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科研与学科发展规划
良好的学术氛围和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有利于增强科室整体实力,增强科室凝聚力,提高医疗服务整体水平,因此,为了使科室能在医教研方面全面发展,围绕医院十三五科研与学科发展规划,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产科制定未来五年科室科研与学科发展规划如下:
一、科室科研工作现状
产科现有医师14人,其中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2人;具有博士学位2人、硕士学位7人,硕士生导师2人。科室鼓励青年医师在职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努力建设一支知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合理,具有敬业精神和较高科研能力的科研队伍。
在日常繁忙临床工作的同时,我科医护人员积极发表论文,开科6年以来,先后发表论文50余篇,目前尚未发表被SCI、EI、AA、CA等索引的高级别文章。先后取得省部级科研立项6项,校级科研立项2项,目前未获得国家级科研立项。
目前产科科研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1、国家级课题缺乏,在权威期刊发表论文比重过低。
2、中医产科研究方向特色不明显,主要表现在研究方向偏窄,缺乏优势和特色。
3、科研队伍需要进一步优化,主要表现在缺乏科研带头人和领路人;青年医师的科研素质有待提高;医护人员临床工作繁重,科研时间和精力难以保证。
4、科研经费不足,科研平台以及其他科研资源缺乏。
二、目标与任务
优良的科研环境和条件是学科建设的重要方面,科研环境和条件既包括实验室、图书资料等硬环境,也包括科研管理、科研激励办法、学术人文环境等软环境。高素质的学科带头人和科研骨干对学科水平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在未来5年以内使科室的科研水平能够上一台阶,拟定以下目标与任务:
1、充分利用现有的科研条件
依附妇科重点实验室和医院实验中心的技术平台,在科室层面建立和逐渐完善科室课题与实验室、实验中心的合作机制,以保障高质量完成承担课题的实验研究工作,通过完成项目和课题产生一批高水平标志性成果。
2、稳定队伍,培育人才
鼓励45岁以下的医师在职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提高医师队伍学历层次,争取具有博士学位的医师比例达到或超过40%以上。立足重点方向,在妇科学术带头人的带领下,通过5~10年的努力,整合组建1个科研团队,培养青年学术骨干1名,形成稳定的研究方向,并制定5年科研计划。
通过改善工作环境和提高工资待遇,招聘医护人员,减轻临床工作量等方法,稳定医疗队伍,鼓励并支持科研骨干外出参加科研类培训班的学习,在整体上提高医护队伍的水平和素质。通过全科讨论和学习,转变医护人员对科研和学术的认识,树立尊重和重视科
研工作和成果的风气,并积极参与到学术研究工作中来。
3、抓课题申报,出标志性成果
制定具体和可操作的科室科研激励政策,鼓励青年医师积极申请和承担更多的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鼓励医师发表高水平论文。每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总数20篇以上,其中每年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篇以上。
三、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1、人员不足、人员不稳定使得目前产科临床工作以及科研教学工作均难以高质量开展。希望医院能提供具有持续激励作用的人事分配制度,经济效益分配制度能向高风险高强度的产科有所倾斜,形成有利于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的分配激励机制。
2、在积极争取医院政策扶持的前提下,科室设立一定的人才建设配套经费,用于高层次人才引进和中青年科研骨干的培养。加强管理人员队伍建设,优化管理队伍结构,建立管理人员学习、培训、进修制度和业绩建档制度,提高管理人员的理论素养、服务意识和综合能力。
3、强化科研意识,加强科研管理,制定科研激励政策。建立和完善科研奖励与约束政策,逐渐加大要求力度。扶持医师申报和承担各类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结合科室实际制定科研项目科室支持经费鼓励政策,以科研课题为驱动力,增强科室科研整体实力。
2016年1月16日
产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