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手架安装与拆除工程
一、编制依据
1、《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2、《建筑工程预防高处坠落事故若干规定》(建设部建质【2003】82号); 3、《建筑工程预防坍塌事故若干规定》(建设部建质【2003】82号); 4、《落地双排外竹脚手架技术规定》(DBJ13-34-2000) 5、施工图纸、施工现场实际状况资料。 6、施工组织设计。 二、工程状况
1、建筑面积约为 平方米;建筑层数为第三 层;建筑高度为 米。 2、一层层高为4.8米,其余层高为3.3米;
3、脚手架从室外地坪开始搭至屋面,最大高度为23.1米;
4、本工程依据《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落地双排外竹脚手架技术规程》(DBJ13-34-2000)及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决定室外采用竹脚手架,立面用密目网进行全封闭维护;室内装饰采用马登搭设内脚手架;
5、本工程一架两用,即结构施工时防护和外装饰工程施工时使用。 三、搭设方案 (一)搭设要求
1、落地脚手架由立杆、大横杆组成。在排架大横杆的节点下面绑扎水平小横杆组成双排架。在小横杆下二层小横杆之间紧靠立杆加绑内,外顶杆,在小横杆中不平行大横杆,绑扎二根铺榀横杆,竹榀铺扎在大横杆和铺榀横杆三构成外架的一步层作业面。作业面外侧绑扎安全栏杆和挡脚杆或挡脚手架板,子啊外排纵平面三绑扎连续剪刀撑。
2、立杆中距为1.2米,个别分段不超过1.3米。大横杆上下水平间距不大于1.8米,脚手架搭设宽度为1.0米。内、外立杆之间的净距离约为0.9米。剪刀撑每组水平距离4.8-5.0米水平交角45°~60°之间,交叉连续绑扎。
3、凡脚手架各杆件的交叉部位或平行相接应用聚丙拉丝绳绑扎。
4、当搭设构造不能满足要求,需要扩大间距时,杆件组合改变要经过计算予以确定。
5、联体杆要求水平距离为6~10米,垂直距离为3~5米,每30平米搭设竖向面积被必须设一外,距离脚手架顶部不大于4米,布置方式应结合建筑结构情况作矩形或梅花形排列。 6、脚手架施工层外侧,根据现场环境需要设置密目式安全网封闭。 7、脚手架与井架接触部位应封端,封端应设栏杆、挡脚杆和安全网。
8、脚手架内侧与建筑物的净空不能大于200mm,当大于200mm时应作水平封闭。
9、作业层应满铺竹榀。非作业层的竹榀允许上下翻转使用,但非作业层连续不铺竹榀不能多于三步层,不铺榀层的水平杆净空不得大于200mm。若上下有二层作业,则下作业层的上部至少应有一步层间隔铺榀层。
10、立杆的起步和底顶杆应埋入密实土层内。当为回填土时,其相对密度影大于90%,埋入土深度不小于250mm。在杆底应铺置面积大于30*mm150*mm*150mm的厚板或砖、石片等构成底
垫层以扩大土层承压。若底部立杆埋入土层有困难时,在土层上铺置底垫后,在地上100mm处应设一道扫地杆,扫地杆同大小横杆对应。脚手架的落地杆周围应有排水措施。
11、外墙卸料平台应与竹脚手架分设,不应将卸料平台的荷载传递给竹脚手架,卸料平台应另行设计。
12、根据建筑立面脚手架外伸内收时要进行具体的构造设计。
13、作业层的铺榀杆应在小横杆上,在外墙阴角根据装饰要求需要外挑时最多不大于200mm,且铺榀杆应连续搭绑在不少于三根小横杆上。 (二)搭设材料要求
1、落地竹脚手架使用的毛竹材应为三年长期,长5m以上、厚6mm以上的新竹或经搭设连续使用仍保持韧性,表皮为青色或黄色的旧竹。凡有腐烂、虫蛀、通裂、刀伤、霉变等不得使用。 2、落地竹脚手架各杆件直径要求如下:
(1)立杆、大横杆、铺榀横杆、剪刀撑有效使用内小头直径不小于60mm; (2)小横杆、顶杆小头直径不小于60mm;
(3)栏杆、挡脚杆有效使用段内小头直径不小于45mm。
3、竹榀应使用质地坚实,其表皮呈青、黄色、韧性好、无腐烂、虫蛀、断裂,30mm左右宽的元竹片编织而成,榀经长1.0—1.2米,纬长同搭设架净宽,经竹片不少于5道,四周经纬竹片应钻孔,用铅丝绑扎封闭。
4、绑扎绳系特制聚丙经拉丝制成,其规格通常为0.5mm*5mm,拉力不小于0.25KN,根据绑扎需要裁成定长。 5、联体杆使用材料有:
①8#铅丝作拉结材料;毛竹或40mm*60mm小方木作压(顶)结材料。 ②法兰螺栓经改制与圆钢配合的专设拉、压联结式工具。 (三)搭设工艺
1、现场进行离岗标定,标杆定应做到转角洞口二侧设杆,实际墙段不是间距整倍数时,根据允许偏差调整。
2、搭设按步层顺序由下至上进行,按步层完成及时封闭端或同层闭合,搭设的顺序如下: 立杆设置—绑顶杆—绑小横杆—绑大横杆及铺榀铝横杆—铺榀—绑剪刀撑—绑榀上档脚杆及栏杆。
3、立杆设置要求垂直、位置正确、与墙面距离相等,立杆搭接不少于一步层,搭绑时上下搭头可左右交错放置。
4、水平各类横杆要求绑搭水平,不平的可由小横杆直径和顶杆长度调整。
5、杆件搭绑方法:立杆大头朝下;顶杆大头朝上,水平杆大头或小头搭接,在同一墙段方向一致;剪刀撑一根杆有效长度不足时,可小头互拼绑搭。
6、脚手架各杆相互交叉节点及相互搭接,立杆与顶杆相附部件均应绑扎牢固,绑扎方法见附图。 7、各类绑扎每处的聚丙绳圈数不少于五圈,采用二圈一收紧的方法绑扎牢固。 8、搭设作业时人应站在下位内,绑扎上部杆件的原则,做到安全作业。
9、搭设时材料向上传送,尽可能借助现场的垂直起重设备,当机械不能利用时,可以人工分段
向上传递或手动小滑轮拔升。 (四)联体杆设置
1、联体杆应伴同架子向上搭设同时设置。 2、联体杆有以下方式:
(1)用预埋的两根8#铅丝与脚手架立、横杆拉接并以加长小横杆顶至结构上。
(2)用预埋的两根8#铅丝与脚手架架立或横杆拉结,用40mm*60mm方木作承压。方木与竹材的连接应作特殊处理,保证传力可靠。
(3)使用专设的工具型法兰螺丝,两端用铅丝分别于竹材、结构拉接,同时两端又能与竹材及结构顶接,且能随时调整与墙的距离。
3、当联体杆不能与结构联结时,可在脚手架的一侧落地临时斜撑,待上部联结后再拆除。 4、当结构模板施工影响脚手架与联体杆联结时,应设临时联结。临时联结杆与模板支撑系统做承拉、压结合。
5、联体杆经过墙面的做法,可通过墙体的门窗洞口,内侧横杆或竖杆水平拉结承拉与楼坪斜杆抵接承压。 (5)使用和维护
1、搭设的脚手架应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允许其他工序作业。中断施工超过二个月的,复工前应重新检查验收。
2、落地竹脚手架的使用过程,应依据竹脚手架的安全要求,认真遵守以下各要求: (1) 脚手架使用荷载不大于2KN/M2。 (2) 作业面的铺榀要完整,应由搭架人铺搭。 (3) 非搭架人员不行拆除架设及安全防护设施。
(4) 当外装饰需先拆除已有联体杆时,应补充作业方案,先新增联体杆后拆除并由搭架人员执行。
(5) 脚手架作业面及脚手架的周围不得进行明火作业,确需进行时,应有专门防范措施,并设监护人员,且于下班前一小时完成。
3、脚手架在使用阶段应建立维护检查制度,维护检查周期,根据作业方案和使用状况确定。在正常情况下,每半月应检查一次,遇有大风等意外应增加检查次数,检查内容如下,并做好检查记录。
(1)绑扎是否牢固、有效。
(2)毛竹材料是否有产生通裂、损坏、霉变。 (3)联体杆是否有效。
(4)总体垂直度有无变化,落地杆是否下沉。 (5)顶杆与小横杆顶接是否可靠。 (6)安全防护是否完整,有效。 (7)作业层铺榀横杆悬臂是否超规定。 4、根据检查出现的问题通常可做如下处理: (1)杆件组合绑扎松动的,可采取重绑或加绑;
(2)杆件产生开裂、变形、霉变已达不到使用要求的,应更换杆件或加绑杆件处理; (3)架体垂直变形超过允许值时,可用法兰螺栓等方法纠正。改绑时,先绑新杆后拆旧杆。 (4)对于来列不大的小横杆、顶杆可用14#铅丝围箍的方法加固,防止开裂增大。
(5)顶杆与小横杆脱空,不大于30mm时采取加木垫,加垫时垫板应与小横杆绑牢固定。超过30mm时应更换顶杆。
(6)局部立杆下沉可采取增加底部顶杆,或用千斤顶提升后,加垫木或更换顶杆的方法处理。 (7)联体杆失效,坏的药修复或更换,不足的药补充。 (8)脚手架杆件,竹榀、防护网缺少,损坏的要及时更换补足。 (六)脚手架拆除
1、脚手架拆除应按步层逐步完整拆除。当仅部分拆除时,应在拆除前对未拆的端部采取封闭及加强措施。
2、拆除作业由上到下逐根拆除,操作者应站在拆除杆的下方,有安全防护的范围内。 3、拆除的一半顺序为:安全防护网—栏杆、挡脚杆—剪刀撑—铺榀—铺榀大横杆与大横杆—小横杆—顶杆—立杆。
4、联体杆就伴同拆除的步层一同拆除,不得提前拆除。
5、拆除的材料下运应充分利用垂直运输机具。当采用人工时可用滑轮下送或多人接传下递。 6拆除过程应精心作业,防止损坏建筑装饰表面。 (七)安全要求
1、搭设架及四周范围应场地平整,无材料及杂物堆放。
2、搭拆时应在离地面2.5M以上设外挑3m的安全接网(承重),该网与搭拆作业应紧密配合上升或下移,做到距作业面不大于12m,以保证搭拆作业人员的安全。 3、根据方案,安全挂网随同搭拆进行。
4、材料的升、降宜借助现场垂直运输机构,人工作业时应借助工具加强组织,不得高空抛落。下传材料应及时整理分类堆放。
5、搭设或拆除过程应在地面设警护区,设专人看护,防止非作业人员穿行。 6、作业人员应按登高作业要求,佩带安全防护用品,穿软底鞋。 7、雨天或五级以上大风不得进行搭设或拆除作业。 8、现场应设消防器具。
9、搭设上方在电线时,应遵守相应规定,并采取措施后方可作业。
10、操作人员要进行考核且持证上岗,作业时严禁开玩笑,要绑好安全带,戴好安全帽,严禁穿“三鞋”。搭设前要进行技术交底,分段验收后可投入使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