②─①─④

10、对光以后,从目镜中看到的视野应该是 ( ) A、白亮的 B、有直射阳光的 C、暗灰的 D、黑暗的

11、显微镜对光时,应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 )

A、载物台 B、反光镜 C、装片 D、通光孔

12、某人在使用显微镜时,他视力正常,且习惯用右手写字,则他使用显微镜时,应

第 10页 /共 67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五环四互”教学模式生物导学案

A、闭左眼,用右眼观察 B、闭右眼,用左眼观察 C、两眼睁开,用左眼观察 D、两眼睁开,用右眼观察

13、下列有关显微镜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对光时,用高倍物镜正对通光孔

B、要使视野变亮,可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 C、镜筒下降,当物镜靠近载玻片时两眼注视目镜 D、要使刚观察到的物响更清晰,可调节细准焦螺旋 【总结提升】 1、我的收获:

2、我的不足:

学校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第3章 细胞》 第1节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观察和识别动物细胞的结构。 2、能力目标:能正确制作动物细胞临时装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小组合作精神。 【学习重点】 观察和识别动物细胞的结构;能正确制作动物细胞临时装片。 【学习难点】 能正确制作动物细胞临时装片。 【学法指导】 实验、分析、归纳总结。 【自学互助】

1.动物和植物都是____________构成的。

2.生物圈中的生物可分为单细胞生物和 生物。

3. 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是 。 4.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有 。 5.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 。 6. 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7.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人或动物细胞形态和基本结构都是一样。 ( ) (2)在显微镜下观察的临时装片都需要被染色后才能观察。 ( ) (3)蝗虫、柳树、家兔的基本组成单位是细胞。 ( ) (4)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 (5)经碘液染色后,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细胞质颜色最深。 ( ) (6)不同的动物细胞形态结构并不完全一样。 ( ) 【展示互导】

1、小组问题展示: 2、我的疑惑: 【质疑互究】

探究一:活动:观察人和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讨论1: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并观察: ① :纱布朝一个方向。 ② :把玻片平方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玻片中央滴一滴 。 ③ :清水漱口,清除食物碎屑。用消毒牙签粗的一端在口腔 上轻刮几下。 ④ :将牙签上附着的碎屑放在载玻片的生理盐水中涂抹几下。

⑤ :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其 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

盖在液滴上。

第 11页 /共 67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五环四互”教学模式生物导学案

⑥ :在盖玻片 滴一滴 ,用吸水纸从盖玻片 引流,

使 扩散到整个标本。

讨论2:是否所有动物细胞的形态都是一样的?

讨论3: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P38

:动物细胞最外面一层极薄的膜,对细胞具有 作用,并控制 ,选择透过性膜。 :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结构,能流动从而加速内外物质的交换。在细胞质内有许多细微的结构,如线粒体等。 :细胞内一个近似球形的结构,储存 ,控制

着 。除上之外,动物细胞内还有 ,是细胞进行 的场所,是动物细胞的能量转换器。

讨论4:你所观察过的动物细胞在结构上有哪些相同的特点?

讨论5:比较几种观察过的动物细胞,它们有哪些不同的特点?

【检测互评】

1、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第一次使用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第二次使

用的目镜为5×,物镜为10×。第二次在视野中看到的物像与第一次看到的物像相比( )

A、大小是原来的一半,细胞个数增多 B、大小是原来的2倍,细胞个数增多 C、大小是原来的一半,细胞个数减少 D、大小是原来的2倍,细胞个数减少 2、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由低倍镜转换到高倍镜,视野亮度和细胞数目的变化( )

A、变亮 增多 B、变暗 减少 C、变亮 减少 D、变暗 增多

3、小刚同学正在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表皮细胞,显微镜的目镜有5х和10х两种,物镜有10х和40х两种,下列组合中观察到细胞数目最少的是( ) A、目镜5х,物镜10х B、目镜10х,物镜10х C、目镜5х,物镜40х D、目镜10х,物镜40х 4、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滴加的染液是( )

A、清水 B.生理盐水 C.稀碘液 D.自来水

5、当显微镜视野很暗,影响观察时,应调节光亮程度,此时应采取的措施是( ) A、缩小光圈 B、换高倍目镜 C、选用凹面镜反光 D、调节准焦螺旋

6、当显微镜的目镜为5、物镜为10时,在视野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16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这行细胞中的( )

A、2个 B、4个 C、16个 D、32个 7、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①、将牙签上的碎屑在载玻片的生理盐水中涂抹几下 ②盖上盖玻片 ③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 ④用消毒牙签在口腔侧壁上轻轻刮几下 ⑤染色

A、①②③④⑤ B、③④①②⑤ C、④③①②⑤ D、③④②①⑤

8、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固定装片用到的结构是 ( )

A、粗准焦螺旋 B、压片夹 C、反光镜 D、细准焦螺旋

9、细胞膜的功能特性是( )

A、选择透过性 B、完全透过性 C、全封闭特性 D、有时全透性有时半透性 10、动物中的能量转换器是( )

第 12页 /共 67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五环四互”教学模式生物导学案

A、染色体 B、线粒体 C、叶绿体 D、液泡

11、物镜放大倍数为10X,目镜放大倍数15X,它的放大倍数是( ) A、10倍 B、15倍 C、25倍 D、150倍 12、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光线过弱,应该( )

A、大光圈、平面镜 B、大光圈、凹面镜 C、小光圈、平面镜 D、小光圈、凹面镜 13、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为什么要将取出的口腔上皮细胞放在0.9%的生理盐水中 A、使细胞透明 B、避免细胞干燥

C、减慢细胞的运动 D、使细胞维持正常生理状态 14、人体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形状是( )

A、球形 B、扁平近长方形 C、扁平近椭圆形 D、接近椭圆的球形 15、观察前,操作显微镜下降镜筒时,眼睛一定要看着( ) A、目镜 B、物镜 C、反光镜 D、镜座 【总结提升】 1、我的收获:

2、我的不足: 学校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第3章 细胞》 第1节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第3课时)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观察和识别植物细胞的结构。 2、能力目标:能正确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小组合作精神。 【学习重点】 观察和识别植物细胞的结构;能正确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 【学习难点】 能正确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 【学法指导】 实验、分析、归纳总结。

【自学互助】 阅读课本P38-40页,完成以下内容:

1、制作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擦拭、滴液(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 )、取材(撕)、展平、 、 。

2、识图填空。(1)属于植物细胞的是 图,你 判断的依据是 。图中B 的主要作用是 。图中结构E名称是 ,它是进行 作用的场所。(2)细胞的许多生命活

动是在[ ] 中进行的,其中的 能通过 作用分解有机物并释放能量,供细胞生命活动利用。 (3)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 ] 。 其中还含有 物质.图中有保护和支持作用的是:[ ] 。 (4)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结构是:(填序号) 。 (5)刀切鲜橙时,流出的黄色汁液主要是 ,它来自图中结构[ ] 。 (6)绿叶呈现出绿色的原因是因为细胞中含有[ ] 。 【展示互导】 第 13页 /共 67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五环四互”教学模式生物导学案

1、小组问题展示:

2、我的疑惑: 【质疑互究】

探究一:活动:观察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讨论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番茄果肉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

讨论2:观察并描述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植物细胞的最外层,对细胞具有 的作用。 :紧贴细胞壁的一层极薄的膜,对细胞具有 的作用,并 。 :细胞内一个近似球形的结构,储存 ,控制着细胞的生命活动。 :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结构,能 从而加速了内外的物质交换。植物细胞除了以上基本结构外,在细胞质内有许多细微的结构。如: :细胞质中的泡状结构,液泡中有 。细胞液中溶有多种物质,有的有味道,有的细胞液中含有色素,使细胞呈现不同的颜色。

:细胞质中的绿色小颗粒,内含有 等 色素。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 的场所。 线粒体:细胞进行 的场所。 探究二:讨论交流: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完成下列表格)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 动物细胞 有( ),没有( )和( ) 植物细胞 有( ),有( ),绿色部分有( ) 动植物细胞都有的结构有: 。 【检测互评】

1、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在于( )

①液泡 ②细胞膜 ③细胞壁 ④细胞核 ⑤细胞质 ⑥叶绿体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④⑤⑥ D、①③⑥

2、北京香山红叶呈红色,是由于细胞中存在花青素的缘故,那么这种物质存在于下列

哪种结构中?( )

A、细胞膜 B、细胞核 C、液泡 D、细胞壁 3、构成动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线粒体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

4、观察经过染色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各个结构中,染色最深的是( )

A、细胞壁 B、细胞质 C、液泡 D、细胞核 5、下列结构中,动植物细胞都具有的是(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液泡 D、叶绿体

6、西瓜之所以甘甜可口,主要是因为西瓜的什么含有大量的糖分( )

第 14页 /共 67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五环四互”教学模式生物导学案

A、细胞液 B、细胞核 C、细胞膜 D、细胞壁

7、猪的体细胞与洋葱表皮细胞相比,形状不太规则,这是因为猪的体细胞中没有

A、叶绿体 B、细胞质 C、细胞壁 D、细胞膜 8、小麦的表皮细胞和人的神经细胞都具有的结构是( )

①细胞壁 ②细胞膜 ③叶绿体 ④线粒体 ⑤细胞核 ⑥大液泡 ⑦细胞质 A、①②④⑤⑦ B、②③⑤⑦ C、②④⑤⑦ D、②④⑥⑦ 9、制作并观察洋葱鳞片叶临时装片的正确步骤是( )

①撕取实验材料 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③擦拭载玻片、盖玻片 ④用碘液给实验材料染色 ⑤将实验材料置于水滴中展开 ⑥盖盖玻片 A、①②③④⑤⑥ B. ③①②⑤④⑥ C. ③②①⑤⑥④ D. ①③②⑤⑥④ 【总结提升】 1、我的收获:

2、我的不足: 学校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第3章 细胞》 第2节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单位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能描述细胞是生命活动;能描述变形虫的形态结构和运动方式。 2、能力目标:能解释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单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分析、归纳总结出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单位,

让学生树立科学的态度。

【学习重点】 描述细胞是生命活动。

【学习难点】 解释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单位。 【学法指导】 探究分析、讨论交流、归纳总结。 【自学互助】

1、变形虫是一种 动物,因为它的身体只由一个 构成。 2、 对细胞有保护作用,同时控制着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

3、细胞的生命活动需要 。从外界获取的 、 、 等有机物中贮存着能量,这些有机物分解时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利用。

4、 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场所, 控制着细胞的生命活动。 5、植物细胞内含有 ,它能够利用 把水和二氧化碳等合成有机物,有机物及其储存的能量既可以供给植物细胞利用,也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供给动物细胞利用。

6、细胞的生活靠的是细胞各种结构的分工协作。请你将细胞中的下列结构与相应的功能用线连接起来。

a.细胞膜 A.动力车间 b.叶绿体 B.控制物质进出 c.线粒体 C.遗传信息库 d.细胞核 D.使光能变成化学能

7、如果把一个植物细胞比喻成一个完整的现代化“工厂”,则“工厂”周围的“围

墙”和“门卫”分别是细胞的 和 。细胞的 相当于“工厂”的“管理和调度部分”, 细胞的 相当于“工厂”的 “动力车间”,细胞的 相当于“工厂”的 “生产产品车间”。 【展示互导】

1、小组问题展示:

第 15页 /共 67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五环四互”教学模式生物导学案

2、我的疑惑:

【质疑互究】

探究一:活动:观察变形虫

讨论1:变形虫是怎样运动的?变形虫运动时,它的细胞形态如何变化?

讨论2:变形虫运动需要什么条件?

讨论3:变形虫摄取食物时?它的细胞发生怎样变化?

讨论4:变形虫的形态变化与细胞的哪些结构有关?

探究二:观察图3—15 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

讨论1:变形虫是怎样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

讨论2:变形虫运动需要能量,变形虫是怎样获得能量的? 探究三:观察图3—16 变形虫实验示意图 讨论:变形虫的细胞核在遗传中的作用

【检测互评】

1、洗青菜时,冷水没有变成绿色。当用沸水烫青菜时,水就变成了绿色。原因是破坏了青菜细胞的(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细胞核

2、下面有关细胞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膜是细胞外面的极薄的一层膜 B、细胞膜对细胞有保护作用

C、细胞膜能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 D、细胞膜能将细胞的内部和外部分开 3、植物细胞中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结构是( ) A、细胞质 B.线粒体 C.细胞膜 D.叶禄体 4、能够使细胞内的有机物氧化分解的结构是( )

A、细胞核 B、线粒体 C、叶绿体 D、细胞膜

5、变形虫的( )将细胞与外部环境分开,既有保护作用又能进行物质交换。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核 D、液泡 6、下列物质中,能供给细胞能量的物质是( ) A、水 B、糖类 C、无机盐 D、氧气 7、细胞中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场所是( ) A、细胞膜 B、细胞核 C、线粒体 D、液泡 8、对细胞的生命活动起着控制作用的结构是( ) A、细胞质 B、细胞核 C、细胞壁 D、线粒体 9、细胞核中遗传物质的载体是( ) A、蛋白质 B、细胞膜 C、染色质 D、脂肪 10、植物细胞中,能将太阳能转化成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的结构是( ) A、细胞核 B、叶绿体 C、线粒体 D、细胞膜 11、细胞中与“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现象有关的结构是( )

第 16页 /共 67页

、 D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五环四互”教学模式生物导学案

A、细胞壁 B、细胞膜C、细胞质D、细胞核

12、橘子有酸味、甜味,有这些味道的物质存在于橘子细胞的( )

A、细胞膜里 B、 细胞间质里 C、细胞液里 D、细胞核里 13、在生命活动旺盛的生物体细胞中,细胞质是( )

A、静止的 B、不含蛋白质 C、固定的 D、流动的 14、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植物细胞,不能看到的细胞结构是(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液泡 15、下列哪种物质是细胞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废物( ) A、糖类 B、尿素 C、蛋白质 D、脂类

16、细胞膜是组成细胞的重要结构,它的主要功能是( ) A、将细胞内外环境分开 B、不让细胞内的物质排出 C、阻止物质进入细胞 D、控制物质的进出 【总结提升】

1、我的收获:

2、我的不足:

学校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第3章 细胞》 第3节 细胞通过分裂而增殖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能描述细胞通过分裂的基本过程;细胞分裂的意义。 2、能力目标:能熟悉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和根据数据获得结论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模拟探究过程以及科学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学习重点】 细胞分裂的过程;细胞分裂的意义。 【学习难点】 分析数据和根据数据获得结论的方法。 【学法指导】 分析、讨论交流、归纳总结。 【自学互助】

1、细胞体积一般 ,这是因为细胞长到一定体积时 。

2、细胞 产生新细胞。 动物细胞分裂的过程:

3、细胞分裂的过程 植物细胞分裂的过程:

4、细胞分裂的特点: 。 5、细胞分裂的意义:单细胞生物通过分裂可实现 ;多细胞生物通过细胞分裂可使个体由小长大、细胞更新及个体繁殖,保证生物体的 。 6、细胞越大,物质扩散 ,反之,扩散 。 7、动物细胞分裂:先是一个细胞核分裂 ; 8、植物细胞分裂:首先是 一分为二。

9、单细胞生物通过分裂可实现 ;多细胞生物通过细胞分裂可以使个体由小长大、细胞更新及个体繁殖,保证生物体的 。

【展示互导】

1、小组问题展示: 2、我的疑惑: 【质疑互究】

探究一:活动:研究细胞体积与表面积的关系

讨论1:立方体的体积增大时,表面积与体积之比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讨论2:细胞大小会不会影响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

讨论3:细胞体积为什么不能无限大?

第 17页 /共 67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五环四互”教学模式生物导学案

探究二:活动:研究细胞大小与物质扩散的关系

讨论1:氢氧化钠在不同大小琼脂块中的扩散速率是否相同?

讨论2:细胞大小与细胞的物质扩散有什么关系?

探究三: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观察图3—17 细胞分裂示意图, 讨论1:植物细胞怎样分裂的?

讨论2:比较分析动植物细胞分裂的异同?

讨论3:细胞分裂的意义是什么? 【检测互评】

1、人的体细胞中有染色体46条,经过两次细胞分裂形成了多少个细胞,每个细胞中

染色体的数目是多少( )

A、2个,92条 B、4个,46条 C、4个,23条 D、数目都不定 2、生物体由小长大是由于( )

A、细胞体积增大 B、细胞数目增多

C、细胞体积增大和细胞数目增多 D、细胞体积增大或细胞数目增多 3、下列各项不属于癌变细胞特点的是( )

A、细胞分裂非常快 B、细胞失去分裂能力

C、可侵入其他组织器官 D、细胞癌变的实质是遗传特性改变 4、细胞的体积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是( ) A、细胞体积太大太厚重了

B、细胞表面积相对减小,细胞膜不能从外界获取足够的生活物质 C、细胞表面积相对减小,细胞膜才能从外界获取足够的生活物质

D、细胞与外部环境之间物质交换太快

5、下列关于细胞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细胞质先发生分裂,由一份分成两份 B、细胞核先发生分裂,由一个分成两个 C、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 D、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 6、下列关于细胞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可以生长和分裂 B、生物体由小到大,都是与细胞的分裂和生长分不开的 C、随着生物体的生长,细胞的数量也是增长 D、某一生物体内的细胞数量是一成不变的

7、下列关于细胞分裂的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单细胞生物通过细胞分裂进行繁殖 B、多细胞生物细胞分裂与繁殖有关 C、多细胞生物细胞分裂与繁殖无关

D、不断补充更新衰老死亡的细胞,保证生物的正常生命活动 8、关于细胞分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一个细胞一般分裂50~60次 B、细胞要生长到一定大小后才进行分裂 C、细胞可以无限分裂下去 D、细胞分裂时核先复制一份 9、下列能够无限度地分裂和生长的细胞是( )

A、神经细胞 B、癌细胞 C、上皮细胞 D、肌肉细胞

10、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相比。在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的是,植物细胞还要形成新的 A、细胞核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壁

11、地衣生活在岩石上,可以从岩石上得到所需的营养物质,又能分泌对岩石有腐蚀

作用的地衣酸。这一事实说明( )

A、生物能适应环境 B、生物依赖环境

C、生物影响环境 D、生物即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12、蔬菜上的农药一般很难渗入蔬菜对的细胞内,从细胞结构上看,起作用的是( )

第 18页 /共 67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五环四互”教学模式生物导学案

A、细胞壁 B、细胞质 C、细胞膜 D、细胞核 13、动物细胞分裂的先后顺序是( )

①细胞质由一份分成两份 ②、细胞核由一个分成两个③、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①③ D、①③②

14、细胞的生活离不开物质和能量,在动植物细胞中都存在的能量转换器是( ) A、细胞核 B、液泡 C、叶绿体 D、线粒体

15、切多汁的水果时会流出液体,此液体主要来自于(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液泡 16、“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描写的是哪种非生物因素影响了鸭的生活?

A、光 B、温度 C、水 D、空气 17、在设计对照实验时,我们应注意的问题是( )

A、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均不同 B、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均相同 C、所有变量都相同 D、所有变量都不同 【总结提升】 1、我的收获:

2、我的不足: 学校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第4章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1节 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能识别动植物的主要组织。

2、能力目标:能描述各种组织的作用。能熟练使用显微镜观察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观察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观。 【学习重点】 动植物的主要组织;各组织的特点和作用。 【学习难点】 各组织的特点和作用。

【学法指导】 讨论、交流、对比、归纳总结。 【自学互助】

1、细胞分化P56: 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其中大部分细胞发生了变化,他们在 、 和 上逐渐发生了差异,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细胞。 2、组织P56:由 相似, 、 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

3.许多生物的生长发育的起点是从一个 开始,它是由 和

融合而成的一个细胞。

4.由许多 相似, 、 相同的细胞和细胞间质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称 。它是 的结果。

5.人和动物有四种组织: 组织、 组织、 组织、 组织。 6.植物主要有: 组织、 组织、 组织、 组织。 7.叶的表皮、叶肉、叶脉中的导管和筛管分别属于 组织、 组

织、 组织。

8.我们吃甘蔗的过程中,观察到横切面有一个个突起的点,这主要是植物的 组织;剥掉的主要是 组织;吃掉的主要是 组织;吐掉的可能是 组织。 【展示互导】

1、小组问题展示: 2、我的疑惑: 【质疑互究】

探究一:活动:观察人体几种常见的组织(P57),填写下表: 结 构 特 征 分 布 位 置 功 能 举 例 第 19页 /共 67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五环四互”教学模式生物导学案 上皮组织 细胞排列 覆盖在 和 保护身体免受细胞间质 伤害或感染,有 的内表面。 的有分泌功能 细胞间质 主要由 构成 主要由 构成 脑、脊髓、神经 广 泛 血管、口腔上皮 消化道内表面、 呼吸道内表面 皮肤上皮 脑、脊髓、神经中的神经组织 结缔组织 肌肉组织 神经组织 探究二:观察图4—2 植物体的主要组织示意图(P58),完成以下内容: (1)、分生组织:细胞一般 ,细胞壁 ,细胞核 ,细胞

质 ,具有很强的 。

(2)、保护组织:覆盖在植物 。对内部起保护作用,防止 、病菌

侵入、控制气体交换。

(3)、营养组织:细胞壁 ,液泡 ,可制造和储存营养。如:叶肉、果

肉细胞。

(4)、输导组织: 功能。导管运输 ,筛管运输 。

探究三: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检测互评】

1、许多生物的生长发育都是从一个 开始的,它是由 和 受精融合而成的一个细胞。

2、一粒种子长成参天大树,这和植物具有的 组织有关。

3、对于一个番茄果实来说,果皮属于 组织,果肉属于 组织。 4、叶的表皮、叶肉、叶脉中的导管和筛管分别属于 组织、 组织、 组织。

5、我们吃甘蔗的过程中,观察到横切面有一个个突起的点,这主要是植物的 组织;剥掉的主要是 组织;吃掉的主要是 组织;吐掉的可能是 组织。

6、把植物体从内部结构上联系起来成为一体(贯穿于根、茎、叶等器官内)的组织是( )

A、营养组织 B、输导组织 C、分生组织 D、保护组织 7、除哪项外其余各项都是构成鸡翅的组织( )

A、上皮组织 B、肌肉组织 C、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 D、营养组织 8、人体的神经细胞与肌肉细胞在形态上完全不一样,这主要是因为( ) A、细胞不断分裂的结果 B、细胞分化的结果

C、细胞自身改变的结果 D、细胞生长的结果 9、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通过细胞的分化形成了多种不同形态的细胞

B、皮肤是人体的一个最大器官

C、植物营养组织的细胞都和番茄果肉细胞形态一样

D、植物各种器官的表皮都属于保护组织 10、下列各项中,属于营养组织的是( )

A、洋葱鳞片叶 B、西瓜瓤 C、蚕豆叶的表皮 D、橘瓣上的丝络 11、完整的苹果可保存很长时间,而破损的苹果会很快腐烂,这说明表皮所属的组织

和功能分别是( )

第 20页 /共 67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五环四互”教学模式生物导学案

A、保护组织,保护作用 B、分生组织,分裂作用 C、营养组织,储藏作用 D、输导组织,输导作用 12、下列属于结缔组织的是( )

A、唾液腺 B、血液 C、胃黏膜 D、骨骼肌 13、细胞分化是指( )

A、一个母细胞分裂为两子细胞的过程

B、细胞数目增多和细胞体积增大 C、新生的子细胞逐渐长大的过程

D、细胞从原来的形态、结构和功能转变为其他形态、结构和功能的过程 14、根尖某一部位的细胞小、壁薄、核大,这一部位是由( )组织构成的。 A、保护 B、分生 C、营养 D、输导 15、下列具有收缩、舒张功能的组织是( ) A、上皮组织 B、神经组织 B、结缔组织 D、肌肉组织 16、植物体中具有分裂能力的组织是( ) A、营养组织 B、分生组织 C、上皮组织 D、保护组织 【总结提升】 1、我的收获:

2、我的不足: 学校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第4章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2节 生物体的器官、系统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能说出动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2、能力目标:能解释组织如何构成器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形成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科学观点。 【学习重点】 非生物因素,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学习难点】 活动“探究温度和湿度对霉菌生长的影响” 【学法指导】 探究、分析、归纳总结。

【自学互助】

1、器官:不同的 按一定的顺序聚集在一起共同完成一定的功能就形成了器官。 2、系统:

(1)定义: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 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

一起构成系统。

(2)分类:高等动物和人体有 系统、 系统、 系统、 系

统、 系统、 系统、 系统、 系统。

3、人和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细胞→ → → →人和动物体 4、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细胞→ → → → 植物体 5、绿色开花植物的器官: (1)、营养器官: 、 、 。 (2)、生殖器官: 、 、 。 【展示互导】

1、小组问题展示: 2、我的疑惑: 【质疑互究】

探究一: 活动:解剖观察鸡翅(P61),完成以下内容: 讨论1:构成鸡翅的主要组织有哪些?

第 21页 /共 67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五环四互”教学模式生物导学案

讨论2:不同的组织在鸡翅上的排列的顺序有什么特点?

讨论3:鸡翅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探究二:观察图4—3 人体消化系统的结构层次示意图和图4—5 人体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神经系统

讨论1:人和动物的器官是怎样构成的?

讨论2:人和动物的系统是怎样构成的?

探究三:器官构成完整的植物体 讨论1:植物体是怎样构成的?

讨论2:动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有何异同?

检测互评】

1、人体内最大的器官是( )

、胃 B、脑 C、皮肤 D、肠 2、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靠的是( )

、神经系统 B、消化系统 C、呼吸系统 D、循环系统 3、下列各项中,属于器官的一组是( )

①唾液腺 ②皮下脂肪 ③血液 ④软骨 ⑤一根肋骨 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⑤ D、③④⑤ 4、人的胃是一种( )

A、器官 B、细胞 C、组织 D、系统 5、能够为植物体获得生长所需的无机盐的器官是( ) A、根 B、茎 C、叶 D、种子 6、将几大植物器官连接在一起的器官是( ) 、根 B、茎 C、叶 D、花 7、在植物体的六大器官中都具有的组织是( )

、保护组织 B、输导组织 C、分生组织 D、营养组织 8、构成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A、细胞→组织→器官 B、细胞→组织→系统 C、器官→组织→细胞 D、器官→系统→细胞

9、蝙蝠和玉米在结构层次上的主要区别是蝙蝠具有( )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 、系统 10、下列食物不属于植物营养器官的是( )

A、甘薯 B、番茄 C、甘蔗 D、莲藕 11、我们常吃的甘蔗和花生,分别属于植物的( )

A、种子和茎 B、根和果实 C、果实和种子 D、茎 和种子12、下列结构中属于器官的是( )

A、血液 B、心脏 C、番茄果肉 D、洋葱表皮 13、动物体与植物体在结构层次上的主要不同是动物体具有( )

A、细胞 B、组织 C、系统 D、器官 14、藕生长在淤泥中,且能做菜食用,它属于( )

A、叶 B、茎 C、根 D、果实

15、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组成的结构,叫做( ) 、细胞 B、组织 C、系统 D、器官 16、生物体的结构是有层次的,其中最小的结构层次是 ( )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第 22页 /共 67页

D、

【 A A A A A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五环四互”教学模式生物导学案

系统

17、下列属于器官的是( )

A、洋葱表皮 B、甘蔗植株 C、桃花 D、叶脉 18、一株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殖器官是指它的( )

A、根、茎、叶 B、果实和种子 C、花、果实、种子 D、种子

19、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顺序聚集在一起共同完成—定的功能的结构是( )

A、人组织 B、器官 C、系统 D、生物体

20、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是 ,受刺激能

产生和传导兴奋的组织是 。

21、番茄果实的表皮属于 组织,果肉属于 组织。由不同的组织按

照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就叫 ,植物有六大器官,.根、茎、叶 属于 ;花、果实、种子 属于 器官. 2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组织是( )

A.血液 B.心肌 C.口腔上皮 D.心脏 【总结提升】

1、我的收获: 2、我的不足: 学校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第5章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 第1节 光合作用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与探究光合作用有关的科学家;能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 2、能力目标:能说出光合作用的产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科学家们探究光合作用的实验的学习和理解,帮助学

生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学习重点】 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 【学习难点】 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 【学法指导】 阅读、观察、归纳总结、实验。 【自学互助】

1、从柳苗生长之谜说起:海尔蒙特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才是使植物增重的物质。

2、普利斯特利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绿色植物能净化空气。

3、英格豪斯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绿色植物只有在 下才能净化空气。 4、1804年瑞士科学家索緖尔的实验结论;绿色植物生长需要 。

5、萨克斯的实验使人们认识到,绿色植物在 下不仅能够释放 ,而且能够合成 等物质。

5.1779年荷兰科学家英个豪斯的实验结论;绿色植物只有在 下才能净化空气,释放气体。

6.1782年瑞士科学家的实验现象;植物在光下放出 的同时, 还吸收空气中的 。

7.1804年瑞士科学家索緖尔的实验结论;绿色植物生长需要 。

8.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的实验结论;绿色植物在光下合成 。 9.验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分的实验,该实验利用了 实验方法,其中的变量是 ,原理是 。

【展示互导】

1、小组问题展示: 2、我的疑惑: 【质疑互究】

第 23页 /共 67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五环四互”教学模式生物导学案

探究一:活动: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P69) 步 骤 2、遮 光 操 作 选1或2片叶子,将其上下两面用不透光的纸片遮光后移到光下2到3小时 目 的 设置 和 的 实验。 1、 实验前2到3天,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 将叶片内原有的 3、 摘取一片部分遮光的叶片,去纸放入酒完全溶解 ,避免精中 ,叶片变成 色。 颜色干扰 4、染 色 5、冲 洗 清水漂洗后用 染色 清水冲掉碘液后观察 遇 的部分证明有 冲洗去掉碘液干扰,便于观察 讨论1:实验前为什么要对实验材料进行黑暗处理?

讨论2:实验选用的叶片,部分被遮光部分不遮光,这两部分在实验中各有什么作用?

讨论3:你怎样解释在酒精溶液中的绿叶脱色而使酒精溶液变绿的实验现象?

讨论4:用碘液染色后的叶片颜色发生怎样的变化?这种实验结果说明什么?

讨论5:萨克斯实验是怎样构建对照实验的?

讨论6:该实验的结论是: 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是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 探究二:检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P70) 讨论1:将带火星的卫生香或木条伸入试管后发生什么现象?此现象说明了什么?

讨论2:光合作用产生的助燃性气体是什么气体? 。

讨论3:此实验的结论是: 是光合作用的 。

【检测互评】

1、进行“绿叶在光下合成有机物”的实验中,把叶片放入装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酒精的颜色将变为( )

A、无色透明 B、绿色 C、蓝色 D、黄白色

2、“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中,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里,隔水加热,目的是( )

A、使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里 B、使叶片中含有的淀粉溶解到酒精里 C、检验叶片中是否含有叶绿素 D、检验叶片中是否含有蛋白质 3、在“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中,把植物先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 A、让叶片中的淀粉运走耗尽 B、让叶片中积累更多的水分 C、使叶片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 D、使根吸收更多的无机盐

4、萨克斯实验的结论之一是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为此他设计对叶片用黑纸片进行部分遮光的处理。下列有关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萨克斯的实验中没有实验组和对照组之 B、遮光部分是实验组,照光部分是对照组 C、照光部分是实验组,遮光部分是对照组 D、暗处理前是对照组,暗处理后是实验组

5、检测植物叶片中是否含有淀分,所用的试剂是( )

A、酒精 B、生理盐水 C、碘液 D、清水 6、“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证明了( ) A、光合作用的条件之一是光,产物是淀粉 B、光合作用需要光才能进行,并释放氧气

第 24页 /共 67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五环四互”教学模式生物导学案

C、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原料是二氧化碳 D、光合作用有光、无光都可以进行

7、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设计的实验得出了植物体内的全部营养物质( )。 A、 都是从土壤中获得的 B、不是从土壤中获得的 C、 都是从水中获得的 D、不是从水中获得的 8、新鲜水草放在鱼缸里的作用是( )

A、增加鱼缸里的氧气 B、美化鱼的生活环境

C、提供鱼的食物 D、增加鱼缸里的二氧化碳

9、“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过程包括了以下步骤:

①选叶遮光 ②酒精脱色 ③黑暗处理 ④观察变化 ⑤清水漂洗 ⑥碘酒显影, 正确的实验顺序应是: (用数字和箭头表示)。

10、太阳光下,金鱼藻不断产生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火柴棍快速燃烧起来,该实验说明绿色植物在光下能够产生( )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水蒸气 D、淀粉

【总结提升】 1、我的收获:

2、我的不足: 学校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第5章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 第1节 光合作用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能理解并说出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并能用实验证明。

如何设计实验的对照组和实验组,如何控制变量。

2、能力目标:能“验证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等实验并说明每个步骤的作

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小组合作精神。 【学习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 【学习难点】 探究实验的过程及每个步骤的作用 【学法指导】 实验、分析、归纳总结。 【自学互助】

1、概念:绿色植物通过 利用 ,把 和 转变成储存能量的 (主要是淀粉),并且释放 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2、光合作用的表达式是:

3、实质:(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1)物质转变:将简单的 (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复杂的有机物(主要

是 )。

(2)能量转变:将 转化为储存在有机物在的能量。 4、意义:(1)光合作用制造的 是植物、动物和人类直接或间接的

来源,是多种工业原料的来源。

(2)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是动植物及工业生产所需的 来源。

(3)光合作用产生的 ,是动植物和人类进行呼吸作用所需氧的来源。 (4)维持大气中 和 的含量相对稳定。 5、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第 25页 /共 67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五环四互”教学模式生物导学案

【展示互导】

1、小组问题展示:

2、我的疑惑: 【质疑互究】

探究一:活动:验证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P71) 讨论1:为什么银边翠和银边天竺葵的叶片边缘不呈绿色?

讨论2:分析实验,你组得出的结论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 。 讨论3:你组认为绿叶细胞的 可能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探究二:检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讨论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怎样的?

讨论2:分析实验现象并说明光合作用与二氧化碳的关系。 【检测互评】

1、在光合作用的实验中,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密封的实验装置中,放入一瓶氢氧化钠,则实验完成后,在叶片上滴碘酒后不变蓝,其原因是( ) A、没有水 B、没有二氧化碳 C、没有光照 D、没有叶绿体 2、下列哪项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内部条件( ) A、光 B、二氧化碳 C、水 D、叶绿体

3、下列四项关于光合作用意义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A、制造有机物,是人和动物的食物来源

B、制造的有机物能贮存能量,是人和动物的能量来源

C、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使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基本稳定 D、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是人和动物氧气的来源 4、农作物种植要“正其行,通其风”,目的是( )

A、使植物能吸收更多二氧化碳 B、使植物能吸收更多水分 C、美观 D、有利于人工管理

5、一株桃树经过一段时间的培植后,它所积累的干物质的质量,比培养初期的质量增加几十倍以上,其增加的干物质主要来自于( )

A、根所吸收的水 B、根吸收的无机物

C、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 D、土壤

6、为提高塑料大棚蔬菜的产量,菜农拟采取以下措施,其中哪项与提高产量无关 A、立体密植 B、适当提高二氧化碳浓度

C、适当提高氧气浓度 D、适当延长光照时间

7、从光合作用的反应式看,影响光合作用的嘴主要外界条件是( ) A、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 B、二氧化碳浓度和氧气浓度 C、温度、水分和光照强度 D、温度和湿度

8、银边天竺葵的叶片用光照射后,脱去叶绿素,滴上碘液,结果发现( ) A、叶片的边缘变蓝,其他部分不变蓝 B、整个叶片变蓝 C、叶片的边缘不变蓝,其他部分变蓝 D、整个叶片不变蓝 9、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和不可缺少的分别条件是( )

A、线粒体和光 B、叶绿体和光 C、线粒体和有机物 D、叶绿体和有机物

第 26页 /共 67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五环四互”教学模式生物导学案

10、右图是经过暗处理后的银边天竺葵的叶片,甲为银边部分,乙为黑纸片遮光部分,丙为绿色部分。在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后,取下该叶片脱色、 漂洗、滴加碘液、再漂洗。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叶片在酒精中隔水加热后,绿色部分变成 , 这是因为 。 (2)加碘液后发现甲、乙两处均不变蓝,原因是:

甲处: _____ 。 乙处: _____ ____。 (3)丙处遇碘变蓝,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 ,实验前将植株放

在黑暗环境中一昼夜的目的是 。 【总结提升】 1、我的收获:

2、我的不足:

学校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第5章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 第1节 光合作用 (第3课时)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能识别叶片的各结构并描述其作用。

2、能力目标:能说出叶片与其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植物光合作用重要性的学习,深化学生爱护植物的意识。 【学习重点】 叶片的各结构及其作用。

【学习难点】 叶片与其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学法指导】 实验探究、观察比较、归纳总结。 【自学互助】

是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其由 、 、 组成。 【展示互导】

1、小组问题展示:

2、我的疑惑: 【质疑互究】

探究一:活动:观察植物的叶

讨论1:观察叶片的横切面结构为什么要制作很薄的临时切片?

讨论2:总结叶片的结构组成和各结构的特点、作用。

① 组织。细胞 无色透明排列整齐, 表 皮 外有一层透明不易透水的 ,利于 , ⑤ 防止叶片过多散失 , 叶片。 表皮细胞不含 ,表皮上有由成对的呈半月形的[ ]保卫细胞围城

第 27页 /共 67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五环四互”教学模式生物导学案

的[ ]气孔。气孔可张开、闭合。是 交换和 散失的门户。

② 。接近上表皮,含叶绿体 ,细

叶 肉[ ] ( 组织): 胞排列 的叶肉细胞是 组织。 ③ 。接近下表皮,含叶绿体 ,细 胞排列 的叶肉细胞是 组织。

叶 脉[ ]( 组织):分布在叶肉细胞之间,具有 作用。内有两种 管道: 运输水和 。 运输有机物 讨论3:在叶片结构的哪些细胞内部有绿色颗粒结构?叶片内绿色颗粒结构的分布有

什么特点?

探究二:活动:探究影响叶绿素形成的环境因素

讨论1:哪种环境因素可能对叶绿素的形成起着决定作用?

讨论2:你的实验设计思路是什么?实验中设置的对照有什么作用?

【检测互评】

1、夏季的雨后,一些植物的叶表面常有水珠滚动,而不会渗入叶片中去,主要是因为

A、表皮细胞排列紧密 B、表皮的气孔关闭

C、表皮的细胞壁厚,不透水 D、表皮细胞表面有角质层 2、保卫细胞的作用是( )

A、保护整个细胞 B、控制气孔的开闭 C、保卫气孔 D、吸收水分 3、在探究光合作用的实验中,若将叶的主脉切断(一切均按规范要求),则发现叶片

前端遇碘液未变蓝色,其原因是( )

A、叶片未遮光 B、缺水,无法生成淀粉 C、气孔不能开闭 D、叶片无法支撑 4、韭菜的上端是绿色,而下端埋在土中的部分是白色的,其根本原因是( ) A、韭菜下端没有叶绿体 B、叶绿素在光下才能形成

C、叶的下部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D、叶绿体在光下才能形成 5、叶片的表皮有哪些特点是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 )

①表皮细胞无色透明②表皮细胞排列疏松,能透过气体③表皮上有由保卫细胞构成的气孔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 D、①② 6、叶片中含有叶绿体最多的细胞是( )

A、叶脉 B、表皮细胞 C、海绵组织细胞 D、栅栏组织细胞

7、银边天竺葵的叶光照射后,脱去叶绿素,滴上碘液,出现的结果是( )

A、整个叶片都变为蓝色 B、银边部分变蓝,其它部分不变 C、叶片边缘不变,其它部分变蓝 D、整个叶片没有变化

8、某学校生物课外活动小组开展大白菜丰产实验,每棵约重4千克,请问大白菜增产

的物质主要直接来自( )

A、土壤中的无机盐 B、空气中的氧气和土壤中的有机物 C、土壤中的有机物 D、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无机物

9、在大棚里种植农作物,为使农作物能最大限度地进行光合作用,可适当增加( )浓度。

A、氧气 B、二氧化碳 C、一氧化碳 D、氢气 10、叶的下列结构中,能制造有机物的部分是( )

A、上、下表皮细胞 B、保卫细胞 C、角质层 D、导管和筛管 11、光和作用的原料是( )

A、叶绿素、水和二氧化碳 B、二氧化碳和水

第 28页 /共 67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五环四互”教学模式生物导学案

C、淀粉和氧气 D、光、叶绿素和水

12、将一片正常叶片的主脉切断,在光照若干小时后,取下该叶片脱色,加碘处理,

叶片近叶尖端的一半呈褐色,近叶柄的一半呈蓝色。该实验说明光合作用需要 A、阳光 B、水 C、二氧化碳 D、叶绿体 13、下列哪一项不是叶结构与其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特点( )

A、表皮细胞无色透明,上有气孔 B、栅栏组织叶肉细胞中含有较多的叶绿体 C、叶片阔而扁平,提供了较大面积接受阳光 D、叶片在秋天时变成黄色或红色 14、叶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光合作用能在叶中的进行部位的是( )。

A、叶肉细胞和保卫细胞 B、表皮细胞和叶肉细胞 C、保卫细胞和表皮细胞 D、叶脉细胞和叶肉细胞 15、光合作用的实质是( )

A、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B、分解有机物,储存能量 C、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 D、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总结提升】 1、我的收获:

2、我的不足: 学校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第5章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 第1节 光合作用 (第4课时)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熟记光合作用的概念、公式、实质和意义。

2、能力目标: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植物光合作用重要性的学习,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

树立实事球是的科学精神。

【学习重点】 光合作用的概念、公式、实质;

【学习难点】 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 【学法指导】 实验探究、观察比较、归纳总结。 【自学互助】

1.光合作用的概念:绿色植物通过 ,利用 ,把 和 合成储存能量的 (主要是 )并释放出 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2.写出光合作用反应式 。 3.实质:光合作用包含两种变化:一是 ,即二氧化碳和水等简单的 ,转变成淀粉等复杂的 ;二是 ,即 转化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 。 4.意义:光合作用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产物上。

(1)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为自身的生长发育提供了营养物质,而且也是动

物和人的 来源。

(2)光合作用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是动物、植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 来源。

第 29页 /共 67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五环四互”教学模式生物导学案

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燃料里的能量也是植物亿万年前通过光合作用积蓄的。

(3)光合作用吸收 释放 ,维持了大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 【展示互导】

1、小组问题展示:

2、我的疑惑: 【质疑互究】

探究一:总结光合作用

讨论1:光合作用的原料、场所和产物是什么?

讨论2:有机物中贮藏的能量来源于哪里? 讨论3: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反应式是什么?

讨论4: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探究二: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有哪些应用?

【检测互评】

1.光合作用是地球上一切生物生存、繁荣和发展的根本保障。光合作用的实质是( )

A.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B.分解有机物,储存能量 C.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 D.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2.下列哪一项不是光合作用的意义( )

A.为动物和人类提供营养和食物 B.为动物和人类提供呼吸所需的氧气来源 C.为动物和人类提供能量来源 D.为动物和人类提供呼吸所需的二氧化碳来源 3.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B.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 C.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D.绿色植物所有器官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4.右图是绿色植物的一生理过程,据图回答: (1)此图表示的生理过程是 。 (2)请把表示这一反应过程的反应式补充完整。

第 30页 /共 67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五环四互”教学模式生物导学案

5.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合成 ,储存 。 6.光合作用比作工厂,那么请你将下列相关联的词语连接起来 光能 光合作用的原料 水

光合作用的动力 淀粉(化学能) 光合作用的场所 氧气

光合作用的机器 含叶绿体的细胞 光合作用的产物 二氧化碳 叶绿体

【总结提升】 1、我的收获:

2、我的不足:

学校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第5章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

第2节 呼吸作用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能描述呼吸作用的概念、公式、实质及意义; 2、能力目标:能归纳总结出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区别与联系;提升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学习重点】 呼吸作用的概念、公式、实质及意义。 【学习难点】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区别与联系。 【学法指导】 探究分析、对比交流、归纳总结。 【自学互助】

1、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 ,只有 后,其中贮存的能量才能被利

用。而 作用可以分解有机物,释放有机物里贮存的能量。

2、呼吸作用的概念:绿色植物吸收 ,将 分解成

和 ,同时释放 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3、呼吸作用的表达式:

(储存能量)+ + + 能 量

线粒体 。 4、呼吸作用的意义: 5、绿色植物吸收 ,将 分解成 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实质是 、 。 6、 任何活细胞都能进行呼吸作用,进行呼吸作用的细胞结构是 。

7、夏天,人们常用冰箱贮藏蔬菜、水果,以达到保鲜效果,这是因为在温度较低时,植物的 作用较弱, 的消耗比较少的缘故。收获的粮食应及时晒干,是因为潮湿种子的 作用比较旺盛,消耗的 较多。经常给农作物松土,保证土壤中有较多的 ,从而有利于植物根的呼吸作用顺利进行。 8、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区别与联系: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场 所 条 件 原 料 产 物 实 质 关 系 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 第 31页 /共 67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五环四互”教学模式生物导学案

【展示互导】

1、小组问题展示: 2、我的疑惑: 【质疑互究】

探究一:种子萌发时吸收氧气(P81—82)

讨论1:说出演示实验中煮熟种子的作用是什么? 。 讨论2:为什么将实验装置放到温暖环境中?

讨论3:分析实验现象,你得出的结论是: 。 探究二:种子萌发时释放二氧化碳:(P82)

讨论1:说出演示实验中乙瓶的作用是什么? 讨论2:分析实验现象,你得出的结论是: 。 探究三: 种子萌发时释放能量

讨论1:分析实验现象,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讨论2:煮熟的种子为什么不能进行呼吸作用?

探究四:活动:探究植物细胞的呼吸作用

讨论1:根据本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讨论本组的假设是否证实?

讨论2:总结呼吸作用的概念和反应式

讨论3:呼吸作用的实质及意义是什么?呼吸作用白天黑夜都能进行吗? 讨论4: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是什么? 【检测互评】

1、将燃烧的蜡烛放进装有萌发种子的瓶子里立即熄灭,说明瓶子里缺少(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热量 D、都不是 2、细胞内分解有机物和释放能量的场所是( )

A、叶绿体 B、细胞质 C、线粒体 D、液泡 3、关于植物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 B、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C、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 D、分解有机物,贮存能量 4、植物进行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条件分别是( )

A、有光无光都行;有光才能行 B、都必须有光才行

C、都没有光也可以 D、有光才行;有光无光都行

5、家庭养花时,一般用栽花要用盆底有小洞的瓦盆,不宜用瓷盆。其原因是( ) A、有利于根吸收水分 B、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C、利于叶的蒸腾作用 D、能促进根的呼吸作用

6、将新鲜的蔬菜、水果放在冰箱内冷藏可以保鲜,其主要原因是冷藏条件下( )

A、呼吸作用减弱 B、呼吸作用停止 C.微生物被冻死 D、微生物繁殖速度慢 7、在我国的南方,夏季是水稻收成的时候将手插入谷堆,而这个季节会遇到台风和大

雨.农民常将未晾干的水稻种子拢成堆且盖上塑料膜.一段时间后,将手插入谷堆,会感到烫手,这主要是因为( ) A、潮湿的种子要散发水分

B、潮湿的种子呼吸作用强,产生的许多热量,无法散失

C、种子的光合作用,产生热量 D、缺乏氧气,种子无法呼吸 8、植物的生长、吸收等生命活动所需的动力,来自( )

A、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 C、输导作用 D、吸收作用 9、右图中若甲代表水和二氧化碳,则( )

A、II是光合作用,乙是水和二氧化碳, I是呼吸作用 B、II是光合作用,乙是糖类和氧气, I是呼吸作用

第 32页 /共 67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五环四互”教学模式生物导学案

C、II是呼吸作用,乙是水和二氧化碳, I是光合作用 D、II是呼吸作用,乙是糖类和氧气, I是光合作用

10、储存水果和蔬菜时,常采用降低氧气浓度或温度的方法,其主要目的是( )

A、促进光合作用 B、增强呼吸作用 C、抑制光合作用 D、抑制呼吸作用 11、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部位是( )

A、种子中 B、叶片内 C、根尖内 D、任何一个活细胞

12、为了抑制蔬菜水果的呼吸,往往向贮存的仓库里通入适量气体,气体的主要成分

是(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硫 D、一氧化碳 13、判断题

(1)独自一人下菜窖时,点上一支蜡烛比带手电筒更安全。( )

(2)植物体的所有活细胞在适当的外界条件下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 (3)植物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太阳,与呼吸作用无关。( ) (4)温度对植物的呼吸作用无关。 ( ) (5)种子萌发时产生的能量都以热能形式散失了。( )

【总结提升】 1、我的收获: 2、我的不足:

学校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第5章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 第3节 吸收作用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能说出氮、磷、钾三种无机盐对植物生活的作用;能理解根尖的成熟

区是根的主要吸水部位,能说明根毛适于吸水的结构特点。

2、能力目标:能阐述植物细胞及根毛的吸水和失水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无土栽培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前沿科学的兴趣。 【学习重点】植物细胞及根毛的吸水和失水原理。 【学习难点】植物细胞及根毛的吸水和失水原理。 【学法指导】实验探究、阅读交流、归纳总结。 【自学互助】

1.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 和 ,其中需要量最大的是含 、 、 的无机盐。

3.当根毛细胞的细胞液浓度 土壤溶液浓度时,根就吸水。 3.根毛细胞的结构特点是 。 4、 是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5、萎焉的黄瓜浸泡在清水里,黄瓜会变得 ,将少量酱油倒入盛有黄瓜条的盘里,黄瓜条会逐渐变得 。这说明黄瓜的果肉细胞可以 ,也可以 。

6、绿色植物的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器官是 ,主要吸收部位根尖的 ,因为在这里有大量的 细胞。

7、植物的根系可以固定植物,而且根尖 区有许多白色“绒毛”(即 ),是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植物根部的大量根毛,扩大了根的 吸收面积。 8、成熟区根毛细胞的特点:细胞壁 、细胞质 、液泡 。 9、根毛吸水的原理:根毛细胞液浓度 土壤溶液浓度。反之。 10、无机盐的吸收:(1)根不但从土壤里吸收水分,而且也从土壤溶液中吸收 。(2)植物生活需要量最多的是含 、 、 的无机盐。 11、无土栽培:P88:根据植物生活需要的 种类、数量和比例配制 ,用它来栽培植物,这就是无土栽培。

【展示互导】

1、小组问题展示: 2、我的疑惑:

第 33页 /共 67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五环四互”教学模式生物导学案

【质疑互究】

探究一:活动: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P85) 讨论1:说明你组同学的假设和实验方案。

讨论2:当黄瓜细胞吸水时,请描述出水分运动的途径。

外界溶液→ → → → 讨论3:根据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说明黄瓜细胞吸收和失水的条件。

当细胞液浓度 周围溶液浓度时,细胞就吸水。 当细胞液浓度 周围溶液浓度时,细胞就失水。 探究二:活动:观察根毛(P86)

讨论1:根的主要吸水区域是根尖的哪个部分? 。 讨论2:根与土壤接触的表面积是怎样扩大的? 。 探究三:观察土壤浸出液培养的幼苗(P87)

讨论1:描述两株幼苗的色泽,以及根系和茎叶的长势。

讨论2:分别培养在蒸馏水和土壤浸出液中的两株幼苗为什么会大小不一样呢?

讨论3:土壤浸出液与蒸馏水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讨论4:分析说明用土壤浸出液培养的幼苗生长健壮的原因?

探究四:无土栽培

讨论:无土栽培的概念和无土栽培的意义是什么? 【检测互评】

1、根毛细胞能够吸水的原因是( )

A、根毛细胞数量多,吸收面积大 B、根毛细胞与土壤溶液相接触

C、细胞液浓度大于土壤溶液浓度 D、细胞液浓度小于土壤溶液浓度 2、关于根毛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根毛布满整个根

B、根毛是非常细小的根

C、根毛的存在有利于增长根的吸收面积 D、根毛是成熟区表皮细胞上长出的不定根

3、一次施肥过多,农作物会出现萎焉现象,补救的措施是( ) A、移栽植物 B、疏松土壤 C、减少光照 D、及时浇水

4、根能从土壤中吸收( ) A、水和无机盐 B、各种植物所需的营养 C、有机物 D、水和有机物 5、用盐腌萝卜时,萝卜发生的变化是( ) A、细胞吸水,萝卜硬挺 B、细胞吸水,萝卜软缩 C、细胞失水,萝卜硬挺 D、细胞失水,萝卜软缩 6、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 ) A、分生区 B、成熟区 C、伸长区 D、根冠 7、根毛细胞的结构特点是( ) A、细胞壁厚,细胞质少,液泡很大 B、细胞壁薄,细胞质少,液泡很大 C、细胞壁厚,细胞质多,液泡很小 D、细胞壁薄,细胞质多,液泡很小 8、一次施肥过多会造成植物萎蔫的原因是( ) 第 34页 /共 67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五环四互”教学模式生物导学案

A、根毛细胞液浓度降低 B、根毛细胞液浓度升高 C、土壤溶液浓度过高 D、土壤溶液浓度过低 9、植物生活所需要的无机盐来自( ) A、根从土壤溶液中吸收的 B、叶从大气中吸收的 C、根从土壤颗粒内部吸收的 D、植物体自身产生的 10、植物生活中,需要量最大的是含( )的无机盐。 A、钾、铁、氮 B、氮、硼、铁 C、氮、磷、铁 D、氮、磷、钾 11、植物缺磷时,叶片常呈现( )

A、黄色、棕色 B、暗绿色、紫色 C、褐色、焦枯 D、淡棕色、褐色 12、含钾的无机盐能够使植物体( ) A、枝叶繁茂 B、茎秆健壮 C、幼苗发育 D、开花结果和种子成熟提早 13.无土栽培是指把植物( ) A.栽培在清水中 B.栽培在土壤溶液中 C.栽培在营养液中 D.全部暴露在空气中 【总结提升】 1、我的收获:

2、我的不足: 学校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第5章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 第4节 蒸腾作用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能描述植物蒸腾作用现象;能说明植物气孔的数目、分布与植物的蒸

腾作用的关系。

2、能力目标:能解释植物体内水分散失的主要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蒸腾作用意义的认识,渗透爱护植被的意识。 【学习重点】 植物蒸腾作用现象;植物体内水分散失的主要原因。 【学习难点】 植物体内水分散失的主要原因。 【学法指导】 实验探究、分析讨论、总结归纳。 【自学互助】

1、蒸腾作用概念P91:指植物体内的水分以 的形式散失到体外的生理过程。 2、植物体的水分蒸腾主要是通过 的气孔来完成的,气孔的张开和闭合由

_________细胞控制,大多数植物的气孔主要位于_________表皮。 和 也能进行一定的蒸腾作用。 3、蒸腾作用的意义: (1)、 ,防止叶肉细胞被阳光灼伤。 (2)、促进 的吸收和在体内的运输。 (3)、促进生物圈的 循环。 4.气孔的张开和闭合由_______细胞控制,大多数植物的气孔主要位于_______表皮。 5.蒸腾作用可以降低_________,促使根从土壤中_________,同时促进植物体内水分和_________的运输。

6.“秋风扫落叶”要减少植物的 ,有利于植物适应环境的变化。 7.植物体内水分的散失由 调节。 【展示互导】

1、小组问题展示: 2、我的疑惑: 【质疑互究】

探究一:植物的蒸腾失水P90

讨论1:两个试管内的水面上为什么要滴些植物油?

讨论2:为什么要将实验装置放在温暖、有阳光的地方?

第 35页 /共 67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五环四互”教学模式生物导学案

讨论3:描述两个塑料袋上出现的实验现象。

讨论4:试解释发生上述实验现象的原因。

讨论5:蒸腾作用的概念和蒸腾作用的发生部位

探究二:活动:探究不同生态环境中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

讨论1:实验假设:阳地植物比阴地植物气孔数目 (多或少);下表

皮比上表皮气孔数目 (多或少)。 实验结论: 。

讨论2:蒸腾作用的意义 【检测互评】

1、蒸腾作用时,水分是以什么状态散失的( ) A、液态 B、气态 C、固态 D、都不是 2、控制蒸腾作用强弱的结构是( ) A、保卫细胞 B、气孔 C、叶片 D、根毛 3、由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用于( ) A、人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4、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是( ) A、促使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 B、增加植物表面的湿度 C、促使分解体内的有机物 D、降低植物体内的水分 5、关于蒸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蒸腾作用能带动植物体对水分的吸收以及水和无机盐的向上运输

B、蒸腾作用的结果是把植物体内的水全部散失掉 C、蒸腾作用只有在炎热的夏天才会表现 D、蒸腾作用晚上要比白天旺盛 6、下列哪项与水分的蒸腾作用无关( ) A、促进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B、促进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 C、促进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D、降低植物体的温度 7、号称“世界爷”的巨杉,树高可达142米,影响水分输送到树梢的生理活动是(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吸收作用 8、蒸腾作用是指( )

A、叶片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 B、水分以气体状态从体内散失到体外的过程 C、叶片排出二氧化碳和氧气的过程 D、气孔释放氧气的过程 9、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 )

A、根 B、茎 C、叶 D、花

10、移栽植物时,往往在阴天或傍晚进行,并去掉一部分枝叶,主要原因是( ) A、防止植物干枯 B、降低植物蒸腾作用,减少水分散失

C、降低光合作用,减少职务负担 D、有利于呼吸作用,使生命活动加强 11、森林地区往往降水较多,这是因为( )

A、树木的生长需要水分,从而增加降水量 B、森林多分布在雨水多的地方

C、森林的根系固定了水分,使周围的空气湿度变大,从而增加降水量 D、森林可以增加大气湿度,降低温度,从而增加降水量

12、植物叶片的上下表皮上都有气孔,但一般植物的叶片上,上表皮的气孔总是比下

表皮的少,这是因为( )

A、上表皮气孔少,可以减少水分的散失 B、下表皮气孔多可以吸收更多二氧化碳

C、下表皮气孔多可加速水分的散失 D、上表皮气孔少可以减少氧的散失

第 36页 /共 67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五环四互”教学模式生物导学案

13、下列有关植物蒸腾作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没有蒸腾作用,水分和无机盐就无法在植物体内运输

B、蒸腾作用可以降低叶片表面积的温度,避免叶片被阳光灼伤 C、蒸腾作用能提高大气的湿度,促进降雨 D、蒸腾作用会散失大量水分,是一种浪费

14、根吸收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的特点是( )

A、有大量的根毛,扩大了吸收面积 B、根毛细胞壁薄,细胞质少,液泡大 C、根毛的细胞液浓度总大于土壤溶液浓度 D、以上都是 15、判断题:

(1)蒸腾作用同呼吸作用一样,白天晚上都可以进行。( ) (2)植物的气孔很小,因此通过气孔散失的水分很少。( ) (3)在草原上大量植树,可减轻干旱,调节气候。( ) (4)叶片的正面和背面的气孔一样多。( ) (5)蒸腾作用能带动植物对水和无机盐的吸收和向上运输,给叶片源源不断的送来原料( ) 【总结提升】

1、我的收获: 2、我的不足: 学校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第5章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

第5节 运输作用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能说出植物茎运输水、无机盐和有机物的部位,能辨认导管和筛管的特征。 2、能力目标:能识别导管和筛管在茎结构内的分布部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导管、筛管的分别以及运输作用的认识,让学生明白“树

怕伤皮不怕空心”,树立正确的爱护植被的意识。

【学习重点】 植物茎运输水、无机盐和有机物的部位。 【学习难点】 导管和筛管在茎结构内的分布部位。 【学法指导】 实验探究、分析讨论、总结归纳。 【自学互助】

1、导管:(1)、作用——从 向 运输 和 。

(2)、位置—— 。 (3)、特点——由许多管状的 连接而成中空的管道。

2、筛管:(1)、作用——从 向 运输 。

(2)、位置—— 。(3)、特点——由长形的 连接而成。

3.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 部里的 ,自 而 运输的。 4.淀粉是通过 部里的 ,大多是自 而 运输的。 5.植物体的根、茎、叶内都有 和 ,它们彼此连接和贯通,形成一个完整的管道系统,完成植物体运输水分、 和 的功能。

【展示互导】

1、小组问题展示: 2、我的疑惑: 【质疑互究】

探究一:活动:观察茎对水和无机盐的运输(P94) 材料 实验材料处理 现象 甲(剥掉树皮) 乙(保留树皮) 实验预测 叶的变化 水量变化 叶的变化 水量变化 第 37页 /共 67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五环四互”教学模式生物导学案 ⑴水和无机盐的运输部位: ⑵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方向: 讨论1:甲乙两组实验现象是否相同? 。 讨论2:茎内部分结构被染成红色的事实说明什么问题?

讨论3:说出水分从瓶中到达叶片的运输途径?

讨论4:表述根据上述实验和观察得出的结论。

探究二:观察枝瘤:P95

讨论1:描述切口上方和下方的形态变化。

讨论2:试解释切口上方形成瘤状物的原因。

讨论3: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推断茎运输有机物的部位。 。 探究三:活动:观察导管和筛管

讨论1:导管有哪些与其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相适应的特点?

讨论2:筛管有哪些与其输导有机物相适应的特点?

讨论3:植物体其他部分是否也有导管和筛管? 【检测互评】

1、环剥树皮,在切口的上方形成节瘤,这说明运输有机物的是( )

A、韧皮部里的导管 B、韧皮部里的筛管 C、木质部的导管 D、木质部里的筛管 2、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并运到植物体内的顺序是( )

①导管 ②土壤溶液 ③成熟区表皮内的各层细胞 ④根毛细胞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④①③ D、②④③① 3、叶脉具有输导功能,它能够输导( )

A、水分和二氧化碳 B、水分和有机物 C、水分和无机盐 D、水、无机盐和有机物 4、下列关于导管的描述,正确的一组是( )。

①运输有机物的通道 ②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通道 ③由死细胞构成 ④由活细胞构成⑤两个管道分子之间有筛板 ⑥中空的管道⑦位于韧皮部 ⑧位于木质部 A、①③⑥⑦ B、②③⑥⑧ C、①④⑤⑦ D、②④⑤⑧ 5、将树枝环剥一圈树皮后过一段时间会发现( ) A、切口上方有节瘤 B、切口下方有节瘤 C、枝条枯死 D、无影响 6、树皮的筛管运输的物质是( ) A、有机物 B、水和无机盐 C、水、无机盐和有机物 D、以上都不是 7、导管位于( ) A、木质部和韧皮部 B、木质部 C、韧皮部 D、髓 8、下列属于活细胞的是( ) A、导管细胞 B、筛管细胞 C、韧皮纤维 D、木纤维 9、保护树皮的意义是( ) A、有利于有机物的运输 B、保护木质部不被破坏 C、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D、保护形成层,使树能不断长粗 10、除下列哪一项外,其余均是茎具有的功能( ) A、支持作用 B、输导作用 C、贮藏作用 D、吸收作用 11、我们常见的自然现象是水往低处流,而植物体内的水则往高处移动,水向高处移

动的动力来自于( )

A、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 C、吸收作用 D、蒸腾作用 12、在生物圈水循环中,一般来说,水分进入植物体,再由植物体返回大自然的途径是( )

第 38页 /共 67页

实验观察 实验结论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五环四互”教学模式生物导学案

A、土壤中的水分→根毛细胞→(根、茎、叶)筛管→气孔→大自然 B、土壤中的水分→根毛细胞→(根、茎、叶)导管→气孔→大自然 C、土壤中的水分→(根、茎、叶)导管→根毛细胞→气孔→大自然 D、土壤中的水分→(根、茎、叶)筛管→根毛细胞→气孔→大自然

13、阳关下一棵柳树所进行的生理活动包括(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C、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 D、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 14、农民给苹果树环状剥皮的目的是( )

A、限制有机养料向根部运输 B、限制水分向上运输 C、限制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D、防治虫害

15、在小树上拴铁丝,天长日久会变成节瘤,是由于( )被破坏 A、韧皮部 B、木质部 C、形成层 D、表层

16、将一段带有叶的枝条下端插入红墨水中,并放在阳光下照射3~4小时,然后把枝

条纵切开来,茎内被染成红色的部分是( )

A、筛管 B、形成层 C、韧皮部 D、木质部 【总结提升】 1、我的收获: 2、我的不足:

学校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第6章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

第1节 种子萌发形成幼苗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能描述大豆和玉米种子的结构及其各结构的作用。 2、能力目标:能指出双子叶与单子叶植物种子结构的主要区别。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种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学习,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学习重点】 大豆和玉米种子的结构。

【学习难点】 大豆和玉米种子的结构及其各结构的作用。 【学法指导】 实验、观察对比、归纳总结、。 【自学互助】

1、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是指植物一生中所经历的 、 和 的全过程。是从 到 的过程。 2、种子的结构:P100 种皮—— 种子内部。在凹陷一侧的种皮上有种脐。

(1)双子叶植物种子 子叶—— ,贮存营养物质

( 如:大豆种子) 胚根——将来发育成 。首先突破种皮。

胚 胚芽——将来发育成 和 。 胚轴——将来发育成连接茎和根的部位。

——保护种子内部。

—— 贮存营养物质。

(2)单子叶植物种子 ——只有 ,转运营养物质。 ( 如:玉米种子) ——将来发育成 。 胚 ——将来发育成 。 ——将来发育成 。 3、活动:观察种子萌发时的形态结构变化。

4、下图甲、乙所示为二种植物的种子结构图

12 7 8 9

第 39页 /共 67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五环四互”教学模式生物导学案

甲 乙 丙

⑴上图甲为 (玉米、大豆)种子,乙所示为植物 (玉米、大豆)种子。

判断依据是甲图中有[ ] 而乙图中没有,甲图中有[ ] 为1片而乙图中[ ] 为2片。

⑵ 在大豆种子中,[ ] 是新植物体的幼体;而玉米种子也有这样的结构它由图中的[ ] 、[ ] 、[ ] 和[ ] 组成。 ⑶ 丙图是种子 (甲、乙)发育而来的,A由[ ] 发育而来的,B由[ ] 发育而来的,C由[ ] 发育而来的。 ⑷ 甲和乙图中种子萌发所需的营养物质分别来自[ ] 和[ ] 。

【展示互导】

1、小组问题展示: 2、我的疑惑: 【质疑互究】

探究一:活动:观察种子的结构(P100-101) 讨论1:大豆与玉米的种子分别由哪些部分组成?并绘出大豆种子结构和玉米种

子结构的纵剖面结构示意图

讨论2:大豆和玉米种子在结构上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并完成:

种子的基本结构:

双子叶植物:胚有 子叶,子叶中贮存着 。 单子叶植物;胚只有 子叶,有胚乳,胚乳中有丰富的 。

讨论3:将碘液滴在玉米种子的纵剖面上时,为什么胚乳部分会呈现蓝色?

讨论4:种子各部分结构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探究二:活动:观察种子萌发时的形态结构变化 讨论1: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是什么?

讨论2:种子萌发过程中各部分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检测互评】

1、供人们食用的面粉主要是小麦种子的( )加工而成的。 A、胚 B、种皮 C、胚乳 D、子叶

2、我们食用的花生、蚕豆的营养物质主要存在于种子的( ) A、胚 B、种皮 C、胚乳 D、子叶 3、在玉米种子的纵剖面上滴加碘液变成蓝色的部位是( ) A、胚根 B、子叶 C、胚乳 D、胚芽 4、下列结构中,花生和玉米种子共有的是( )

A、胚乳、种皮 B、种皮、胚 C、果实、种皮 D、两片肥厚的子叶 5、炸油条要用到面粉和花生油,它们分别来自小麦种子和花生种子的( ) A、子叶和子叶 B、胚乳和子叶 C、子叶和胚乳 D、胚乳和胚乳 6、关于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子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都具有两片子叶而且都非常肥厚 B、都是一片子叶,都非常薄 C、玉米种子两片子叶并且十分肥厚,菜豆种子一片子叶而且非常薄 D、菜豆种子两片子叶并且十分肥厚,玉米种子一片子叶而且非常薄

7、不论是玉米种子还是大豆种子,种子中最重要的部分是 ,它由 、胚轴、胚根和 组成。

第 40页 /共 67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五环四互”教学模式生物导学案

8、大豆种子的胚具有 片子叶,所以大豆属于 植物。小麦、水稻、玉米种子的胚中具有 片子叶,所以它们都属于 植物。 9、下图是菜豆、玉米种子结构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填写图中各部分的名称: A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

D_________; E__________________;F_________;G_________。 (2)能保护种子的结构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3)将来发育成茎和叶的是图中的_________。 (4)将来发育成根的是图中的_________。 (5)种子的主要部分是_______,它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部分构成。(6)菜豆和玉米种子共有的结构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不同的是菜豆种子的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片,而玉米种子的_________有__________片;玉米种子中有_________,而菜豆中没有。_ 【总结提升】

1、我的收获: 2、我的不足: 学校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第6章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

第1节 种子萌发形成幼苗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能说出种子的营养成分。 2、能力目标:能探究说明种子萌发的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小组合作精神。 【学习重点】 种子萌发的条件。 【学习难点】 种子萌发的条件。

【学法指导】 实验、分析、归纳总结。 【自学互助】

1、种子萌发既需要必要的 条件,又需要适宜的 条件。

水: 可证明。

无机物

无机盐: 可证明。 2、种子的成分 淀 粉 : 。 有机物 :黄白色,有黏性。 :切下种子的胚放在白纸上挤压有“油迹”可证明。

3、种子萌发的条件 (1)、自身条件——胚是 、 、 。

(2)、外部条件—— 、 和 。 【展示互导】

1、小组问题展示:

2、我的疑惑: 【质疑互究】

探究一:活动:探究种子的营养成分。

第 41页 /共 67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五环四互”教学模式生物导学案

讨论1:(1)你鉴定出种子中含有哪些无机物?

讨论2:遇碘液变蓝是面粉中哪种成分的特性?面团中有柔韧性的物质主要是什么成

分?

讨论3:在白纸上用力挤压小麦胚,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并说明你的推测。

探究二:活动:探究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 讨论1:比较①和③的结果,你的结论是什么?

讨论2:比较②和③的结果,你的结论是什么?

讨论3:将实验装置③和④的实验结果加以比较,你又得出怎样的实验结论?

讨论4:假如上述装置中每瓶只放一粒种子,实验结果会怎样?结论有怎样? 【检测互评】

1、小麦播种后,浇水过多种子不统一萌发的原因是( )

A、缺乏空气 B、胚已经死亡 C、温度过低 D、水分过多 2、炒熟的种子不能萌发,原因是( )

A、失水过多 B、丧失了生命力 C、丧失了吸水力 D、营养不足 3、在农作物播种之前,我们要进行选种和测定种子的发芽率,这是因为要( )

A、确定是否具有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

B、确定种子是单子叶植物还是双子叶植物的种子

C、观察种子萌发的时间 D、确定是否具有种子萌发的内在条件 4、春天是播种的季节,种子萌发不需要的外界条件是( )

A、适宜的温度 B、一定的水分 C、充足的空气 D、肥沃的土壤 5、下面最适宜水稻种子萌发的环境是( )

A、潮湿疏松的土壤 B、潮湿板结的土壤 C、干燥疏松的土壤 D、干燥板结的土壤

6、我们常吃的绿豆芽的白嫩细长部分主要由种子的哪部分发育而来的( )

A、胚芽 B、胚根 C、胚轴 D、子叶 7、我们日常食用的大米主要是水稻种子结构中的( )

A、胚芽 B、胚根 C、子叶 D、胚乳 8、玉米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与果皮的是( )

A、胚芽 B、胚根 C、子叶 D、胚轴 9、右图是玉米种子纵切剖面示意图,能为玉米种子萌发

提供营养的结构是( )

A、① B、② C、④ D、⑤ 10、种子的主要结构是( )

A、胚乳 B、子叶 C、胚 D、种皮 11、种脐的作用是( )

A、通气 B、运输养料 C、在萌发时吸水 D、呼吸 12、我们食用大豆时,主要食用的是( )

A、种皮 B、胚乳 C、胚芽 D、子叶

13、种子萌发过程中,胚根发育成 ,胚轴发育

第 42页 /共 67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五环四互”教学模式生物导学案

成 ,胚芽发育成 。 14、种子萌发所需的自身条件是必须有完整而成熟的 ,还要有足够的 储备。 15、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是 、 和适宜的温度。 16、下面是“探究种子的成分”实验中的有关操作,请回答其中的问题:

(1)取适量晒干的小麦种子,装入干燥的试管里放在火上均匀加热,一会儿在试管的

内壁上将会发现__ ___, 这可以说明__ ____是种子的一种成分。

(2)把种子用铁丝穿起来, 放在火上烧,此时烧掉的是________、 到最后剩下的是不

能燃烧的物质呈______色, 是____________。

(3)用纱布包着小麦面团,在清水里用手揉挤,水将变成____ 色的液体,取一些这

样的液体装进试管,滴入几滴碘酒,该液体的颜色将变成____ 色,说明从纱布包里渗出了一种物质到清水里,这种物质是________。挤尽这种物质后,纱布包里只剩下了____ 色的胶粘物质,这是________。

(4)把花生种子放在白纸上挤压,白纸上会出现透明的__ __, 这是种子中的_ ___。 【总结提升】 1、我的收获:

2、我的不足: 学校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第6章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 第2节 营养器官的生长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能解释植物体营养器官的概念;能描述直根系与须根系的形态特征。 2、能力目标:能概括根尖的组织结构及根尖四个区的功能;能解剖和观察芽的结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渗透“小草微微笑,行人绕一绕”的意识。 【学习重点】根尖的组织结构;解剖和观察芽的结构。 【学习难点】根尖的组织结构;解剖和观察芽的结构。 【学法指导】实验探究、观察比较、归纳总结。 【自学互助】

1、绿色植物的根、茎、叶是植物体吸收、运输和制造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称它们为 。 标志着植物体进入营养器官生长的阶段。 2、根的发生和生长开始于 。

3、根系P107:植物根的总合称为 。分为 和 。

(1)、直根系:由 及其反复分支的 成形的根的总和,称为直根系。 (2)、须根系:由 形成的根的总和,称为须根系。

4、根尖结构:(根尖是指根的 到生有 部分的之一段) 名称 成熟区 伸长区 分生区 细胞特点 表层细胞长出 ,内部细胞形成 液泡 ,生长 体积 、排列 ,细胞壁 、细胞核 功能 根冠 体积大,细胞壁较厚,排列 5、 芽的结构与生长: P110 (1)、芽轴——发育成 。 (2)、芽原基——发育长成 。 (3)、生长点——使芽轴不断伸长,并产生出新的 和 。 (4)、叶原基——发育成 。

第 43页 /共 67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五环四互”教学模式生物导学案

【展示互导】

1、小组问题展示: 2、我的疑惑: 【质疑互究】

探究一:活动:观察根尖的结构(P108) 讨论1:培养根尖需要满足哪些基本条件?

讨论2:你会用什么方法观测根尖生长速度?你有什么办法测知根尖生长最快的部位?

讨论3:根毛是由哪部分细胞形成的?根毛的数量。形态和结构有什么特点?可能

与根的哪种功能相适应?

讨论4: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根尖的的哪部分?这部分细胞来自哪里?

探究二:活动:解剖观察芽的结构(P110)

讨论1:根据你对芽的观察,尝试说明芽是枝条的雏形。

讨论2:你所解剖和观察的芽,是否与叶芽的形态结构完全相同? 【检测互评】

1、据右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1、2、3、4各表示根尖的哪一部分?

[1] [2] [3] [4]

(2)图中3部分的结构特点是:细胞 ,细胞壁 , 细胞核 ,细胞质 ,有很强的 能力。 此部分属于 组织。 2、下列属于营养器官的是( ) A、根和花 B、茎和叶 C、果实和种子 D、根、茎和叶 3、种子的胚根发育成( ) A、主根 B、侧根 C、不定根 D、根系 4、根的主要功能是( ) A、固定植物体并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B、进行呼吸和繁殖 C、贮藏营养物质和支持植物体 D、制造营养物质和分泌黏液物质 5、根系的分布特点是( ) A、植物的根系一般向下分布,又细又长 B、根系主要在土壤浅层分布 C、根系的分布范围一般等于地上部分树幅的范围 D、根系的分布范围一般都大于地上部分树幅的范围 6、根系具有( ) A、浅层生长的特性 B、向水和向肥生长的特性 C、不受任何影响 D、无法判断 7、根伸长最快的部位是( ) A、根冠 B、伸长区 C、分生区 D、成熟区 8、根尖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最主要部位是( ) A、伸长区 B、根冠 C、成熟区 D、分生区 9、标志着植物体进入营养器官生长阶段的是( ) A、种子的萌发 B、幼苗的生长 C、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 D、开花和结果 10、植物的枝条及其绿叶都是由下列哪项发育成的( ) A、幼根 B、芽 C、胚乳 D、子叶 11、“揠苗助长”会使幼苗死亡,这是因为损伤了( )导致的。

第 44页 /共 67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五环四互”教学模式生物导学案

A、幼苗的老根 B、幼苗的幼根和根毛 C、幼苗的茎 D、幼苗的叶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12、“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你能

体会其中的含义吗?其实,千万枝条及绿叶,都是由芽发育来的。回答下列问题: ⑴ [ A ] 使[ ] 不断伸长,

并产生新的[ ] 和[ ] 。 ⑵ 甲图中的[6]是由乙图中的[ ] 发育来的。[5]是由乙图中的[ ] 发育来的。

⑶ 如果将甲图的[4]结构取下,纵剖进行观察,

那么结构纵剖图与图[ ]的结构相似。

【总结提升】1、我的收获: 2、我的不足:

学校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第6章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第3节 生长器官的生长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能描述花的基本结构和各个部分的功能;能解释两性花、单性花、无性

花。

2、能力目标:能说明花的主要结构是花蕊的理由;能分析花的结构和果实结构之间的发育关

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爱花就请让它在枝头的意识”。 【学习重点】 花的基本结构和各个部分的功能。 【学习难点】 花的结构和果实结构之间的发育关系。 【学法指导】 探究分析、对比交流、归纳总结。 【自学互助】

1、一朵发育完全的花通常由花柄、花托、花萼、花冠、 组成的。

2、由于植物的 、 和 与植物延续后代有关,所以它们是植物的 器官。 3、花蕊: 花药——内有 。 花蕊 花丝——支撑着 。

柱头 花柱

子房——外面是子房壁,里面有胚珠,胚珠内有 。

4、花的类型:

(1) :既有雄蕊又有雌蕊的花。如桃花。 (2) :只有雄蕊或雌蕊的花。如黄瓜花。

(3) :既没有雄蕊也没有雌蕊的花。如向日葵花盘边缘的舌形花。 5、传粉和受精:

(1)传粉:花药里散出的 以一定的方式 的柱头上,叫做传

粉。传粉后,花粉粒在柱头上开始 并长出 ,将里面的 送达子房内的胚珠中。

(2)受精: 与 的现象叫做受精。 6、花只有完成了 和 才能发育成果实。 7、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整个子房发育为了 。

第 45页 /共 67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五环四互”教学模式生物导学案

子房壁 发育成

子房 珠 被——发育成 胚珠 受精卵——发育成 【展示互导】 1、小组问题展示: 2、我的疑惑: 【质疑互究】

探究一:活动:解剖和观察花的结构(P113)

讨论1:简述桃花的组成部分,列举两种与桃花组成相似的花。

讨论2:你认为花的哪部分最重要?为什么?

探究二:观察图6—14 受精过程示意图

讨论:植物是怎么样传粉、受精形成种子的?

探究三:观察图6—15 果实的结构及来源示意图 讨论:植物的种子和果实是怎么样发育形成的? 花冠,雄蕊调谢

子 房→ 、子房壁→ 、胚 珠→ 、受精卵→ 、珠 被→ 。 【检测互评】

1、花开放之前保护内部结构、在花开放之后靠美丽的颜色招引昆虫传粉的结构是( ) A、花冠 B、花萼 C、花柱 D、花蕊 2、无性花是指( ) A、只有雄蕊 B、只有雌蕊 C、既有雄蕊又有雌蕊 D、既没有雄蕊也没有雌蕊 3、一朵花的主要部分是( ) A、花萼和花冠 B、花药和子房 C、花被和雌蕊 D、雄蕊和雌蕊 4、标志植物体进入成熟阶段的是( )

A、幼苗的生长 B、开花 C、开花和结果 D、种子的萌发 5、雌蕊的组成是( )

A、柱头、花柱和子房 B、花药和花丝 C、花药、花丝和花柱 D、花柱和子房

6、描述花生果实的谜语中所说“麻屋子”“红帐子”“白胖子”依次指的是( ) A、果皮、种皮、胚 B、果皮、种子、胚 C、子房、种子、胚 D、果实、种皮、胚 7、绿色开花植物的花在授粉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胚珠发育成种子 B、子房发育成果实 C、子房壁发育成果皮 D、种子就是果实 8、花蕾是由什么发育来的( ) A、叶芽 B、花芽 C、混合芽 D、侧芽 9、花粉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 )

A、受精 B、传粉 C、传粉和受精 D、开花 10、右图为花的结构。 (1)① 、② 、③ 三部分构成 花的 。 ④ 和⑤ 合称为 。

⑧ ⑦ ⑥ 第 46页 /共 67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五环四互”教学模式生物导学案 (2)花粉从[ ] 落到①的过程叫传粉。 (3)一朵完整的桃花要经过传粉和 过程后, 才能结出桃子.桃子可以食用的部分是由 发育来的, ③中的 发育成种子。⑥的名称是 。 11、右图是传粉受精及果实、种子的形成过程示意图。 (1)图中花的传粉方式是 。 (2)种子萌发所必须的自身条件是 。 (3)花在发育成果实前一般须经过 和 两过程。 (4)受精后图中[3]发育成 , [4]发育成 ,[4]中的 发育成种子的胚 (5)图中植物具有的和生殖有关的器官是 . 【总结提升】1、我的收获: 2、我的不足: 学校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第7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

第1节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能说出绿色植物对生物圈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2、能力目标:能举例说明绿色植物几乎为所有生物提供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保护绿色植物对维持生物圈动态平衡的意义,提高环保意识。 【学习重点】 绿色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

【学习难点】 绿色植物对维持生物圈动态平衡的意义。 【学法指导】 阅读、归纳总结。 【自学互助】

1、绿色植物通过 作用,为所有生物生存和发展提供必需的

和 ,因此,绿色植物是 。

2、绿色植物通过 作用制造的 超过了自身呼吸作用的需要量,排放到了大气中,而且绿色植物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了大气中的 ,这样就维持了生物圈中 和 的相对平衡,简称碳氧平衡。 3、 犹如“绿色水库”,具有良好的 能力。植物的 吸收水分,其中绝大部分再通过 散失到大气中,从而促进了生物圈的 。

4、 绿色植物的 作用,为所有生物生存和发展提供必需的

和 ,因此,绿色植物是 。同时,绿色植物对维持大气中 和 的平衡及促进生物圈的 循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5、森林增加大气湿度,通过植物的 来完成。

6、人类的各种活动,工业生产、汽车、轮船的广泛使用,对森林和草原资源的不合

理开发和利用,引起大气中 平衡的失调。

【展示互导】

1、小组问题展示: 2、我的疑惑: 【质疑互究】

探究一:分析我们的生活与绿色植物的关系

讨论1:举例说明你的日常食品与绿色植物之间存在的直接或间接关系。

第 47页 /共 67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五环四互”教学模式生物导学案 日常饮食种类 直接关系 米饭 间接关系 牛奶 讨论2:举例说明人类的日常生活与绿色植物之间存在的直接或间接关系。 日常生活用品 直接关系 竹椅 间接关系 丝绸 讨论3:碳—氧平衡会被打破吗?如果会,那在什么样的情况会打破碳—氧平衡?我们应该采取何种措施来预防?

讨论4:你认为二氧化碳增多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如果环境中的二氧化碳过多,会对

生物圈造成什么影响?

探究二:维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阅读P119,并完成:

1、1公顷的阔叶林在生长季节里,一天吸收二氧化碳约 ,释放氧气约 。

2

2、1hm公园绿地,一天吸收二氧化碳 kg,释放氧气 kg.

3、人类的各种活动,工业生产、汽车、轮船的广泛使用,对森林和草原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引起大气中 平衡的失调。 探究三: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阅读P120,并完成:

1、 植物的生活离不开 2、 能涵养水分。 3、植物通过 散失水分 4、促进了生物圈的 循环。 【检测互评】

1、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来源于( ) A、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 C、蒸腾作用 D、吸收作用 2、被称为绿色之母的是( ) A、细菌 B、病毒 C、绿色植物 D、微生物 3、生物圈中最主要的生产者是指( ) A、人 B、动物 C、绿色植物 D、生活在大气圈中的生物 4、人们的衣、食、住、行都是( ) A、直接来源于绿色植物 B、间接来源于绿色植物 C、直接或间接来源于绿色植物 D、以上都不是

5、绿色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吸人和呼出的气体分别是( ) A、氧气、二氧化碳 B、二氧化碳、氧气 C、氧气、氧气 D、二氧化碳、水蒸气6、大气中氧和二氧化碳含量保持相对稳定,是绿色植物( ) A、光合作用的结果 B、呼吸作用的结果 C、蒸腾作用的结果 D、大量消耗氧的结果 7、除哪项外其佘都是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 ) A、二氧化碳 B、水蒸气 C、甲烷 D、低空臭氧和氮氧化物 8、“山上多植树,胜似修水库,有雨它能吞,无雨它能吐。”这句谚语形象地说明了森

林对环境具有的作用是( )

A、制造氧气和净化空气 B、过滤尘土和净化空气

C、降低噪音和调节气候 D、保持水土和涵养水源 9、植物根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用于( ) A、光合作用 D、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运输作用 10、在生物圈的水循环中,被称为“绿色水库”的是( ) A、草原 B、森林 C、荒漠 D、陆地

11、右图为绿色植物的生理活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从叶的结构来看,物质①、③是通过 进出叶片的。 (2)若此图表示光合作用过程,则①代表的物质是 ,

④代表的物质是 ,②物质在植物体内上升的动力主要来自 作用. (3)若此图表示呼吸作用过程,则①代表的物质是 ,③代表的物质是 。 (4)若植物表现为生长现象,则其光合作用过程 呼吸作用过程(填“大于”“小

第 48页 /共 67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五环四互”教学模式生物导学案

于”或“等于”)。

(5)如果③表示水蒸气,则表示该叶片正在进行 作用。

12、据图回答问题: a 光 能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 氧 二氧化碳+水+能量

叶绿体

b 当a过程大于b过程时,植物体内的物质得以积累,并使植物表现出生长现象。 (1)过程a和b分别表示植物的 和 。(2)通过a过程,光能变成了 。(3)a过程顺利进行的原料和条件分别是 、 。

(4)在a、b两个过程中, 过程对于维持大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

相对稳定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3、_________作用维持了生物圈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相对平衡。森林增加大气湿度,通

过植物的 来完成。 【总结提升】1、我的收获:

2、我的不足: 学校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第7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 第2节 我国的植被资源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能描述我国植被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

2、能力目标:能举例分析我国的丰富植物资源及真相植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校园绿化设计,渗透美化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 【学习重点】 我国的丰富植物资源及真相植物。 【学习难点】 我国植被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 【学法指导】 阅读、分析对比、归纳总结。 【自学互助】

1、覆盖地表而有规律地生活在一起的一群植物叫做 。我国的植被主要有: 、 、 、 、 和 等类型。 2、 被誉为植物界的“大熊猫”; 又称“鸽子树”,其有“活化石”之称。 是现今存在的木本蕨类植物。 3、树木依靠根尖成熟区的根毛吸收大量降水,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是______。 4、对我国植被资源破坏性最大的是 ,毁林开荒、过度利用等。结果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引发物种灭绝速度加快、自然灾害频发等。

5、我国的植被有: 、 、 、 、 和 等类型。 6、 被誉为植物界的“大熊猫”; 又称“鸽子树”,是我国特有的珍贵树种。 7、森林增加大气湿度,是通过树木的__________________来完成的。 8、森林的作用除了上面讲述的和能为人类提供木材资源外,还具有的重要作用是____________,所以我们应该积极参加_________的活动,把我们的环境建设得

【展示互导】

1、小组问题展示: 2、我的疑惑: 【质疑互究】

探究一:我国植被的主要类型

讨论1:我国植被的主要类型有哪些?主要类型植被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第 49页 /共 67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五环四互”教学模式生物导学案

讨论2:你怎样区分不同的植被类型?

探究二:我国的植物种类繁多

讨论1:有哪些事实说明我国的植物资源极为丰富?

讨论2:举例说明我国有珍稀植物。

探究三:我国植物资源保护面临挑战

讨论1:我国植物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讨论2:为什么我国的森林资源分布不均衡

讨论3:导致我国植物资源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检测互评】

1、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所吸收利用的气体分别是( ) A.氧气、氧气 B.二氧化碳、二氧化碳 C.氧气、二氧化碳 D.二氧化碳、氧气 2、森林地区常常形成独特的“小气候”,降雨量较多,其主要原因是( ) A、呼吸旺盛,产水多 B、根系保持水土,蓄水多 C、蒸腾作用使大气湿度增大 D、光合作用强,释放的水汽多

3、在相同的气温条件下,两个地区却形成了草原和森林不同的植被类型,其主要原因是( ) A.降水量不同 B.日照时间长短不同 C.人们的态度不同 D.地质条件不同 4、近年来,“温室效应”引起各国人民的关注,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中( )的含量越来越高引起。

A、二氧化碳 B、一氧化碳 C、水蒸气 D、氧气 5、下列因素不会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失调的是( )

A、工业生产加快 B、森林资源得到保护,野生动物大量增加 C、汽车、轮船等交通工具增多 D、森林、草原资料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 6、在涵养水分、保持水土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A、城市生态系统 B、农田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 D、海洋生态系统

7、终年高温多雨,植物种类丰富、叶片终年常绿,全年都有植物开花的植被类型为 A、热带雨林 B、常绿阔叶林 C、落叶阔叶林 D、针叶林

8、蒸腾作用是指( )

A、叶片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 B、叶片排除二氧化碳和氧气的过程

C、气孔释放初氧气的过程 D、水分以气体状态从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

9、“小草依依,踏之何忍”设置这些提示语提醒人们不要践踏小草,因为经常在草坪上行

走,会造成土壤板结,从而影响草的生长,土壤板结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原因是( ) A、植物缺少无机盐,影响生长 B、植物缺少水,影响光合作用 C、土壤缺少氧气,影响根的呼吸 D、气孔关闭,影响蒸腾作用

10、土壤长期淹水,植物就会死亡,原因是( )

A、根部吸收的水太多 B、蒸腾作用太强 C、光合作用太弱 D、根部得不到氧

11、夜间,菜农常会适当降低蔬菜大棚内的温度,其主要目的是( ) A.降低温度可以减少细菌病害 B.温度低,呼吸作用减弱,有机物消耗少

C.温度低,蒸腾作用减弱,水分散失少D.温度低,光合作用增强,有机物积累多 12、堆放时间较长的大白菜会因发热而腐烂,能使大白菜产生热量的生理活动是(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吸收作用

13、“大树下面好乘凉”,在树下会感觉到空气湿度较大,温度较低,这是因为植物的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扩散作用

14、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萝卜、梨等很多种蔬菜或水果放久了就会空心,不如刚

买回来的时候好吃,这是因为存放期间( )

A、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的氧气 B、光合作用消耗了大量的水分

第 50页 /共 67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五环四互”教学模式生物导学案

C、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的有机物 D、光合作用消耗了大量的二氧化碳 15、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馆的生态绿墙上,栽种的众多上海本地的绿色植物,不仅美化了环境,还能吸收园区内的二氧化碳,降低小环境的温度。这些功能是通过植物的哪些生理活动实现的?( )

A、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B、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 C、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D、气体交换和吸收作用 16、秋后树木落叶,主要是为了降低( )

A、蒸腾作用 B、呼吸作用 C、光合作用 D、有机物的消耗 17、如图为结构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A表示气孔 ,图B表示气孔 , (2)图中①是 ,气孔能够张开和 闭合主要是由 调节的,气孔既是 的门户,也是 的窗口。 18、我国特有珍稀植物有: 、 、 、 等。 【总结提升】1、我的收获: 2、我的不足:

学校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第7章 第3节 我国的绿色生态工程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能说出我国“三北”防护林工程目标和任务。 2、能力目标:能分析并描述“三北”防护林工程的进展和远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树立个人环境保护意识。 【学习重点】 我国“三北”防护林工程目标和任务。 【学习难点】 “三北”防护林工程的进展和远景。 【学法指导】 阅读、归纳总结。 【自学互助】

1.我国第一大植树造林工程是( ) A.平原绿化工程 B.长江中下游防护林建设工程 C.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D.“三北’’防护林工程 2.“三北”防护林工程包括几个骨干工程( ) A.5个 B.9个 C.8个 D.12个 3.被誉为“世界林业生态工程之最”的是( ) A.“罗斯福大草原工程” B.“斯大林改造大自然计划” C.北非五国的“绿色坝建设” D.中国“三北”防护林工程 4.邓小平同志为“三北”防护林工程题名为( ) A.“绿色长城” B.三北防护林体系 C.绿色林坝 D.绿色工程 5.“三北”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建设面积为_________,占国土面积的_________,建设期限为_________年,包括_________个骨干工程,规划造林_________,森林覆盖率将由_________提高到_________。 6.“三北”防护林已经成为______的绿色屏障,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_____称号。 7.在进行校园绿化设计时,尽量不选择___树种,不要对原有的校园 ___做大的改动。

8、我国的绿色长城是指 。所谓“三北”指的是我国 、 和 。涉及 省(区市)的 个县。包括 个骨干工程。

【展示互导】

1、小组问题展示: 2、我的疑惑: 【质疑互究】

第 51页 /共 67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五环四互”教学模式生物导学案

探究一:我国的绿色生态工程。阅读P126—128,并完成:

三北是指 、 、 。世界四大生态工程 、 、 、 。 探究二:活动:设计校园绿化方案P128。

讨论:请介绍你组是如何设计校园绿化方案的?

【检测互评】

1、我国第一大植树造林工程是( ) A.平原绿化工程 B.长江中下游防护林建设工程

C.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D.“三北”防护林工程 2、“三北”防护林工程包括几个骨干工程( ) A、5个 B、9个 C、8个 D、12个 3、被誉为“世界林业生态工程之最”的是( ) A、“罗斯福大草原工程” B、“斯大林改造大自然计划” C、北非五国的“绿色坝建设” D、中国“三北”防护林工程

4、给贮藏粮食的仓库中充入二氧化碳可以延长粮食贮藏的时间,这是因为( )

A.二氧化碳浓度高,增强了呼吸作用 B.二氧化碳浓度高,抑制了呼吸作 C.二氧化碳浓度高,增强了害虫的活动 D.二氧化碳浓度高,抑制了害虫的活动 5、菜农要经常为菜松土的直接原因是促进( )

A.植物光合作用 B.植物对水分的吸收 C.植物根的呼吸作用 D.植物的蒸腾作用 6、你家中贮藏过萝卜吗?萝卜贮藏久了就会空心,这是因为( )

A.光合作用减弱 B.呼吸作用减弱 C.体内水分大量流散 D.体内有机物大量分解 7、生长在青藏高原的白菜和萝卜比在我国其他地区的同种植物要大的原因是( )

A、白天温度高 B、阳光照射强烈 C、昼夜温差大 D、降水多 8、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光合作用在含叶绿体的细胞中进行,呼吸作用在所有的活细胞中进行 B、光合作用在白天进行,呼吸作用在夜间进行 C、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既相互矛盾,又相互依存

D、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正是光合作用储存在有机物里的能量 9、植物的呼吸作用是在( )

A、白天进行的 B、晚上进行的

C、白天、晚上都要进行的 D、白天和晚上都可能不进行 10、下列组织细胞不能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是( )

A、栅栏组织细胞 B、海绵组织细胞 C、叶片的表皮细胞 D、保卫细胞 11、将能正常发芽的种子分成甲、乙两组,在适宜的温度和适量的水分条件下,甲组

种在疏松肥沃的土壤中,乙组种在疏松贫脊的土壤中。一段时间后,两组种子的发芽情况是( )

A、甲组能发芽,乙组不能发芽 B、甲组不能发芽,乙组能发芽 C、甲、乙两组都能发芽 D、甲、乙两组都不能发芽 12、能使种子寿命延长的贮藏条件是( )

A、低温、干燥 B、高温、潮湿 C、低温、潮湿 D、高温、干燥 13、小强在树枝上看到一个叶芽,它将来会发育成( ) A、枝条 B、叶 C、花 D、果

14、农民在早春播种以后,用塑料膜覆盖地面,目的是( )

A.防止害虫咬坏种子 B.保温保湿,利于种子萌发 C.防止种子霉变腐烂 D.隔绝空气,闷死杂草种子 15、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B、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

C、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D、绿色植物所有器官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16、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都体现了( )

A、生物能影响环境 B、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C、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存 D、生物与环境可以相互影响

17、有胃病的人会出现胃痛、胃痉挛,甚至胃出血等症状,这些说明胃可能有哪几种组织?

第 52页 /共 67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五环四互”教学模式生物导学案

(1)胃痛说明可能有______ 组织;(2)胃痉挛说明可能有_____ 组织; (3)胃出血说明可能有_____ 组织。

18、连线题:①叶绿体 A、内含细胞液

②线粒体 B、制造有机物的场所 ③液 泡 C、分解有机物

④细胞壁 D、保护和控制物质的进出 ⑤细胞膜 E、保护和支持

⑥细胞质 F、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⑦细胞核 G、能流动,加速细胞内外物质交换

19、判断对错(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

(1)自然界中的生物是多种多样的,所以物种是不会消失的。( ) (2)大耳狐、枯叶蝶、雷鸟都能以相同的方式成功地适应它们生活的环境。( ) (3)科学家利用变形虫做实验时发现,一个细胞失去了细胞核,仍然可以正常生长,

产生新的变形虫。( )

(4)使植物花瓣、果皮呈现红、蓝、紫等不同颜色的物质存在于细胞液中。( ) (5)在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中有一个污点。转动目镜和移动装片时,

污点不动,由此可以判断污点的位置是在物镜上。( )

【总结提升】1、我的收获: 2、我的不足:

学校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期中检测题一

一、 选择题(本部分共29题,每题2分,共5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正确

答案填在表格中。)X m 1. 生物圈的范围为( )

A. 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全层 B. 整个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 C. 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和岩石圈的全层 D.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 2.生物多样性不包括( )

A.特种多样性 B.遗传多样性 C.生物数量多样性 D.生态系统多样性 3.下列选项中全部属于生物的是( )

A.落叶、豌豆、杨树、鲨鱼 B.金鱼、机器狗、水杉、人 C.鹦鹉、蜂巢、牛肝菌、狮子 D.皂荚树、仙人掌、海豹、乳酸菌 4.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的因素为( ) A.生态因素

5.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黄河中的鲤鱼 C.内蒙古草原上的全部羊 6.被誉为“分类学之父”的是( )

A、林奈 B、达尔文 C、虎克 D、哈维

7.分类学家们将地球上生物所有的生物按大小和从属关系可排列成( )等分类单位。 A.种、属、科、目、纲、门、界 C.界、门、纲、目、科、属、种

B.门、界、纲、目、科、属、种 D.界、门、纲、科、目、属、种

B.生物因素 C.非生物因素 D.自然因素

新 课 标 第 一 网

B.洞庭湖中的所有生物 D.泰山林区

第 53页 /共 67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五环四互”教学模式生物导学案

8.在某草原上,影响牛生活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属于生物因素的是( )

A.空气 B.草 C.温度 D.水

9.将写有字母“b”的纸片移到低倍镜下观察,在视野中看到的物像将是( )

A.b B.p C.d D.q 10.人体细胞同植物细胞的明显区别是( )

A.呈圆形 B.没有细胞壁 C.有细胞质 D.细胞形态差别很大 11.鱼必须生活在水中,离开水一段时间就会死亡。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 )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适应环境

C.生物改变环境 D.生物依赖环境

12.有一种山羊,由于羊绒细长柔软,是纺织原料之一,因而,放羊的数量持续上升,但山羊不仅采食草.灌木和树叶,而且有连根一起刨食的习性。结果,随山羊数量的激增,草原和灌木林受到严重的破坏,甚至造成草原沙漠化现象。这个事例说明生物( )

A.能够适应一定的环境 B.能够影响环境

C.不能适应环境 D.对环境的刺激做出了反应

13.蝉在夏天正午鸣叫得最厉害,而温度降低到24℃以下时,就停止鸣叫。这一现象说

明对蝉的生活习性有影响的环境因素是( )新 课 标 第 一 网 A.阳光 B.水 C.温度 D.空气

14.某生物体细胞中含有12对染色体,在细胞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应是( )

A.12条 B.24对 C.12对 D.6对 15.吃梨时,我们会尝到酸或甜的味道,这种酸或甜的物质存在于( ) A.细胞壁 B.液泡 C.细胞膜 D.细胞核 16.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玻片标本时,刮取细胞的部位和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分别

是:

A.口腔内侧壁、自来水 B.口腔内侧壁、生理盐水 C.牙缝、自来水 D.牙缝、生理盐水

17.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已选用了“40×”的物镜,如果要把玻片标本放大400倍,此时应选用的目镜放大倍数是( )

A.10× B.12× C.40× D.360× 18.用下面四台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的显微镜可能是哪一台?( ) 显微镜 A B C D 目镜 15X 10X 10X 15X 物镜 40X 40X 10X 100X 第 54页 /共 67页

19.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五环四互”教学模式生物导学案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 20.下列哪种生物属于单细胞生物?( )http://w ww .xkb1. com

A.蜗牛 B.草履虫 C.蚯蚓 D.蛔虫 21.能决定“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种遗传现象的主要结构是:( ) A.细胞膜 B.细胞质 C.细胞核 D.细胞壁 22.细胞分裂过程的正确顺序是( ) ①细胞质一分为两,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

②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 ③细胞核由一个分为两个

A. 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①② D. ③②① 23.下列关于细胞分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分化的结果形成不同的组织 B.细胞分化的结果是细胞数目增多 C.细胞分化的结果直接形成各种器官 D.细胞分化的结果是细胞的体积增大 24.在人体的八大系统中,具有调节人体生理活动功能的是( ) A.神经系统 B.循环系统 C.呼吸系统 D.运动系统 25.一粒种子能长成一棵参天大树的奥秘是( )

A.细胞的生长使体积增大 B.细胞分裂使细胞的数量增多 C.细胞体积增大和数量增多的共同作用 D.种子中细胞吸水膨胀所致 26.植物和动物相比,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中不含有( ) ..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

27.完整的苹果可以保藏很长时间,而破损的苹果会很快腐烂,这说明表皮所属的组织和功能分别是( )

A.分生组织,分裂作用 B.保护组织,保护作用 C.营养组织,贮藏作用 D.输导组织,输导作用 28.下列有关植物体结构层次正确的是( )

A、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B、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C、细胞—器官—个体 D、细胞—组织—个体 29.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等器官组成的系统是( )

A.消化系统 B.运动系统 C.循环系统 D.呼吸系统

二、非选择题(本部分共6题,每空1分,共42分)

30.(2分)细胞分裂时, 的变核的 经过复制而数量倍到两个新细胞中,这样就保证新细胞与同的遗传物质。

化最为明显。细胞增,并且平均分配亲代细胞具有相

31.(10分)右图是光学显微镜的结构示图,请据

第 55页 /共 67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五环四互”教学模式生物导学案

图回答下列问题:( 注意: 括号内填数字,横线上填文字 )

(1)从镜筒中取出显微镜时,应右手握[ ] 、左手托[ ] 。

(2)转动[ ] 时,镜筒的升降范围较大。

(3)要观察某玻片标本时,应把标本放在[ ] 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 的中心,观察显微镜时要用 眼。

32.(3分)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可分为五步,分别是:①取镜安放,② ,③ ,④ ,⑤收放。

33.(12分)下图是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注意:括号

内填数字,横线上填文字 )

④③②

(1)甲、乙两图比较,甲图特有的结构分别是:

[ ] 对细胞起保护和支持作用;[ ] 。由此看出甲图代表的是一个 细胞。

(2)[ ] 对细胞也起保护作用,它还能进行物质交换。 (3)[ ]是 ,控制细胞生命活动,里面含有遗传物质。 (4)细胞的许多生命活动是在[ ] 中进行的,甲中有许多绿

色的小颗粒 它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34.(10分)小陈从市场买回了几个番茄,并认真地进行研究分析:

(1)他切开一个番茄,看到里面有很多籽,这些是番茄的 ,属于 器官。 (2)他取另一个番茄,用开水烫过后撕下一层薄薄的表皮,这层表皮属于 组织,

表皮以内的果肉属于 组织。w W w .x K b 1.c o M

(3)小陈想制作番茄果肉的临时装片,他先在载玻片中滴一滴 水,然后挑取少许番

茄果肉涂抹在上面,用镊子夹住 缓缓地放在液滴上,防止装片上出现 。

第 56页 /共 67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五环四互”教学模式生物导学案

(4)他把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光线较暗,所以使用反光镜 (平/凹)面 聚光。这时,他发现视野的左下方有一个细胞特别明显,他把玻片稍稍往 方移动, ...这个细胞就到视野中央了。小陈看到的细胞是放大了的 (正/倒)像。

35.(5分)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内画“√”,错误的在括号内画“×”。) (1)甘蔗茎中有许多纤维状结构,对甘蔗有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 ) (2)植物的叶片主要属于营养组织。 ( ) (3)上皮组织都分布在体表。 ( ) (4)辣椒的果肉主要是营养组织。 ( ) (5)绿色开花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大器官组成的。( )

学校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七年级北师大版生物上册期中检测题二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 森林生态系统 B. 生物圈 C. 草原生态系统 D. 地球 2. 下列能构成生物圈的是( )

A. 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活的环境 B. 湖泊中的所有生物

C. 地球上的所有的人类 D. 森林中的所有的树木

3. 下列各项,属于生物的是 ( )

A. 恐龙化石 B. 蘑菇 C. 珊瑚虫的骨骼 D. 会弹琴的机器人

4. 下列生物中,不具有细胞结构的是( )新 课 标 第 一 网

A. 珊瑚虫 B. 流感病毒 C. 草履虫 D. 蚯蚓 5. 生物多样性不包括 ( )

A. 生态系统多样性 B. 环境多样性 C. 物种多样性 D. 遗传多样性

6. 含羞草的叶子被碰后会合拢,这说明生物具有( )

A. 呼吸 B. 生长现象

C. 繁殖能力 D. 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能力 7. 小明在剧烈运动过后大量出汗,说明( )

A. 因为小明具有应激性,能够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B. 因为小明正在长身体 C. 因为小明具有新陈代谢

第 57页 /共 67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五环四互”教学模式生物导学案

D. 因为小明热爱运动

8. 下列哪项不是生活在河中的鲫鱼的生态因素( )

A. 河中的水 B. 河岸上吃草的羊 C. 同种的鱼 D. 不同种的鱼

9. 下列哪一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 )

A. 湿地生态系统 B. 草原生态系统 C. 森林生态系统 D. 湖泊生态系统

10. 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似,这属于( )

A.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B.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C. 环境对生物的制约 D. 环境对生物的适应 11. 下列各项中,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 沙漠及沙漠中的所有生物 B. 竹林中的全部竹子

C. 竹林中全部的熊猫和它的食物 D. 农田中全部的白菜和菜青虫 12. 森林能增加大气湿度,增加降雨量,这说明( )

A. 环境影响生物 B. 生物适应环境 C. 生物影响环境 D. 生物和环境能合作

13. 小红同学在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表皮细胞,显微镜的目镜有5╳和10╳两种,物

镜有10╳和40╳两种,下列组合中观察到细胞数目最少的是( ) A.目镜5╳,物镜10╳ B.目镜10╳,物镜10╳ C.目镜5╳,物镜40╳ D.目镜10╳,物镜40╳

14. 小明在显微镜的视野中看到一个“d”字,请问透明纸上写的是( )

A. d B. b C. q D. p

15. 小红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发现物像中有一黑点处于显微镜视野右上方,要使该物像移至视野正中央,她应向什么方向推玻片( ) A. 右上方 B. 右下方 C. 左上方 D. 左下方

16. 下列生物中属于单细胞生物的是( )

A. 蚂蚁 B. 大豆 C. 变形虫 D. 蚯蚓 17. 病毒这一类生物与其他生物的主要区别是,病毒( )

A. 不能独立生活 B. 十分微小,不具备细胞结构 C. 没有细胞壁 D. 没有叶绿体,不能制造有机物 18. 绿色开花植物的结构层次是( )

A. 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B. 细胞→组织→系统→植物体 C. 细胞→器官→系统→植物体 D. 细胞→器官→组织→植物体 19. 下面那一项,不能说明生物能影响环境( )

A.荒漠中的仙人掌,叶变成了刺状

B.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多,分布又均匀的地区气候宜人

C.草原上肉食动物的数量减少,则会相应影响到植物的生长 D.蚯蚓多的土壤,相对比较肥沃

第 58页 /共 67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五环四互”教学模式生物导学案

20. 下列不属于器官的一组结构是( )

A. 肝脏和胃 B. 脾和肌肉 C. 一段骨和一块肌肉 D. 血液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21. 生物圈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

22. 鲸是哺乳动物,但是它的体型却像鱼,四肢变为鳍状,这说明生物能____________环境;茂密的森林中,空气远比喧闹的城市清洁、新鲜、湿润,这说明生物的生活能_____________环境。

23. 在电视里,我们常常见到过这一场景,在辽阔的草原上,一群斑马在悠闲地吃草,突然出现一只狮子,斑马掉头就跑,这体现了斑马具有____________的生物特性;狮子追捕斑马,那么狮子和斑马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而,我们也常常看到,犀牛和犀牛鸟共同生活在一起,犀牛为鸟提供了保护,鸟为犀牛清除身上的寄生虫,那么他们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新 课 标 第 一 网

24. 生物生活在环境中,会和环境产生相互影响。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成为________ 因素,这个因素又可以分为________ 因素和________ 因素。 25. 如果一个显微镜目镜的放大倍数是10倍,物镜的放大倍数是40倍,那么,用这个显微镜观察到的物象与实物相比,被放大了____________倍;而且,我们所观察到的物象是一个____________。

26. 细胞是生命活动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基本单位。生物之所以能由小长大,是因为细胞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结果。 27. 请你完成人体的的结构层次:

细胞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人体 三、识图题(每空1分,共20分)

28. 仔细观察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甲 乙

(1)图中甲细胞是_______;乙细胞是_______。

(2)甲、乙两种细胞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甲细胞不具有[ ] _______、[ ]

_______、 [ ] _______。

第 59页 /共 67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五环四互”教学模式生物导学案

(3)若将细胞乙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一般不容 易看到的结构是图中的[ ] _______。w w w .x k b 1.c o m

(4)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两种细胞在形态结构上有较大的差别,你认为它们的差

别主要是由[ ] _______决定的。 29. 变形虫是单细胞动物,依靠伪足运动,下图是变形虫的细胞结构和细胞生命活动过程,

仔细观察下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填出变形虫的细胞结构名称:[1]是_________,[2]是_________,[3]是_________。[1]中含有________,其控制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2]为细胞各项生命活动提供________。 (2)[A]过程表示____________,此过程有[3]____________完成的。 (3)[B]过程表示____________,变形虫通过此过程进行繁殖。 四、探究题(每空2分,共20分)

30. 某同学想探究土壤湿度对蚯蚓生活的影响,未完成,请你接着做下去。

(1)提出问题:你认为他可以在____________的环境中才能找到实验用的蚯蚓。 (2)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进行实验:请你完成下列实验,来探究土壤湿度对蚯蚓的影响:X|k |b| 1 . cA. 准备一个大的盒子,底面铺上一层干土,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标号为甲和乙。甲保持不变,在乙中在浇适量水。这个实验中,变量是_________,甲起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定时记录甲和乙中蚯蚓的数量,结果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甲中,蚯蚓的数量会____________;而在乙中,蚯蚓的数量会____________。

(4)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同学通过探究土壤湿度对蚯蚓生活的影响,利用了现代生物学研究的最重要的

方法——__________,此外,还有很多其他的方法,例如,分类法、_________等。

第 60页 /共 67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五环四互”教学模式生物导学案

学校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七年级北师大版生物上册期末检测题一

一、选择题

1、如果在做实验时得到的结果与假设不一样,你不应该做的是 ( )

A、修改假设,让它与结果一致 B、 修改实验数据,让它与假设相符 C、检查过程是否有问题,重新把实验做一次 D、检查过程都没有问题,相信结论是正确的

2、下列有关显微镜的使用操作正确的是 ( ) A、 转换物镜时,用手扳动物镜镜头进行转换

B、 在高倍物镜下,一般调至平面反光镜进行观察

C、在低倍镜下看清物像后,转动粗准焦螺旋升镜筒,再调至高倍物镜观察 D、在高倍物镜下,用细准焦螺旋调节焦距

e 3、下图是低倍镜下观察到的影像,要把字母e移到视野中央, 应将玻片往哪个方向移?( )

A、左上方 B、左下方 C、右上方 D、 右下方 4、某同学要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装片,首先他在干净的 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接下来操作的程序应该是( ) ① 将洋葱鳞片叶的内表皮放在载玻片的清水中 ② 用镊子撕取一小块洋葱鳞片叶内表皮

③ 用解剖针展平洋葱鳞片叶表皮 ④ 盖上盖玻片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④③ C、①③②④ D、②①③④ 5、下列生物中仅有一种能量转换器的是 ( ) A、小麦 B、兔子 C、松树 D、仙人掌 6、下列细胞中,不具有叶绿体但具有液泡的是( )

①叶肉细胞 ②成熟番茄果肉细胞 ③马铃薯果肉细胞 ④黑藻叶片细胞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7、单细胞生物通过细胞分裂进行 ( )

A、生长 B、繁殖 C、发育 D、更新衰老死亡的细胞

8、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的结构是 ( ) A、细胞质 B、细胞核 C、细胞膜 D、染色体 9、植物细胞分裂的顺序是 ( )

①细胞质逐渐分成两个部分,每一部分含有一个细胞核②细胞核一分为二,成为两个细胞核③新细胞核之间的细胞质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④产生新的细胞 A、 ②③①④ B、 ②①③④ C、 ②①④③ D、 ④②①③ 10、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 )

第 61页 /共 67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五环四互”教学模式生物导学案

A、 根冠 B、 根毛区 C、伸长区 D、分生区 11、花生种子萌发时,需要的营养物质来源于( ) A、 胚乳 B、子叶 C、胚芽 D、 胚轴

12、1987年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全球500佳”称号的工程是( ) A、防沙治沙工程 B、太行山绿化工程 C、平原绿化工程D、“三北”防护林工程 13、叶芽中发育成叶的结构是( )

A、 芽 B、 芽原基 C、叶原基 D、 幼叶 14、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是( )

A、 空气 B、 种子具有活的完整的胚 C、充足的水分 D、适宜的温度 15、下列叶片的细胞中,不含叶绿体的是( )

A、保卫细胞 B、表皮细胞 C、栅栏层细胞 D、海绵层细胞 16、我们平时吃苹果和梨的( )部分

A、整个果实 B、果皮 C、种子 D、种皮 17、单性花是指( )

A、不长雄蕊的花 B、 只有雄蕊或只有雌蕊的花 C、 既无雄蕊也无雌蕊的花 D、 无花萼和花冠的花

18、对维持生物圈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起重要作用的生理活动是( ) 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 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C、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D、 动物的呼吸作用 19、我国的植树节是每年的( )

A、2月12日 B、3月12日 C、3月5日 D、5月12日 二、填空题

1、种子萌发除了必须自身具有活的、完整的胚,同时还需要一定的外界条件,这些外界条件使贮存在种子里的有机物转变成能被吸收和利用的营养物质。为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某同学按下左图所示将三粒菜豆种子进行安放:①号种子置于空气中,②号种子一半置于水中,③号种子完全浸没于水中。将该装置置于20℃的环境一周,发现了: (1) 号种子萌发了, 号种子没有萌发。能形成对照实验的是 、 。 (2)①号种子和和②号种子对照,其中的变量是 ,结论是种子萌发需要 (3)③号种子和②号种子对照,其中的变量是 ,结论是种子萌发需要 (4)若将该装置置于4℃的环境中,则②号种子 (填“能”或“不能”)萌 发,因为种子萌发需要 。

2、上右图为显微镜下菠菜叶横切面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 (1)、 [ ]和[ ]合称表皮,属于 组织。

(2)、叶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制作与观察菠菜叶横切面

第 62页 /共 67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五环四互”教学模式生物导学案

的临时切片”实验中,低倍镜视野下观察到数目最多的细胞是图中的 ,含叶绿体最多的是 ,细胞中不含叶绿体的是 。

(3)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通过[ ] 中的 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位。 (4)蒸腾作用所散失的水分是通过[ ] 形成的[ ] 释放到大气中的。 (5)根据叶片的结构和功能特点,可以判定叶所属的结构层次是 。

学校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七年级北师大版生物上册期末检测题二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填在答题卷中,每题2分,

共50分)

1、自然界中,有的物体属于生物,有的物体属于非生物。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

A、机器人 B、钟乳石 C、蘑菇 D、珊瑚礁 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你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

A、光 B、水 C、温度 D、湿度 3、生物进化论的创始人是( )

A、达尔文 B、哈维 C、林奈 D、拉马克 4、“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直接说明了( )

A、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B、人为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C、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D、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5、在显微镜下观察一滴河水,发现了一些能动的绿色颗粒。下列哪项不能作为判断这些小颗粒是生物的依据( )

A、有细胞结构 B、能生长和繁殖

C、能对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反应 D、体小且绿色

6、地球上现存的生物,绝大多数都是具有相似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生物体的这个结构和功能单位是( )

A、细胞 B、系统 C、组织 D、器官 7、在分裂的细胞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 )

A、染色体 B、蛋白质 C、DNA D、细胞核

8、每个生物体都有一定的结构层次,高等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 )

A、植物体→组织→器官→细胞 B、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C、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体 D、细胞→器官→组织→植物体

9、通常情况下,植物的根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这时根毛细胞液浓度与土壤溶液浓度的关系是( )

A、细胞液浓度小于土壤溶液浓度 B、细胞液浓度等于土壤溶液浓度

C、细胞液浓度大于土壤溶液浓度 D、细胞液浓度大于或等于土壤溶液浓度

10、观赏植物滴水观音的叶片会“吐水“,这些水分是根从土壤溶液中吸收来的,将根

第 63页 /共 67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五环四互”教学模式生物导学案

吸收的水分运输到叶的结构是( )

A、叶脉 B、根毛 C、筛管 D、导管 11、大气中某种物质含量的升高能引起“温室效应”,这种物质是( )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氮 C、二氧化硫 D、一氧化碳 12、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 )

A、根冠 B、分生区 C、伸长区 D、成熟区

13、我国有不少举世无瞩的珍稀特有树种,其中誉为植物界的“大熊猫”的是( )

A、珙桐 B、银杉 C、水杉 D、桫椤 14、下列各项中,属于器官的是( )

A、胃组织和胃 B、肝脏和心脏C、血液和肺 D、血液和心脏 15、将来既能发育成枝和叶,又能发育成花的芽叫做( )

A、花芽 B、叶芽 C、混合芽 D、枝芽 16、用来做家具的木材主要是茎的( )

A、韧皮部 B、形成层 C、木质部 D、髓 17、单性花是指( )X k b 1 . c o m

A、不长雄蕊的花 B、只有雄蕊或雌蕊的花 C、既无雄蕊也无雌蕊的花 D、无花萼和花冠的花

18、对维持生物圈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起重要作用的生理活动是( )

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C、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D、动物的呼吸作用 19、面粉的形成是加工小麦种子的( )

A、子叶 B、胚 C、胚乳 D、种皮 20、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一片农田 B、一块草地 C、生物圈 D、一条河中的所有的鱼 21、植物细胞数目增多的方式是( )

A、细胞生长 B、细胞分裂 C、细胞交换 D、细胞分离 22、下列各种植物中,我们食用部分属于有贮藏作用的根是( )

A、甘薯 B、马铃薯 C、荸荠 D、藕

23、小柳树遭破坏,茎的基部被剥去一圈树皮,一段时间后,该柳树死亡,这是因为( A、切断导管,根缺少无机盐 B、切断导管,根缺少有机物 C、切断筛管,根缺少无机盐 D、切断筛管,根缺少有机物 24、移栽幼苗时要尽量带些土,其主要原因是( )

A、避免损伤根毛 B、减少土壤无机盐的丢失 C、可以促进根毛的生长 D、可减少水分的蒸发 25、下列结构中属于组织的是( )

A、一个西瓜 B、一粒西瓜籽 C、一块洋葱表皮 D、一根西瓜苗 二、连线题:(每线1分,共8分)

26、请将下列细胞的结构与其对应的功能用线段连接起来:

第 64页 /共 67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五环四互”教学模式生物导学案

细胞核 储存糖分、色素等多种物质在 细胞壁 进行能量转换 线粒体 支持、保护细胞 液 泡 控制细胞活动

27、请将大豆种子的胚与将来发育成幼苗的哪些部分用线段连起来: 胚芽 发育成茎、叶

胚根 发育成根

胚轴 提供营养后逐渐萎缩 子叶 发育成根和茎的连接部分

三、简答题:(每空1分,共42分)

28、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植物、动物和人类生命活动的基础,请仔细观察下图,回答有关光合作用的问题:X k b 1 . c o m

(1)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______; (2)光合作用的原料是______、______,产物

是______和______。

(3)生命活动都需要动力,为光合作用提供动 力的是______。

29、下图是桃花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花中最主要的结构是______和______。 (2)花粉是在______中产生的。

(3)将来发育成果实的结构是______,将来

发育成种子的是______。 30、将两个大体相同的枝条按图中所示进行处理后插入两个试管中(试管内有等量的水,水面上滴有少量的植物油)。然后,用透明的塑料袋分别套在两个枝条上,袋口扎紧。将这些装置放在有阳光、温暖的地方。数小时后发现: (1)______塑料袋内壁上有小水珠; (2)植物体内的______会向体外散失, 是主要通过______这种器官散失的。 (3)这个生理过程我们称为______作用。

31、回忆所做的“观察植物细胞”和“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

(1)实验中用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和人口腔上皮细胞制作的玻片标本叫______。

(2)在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和口腔上皮细胞实验中,开始在载玻片上分别用滴管滴

一滴______和______。 (3)在“观察植物细胞”和“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中染色使用的染料都是______。(4)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都是平面的。你认为在真实情况下,细胞是平面的还是立体的。答______。

第 65页 /共 67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五环四互”教学模式生物导学案

32、有胃病的人会出现胃痛、胃痉挛,甚至胃出血等症状,这些说明胃可能有哪几种组织? (1)胃痛说明可能有______组织;(2)胃痉挛说明可能有______组织; (3)胃出血说明可能有______组织。

33、为探索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孙纪同学按右图所示将三粒菜豆种子按放:①号种子置于空气中,②号种子一半置于水中,③号种子完全浸没于水中。将该装置于温暖的环境中一周,发现:②号种子萌发了,而其余的种子均未萌发。 (1)比较①②号种子,得出种子萌发 的一个条件是______;

(2)比较③②号种子,得出种子萌发

的另一条件是______;

(3)你知道种子萌发的第三个条件吗?

请回答______。

34、下图是呼吸作用的实验装置示意图,瓶中放有萌发的黄豆种子,请据图回答: (1)该实验装置可用于检测

呼吸作用释放的是______; (2)释放出的气体能使澄清

的石灰水变______; (3)萌发种子进行呼吸时吸

收的是______。X k b 1 . c o m

35、右图是叶片表皮细胞与气孔的模式图:

(1)从图上可以发现______细胞中

有叶绿体而______细胞中没有叶绿体, 在叶片中还有哪些细胞含有叶绿体。 答______;

(2)图中______表示气孔关闭;图中

______表示气孔张开。

A B 36、某同学想要验证“植物的生活是否需要无机盐”,于是将两株同样大小的玉米苗分别放在盛有等量蒸馏水和土壤浸出液的试管中培养。实验结果如下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设计本实验时提出的假设是 ;

(2)蒸馏水与土壤浸出液在物质成分上的最大区别 是 ;

(3)实验中,设计盛蒸馏水试管的目的是 ; (4)通过观察 试管中的幼苗长势弱;

(5)通过这个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

是 。 A B 37、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方法,科学观察需要工具,显微镜就是其中一种工具。

(1)实验室使用显微镜观察的顺序是:取镜和安放, ,放置玻片标本,观察,

第 66页 /共 67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五环四互”教学模式生物导学案

收放,整理实验台。

(2)如果观察到物象在视野的右下方,要想把物象调到视野中央,应将标本向

______移动。

(3)某显微镜目镜有10×和20×,物镜8×和45×,用这台显微镜观察,最大放大倍数是

_____倍。

第 67页 /共 67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