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专有技术评估案例 一、委托单位概况
SA公司成立于1985年8月,它就是为实现国家高技术主题项目最终战略目标而设立的,其宗旨就是发展高技术,实现产业化发展。
SA公司自成立之始,任务就就是立足于主题关键目标产品的研制开发,实现系统集成,开发有市场竞争力的高性能技术产品及其应用系统,进行与关键目标产品有关的高技术基础研究与新产品预研,建立高技术研究开发基地,培养高技术攻关的科研人员。 二、评估目的、范围与资产状况 1.评估目的
对拟投入合资经营的SA公司无形资产“AB”专有技术进行价值评估。 2.评估范围
所评估的“AB”专有技术包括系统样机、硬件设计图纸与资料、系统软件及相关技术文档资料。 3.资产状况“AB”专有技术就是采用20世纪90年代最新技术,我国自主研制的高智能技术系统,其各项指标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已通过国家科委组织的技术鉴定。它不但就是一项科研成果,而且就是一个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性能价格比高的高科技产品。 三、评估基准日期
根据委托方的要求,确定1995年1月31日为评估基准日。 四、评估依据 (1)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规定, (2)“AB”科学技术鉴定证书及鉴定资料;
(3)SA公司提供的“AB”专有技术文件资料及有关各项申报资料。 五、评估方法
根据“AB”专有技术研制开发过程及自身特点,评估采用重置成本法与超额收益法。 六、评估过程 (一)重量成本法 1.设备费
SA公司从1990年3月至1993年10月22日,共购进计算机等研究开发设备142台,历史成本合计16 822 578.33元,见表6—1。
我们对这134台设备,特别就是价值超过50万元的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查阅了计算机的机时记录,并与有关工作人员进行了针对性的分析,认为1990年所购设备应分摊用于“AB”专有技术研究开发时间约占其整个使用时间的45%,其她时间应由其她科研项目分摊。1991年的分摊比例为50%,1992年与1993年的分摊比例为65%与80%。
另外,我们对1990年、1991年、1992年、1993年所购设备的价格进行了考察,并收集了大量相近功能的设备,在评估基准日的价格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1990年、1992年、1993年所
专有技术评估案例
购设备的价格,仅相当于相近功能设备在基准日的40%、50%、65%、80%(表6—2)。
说明:1.折现系数为年底系数并乘以1994年12月31日至1995年1月31日的折现率(1+15%×1/12)。 2.摊销期以购物时间及价值量为依据,采用“约当”法求出。
最后,我们根据计算机产品的有效使用年限进行摊销,并充分考虑其资金成本即利息的因素,将其折算至评估基准日。 2.软件费
SA公司自19年12月17日至1993年10月5日购入计算机软件及板卡账面金额合计为4 104 633.22元人民币。
我们分别分析了各软件、板卡的价格及相近功能软件、板卡在基准日的价格,并参考了大量的软件报价单.认为1990年、1991年、1992年、1993年的软件价格上升幅度分别为5%、5%、15%、12%.对1994年12月31日至1995年1月31日的价格上升幅度未予考虑。
我们了解到许多软件与板卡,特别就是1991年与1992年购进的软件、板卡就是为研制开发“AB”专有技术而专门购进的。虽然它们可能在今后的科学研究中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这些作用就是不可准确预见的.我们根据各华度所购软件、板卡在“AB”专有技术中的作用,并与科研技术人员进行专门性讨论,认为19年、1990年、1991年、1992年、1993年购进的软件、板卡“AB”专有技术应承担的比例分别为45%、50%、65%、80%、10%(表6—3)。
3.场地租金(表6--4)
专有技术评估案例
SA公司地处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就是计算机技术研究开发的黄金地段。我们根据中关村地区房屋租金的调查以及办公室、机房的装修水平确定办公用房的租金为每天每平方米4.5元;机房的租金为每天每平方米5.5元。
SA公司的办公用房面积为581.34平方米,机房面积为602.05平方米。 “AB”专有技术应分摊的比例及折现系数的计算同设备费评估一样。
4、科研经费
SA公司1990年至1993年的科研经费支出共为3、39万元。
我们根据科研经费的用途用1990年至1994年底的物价上涨幅度分别确定了调整指数,并将调整后金额按“AB”专有技术应分摊的比例进行了分摊,见表6-5。
另外,1992年3月由国家直接拨13、944万美元(以1995年1月31日汇率折合人民币117、55万元)用于“AB”专有技术在美国进行设施与生产,这部分拨款的现值为117、55×1、15×1、15×(1+15%×10/12)=174、(万元)。
故科研经费合计应为:686、58+174、=861、47(万元)。
5.人工成本 “AB”专有技术的开发研制成功不仅就是SA公司科研人员的劳动成果,而且包括了许多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科研人员的大力协作。开发研制过程涉及128名科研人员。我们根据她们为“AB”专有技术直接、间接所提供的劳动将她们分为三类,列表如6-6。
专有技术评估案例
经过与有关工作人员的更为详细的交流,我们确定工作量占其日常工作量100%~80%的平均取值为95%;工作量占其日常工作量80%~50%的平均取值为65%;工作量占其日常工作量50%以下的平均取值为30%。
另外,根据我们的了解,高级职称人员的人工成本(含工资及其福利等)为每年每人25 000元,中级职称人员人工成本为每年每人16 800元,初级职称人员人工成本每年每人10 000元。据此,我们进行了人工成本估算,见表6—7、表6—8。
由于“AB”专有技术自1990年3月启动至1993年10月通过鉴定,所以 1990年、1993年的人工成本分别应乘以10/12。 6.评估值的确定
综上所述,经过对设备、软件、场地、科研经费及人工成本评估值汇总计算,最终确定“AB”专有技术在评估基准日的评估值为2 297.12万元。 (二)超额收益法
超额收益法计算公式: 1.预测期的确定 “AB'’专有技术就是一个采用20世纪90年代最新技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台高智能技术系统,达到了90年代初同类产品的国际先进水平。尽管如此,由于当今技术产业技术发展极为迅速,产品更新换代周期很短,因此,确定评估预测期为3年(1995—1997年)。 2.行业基准收益率的确定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1994)》公布的工业平均资金利润率,并考虑到实际情况,确定基准收益率为18%。 3.折现率的选取
专有技术评估案例
经过对“AB”专有技术的技术鉴定,确认它的问世就是我国在该产品领域的一个重大突破,其水平达到了90年代初同类产品的国际先进水平,其产品功能价格比较高,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但目前市场竞争十分激烈,进口产品在国内市场上所占份额占有绝对多数,综合考虑风险收益率取4%.安全收益率采用3年期国债利率即14%,最终确定综合折现率为18%。缺表格 4.收益的预测 (1)销售收入预测。“AB”专有技术于1992年1月1日通过国家科技成果鉴定,自1994年开始产品投放市场.随着市场宣传及开拓的不断深入,产品销售量将在1994年基础上有大幅度提高,预计今后3年累计生产在1020台左右,考虑市场竞争激烈的因素,以及用户购买产品有多向选择性,销售量按生产量的 95%测算.另外考虑到“AB”专有技术的升级产品具有更好的性能、价格,因此,升级产品销售价格会随之有所下降(见表6—9)。
2)成本费用预测。成本费用包括生产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固定资产及无形资产摊销等,预测数据就是依据各年生产情况,并考虑一定的物价上涨指数等因素推算而出的表6—10。
专有技术评估案例
(3)流动资金。参考1994年实际生产情况,测算出今后三年所需流动资金分别为1520万元、2980万元、4040万元。
(4)税后利润额预测。合销售收入预测表与成本费用预测表,编制税后利润额预测表。 由于“AB”专有技术就是属于高科技产品,根据国家有关税法规定:经批准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高新技术,暂减按15%的税率征收所得税;新办的高新技术企业自投产之日起免征所得税两年。由此测算出所得税额表6-11。
(5)税后利润率预测。在上述预测基础之上,再根据生产资金占用表(表 6—12),编制出税后利润率预测表(表6—13)。
5.评估值的确定
依据超额收益法公式并折现,计算得出“AB”专有技术在基准日的评估值为2358万元。 七、评估结果
根据重置成本法与超额收益法公式得出的评估结果分别为2297万元与2358万元,对用两种评估方法得出的结果加权平均,分别取权数为0、8与0、2,计算得出SA公司所拥有的“AB”专有技术在基准日1995年1月31日的评估值为2309万元。 八、“AB”专有技术评估分析 在专有技术的评估中,技术先进性的判断较为困难,在本案例中,专有技术的判断依据较为充分。本案例的成本分析考虑的因素较为全面,虽然个别成本项目的计算有值得商榷之处,但总体考虑因素比较细致。收益法的计算则较为简单化,这可能有本产品尚未进入商品市场的原因,因此销售收入预测等方面缺乏足够依据,而且在折现率确定方面也需要进一步的依据。所以,在本案例中选取成本法0、8与收益法0、2的权数就是比较适宜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zrrp.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