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明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二研究所 江苏无锡 214082
摘要:本文针对招投标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从招投标理念、标底管理、评标定标管理、评标程序等方面提出几点解决建议,目的在于提高招投标管理水平,推动相关行业发展。关键词:招投标管理;外包;采购;对策
当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为了规范采购行为,采用招标、投标机制十分必要。与市场机制运行中呈现的“竞争-发展-再竞争-再发展”的规律相对应,招投标管理则呈现出“需求-竞争-优胜劣汰-成交”的规律,由此可见招投标工作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便是竞争。在招投标工作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类问题,对招投标工作的正常开展造成影响,这就需要在实际工作中探究解决对策。
人,选择项目质量、工期都有明显保证,且在相同条件下报价低的投标人。第三,需要保证招投标结果落实的有效性,要严格按照招投标结果规范合同主要条款,即使在招投标进行后开展商务谈判工作,也不能导致合同目标、价格出现与招投标结果出现较大差别的现象。
三、招投标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建议
(一)招投标理念方面
招投标制度的推行对于相关行业的改革需求非常迫切,要通过改革保证招投标管理途径的合理性,否则很容易对市场行为以及企业发展造成影响。当前阶段,我国市场上的充分竞争制度还有待规范,相关企业的外包、采购过程仍然存在灰色地带。造成这一现象,既有市场主体个体性质上差异的原因,也有大的市场经济体制机制上的原因。但是究其深层次的原因,主要是市场主体招投标理念需要深化,为此提出以下几点解决建议:
第一,全面加强法制建设,对违法招标行为进行重点处理。法制建设是制约违法违规行为最有效的手段,如果发现招投标违反纪律、冒牌投标等违法现象,要通过法律手段严肃处理。第二,加强企业职工合法合规意识的培养。基于当前情况来看,部分违规招投标行为的出现是由于企业职工合法合规意识的培养。所以,企业中的相关部门需要积极组织培训讲座,对企业职工进行素质培养,针对有违纪、违
一、招投标管理概述
招投标主要是针对外包、采购,具体包括货物销售、购买、项目承包与发包等进行的交易形式,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社会生产需求相符,在国际市场中是一种非常成熟的发包形式[1]。我国企业在管理阶段建立招投标制度由来已久,随着政府采购行为的规范以及新兴投融资模式的推广,招投标已经成为市场行为管理中非常关键的交易形式。相关文献显示,我国已有超过80%的地级市企业,建立了招投标管理部门,为具体招投标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制度及体制保障。
二、招投标管理要求
在招投标具体要求上,重点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需要保证招投标过程的规范性,也就是招投标流程需要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企业有关制度要求相符,保证招投标过程的公开、公平、公正[2]。第二,需要保证评定标结果的合理性,按照评定标结果明确中标
的收入差距得到缩小,缓解因社会利益分配不均而存在的矛盾和冲突。例如精准扶贫这一概念的提出,正是基于互联网技术高度发达的环境下,通过普及和发展互联网技术,使社会经济资源和利益得到更加合理的分配,尤其是在经济发展落后的农村地区,着重通过构建信息资源共享的服务平台,推动农业经济获得全新的发展,提高农村地区的收入。
3.强化反腐作用。反腐倡廉是党和国家在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的道路和宗旨,并且制定科学合理的反腐体系,在实际工作中对该体系进行完善。在互联网环境下,信息传播的高效率使舆论成为打击腐败的又一利器,而如何利用好这一武器将成为制度变迁和社会治理的重要方向。我国2013-2017年的政府工作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对网络舆情信息机制进行不断完善,并且对舆论进行正确的引导,而“网络反腐”这一词汇也新鲜诞生,其典型代表为互联网上的“朝阳区人民”。当前网络反腐虽然取得显著成效,但是缺乏法律法规的规范,因此从制度层面和技术方面加强网络反腐的管理和引导势在必行。
结论:综上所述,针对互联网环境下的制度变迁和社会治理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主要分析互联网时代社会阶层矛盾和利益冲突,然后通过构理论模型分析互联网环境下的利益冲突对制度变迁的影响。研究可得,在互联网环境下,经济飞速发展带来的利益冲突使制度变迁的速度越来越快,而理论模
型的构建能够使这一现象得到更加明确的解释。希望本文能够为研究互联网环境下的制度变迁和社会治理的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郭广珍,谢地,程广宇.互联网环境下的制度变迁与社会治理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7(02):148-161.
作者简介:
张昕婷,女、1996,汉族,山东省潍坊市昌邑县,本科,经济学专业。
MODERN BUSINESS现代商业191
Wide Angle| 广角
法问题的职工,查证属实之后同样要严格处理,只有如此才能够端正企业的不正之风,从根本上解决不良现象。第三,合理引用其他国家招投标管理的成功经验,在企业内制定科学的奖罚制度。第四,优化参与招投标过程企业的资格预审制度,强化项目经理资质审查力度。
(二)标底管理方面
目前对于标底管理工作,依然存在以下不足:第一,标底编制错误,保密力度不足,经常出现漏标问题。因为个别企业标底编制工作缺乏专业人员,所以经常会出现标底错误的问题。此外,部分企业发包期间主观倾向性过强,无法保证中标结果的客观性与合理性,进而导致标底泄漏[4]。第二,评标标底价格缺乏合理性。当前阶段,评标标底价格取定一般是以评标标底价=标底、评标标底价格=(A+B)/2两种方法为主。这两种方法相比较之下,前者在使用期间缺少保密性,容易泄漏标底,后者能保密性虽然良好,然而标底造价对于评标标底价格影响较大,所以也容易导致漏标现象。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下列几点建议:
第一,充分发挥招投标代理机构以及造价咨询单位的专业优势,提升标底编制质量,一般招标代理和工程造价咨询单位,都是在行政部门考察之后建立,所以技术相比其他单位要更为专业,职工专业素质也有保证,单位内也有完善的标底保密制度,由这些单位编制的标底准确性高,且保密性良好。所以,相关企业可以将标底委托进行,如此以来便可以节省不必要的环节,并且避免泄漏现象出现。
第二,优化评标标底价格方式。上文提出了两种标底价格评标方式,针对(A+B)/2这一方法,其优势在于更为直观,且计算简单。然而标底权数是固定的,尽管标底形成时间是在投标截止以后,标底编制人只要掌握接标人所制定的投标造价,便能够将标底是设置在投标人满意的范围内,进而出现了泄漏的问题。基于此,当前使用的评标标底价格方法,需要将标底权数淡化。建议以评标标底价格=(A+B1+……+Bi)/(i+1)公式作为评标标底价格方式。在这一公式中,A是审定标底造价, Bi是标底±5%误差范围内的投标报价,i则是随机数。公式中因为标底权数改变,在标底造价±5%误差范围内,投标单位报价数量不断改变,权数也会随之变化。标底A权重以及所有投标报价权重相同,这样一来便为明确标底控制范围工作带来难度,从根本上避免了泄漏的可能性。其中需要注意的是,若评标标底价格报价取值相比标底报价取值较小,那么其本身的可靠性便会得到提升。
(三)评标定标管理方面
在招投标工作中,评标、定标是最为重要的工作环节,直接决定整个招标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关系到招投标工作的公平、公开、公正性,对中标单位的确定以及招投标工作信誉等也有显著的影响。所以,作为招投标工作人员,需要加强对评标、定标工作的重视。
在评标定标工作中,主要存在如此问题:第一,承包主要有不包死承包、包死承包这两种形式,且这两种承包方式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如果市场中物价不断上涨,便可以按照相关文件要求对造价进行调整。通常会体现在招投标报价的计分中,例如包死造价的投标报价会低于标底价低,加分也就越多,相反,若投标报价高于标底价,便会加大扣分;不包死造价的投标报价与标底价之间差距越小,得分也就越高,若标底价差距较大,便会扣分。当前在招投标管理中,并没有明确区分以上两种承包形式,在实际工作中都是以包死造价进行打分,相比较之下打靶计分方式鲜少使用,这也导致评标、定标工作有失合理性。
第二,在工程项目的招投标工作中,除了一些规模较小的工程会使用最低报价法进行评定标外,大部分会采用百分制综合评议法来完成评标、定标工作。就作者本人工作体会来讲,百分制综合评议法更为适用且更能客观的体现评定标工作的科学性,它能够综合考虑多项问题,进而确定一个最佳中标单位。但是,目前招投标中的综合评议法在组成上缺乏稳定的框架,各项因素的权数变化也比较随意,所以若
192现代商业MODERN BUSINESS
在评定标过程中存在行政干预,或者发包单位以及招标代理机构存在主观倾向性,那么综合评议法将失去科学性,进而对正常招投标工作造成影响。
对于该问题的解决,提出以下建议:第一,改善报价计分方式。例如按照工程发包的具体形式使用针对性的计分方式,如离散型计、打靶计分形式等。第二,加强招投标工作的专业性。要求招投标工作人员在公正、客观的基础上,准确界定综合评议法所中所有组成要素以及权重,根据项目的类型以及造价等级,制定针对性的评定标标准,为实际操作提供制度保证。另外,也可以将评标定标法与招标文件一起发给投标单位这一做法进行优化。由于评标定标法主要是为了真实考察投标单位的实力与信誉,目前这种方式无法真实的体现企业实力,如果再按照评标定标中的相关要求进行虚假操作,将严重导致投标文件缺乏可靠性。所以,为了从根本上保证招投标的公开、公平、公正,可以在发放招标文件时,不再附上招标评标定标方式。
(四)评标程序方面
在目前的招投标管理工作中,所涉及到的评标程序都是固定的,除了一些涉及到工作内容的地方有所改变之外,都是以固定程序进行,即先评定商务标,再评定技术标的流程。在评标定标方面,需要遵循公平、公开、公正的基本原则,因为评标定标时大部分采用百分制综合评议这种方法,所以在商务标评分方面难免具有固定性,不会因为评标人的主观意志发生改变。但技术标有所不同,针对一些无法准确量化的工作需要进行提前对比后才能明确。所以,如果依然按照传统评标流程开展工作,将很容易在评标过程中参杂主管意识,进而对招投标整体格局造成影响,为后续招投标工作的顺利进行埋下隐患。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第一,在整套投标文件内将不同的投标文件分开密封,并且在内包封上标明内容,随后再将其密封到外包封内。第二,针对一些规模较小的项目,因为其本身不涉及到较大的工作量,技术相对而言也比较简单,所以在评标的过程中可将评标委员会细化,按照商务标和技术标分为相应的小组,两个小组分别进行评标工作,待评标完成之后再整合评标结果。第三,针对一些规模比较大的项目招标,因为项目规模大,所以使用的技术也比较繁琐,务必要按照流程进行评标,先技术标再商务标,按照这一评标顺序,从而体现招投标的公开、公平、公正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面对招投标工作中遇到的各类问题,需要积极研究对策,在保证招投标工作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基础上,严格落实相关规定,从根本上解决招投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外包、采购工作的专业性,为企业后续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晓. 工程招投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 建材与装饰,2015,(46):147-148.
[2]蔡宽平.建筑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人力资源管理,2015,(12):99-100.
[3]李珏. 建筑工程招投标管理存在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 低碳世界,2016,(29):225-226.
[4]叶碧芳. 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 中国招标,2016,(47):27-29.
[5]李军. 地方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 经营管理者,2015,(32):385-386.
作者简介:
王大明(1983-),男,经济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科研院所体制改革、招投标管理、经济管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