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PRS-785整机现场调试大纲(待完善).2.00.070701

PRS-785整机现场调试大纲(待完善).2.00.070701

来源:智榕旅游


PRS-785整机现场调试大纲

Ver 2.00.070701

编写: 审核: 批准:

深圳南瑞科技有限公司

二〇〇七年七月

SZNARI/ZD-14-07-03-23

文档升级说明 升级序号 1 编辑人 修订人 修订说明 修订人 修订说明 修订人 修订说明 戴振儒 版本号.定版日期 版本号.定版日期 版本号.定版日期 版本号.定版日期 2.00.070701 2 3

深圳南瑞科技有限公司 第 1 页 SZNARI/ZD-14-07-03-23

目 录

1. 交流量调试 ..........................................................................1

1.1. 1.2. 1.3.

交流插件CT额定值配置检查 ................................................................................................... 1 交流量主要技术指标 ................................................................................................................. 1 输入交流量 ............................................................................................................................... 1

2. 开入量检查 ........................................................................ 11 3. 开出与信号回路检查 .......................................................... 11 4. 保护试验 ............................................................................ 11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发电机比差保护功能试验(完全纵差、不完全纵差、裂相横差) .......................................... 12 变压器比率差动保护测试(发变组、主变、高厂变、励磁变) .............................................. 14 发电机匝间保护 ...................................................................................................................... 20 发电机基波零序电压定子接地保护测试 .................................................................................. 35 发电机三次谐波电压定子接地保护测试 .................................................................................. 36 发电机转子接地保护测试 ........................................................................................................ 37 发电机低励失磁保护测试 ........................................................................................................ 39 发电机逆功率告警和跳闸保护测试 ......................................................................................... 49 发电机程跳逆功率保护测试 .................................................................................................... 50

4.10. 发电机定子定时限对称过负荷测试 ......................................................................................... 50 4.11. 发电机定子反时限对称过负荷测试 ......................................................................................... 51 4.12. 发电机定子定时限负序过负荷测试 ......................................................................................... 51 4.13. 发电机定子反时限负序过负荷测试 ......................................................................................... 52 4.14. 发电机转子定时限过负荷测试................................................................................................. 53 4.15. 发电机转子反时限过负荷测试................................................................................................. 54 4.16. 发电机失步保护测试 ............................................................................................................... 55 4.17. 发电机过电压I段保护测试 ..................................................................................................... 62 4.18. 发电机频率异常低频I段测试 ................................................................................................. 63 4.19. 发电机误上电保护测试 ........................................................................................................... 65 4.20. 发电机断口闪烁保护测试 ........................................................................................................ 68 4.21. 发电机起停机保护测试 ........................................................................................................... 69 4.22. 发电机定时限过激磁告警段测试 ............................................................................................. 70 4.23. 发电机低阻抗保护测试 ........................................................................................................... 71 4.24. 发电机复压过流I段测试 ......................................................................................................... 72 4.25. 发电机复压过流II段测试 ........................................................................................................ 75 4.26. 发电机纯过流III段测试 .......................................................................................................... 78 4.27. 主变复压闭锁过流保护测试 .................................................................................................... 79 4.28. 主变定时限零序过流保护测试(外接) .................................................................................. 82

深圳南瑞科技有限公司 第 1 页 SZNARI/ZD-14-07-03-23

4.29. 定时限零序过流保护测试(自产) ......................................................................................... 84 4.30. 间隙保护测试 .......................................................................................................................... 86 4.31. 发电机机端大电流闭锁选跳测试 ............................................................................................. 87

深圳南瑞科技有限公司 第 2 页 SZNARI/ZD-14-07-03-23

PRS-785整机现场调试大纲

本指导手册适用于深圳南瑞PRS-785微机发变组成套保护装置现场的调试和功能检验。调试以《PRS-785微机发变组成套保护装置技术说明书Ver1.02》(以下简称《技术说明书》)为参考,关于保护原理、功能配置、技术指标、端子接线、操作及使用等情况可参考《技术说明书》中的相应章节。

1. 交流量调试

1.1. 交流插件CT额定值配置检查

按具体工程要求,进入【查看】->【保护定值】->【TA额定值】菜单,进行交流插件CT额定值的配置和确认。有两种选择: 5A、1A。需保证现场CT二次额定值、装置内部CT额定值和装置【TA额定值】菜单内的额定值设置保持一致。

1.2. 交流量主要技术指标

1) 2) 3) 4) 5)

保护输入电流:5A(In=5A) / 1A(In=1A) 保护输入电压:57.7V(基波或三次谐波)

遥测输入电流:5A(In=5A) / 1A(In=1A)

输入频率:50Hz(对于三次谐波电压为150Hz) 频率误差:不大于0.02Hz 保护测量值幅值误差:不大于2% 角差:不大于2

1.3. 输入交流量

在交流量调试前,按下表整定各装置型号的系统参数(A3可根据A1或A2整定),或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整定。部分参数的整定请参照技术说明书的相关章节。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PRS-785A1系统参数 定值名称 TA额定值 发电机额定有功功率 发电机功率因数 一次额定电压 机端TV 原边 机端TV 副边 机端TV 零序副边 中性点TV 原边 中性点TV 副边 机端TA 原边 机端TA 副边 中性点一分支组分支系数 中性点二分支组分支系数 中性点一分支组TA 原边 中性点一分支组TA 副边 中性点二分支组TA 原边 中性点二分支组TA 副边 横差TA 原边 横差TA 副边 转子分流器一次电流额定值 转子分流器二次额定值 定值 5A 316MVA 0.85 18kV 10.39kV 57.74V 33.33V 10.39kV 100V 15000A 5A 50% 50% 15000A 5A 15000A 5A 500A 1A 3000A 75mV 深圳南瑞科技有限公司 第 1 页 SZNARI/ZD-14-07-03-23

22 23 24 25 26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序号 1 2 3 4 5 6 励磁额定电压 轴电流TA 原边 轴电流TA 副边 励磁机频率 励磁机方式投退 PRS-785B1系统参数 定值名称 TA额定值 主变容量 主变高压侧一次额定电压 主变中压侧一次额定电压 主变低压侧一次额定电压 主变高压侧TV原边 主变高压侧TV副边 主变高压侧TV零序副边 主变中压侧TV原边 主变中压侧TV副边 主变中压侧TV零序副边 主变低压侧TV原边 主变低压侧TV副边 主变低压侧TV零序副边 主变高压侧一支路TA原边 主变高压侧一支路TA副边 主变高压侧二支路TA原边 主变高压侧二支路TA副边 主变高压侧套管TA原边 主变高压侧套管TA副边 主变中压侧TA原边 主变中压侧TA副边 主变低压侧TA原边 主变低压侧TA副边 主变高压侧零序TA原边 主变高压侧零序TA副边 主变高压侧间隙零序TA原边 主变高压侧间隙零序TA 副边 主变中压侧零序TA原边 主变中压侧零序TA副边 主变中压侧间隙零序TA原边 主变中压侧间隙零序TA副边 主变压器联结方式: 发电机机端TA 原边 发电机机端TA 副边 发电机中性点一分支组分支系数 发电机中性点一分支组TA 原边 发电机中性点一分支组TA 副边 1高厂变高压侧大变比TA原边 1高厂变高压侧大变比TA副边 2高厂变高压侧TA原边 2高厂变高压侧TA副边 PRS-785C1系统参数 定值名称 TA额定值 高厂变容量 高厂变高压侧一次额定电压 高厂变低压侧A 分支一次额定电压 高厂变低压侧B分支一次额定电压 高厂变低压侧A 分支TV原边 300V 30A 10mA 0:50hz 退出 定值 5A 750MVA 550kV 242kV 20kV 550kV 100V 57.7V 242kV 100V 57.7V 20kV 100V 57.7V 800A 5 A 800A 5 A 800A 5 A 1800A 5 A 22000A 5 A 800 A 5 A 5000A 5 A 1800A 5 A 5000A 5 A 1: Y/Y/Δ-11 22000 A 5A 100.00 % 22000 A 5A 2500 A 5A 2500 A 5A 定值 5A 250MVA 220kV 220kV 220kV 242kV 深圳南瑞科技有限公司 第 2 页 SZNARI/ZD-14-07-03-23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高厂变低压侧A 分支TV副边 高厂变低压侧A 分支TV零序副边 高厂变低压侧B分支TV原边 高厂变低压侧B分支TV副边 高厂变低压侧B分支TV零序副边 高厂变高压侧TA原边 高厂变高压侧TA副边 高厂变A 分支TA原边 高厂变A 分支TA副边 高厂变B分支TA原边 高厂变B分支TA副边 高厂变A 分支零序TA原边 高厂变A 分支零序TA副边 高厂变B分支零序TA原边 高厂变B分支零序TA副边 高厂变压器联结方式: 励磁机频率 励磁变容量 励磁变高压侧一次额定电压 励磁变低压侧一次额定电压 励磁变高压侧TA原边 励磁变高压侧TA副边 励磁变低压侧TA原边 励磁变低压侧TA副边 励磁变B分支零序TA副边 励磁机方式 励磁变压器联结方式: PRS-785A2系统参数 定值名称 TA额定值 发电机额定有功功率 发电机功率因数 一次额定电压 机端TV 原边 机端TV 副边 机端TV 零序副边 中性点TV 原边 中性点TV 副边 机端TA 原边 机端TA 副边 中性点一分支组分支系数 中性点二分支组分支系数 中性点一分支组TA 原边 中性点一分支组TA 副边 中性点二分支组TA 原边 中性点二分支组TA 副边 横差TA 原边 横差TA 副边 转子分流器一次电流额定值 转子分流器二次额定值 励磁额定电压 轴电流TA 原边 轴电流TA 副边 励磁机频率 励磁机方式投退 励磁机频率 励磁变容量 100V 57.7V 242kV 100V 57.7V 800A 5 A 1800A 5 A 1800A 5 A 800 A 5 A 1800A 5 A 0: Δ/Y/Y -11 0:50hz 75MVA 10kV 0.8kV 400A 5 A 800A 5 A 5 A 退出 2: Y/Δ-11 定值 5A 316MVA 0.85 18kV 10.39kV 57.74V 33.33V 10.39kV 100V 15000A 5A 50% 50% 15000A 5A 15000A 5A 500A 1A 3000A 75mV 300V 30A 10mA 0:50hz 退出 0:50hz 75MVA 深圳南瑞科技有限公司 第 3 页 SZNARI/ZD-14-07-03-23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序号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励磁变高压侧一次额定电压 励磁变低压侧一次额定电压 励磁变高压侧TA原边 励磁变高压侧TA副边 励磁变低压侧TA原边 励磁变低压侧TA副边 励磁变B分支零序TA副边 励磁变压器联结方式: PRS-785B2系统参数 定值名称 TA额定值 主变容量 主变高压侧一次额定电压 主变低压侧一次额定电压 主变高压侧TV原边 主变高压侧TV副边 主变高压侧TV零序副边 主变低压侧TV原边 主变低压侧TV副边 主变低压侧TV零序副边 主变高压侧一支路TA原边 主变高压侧一支路TA副边 主变高压侧二支路TA原边 主变高压侧二支路TA副边 主变低压侧TA原边 主变低压侧TA副边 主变高压侧零序TA原边 主变高压侧零序TA副边 主变高压侧间隙零序TA原边 主变高压侧间隙零序TA 副边 主变压器联结方式: 高厂变容量 高厂变高压侧一次额定电压 高厂变低压侧A 分支一次额定电压 高厂变低压侧B分支一次额定电压 高厂变低压侧A 分支TV原边 高厂变低压侧A 分支TV副边 高厂变低压侧A 分支TV零序副边 高厂变低压侧B分支TV原边 高厂变低压侧B分支TV副边 高厂变低压侧B分支TV零序副边 高厂变高压侧大变比TA原边 高厂变高压侧大变比TA副边 高厂变高压侧TA原边 高厂变高压侧TA副边 高厂变A 分支TA原边 高厂变A 分支TA副边 高厂变B分支TA原边 高厂变B分支TA副边 高厂变A 分支零序TA原边 高厂变A 分支零序TA副边 高厂变B分支零序TA原边 高厂变B分支零序TA副边 高厂变压器联结方式: 发电机机端TA 原边 发电机机端TA 副边 发电机中性点一分支组分支系数 10kV 0.8kV 400A 5 A 800A 5 A 5 A 2: Y/Δ-11 定值 5A 750MVA 500kV 20kV 500kV 100V 57.7V 20kV 100V 57.7V 800A 5 A 800A 5 A 22000A 5 A 800 A 5 A 5000A 5 A 0: Y/Y/Δ-11 100MVA 20kV 6kV 6kV 6kV 100V 57.7V 6kV 100V 57.7V 22000 A 5A 800A 5 A 1800A 5 A 1800A 5 A 800 A 5 A 800A 5 A 0: Δ/Y/Y -11 22000 A 5A 100.00 % 深圳南瑞科技有限公司 第 4 页 SZNARI/ZD-14-07-03-23

49 50 52 发电机中性点一分支组TA 原边 发电机中性点一分支组TA 副边 励磁机方式投退 22000 A 5A 退出 进入【查看】菜单里的【测量值】菜单,可以查看主保护和后备保护的交流量和谐波量。应分相加入相应的电流,交流量幅值和相位均有显示,幅值误差不大于2%,相位误差不大于±2, 当交流量幅值、相位误差过大时,应检查交流插件上PT、CT、滤波回路各元件(电阻、电容)参数。

保护采集交流量显示名称和对应含义参见说明书各装置的交流端子接线图,这里不再一一说明。下表列举出计算交流量和无端子交流量(如频率等)的含义。

PRS-785A1部分交流量的含义 交流量 含义 计算方法 *kI*kI*kIgdIgtgtgn1gn1gn2gn2IGDA 式中: 为机端电流 IgtIGDB 发电机完全差动电流 kgt为机端TA平衡系数 为中性点1分支电流 Ign1IGDC kgn1为中性点1分支TA平衡系数2 为中性点2分支电流 Ign2kgn2为中性点2分支TA平衡系数2 IGRA IGRB IGRC IGDA1 发电机完全制动电流 Igr*kI*kI*kIgtgtgn1gn1gn2gn22 *kI*kIgdIgtgtgn1gn1式中: 为机端电流 IgtIGDB1 发电机1分支不完全差动电流 kgt为机端TA平衡系数 为中性点1分支电流 Ign1IGDC1 IGRA1 IGRB1 IGRC1 IGDA2 发电机1分支不完全制动电流 kgn1为中性点1分支TA平衡系数 Igr*kI*kIgtgtgn1gn12 *kI*kIgdIgtgtgn2gn2式中: 为机端电流 IgtIGDB2 发电机2分支不完全差动电流 kgt为机端TA平衡系数 为中性点2分支电流 Ign2IGDC2 IGRA2 IGRB2 IGRC2 发电机2分支不完全制动电流 kgn2为中性点2分支TA平衡系数 Igr*kI*kIgtgtgn2gn22 深圳南瑞科技有限公司 第 5 页 SZNARI/ZD-14-07-03-23

IHCDA *kI*kIgdIgn1gn1gn2gn2式中: 为中性点1分支电流 Ign1IHCDB 发电机裂相横差差动电流 kgn1为中性点1分支TA平衡系数2 为中性点2分支电流 Ign2IHCDC IHCRA IHCRB IHCRC IGT2 发电机机端负序电流 发电机裂相横差制动电流 kgn2为中性点2分支TA平衡系数2 Igr*k+I*kIgn1gn1gn2gn22 I*ej120I*ej240)/3 Igt2(Igtagtbgtc*kI*ej120*kIgn2(Iga1agn1gn1bgn1*ej240*k)/3(IIgn1cgn1ga2a*kgn2IGN2 j120Ign2b*e*kgn2 发电机中性点负序电流 j240I*e*kgn2)/3gn2c式中 kgn1为中性点1分支TA平衡系数2 kgn2为中性点2分支TA平衡系数2 UGTAB UGTBC UGTCA 3UGTOZC UGMAB UGMBC UGMCA 3UGMOZC UZAB UZBC UZCA 3UZOZC UHAB UHBC UHCA UGT1 UGT2 UGM2 UZ2 PJT QJT RF A% IQTDA IQTDB 发电机机端第一组TV正序电压 发电机机端第一组TV负序电压 发电机机端第二组TV负序电压 发电机机端纵向TV负序电压 发电机机端有功功率 发电机机端无功功率 转子接地电阻测量值 转子接地位置 启停机过程中发电机的差流 (略) (略) (略) (略) (两表法) (显示实际接地电阻值) (距离转子负电源的百分比) 主变高压侧三个线电压 (略) 发电机机端纵向TV自产零序电压 (略) 发电机机端纵向TV三个线电压 (略) 发电机机端第二组TV自产零序电压 (略) 发电机机端第二组TV三个线电压 (略) 发电机机端第一组TV自产零序电压 (略) 发电机机端第一组TV三个线电压 (略) *kI*kI*kIqtdIgtgtgn1gn1gn2gn2 深圳南瑞科技有限公司 第 6 页 SZNARI/ZD-14-07-03-23

式中: 为机端电流 Igtkgt为机端TA平衡系数 为中性点1分支电流 Ign1IQTDC kgn1为中性点1分支TA平衡系数2 为中性点2分支电流 Ign2kgn2为中性点2分支TA平衡系数2 UQTNO ZZDI ZZDE ZZDU ZZDE1 ZZDU1 ZZDE2 ZZDU2 FRGT UGTO3 UGMO3 UGZO3 UGNO3 IGNN13 交流量 启停机过程中发电机中性点的零序电压 发电机转子直流电流 发电机转子直流电压 发电机转子接地保护测量电阻电压 乒乓切换电路乒接地时转子和测量电阻的电压 乒乓切换电路乓接地时转子和测量电阻的电压 发电机机端频率 发电机机端第一组TV开口三角的三次谐波电压 发电机机端第二组TV开口三角的三次谐波电压 发电机机端纵向TV开口三角的三次谐波电压 发电机中性点的三次谐波电压 横差TA的三次谐波电流 PRS-785B1部分交流量的含义 含义 计算方法 (略) (略) (略) (略) (略) (略) (来自于UGTAB) (略) (略) (略) (略) (略) ITGDA I)*k(Ith1ath1bth1(Ith2aIth2b)*kth2I)*kItgda(Itmatmbtm*kII*kgnagntsh1a tsh1Itsh2a*ktsh2式中: 发变组差动电流 为主变高压侧1分支A相电流 Ith1a为主变高压侧1分支B相电流 Ith1bITGDB kth1为主变高压侧1分支TA平衡系数 为主变高压侧2分支A相电流 Ith2a为主变高压侧2分支B相电流 Ith2bkth2为主变高压侧2分支TA平衡系数 深圳南瑞科技有限公司 第 7 页 SZNARI/ZD-14-07-03-23

为主变中压侧A相电流 Itma为主变中压侧B相电流 Itmbktm为主变中压侧TA平衡系数 为中性点1分支电流 IgnaITGDC kgn为中性点1分支TA平衡系数 为高厂变1A相电流 Itsh1aktsh1为高厂变1TA平衡系数 I为高厂变2A相电流 tsh2aktsh2为高厂变2TA平衡系数 B/C相差流计算公式雷同 ITGRA ITGRB ITGRC 发变组制动电流 IraI)*k|...I(Ith1ath1bth1tsh2a*ktsh22 B/C相制动电流计算公式雷同 ITRDA I)*k(Ith1ath1bth1(Ith2aIth2b)*kth2 I)*kItrda(Itmatmbtm*kII*kgtagttsh1atsh1Itsh2a*ktsh2式中: 为主变高压侧1分支A相电流 Ith1a为主变高压侧1分支B相电流 Ith1bkth1为主变高压侧1分支TA平衡系数 为主变高压侧2分支A相电流 Ith2a为主变高压侧2分支B相电流 Ith2bITRDB 主变差动电流 kth2为主变高压侧2分支TA平衡系数 为主变中压侧A相电流 Itma为主变中压侧B相电流 Itmbktm为主变中压侧TA平衡系数 为发电机机端A相电流 Igtakgt为发电机机端TA平衡系数 为高厂变1A相电流 IITRDC tsh1aktsh1为高厂变1TA平衡系数 I为高厂变2A相电流 tsh2aktsh2为高厂变2TA平衡系数 B/C相差动电流计算公式雷同 ITRRA ITRRB ITRRC 主变制动电流 IraI)*k|...I(Ith1ath1bth1tsh2a*ktsh22 B/C相制动电流计算公式雷同 深圳南瑞科技有限公司 第 8 页 SZNARI/ZD-14-07-03-23

ISHDA *kI*kI*kIshdIth1th1th2th2thth式中: 为主变高压侧1分支电流 Ith1ISHDB 短引线差动电流 kth1为主变高压侧1分支TA平衡系数 为主变高压侧2分支电流 Ith2ISHDC kth2为主变高压侧2分支TA平衡系数 为主变高压侧套管TA电流 Ithkth为主变高压侧套管TA平衡系数 ISHRA ISHRB ISHRC UHAB UHBC UHCA 3UHOZC UMAB UMBC UMCA 3UMOZC UGTAB UGTBC UGTCA 3UGTOZC UTH2 UTM2 UGT2 ITH2 ITM2 IGT2 FRTH FRGT ITGDA2 ITGDB2 ITGDC2 ITRDA2 ITRDB2 ITRDC2 ISUM_A2 ISUM_B2 ISUM_C2 ITGDA5 ITGDB5 ITGDC5 ITRDA5 ITRDB5 ITRDC5 主变差动电流五次谐波 (略) 发变组差动电流五次谐波 (略) 主变双分支二次谐波之和 (略) 主变差动电流二次谐波 (略) 发变组差动电流二次谐波 (略) 发电机机端第一组TV自产零序电压 主变高压侧TV负序电压 主变中压侧TV负序电压 发电机机端第一组TV负序电压 主变高压侧负序电流 主变中压侧负序电流 发电机机端负序电流 主变高压侧频率 发电机机端频率 (略) (略) (略) (略) (略) (略) 发电机机端第一组TV三个线电压 (略) 主变中压侧TV自产零序电压 (略) 主变中压侧TV三个线电压 (略) 主变高压侧TV自产零序电压 (略) 主变高压侧三个线电压 (略) 发电短引线制动电流 Ishr*k||I*k||I*kIth1th1th2th2thth2 I*ej120I*ej240)/3 Igt2(Igtagtbgtc(来自于UTHAB) (来自于UGTAB) 深圳南瑞科技有限公司 第 9 页 SZNARI/ZD-14-07-03-23

PRS-785C1部分交流量的含义 交流量 ITSHDA ITSHDB ITSHDC ITSHRA ITSHRB ITSHRC ITSHDA2 ITSHDB2 ITSHDC2 ITEDA ITEDB ITEDC ITERA ITERB ITERC ITEDA2 ITEDB2 ITEDC2 3ITSHO 3ITSL1O 3ITSL2O 3ITEHO 3ITELO ITSH2 ITSL12 ITSL22 ITEH2 ITEL2 UGTAB UGTBC UGTCA UGT2 3UGTO UTSL1AB UTSL1BC UTSL1CA UTSL12 3UTSL1O UTSL2AB UTSL2BC UTSL2CA UTSL22 3UTSL2O FRGT 高厂变低压侧2分支负序电压 高厂变低压侧2分支自产零序电压 发电机机端频率 (来自于UGTAB) 高厂变低压侧2分支三个线电压 高厂变低压侧1分支负序电压 高厂变低压侧1分支自产零序电压 高厂变低压侧1分支三个线电压 发电机机端第一组TV负序电压 发电机机端第一组TV自产零序电压 发电机机端第一组TV三个线电压 高厂变高压侧自产零序电流 高厂变低压侧1分支自产零序电流 高厂变低压侧2分支自产零序电流 励磁变高压侧自产零序电流 励磁变低压侧自产零序电流 高厂变高压侧负序电流 高厂变低压侧1分支负序电流 高厂变低压侧2分支负序电流 励磁变高压侧负序电流 励磁变低压侧负序电流 (略) 励磁变差流二次谐波 励磁制动电流 参考B1机箱主变制动电流计算公式 励磁变差动电流 参考B1机箱主变差流计算公式 高厂变差流二次谐波 (略) 高厂变制动电流 参考B1机箱主变制动电流计算公式 高厂变差动电流 参考B1机箱主变差流计算公式 含义 计算方法 根据显示结果填写相应调试记录。

以上只列写了A1/B1/C1的部分交流量,其它装置或更多的交流量含义请参见说明书的附录“装置通讯说明”。

深圳南瑞科技有限公司 第 10 页 SZNARI/ZD-14-07-03-23

2. 开入量检查

根据工程要求,取相应开入的电压等级(220V/110V),检查各开关量状态是否正确(“0”表示接点打开或无该开入,“1”表示接点闭合或有该开入)。注意:一次只允许加入一个开关量检查,装置显示只有相应的开关量有效,其他均无效。检查整屏复归按钮-复归开入的完好性,若无整屏复归按钮,复归开入按空接点方式检查。进入【查看】菜单的【开入量】菜单观察状态变化,主保护和后备保护分别测试。

相应的开入位置和含义参见说明书各装置的开入开出端子排接线图。 几个特殊的开入测试方法如下: 开入 电源检测 采保运行 出口24V电源 KI+24V电源输入 发电机转子保护乒状态 发电机转子保护乓状态 调试方法 装置上电,显示“合”;关掉装置电源,拔出WB636板,装置再上电,显示“分” 应一直显示分,不做调试 应一直显示合,不做调试 投入转子接地保护功能,观察两个状态,应分别显示“合”和“分”或“分”和“合” 根据显示结果填写相应的调试记录。

3. 开出与信号回路检查

进入【调试】->【动作出口】->【主保护】,输入用户口令“800”,针对主保护开出回路进行检查,检查出口继电器各接点是否通断良好,并做好记录;后备保护测试方法同上。

进入【调试】->【信号出口】->【主保护】,输入用户口令“800”,针对主保护信号回路进行检查,检查信号继电器各接点是通断合良好,并做好记录;后备保护测试方法同上。

BSKF1、BSKF2、BSKF3在保护动作出口情况下进行测试。 ZZSD1、ZZSD2在装置失电情况下进行测试。

GJ1-13、GJ2-13、GJ3-13在保护退出情况下进行测试。 所有的“备用开出”不检查亦可。

“F1”为面板复归按钮,在界面弹出保护事件、发出硬接点信号,保护返回后,按“F1”键可将动作事件和硬接点复归。

4. 保护试验

PRS-785微机发变组成套保护装置的保护配置主要包括差动保护和后备保护两个部分。在装置调试过程中,主要利用ONLLY-6108G Real testing System进行保护逻辑测试。 【注意】:

1) 在单项保护测试过程中,应将与本保护无关的功能硬压板、软压板或控制字退出;将与本保护相关联的硬压板、软压板、控制字或方向元件等投入。测试前请仔细阅读装置《技术说明书》中关于保护原理及整定说明等的相关部分,以保证测试结果正确有效。

2) 以下所列保护功能各测试项目在不影响整体测试结果的前提下可做适当简化。

3) 某些情况若所使用测试仪无法达到表中所列测试条件(如20In)的要求时该项目可不做,或在仪器允许的情况下相应修改测试条件,同时要在校验结果表中注明情况。

4)在做保护试验前,先按照1.3节或者按照现场实际情况整定系统参数,若有特殊需要,可根据实验要求修改系统参数,以验证保护逻辑。

深圳南瑞科技有限公司 第 11 页 SZNARI/ZD-14-07-03-23

4.1. 发电机比差保护功能试验(完全纵差、不完全纵差、裂相横差)

4.1.1. 最小动作电流测试(注意逻辑试验时,必须整定该保护段跳闸出口控制字为非空状

态,否则逻辑不动作,该保护为退出。具体方法:在整定菜单中整定该保护段的跳闸出口控制字,如,000001)

由于发电机差动保护采用“三取二”出口方式(发电机裂相横差采用分相差动逻辑),即三相中有两相满足差动动作条件,保护才出口,因此进行该项测试时需同时加入两相电流,以中性点侧a、b相差动为例,接线见下图:

I1I2NIaIbIcn

固定I21.2Icdqd(式中Icdqd为比率差动门槛定值),逐渐增加I1至保护动作,差动出口跳闸指示灯亮,此时I1应等于Icdqd;固定I11.2Icdqd,逐渐增加I2至保护动作,差动出口跳闸指示灯亮,此时I2应等于Icdqd,误差应符合技术条件的要求。

该项测试应按中性点侧a、b相,b、c相,c、a相,机端a、b相,b、c相,c、a相分别进行,保护均应可靠动作,误差符合技术条件的要求。

4.1.2. 比率制动系数

对于发电机差动,比率制动系数为:

KI1I2Icdqd

I1I2Ir12其中I1、I2分别为发电机、中性点的二次电流,相位相差180。注意I1、I2还需乘以各自的平衡系数后,再进行比率制动系数的计算。

(1)发电机3取2完全比率差动K值验证 进行该项测试时,需加入四组电流,如下图:

I(0)1IaIbIcnI(3180)IAIBnI(20)I(180)4NNIC

由于一般情况下,所用测试仪不能同时输出四路电路,因此也可以用两组电流,接线如下图:

深圳南瑞科技有限公司 第 12 页 SZNARI/ZD-14-07-03-23

I(10)IaIbIcnI(2180)IAIBnNNIC

机端施加电流I1,中性点施加电流I2,I1、I2反相位输入,在比率制动区,施加电流I1、I2均大于In,固定I1(或I2),增加I2(或I1),逐点求得比率制动系数,其误差应符合技术条件的要求。

例如1,定值Icdqd=2A,Ir1=5A,K0.5,若施加的电流I1=6A,I2=6A,缓慢增加电流I2,使保护可靠动作,读取此时I2=9.3A,根据上述公式可算出K0.5。

该项测试应按a、b相,b、c相,c、a相分别进行,保护均应可靠动作,误差符合技术条件的

要求。

例如2:机端施加三项电流I1(8A/0,8A/240,8A/120),中性点施加电流I2(8A/180,8A/300,8A/60),,同时改变I2三项电流角度,I1、I2反相位输入,此时电流平衡,差流为0。在比率制动区(Ir>Ir1)

直到比率差动动作,求得比率制动系数,其误差应符合技术条件的要求。(注意要适当整定差动启动定值,比例系数及拐点电流定值。如定值Icdqd=2A,Ir1=5A,K0.5)此保护逻辑的模拟至少加两项故障电流。

(2)发电机分相高值完全比率差动

当发电机异相一点区内,一点区外故障时,3取2完全比率差动将拒动,因此设置分相高值完全比率差动。当模拟单项故障时,装置自动自动进行分相高值完全比率差动逻辑判断,而不是依靠3取2完全比率差动。此时差动动作方程中Icdqd=1.2In, Ir1=1.2In,K=1,(程序中固定)。

机端施加电流I1(A相5/0),中性点施加电流I2 (A相5/180),固定I1、I2幅值为变量,不断增大,直至保护动作,根据差动动作方程(此时差动动作方程中Icdqd=1.2In, Ir1=1.2In,K=1),计算出K值为1。注意:发电机分相高值完全比率差动门槛值要高于3取2完全比率差动门槛值,因此在定值中应整定Icdqd<1.2In,当整定Icdqd>1.2In时,发电机分相高值完全比率差动门槛值取大值,即实际整定的Icdqd,而非程序中固定的1.2In,会影响K值的验证。

深圳南瑞科技有限公司 第 13 页 SZNARI/ZD-14-07-03-23

4.1.3. 拐点测试

根据I1I2Icdqd,1II2Ir1,可计算出 2Icdqd2Ir12

I1Icdqd+2Ir12,I2例如,定值Icdqd=2A,Ir1=5A,根据上式可得I16A,I24A。固定I16A,I2由6A开始(与I1相位相差180)缓慢降低至4A附近,差动动作,这时,利用I16A,以及装置记录动作时刻的I2值,根据公式Ir1I1I2即可计算出拐点的制动电流。 2该项测试参照4.1.2节,按a、b相,b、c相,c、a相分别进行,保护均应可靠动作,误差符合技术条件的要求。

4.1.4. TA断线测试

TA断线试验接线如下图所示:

发发发发发发发发发发发1A发发发发IaIbIcnK2nIAIB3BCNIC

在两侧均施加三相电流,三相电流均大于0.06In,且小于1.2In,开关K使得1、2导通时,TA断线不动作;开关K使得1、3导通时,则中性点的A相电流被断开,相当于该相电流断线,TA断线应可靠动作。把开关接于其它相均应满足要求。

4.1.5. 动作时间测试

在施加两相电流均为最小动作电流的2倍的条件下,测量差动动作时间,其值应不大于25ms 。

4.2. 变压器比率差动保护测试(发变组、主变、高厂变、励磁变)

为调试方便,下述所有测试项目中凡用到平衡系数的,均可经过调整相应系统参数,按

Kph1或3进行测试。

4.2.1. 最小动作电流测试

IIcdqdKph

深圳南瑞科技有限公司 第 14 页 SZNARI/ZD-14-07-03-23

式中:I为施加的故障电流

Kp为施加电流侧的平衡系数 为差动电流门槛值

Icdqd对发变组(主变、高厂变、励磁变)各侧加电流至比率差动动作,门槛电流I值的误差应符合技术条件的要求。

该项试验应按照被保护元件各侧分别施加电流,保护应可靠动作,误差符合技术条件的要求。

4.2.2. 比率制动特性

变压器比率差动的动作特性采用三折线或两折线方式实现,对于两折线方式,可以参照发电机的比差特性进行测试(变压器为可做单相故障),注意各侧电流均需要乘以平衡系数即可。

对于三折线的方式,下面以发变组为例,给出一个实例,主变、高厂变、励磁变保护的测试方式雷同:

 系统参数设置

系统参数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定值名称 TA额定值 主变容量 主变高压侧一次额定电压 主变中压侧一次额定电压 主变低压侧一次额定电压 主变高压侧TV原边 主变高压侧TV副边 主变高压侧TV零序副边 主变中压侧TV原边 主变中压侧TV副边 主变中压侧TV零序副边 主变低压侧TV原边 主变低压侧TV副边 主变低压侧TV零序副边 主变高压侧一支路TA原边 主变高压侧一支路TA副边 主变高压侧二支路TA原边 主变高压侧二支路TA副边 主变高压侧套管TA原边 主变高压侧套管TA副边 主变中压侧TA原边 主变中压侧TA副边 主变低压侧TA原边 主变低压侧TA副边 主变高压侧零序TA原边 主变高压侧零序TA副边 主变高压侧间隙零序TA原边 主变高压侧间隙零序TA 副边 定值 5A 180MVA 220kV 110kV 35kV 220kV 100V 57.7V 110kV 100V 57.7V 35kV 100V 57.7V 1200A 5 A 1200A 5 A 1200A 5 A 1250A 5 A 3000A 5 A 800 A 5 A 800A 5 A 深圳南瑞科技有限公司 第 15 页 SZNARI/ZD-14-07-03-23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主变中压侧零序TA原边 主变中压侧零序TA副边 主变中压侧间隙零序TA原边 主变中压侧间隙零序TA副边 主变压器联结方式: 发电机机端TA 原边 发电机机端TA 副边 发电机中性点一分支组分支系数 发电机中性点一分支组TA 原边 发电机中性点一分支组TA 副边 1高厂变高压侧大变比TA原边 1高厂变高压侧大变比TA副边 2高厂变高压侧TA原边 2高厂变高压侧TA副边 800A 5 A 800A 5 A 1: Y/Y/Δ-11 3000 A 5A 100.00 % 3000 A 5A 3000 A 5A 3000 A 5A  定值设置

发变组差动保护定值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2 3 4 5 定值名称 差动速断电流 比率差动启动电流 比率制动系数K1 比率制动系数K2 比率制动系数K3 拐点1制动电流Ir1 拐点2制动电流Ir2 二次谐波制动系数 波形不对称系数 五次谐波制动系数 采样值差动启动电流 采样值差动制动系数 发变组差动跳闸控制字 以下是运行方式控制字 差动速断保护投退 比率差动保护投退 采样值差动保护投退 涌流闭锁方式控制字 TA断线闭锁发变组差动投退 整定值 4In 0.4In 0.1 0.5 0.7 3Ie 6*3Ie 0.15 0.2 0.9 1In 0.6 1 退出 投入 退出 0:二次谐波原理 退出 *In为保护装置内部TA的额定值,Ie为变压器额定电流值 4.2.2.1. 差动速断保护测试

 定值设置:

定值序号 1 2 3 4 5 含 义 差动速断保护投退 比率差动保护投退 采样值差动保护投退 涌流闭锁方式控制字 TA断线闭锁发变组差动投退 整定范围及步长 投入 退出 退出 0:二次谐波原理 退出  试验方法:

 模拟区内故障:利用ONLLY仪给装置高压侧的A相(A、B、C三相中任一相)加2In∠0°

电流, 中压侧的A相(与高压侧同相)加3.70In∠0°电流。此时,差动速断保护动作。分别检查动作事件、动作出口、信号出口、录波记录。

深圳南瑞科技有限公司 第 16 页 SZNARI/ZD-14-07-03-23

 模拟区外故障:利用ONLLY仪给装置高压侧的A相(A、B、C三相中任一相)加2In∠0°

电流, 中压侧的A相(与高压侧反相)加3.70In∠180°电流测试。此时差动速断保护不动作。

4.2.2.2. 比率差动保护测试

4.2.2.2.1. 比差保护比率制动特性测试  定值设置:

定值序号 1 2 3 4 5 含 义 差动速断保护投退 比率差动保护投退 采样值差动保护投退 涌流闭锁方式控制字 TA断线闭锁发变组差动投退 整定范围及步长 退出 投入 退出 0:二次谐波原理 退出 比率差动曲线理论动作值

交流量 高压侧I1 中压侧I2 曲线1段 0.60In 0.30 In 曲线2段 2.00 In 1.85In 曲线3段 6.00 In 5.63 In  试验方法1:(测试动作情况)

 模拟区内故障:利用ONLLY仪给装置高压侧的B相(A、B、C三相中任一相)加In∠0°电

流;中压侧的B相(与高压侧同相)加1.80In∠0°电流。此时比率差动保护动作,分别检查动作事件、动作出口、信号出口、录波记录。

 模拟区外故障:利用ONLLY仪给装置高压侧的B相(A、B、C三相中任一相)加In∠0°电

流;中压侧的B相(与高压侧反相)加1.80In∠180°电流。此时比率差动保护不应该动作。

 试验方法2:(测试曲线第1段)

 模拟区内故障:利用ONLLY仪给装置高压侧的B相(A、B、C三相中任一相)加0.60In∠0°

电流;中压侧的B相(与高压侧同相)加0.28In∠180°电流。此时比率差动保护动作,分别检查动作事件、动作出口、信号出口、录波记录。

 模拟区外故障:利用ONLLY仪给装置高压侧的B相(A、B、C三相中任一相)加0.60In∠0°

电流;中压侧的B相(与高压侧反相)加0.32In∠180°电流。此时比率差动保护不应该动作。

 试验方法3:(测试曲线第2段)

 模拟区内故障:利用ONLLY仪给装置高压侧的B相(A、B、C三相中任一相)加2.00In∠0°

电流;中压侧的B相(与高压侧同相)加1.80In∠180°电流。此时比率差动保护动作,分别检查动作事件、动作出口、信号出口、录波记录。

 模拟区外故障:利用ONLLY仪给装置高压侧的B相(A、B、C三相中任一相)加3.00In∠0°

电流;中压侧的B相(与高压侧同相)加1.90In∠180°电流。此时比率差动保不应该动作。

深圳南瑞科技有限公司 第 17 页 SZNARI/ZD-14-07-03-23

 试验方法4:(测试曲线第3段)

 模拟区内故障:利用ONLLY仪给装置高压侧的B相(A、B、C三相中任一相)加6.00In∠0°

电流;中压侧的B相(与高压侧同相)加5.60In∠180°电流。此时比率差动保护动作,分别检查动作事件、动作出口、信号出口、录波记录。

 模拟区外故障:利用ONLLY仪给装置高压侧的B相(A、B、C三相中任一相)加6.00In∠0°

电流;中压侧的B相(与高压侧同相)加5.70In∠180°电流。此时比率差动保护不应该动作。

4.2.2.2.2. 二次谐波制动测试

 定值设置:

定值序号 1 2 3 4 5 含 义 差动速断保护投退 比率差动保护投退 采样值差动保护投退 涌流闭锁方式控制字 TA断线闭锁发变组差动投退 整定范围及步长 退出 投入 退出 0:二次谐波原理 退出  试验条件:

 模拟故障:利用ONLLY仪的谐波测试, 给装置高压侧的C相(A、B、C三相中任一相)加

In∠0°的基波电流, 0.14In∠0°的二次谐波电流。此时比率差动保护动作,分别检查动作事件、动作出口、信号出口、录波记录。

 模拟涌流制动:利用ONLLY仪的谐波测试, 给装置高压侧的C相(A、B、C三相中任一相)

加In∠0°基波电流,0.18In∠0°的二次谐波电流。此时比率差动保护不动作。

4.2.2.2.3. 波形识别制动测试  定值设置:

定值序号 1 2 3 4 5 含 义 差动速断保护投退 比率差动保护投退 采样值差动保护投退 涌流闭锁方式控制字 TA断线闭锁发变组差动投退 整定范围及步长 退出 投入 退出 1:波形对称原理 退出  试验条件:

 模拟故障:利用ONLLY仪的谐波测试, 给装置高压侧的C相(A、B、C三相中任一相)加

In∠0°基波电流, 0.12In∠0°的二次谐波电流。此时比率差动保护动作,分别检查动作事件、动作出口、信号出口、录波记录。

 模拟涌流制动:利用ONLLY仪的谐波测试, 给装置高压侧的C相(A、B、C三相中任一相)

加In∠0°基波电流,0.20In∠0°的二次谐波电流。此时比率差动保护不动作。

4.2.3. 采样值比率差动保护测试

 定值设置:

深圳南瑞科技有限公司 第 18 页 SZNARI/ZD-14-07-03-23

定值序号 1 2 3 4 5 含 义 差动速断保护投退 比率差动保护投退 采样值差动保护投退 涌流闭锁方式控制字 TA断线闭锁发变组差动投退 整定范围及步长 退出 退出 投入 1:波形对称原理 退出 采样值差动曲线理论动作值 交流量 高压侧I1 中压侧I2 曲线1 2.00In 6.80 In  试验方法1:(门槛测试)

 模拟区内故障:利用ONLLY仪给装置高压侧的B相(A、B、C三相中任一相)加1.85In∠0°

电流测试。此时采样值差动保护动作,分别检查动作事件、动作出口、信号出口、录波记录。

 模拟区外故障:利用ONLLY仪给装置高压侧的B相(A、B、C三相中任一相)加1.35In∠0°

电流测试。此时采样值差动保护不动作。

 试验方法2:(斜率测试)

 模拟区内故障:利用ONLLY仪给装置高压侧的B相(A、B、C三相中任一相)加2.00In∠0°

电流, 中压侧的B相(与高压侧同相)加7.00In∠180°电流测试。此时采样值差动保护动作,分别检查动作事件、动作出口、信号出口、录波记录。

 模拟区外故障:利用ONLLY仪给装置高压侧的B相(A、B、C三相中任一相)加2.00In∠0°

电流, 中压侧的B相(与高压侧同相)加6.60In∠180°电流测试。此时采样值差动保护不应该动作。

4.2.4. TA断线告警功能检测

 定值设置1:

定值序号 1 2 3 4 5 1 含 义 差动速断保护投退 比率差动保护投退 采样值差动保护投退 涌流闭锁方式控制字 TA断线闭锁发变组差动投退 差动TA断线负序电流 整定范围及步长 退出 投入 退出 0:二次谐波原理 退出 0.2A  试验方法:

 模拟TA断线:利用ONLLY仪给装置高压侧加三相平衡对称In的正序电流,,其中A相电

流角度为0度;中压侧加三相平衡对称1.84In的正序电流,其中A相电流角度为180度, 保证各相差动电流为0; 此时将其中任一相电流(如高压侧A相)瞬间降为0, 此时比率差动保护保护动作,且延时4S后报TA断线(板1), 高压侧TA断线(板2), 分别检查动作事件、动作出口、信号出口、录波记录。

 定值设置2:

深圳南瑞科技有限公司 第 19 页 SZNARI/ZD-14-07-03-23

定值序号 1 2 3 4 5 1 含 义 差动速断保护投退 比率差动保护投退 采样值差动保护投退 涌流闭锁方式控制字 TA断线闭锁发变组差动投退 差动TA断线负序电流 整定范围及步长 退出 投入 退出 0:二次谐波原理 投入 0.2A  试验方法:

 模拟TA断线:利用ONLLY仪给装置高压侧加三相平衡对称In的正序电流,,其中A相电

流角度为0度;中压侧加三相平衡对称1.84In的正序电流,其中A相电流角度为180度, 保证各相差动电流为0; 此时将其中任一相电流(如高压侧A相)瞬间降为0, 此时比率差动保护不保护动作,且延时4S后报TA断线(板1), 高压侧TA断线(板2), 分别检查动作事件、动作出口、信号出口、录波记录。

4.3. 发电机匝间保护

4.3.1. 负序突变量方向匝间保护 4.3.1.1. 保护性能测试

加入机端三相电压,电流接线如下图所示:

发发发发发发发发发发发A发发发发IaIbIcnnIAIBBCNIC

理论动作区域如下:

I2I(中性点)2P2动作区75U2I(机端)2

1) 并网后负序突变量方向精度和动作时间测试

技术要求:动作值误差不超过±2.5%,2倍定值下动作时间不大于40ms。

深圳南瑞科技有限公司 第 20 页 SZNARI/ZD-14-07-03-23

测试方法:模拟发电机并网状态下(加机端TA三相对称电流不小于

0.06In)的区内匝间故障,

)和发电机中性点负序突变电流(I),同时加上不同角差的发电机机端负序突变电压(U多次试22/I的上下边界数据,并与理论方向元件动作区相比较。加量时需注意,机验,记录角差argU22端最小线电压需>70V,否则突变量匝间不能动作。

1653,最大灵敏角 找出动作边界角1、2,则应满足:动作区1-2=LM(12)/22553。

按上述接线方式,在最大灵敏角下,电流回路施加一定负序电流突变量,机端电压回路施加一

定的负序电压突变量,测保护动作时间,其值应小于40ms。

动动作实测理论序作时间/I  输入量 动作argUUI2222号 情(MS) 区 动作区 况 正UGTA/B/C=50V∠166.5 286.5 46.5 确1 IGTA/B/C=2A∠0 120 240 50V∠166.5 2A∠0 动IGN1A/B/C=2A∠0 120 240 作 UGTA/B/C=50V∠166.3 286.3 46.3 不2 IGTA/B/C=2A∠0 120 240 50V∠166.3 2A∠0 动---- IGN1A/B/C=2A∠0 120 240 作 正UGTA/B/C=50V∠180 300 60 确3 IGTA/B/C=2A∠0,120 240 50V∠180 2A∠0 [165动IGN1A/B/C=2A∠0,120,240 º 作 ~ 正345UGTA/B/C=50V∠300,60,180 确º] 4 IGTA/B/C=2A∠0,120,240 50V∠300 2A∠0 动IGN1A/B/C=2A∠0,120,240 作 正UGTA/B/C=50V∠345.8,105.8,225.8 确5 IGTA/B/C=2A∠0,120,240 50V∠345.8 2A∠0 动IGN1A/B/C=2A∠0,120,240 作 UGTA/B/C=50V∠346.3,106.3,226.3 不6 IGTA/B/C=2A∠0,120,240 50V∠346.3 2A∠0 动---- IGN1A/B/C=2A∠0,120,240 作 2) 并网前负序突变量方向保护和动作时间测试

技术要求:动作值误差不超过±2.5%,2倍定值下动作时间不大于40ms。

测试方法:模拟发电机并网前的区内匝间故障。解列判据为:发电机机端三相电流任一相小于0.06In且发电机中性点无负序电流突变(I2<内部门槛)。 动作判据为机端负序突变量电压U2>内部门槛。可加上不同组的交流量,包括机端电压、机端电流和中性点电流,多次试验,并记录动作情况、动作时间,观察负序电压突变内部门槛(2.5V)、负序电流突变内部门槛(0.1A)、并网机端

深圳南瑞科技有限公司 第 21 页 SZNARI/ZD-14-07-03-23

电流门槛(0.3A)的有效性。加量时需注意,机端最小线电压需>70V,否则突变量匝间不能动作。 动动作时序间   机端最作输入量 UI22号 小电流 情(MS) 况 不状态1:UGTA/B/C=50V∠0 240 120 1 2.5 0 0 动----- 状态2:UGTA/B/C=50/42.5/50V∠0 240 120 作 正状态1:UGTA/B/C=50V∠0 240 120 确2 2.57 0 0 状态2:UGTA/B/C=50/42.3/50V∠0 240 120 动作 正状态1:UGTA/B/C=50V∠0 240 120 确3 5 0 0 状态2:UGTA/B/C=50/35/50V∠0 240 120 动作 正状态1:UGTA/B/C=50V∠0 240 120 确4 状态2:UGTA/B/C=50/35/50V∠0 240 120 5 0.07 0 动IGN1A/B/C=0.07A∠180 300 60 作 状态1:UGTA/B/C=50V∠0 240 120 不5 状态2:UGTA/B/C=50/35/50V∠0 240 120 5 0.10 0 动----- IGN1A/B/C=0.1A∠180 300 60 作 正状态1:UGTA/B/C=50V∠0 240 120 确6 状态2:UGTA/B/C=50/35/50V∠0 240 120 5 0 0.28 动IGTA/B/C=0.28A∠0 240 120 作 状态1:UGTA/B/C=50V∠0 240 120 不7 状态2:UGTA/B/C=50/35/50V∠0 240 120 5 0 0.30 动----- IGTA/B/C=0.30A∠0 240 120 作

4.3.1.2. 发电机TV、TA断线闭锁负序突变量匝间保护测试

1) 并网前机端TV一次断线瞬时闭锁负序增量匝间保护。

将“TV断线电压自动切换”软压板退出,“线电压型发电机单组TV断线判据”投入,其它的TV断线判据软压板退出。给发电机端TV1加上符合动作条件的机端负序电压突变量ΔU2,不加电流,同时,所加电压量可让TV1断线判据动作,则TV断线瞬时闭锁并网前负序增量匝间保护;再将“线电压型发电机单组TV断线判据”退出,重复以上试验,观察保护的动作情况。 2) 发电机机端TV断线报警闭锁负序增量匝间保护。

将TA差动断线判据的负序电流(3I2)门槛整定为最大值(即退出TA断线判别),将“线电压型发电机单组TV断线判据”投入,在发电机机端TA同时加上三相正序电流(2A∠0º/-120º/+120º,说明已并网),机端TV1加上三相不对称电压,4s后TV1断线报警,此时进入状态2,同时改变机端TV1和中性点TA的电压电流值,令负序突变量方向判据满足动作条件,观察保护是否动作。

3) 发电机中性点TA断线报警闭锁负序增量匝间保护。

将TA断线判据的负序电流(3I2)门槛设为2A(即投入TA断线的判别),“TV断线电压自动切换”软压板退出。先给发电机中性点加上不平衡三相电流2A∠-75º,5A∠-195º,5A∠+45º,机端TA加上三相平衡电流(2A∠-75º/-195º/+45º,说明已并网),4s后中性点TA断线报警,

深圳南瑞科技有限公司 第 22 页 SZNARI/ZD-14-07-03-23

然后同时改变电压TV1及中性点的电流值,令负序突变量方向判据满足动作条件,观察保护是否动作。

4) 机端TV断线电压自动切换。

将“TV断线电压自动切换”投入,“单组TV断线线电压判据”投入,给机端TV1、机端TA和中性点任一分支TA加上合适的不平衡电压和不平衡电流,使负序突变量方向元件动作,且机端TV1断线动作,观察保护的动作情况。(由于TV断线电压自动切换,正确动作行为是:负序增量匝间保护不能动作。) 并网前TV断线瞬时机端TV断线报警闭中性点TA断线报警机端TV断线电压自动 闭锁保护 锁保护 闭锁保护 切换 Ugta/b/c= Igta/b/c=2A∠0 240 120 Ugta/b/c=50V∠180 300 0/50/50V∠0 240 60 状态Ugta/b/c=50V∠0 持续4s 120 1 240 120 Ign1a/b/c=2A∠0 120 Igta/b/c=2A∠0,240 120 Igta/b/c=2A∠0 240 120 Ign1a/b/c=2A∠0,120,240 240 持续4s Ugta/b/c= Ugta/b/c= 0/60/60V∠0 240 0/50/50V∠0 240 120 Ugta/b/c= 120 状态---------------- 50/0/50V∠0 240 Igta/b/c=2A∠0 240 120 Igta/b/c=2A∠0 240 120 2 120 Ign1a/b/c=4A∠0 120 Ign1a/b/c=2A∠0 240 120 240 理论动作不动作 不动作 不动作 不动作 情况 结论 4.3.2. 单元件横差保护(突变量段) 4.3.2.1. 负序突变量方向元件测试

负序突变量方向元件理论动作区域如下:

I275U2P2动作区I(机端)2

横差突变量定值整定为5A,“负序突变量方向”元件投入。

模拟发电机并网状态下(加机端TA三相对称电流)的区内匝间故障,加上横差电流突变量,

)和发电机机端负序突变电流(I),多次试同时加上不同角差的发电机机端负序突变电压(U22/I的上下边界数据,并比较实测负序方向元件动作区与理论方向元件动作验,记录角差argU22深圳南瑞科技有限公司 第 23 页 SZNARI/ZD-14-07-03-23

区。加量时需注意,机端最小线电压需>70V,否则突变量匝间不能动作。

1653,最大灵敏角 找出动作边界角1、2,则应满足:动作区1-2=LM(12)/2753。

序号 输入量  U2 I2UGTA/B/C=50V∠165 285 45 1 IGTA/B/C=2A∠0 120 240 IGNN1=12A UGTA/B/C=50V∠166.3 286.3 46.3 2 IGTA/B/C=2A∠0 120 240 IGNN1=12A UGTA/B/C=50V∠90 210 300 3 IGTA/B/C=2A∠0,120 240 IGNN1=12A UGTA/B/C=50V∠0,120,240 4 IGTA/B/C=2A∠0,120,240 IGNN1=12A UGTA/B/C=50V∠-13,107,227 5 IGTA/B/C=2A∠0,120,240 IGNN1=12A UGTA/B/C=50V∠-15,105,225 6 IGTA/B/C=2A∠0,120,240 IGNN1=12A 50V∠165 2A∠0 50V∠166.3 2A∠0 50V∠90 2A∠0 50V∠0 2A∠0 50V∠-13 2A∠0 50V∠-15 2A∠0 动作情况 正确动作 不动作 正确动作 正确动作 正确动作 不动作 动作理论时间 动作区 实测/IargU22动作区 ---- [-15º ~ 165º] ---- 4.3.2.2. 单元件横差突变量段门槛精度和动作时间测试

技术要求:动作值误差不超过±2.5%,2倍定值下动作时间不大于25ms。

测试方法:测试分并网前与并网后两种工况,并网后工况用原定值门槛,并网前工况用放大2倍的定值门槛,前提条件是“负序突变量方向”投入。

并网后工况:将“负序突变量方向”软压板退出,“转子一点接地横差投延时”软压板退出,依据下表中的横差突变量定值门槛,反复试验,记录定值精度。并于2倍突变量定值下测试不带方向元件的动作时间。

并网前工况:将“负序突变量方向”软压板投入,“转子一点接地横差投延时”软压板退出,不加机端电流(解列工况),依据下表中的横差突变量定值门槛(实际放大2倍),反复试验,记录定值精度。并于2倍的放大后定值下测试动作时间。

加量时需注意,机端最小线电压需>70V,否则突变量匝间不能动作。 试验中,还需令负序突变量启动元件启动,否则突变量匝间也不能动作。 并网前工况 并网后工况 横差突变量定值 5A 5A 可靠动作值(A) 可靠不动作值(A) 深圳南瑞科技有限公司 第 24 页 SZNARI/ZD-14-07-03-23

动作时间(ms) 结论 4.3.2.3. TV、TA断线对横差突变量保护的影响测试

将“负序突变量方向”软压板投入,“转子一点接地横差投延时”软压板退出,横差突变量定值=5A,按下表中所列举的试验项目,测试TV、TA断线对负序突变量方向元件、横差突变量门槛的影响。 试验输入量及要点描述 理论动试验项目 实际动作情况 作情况 TV断线自动切换软状态1:投入负序电压TV断线判1 压板退出且TV1断据; 线告警事件已发出 Ugta/b/c=40V∠90 210 300 4s后TV1断线报警 状态2:Ignn1=9或11A Ugta/b/c=50V∠90 210 300 按两倍Igta/b/c=2A∠0,120,240 横差突 TV断线自动切换软状态1:差动TA断线负序门槛整变量定2 压板退出且机端TA定为1A; 值动作 断线告警事件已发Igta/b/c=2A∠0,120,240 出 Ign1a/b=0.6A∠0,240 4s后机端TA断线报警 状态2:Ignn1=9或11A Ugta/b/c=50V∠90 210 300 Igta/b/c=4A∠0,120,240 TV断线自动切换软状态1:投入线电压型TV断线判3 压板投入且TV1断据; 线告警事件已发出 Ugma/b/c=40V∠90 210 300 Igta/b/c=2A∠0,120,240 按一倍 4s后TV1三相断线报警 横差突状态2:Ignn1=4或6A 变量定Ugma/b/c=50V∠90 210 300 值动作Igta/b/c=4A∠0,120,240 定值 TV断线自动切换软TV2断线告警,不影响TV1电压4 压板投入且TV2断参与方向元件计算。试验过程略。 线告警事件已发出 TV断线自动切换软试验过程同第2条 5 压板投入且机端TA 断线告警事件已发出 TV断线自动切换软状态1:投入负序电压TV断线判6 压板投入且TV1和据; TV2断线告警事件Ugta/b/c=40V∠90 210 300 按两倍已发出 Ugma/b/c=40V∠90 210 300 动作定4s后TV1/TV2均断线报警 值 状态2:Ignn1=9或11A Ugta/b/c=50V∠90 210 300 Ugma/b/c=40V∠90 210 300 Igta/b/c=2A∠0,120,240 TV断线自动切换软状态1:投入线电压型TV断线判 7 压板投入且TV1断据; 深圳南瑞科技有限公司 第 25 页 SZNARI/ZD-14-07-03-23

线告警事件已发出,TA断线告警已发出 Ugma/b/c=40V∠90 210 300 差动TA断线负序门槛整定为1A; Igta/b/c=2A∠0,120,240 Ign1a/b=0.6A∠0,240 4s后TV1/机端TA断线报警 状态2:Ignn1=9或11A Ugta/b/c=0/50/50V∠90 210 300 Ugma/b/c=50V∠90 210 300 Igta/b/c=4A∠0,120,240 状态1:投入线电压型TV断线判据; Ugta/b/c=40V∠90 210 300 差动TA断线负序门槛整定为1A; Igta/b/c=2A∠0,120,240 Ign1a/b=0.6A∠0,240 4s后TV2/机端TA断线报警 状态2:Ignn1=9或11A Ugta/b/c=50V∠90 210 300 Igta/b/c=4A∠0,120,240 TV断线自动切换软8 压板投入且TV2断线告警事件已发出,TA断线告警已发出

4.3.2.4. 转子一点接地闭锁横差突变量保护测试

1 试验项目 试验输入量及要点描述 理论动作情况 闭锁 实际动作情况 2 3 “转子接地横差投延时”投入转子一点接地灵敏段,并压板投入,转子接地动作 令其动作报警; 此后再加量令横差突变量段满足,观察保护动作情况。 “转子接地横差投延时”转子接地未动作的情况下,做压板投入,转子接地不动 横差突变量试验 “转子接地横差投延时”投入转子一点接地灵敏段,并压板退出,转子接地动作 令其动作报警; 此后再加量令横差突变量段满足,观察保护动作情况。 不闭锁 不闭锁 4.3.3. 单元件横差保护(延时段) 4.3.3.1. 负序方向元件测试

负序方向元件理论动作区域如下:

深圳南瑞科技有限公司 第 26 页 SZNARI/ZD-14-07-03-23

I275U2P2动作区I(机端)2

),同时加上模拟发电机并网状态下的区内匝间故障,加上满足动作定值的单元件横差电流(Io)和发电机机端负序突变电流(I),多次试验,记录角差不同角差的发电机机端负序突变电压(U22/I的上下边界及两组动作区内/两组动作区外等6组数据,argU并比较实测负序方向元件动作区22与理论方向元件动作区。

1653,最大灵敏角找出动作边界角1、2,则应满足:动作区1-2=LM(12)/2753。

稳态单元件横差定值整定为:5A;延时定值整定为0.1s;常规负序方向电流门槛整定为:0.5A;

常规负序方向电压门槛:5V。

动动作实测理论序 作时间 动作argU/I动 输入量 UI2222号 情区 作区 况 正UGTA/B/C=50V∠165 285 45 确1 IGTA/B/C=2A∠0 120 240 50V∠165 2A∠0 120.6 动IGNN1=12A 作 UGTA/B/C=50V∠166.3 286.3 46.3 不2 IGTA/B/C=2A∠0 120 240 50V∠166.3 2A∠0 动---- IGNN1=12A 作 [-15正UGTA/B/C=50V∠90 210 300 º 确3 IGTA/B/C=2A∠0,120 240 50V∠90 2A∠0 114.3 ~ 动IGNN1=12A 165作 º] 正UGTA/B/C=50V∠0,120,240 确4 IGTA/B/C=2A∠0,120,240 50V∠0 2A∠0 114.6 动IGNN1=12A 作 UGTA/B/C=50V∠-12,108,228 正5 IGTA/B/C=2A∠0,120,240 50V∠-12 2A∠0 确118.7 IGNN1=12A 动深圳南瑞科技有限公司 第 27 页 SZNARI/ZD-14-07-03-23

作 UGTA/B/C=50V∠-13,107,223 6 IGTA/B/C=2A∠0,120,240 IGNN1=12A 50V∠-13 不2A∠0 动---- 作 4.3.3.2. 单元件横差延时段门槛精度和动作时间测试

技术要求:动作值误差不超过±2.5%,2倍定值下动作时间误差不大于±70ms。

测试方法:测试分并网前与并网后两种工况,并网后工况用原定值门槛,并网前工况用放大2倍的定值门槛,前提条件是“常规负序方向”投入。

并网后工况:将“常规负序方向”软压板退出,“转子一点接地横差投延时”软压板退出,依据下表中的横差定值门槛进行试验,记录定值精度。并于2倍定值下测试不带方向元件的动作时间。

并网前工况:将“常规负序方向”软压板投入,“转子一点接地横差投延时”软压板退出,不加机端电流(解列工况),依据下表中的横差定值门槛进行试验,记录定值精度。并于2倍定值下测试不带方向元件的动作时间。(投入负序方向元件,按两倍动作定值动作) 并网前工况 并网后工况 5.0 / 0.1 7.0 / 0.2 整定值(A)/ 时间(s) 10.02 6.97 6.97 0.03/7 动作值(A)/误差(%) 9.52 6.62 6.62 0.950 返回值(A)/返回系数 动作时间(s) 0.1195(2倍定值) 0.220(2倍定值) 结论 4.3.3.3. TV、TA断线对横差延时段保护的影响测试

将“常规负序方向”软压板投入,“转子一点接地横差投延时”软压板退出,横差稳态量定值

=5A,延时定值整定为100ms,按下表中所列举的试验项目,测试TV、TA断线对负序方向元件、横差稳态量门槛的影响。 试验输入量及要点描述 理论动试验项目 实际动作情况 作情况 TV断线自动切换软状态1:投入负序电压TV断线判据; 1 压板退出且TV1断Ugta/b/c=40V∠90 210 300 线告警事件已发出 4s后TV1断线报警 状态2:Ignn1=9或11A Ugta/b/c=50V∠90 210 300 Igta/b/c=2A∠0,120,240 按两倍 TV断线自动切换软状态1:差动TA断线负序门槛整定横差定2 压板退出且机端TA为1A; 值动作 断线告警事件已发Igta/b/c=2A∠0,120,240 出 Ign1a/b=0.6A∠0,240 4s后机端TA断线报警 状态2:Ignn1=9或11A Ugta/b/c=50V∠90 210 300 Igta/b/c=4A∠0,120,240 TV断线自动切换软状态1:投入线电压型TV断线判据; 3 压板投入且TV1断Ugma/b/c=40V∠90 210 300 按一倍线告警事件已发出 Igta/b/c=2A∠0,120,240 横差定 4s后TV1三相断线报警 值动作状态2:Ignn1=4或6A 定值 Ugma/b/c=50V∠90 210 300 深圳南瑞科技有限公司 第 28 页 SZNARI/ZD-14-07-03-23

Igta/b/c=4A∠0,120,240 TV2断线告警,不影响TV1电压参与方向元件计算。试验过程略。 试验过程同第2条 状态1:投入负序电压TV断线判据; Ugta/b/c=40V∠90 210 300 Ugma/b/c=40V∠90 210 300 4s后TV1/TV2均断线报警 状态2:Ignn1=9或11A Ugta/b/c=50V∠90 210 300 Ugma/b/c=40V∠90 210 300 Igta/b/c=2A∠0,120,240 状态1:投入线电压型TV断线判据; Ugma/b/c=40V∠90 210 300 按两倍差动TA断线负序门槛整定为1A; 动作定Igta/b/c=2A∠0,120,240 值 Ign1a/b=0.6A∠0,240 4s后TV1/机端TA断线报警 状态2:Ignn1=9或11A Ugta/b/c=0/50/50V∠90 210 300 Ugma/b/c=50V∠90 210 300 Igta/b/c=4A∠0,120,240 状态1:投入线电压型TV断线判据; Ugta/b/c=40V∠90 210 300 差动TA断线负序门槛整定为1A; Igta/b/c=2A∠0,120,240 Ign1a/b=0.6A∠0,240 4s后TV2/机端TA断线报警 状态2:Ignn1=9或11A Ugta/b/c=50V∠90 210 300 Igta/b/c=4A∠0,120,240 4 5 6 TV断线自动切换软压板投入且TV2断线告警事件已发出 TV断线自动切换软压板投入且机端TA断线告警事件已发出 TV断线自动切换软压板投入且TV1和TV2断线告警事件已发出 7 TV断线自动切换软压板投入且TV1断线告警事件已发出,TA断线告警已发出 8 TV断线自动切换软压板投入且TV2断线告警事件已发出,TA断线告警已发出 4.3.3.4. 转子一点接地对横差延时段影响的测试

将横差延时段动作时限整为200ms,转子一点接地后带延时整定为1s。 试验项目 试验输入量及要点描述 理论动作延时 “转子接地横差投延时”投入转子一点接地灵敏段,并令其1 压板投入,转子接地动作 动作报警; 1s 此后再加量令横差延时段满足,观察保护动作情况&动作时间。 “转子接地横差投延时”转子接地未动作的情况下,做横差200ms 2 压板投入,转子接地不动 延时段试验 “转子接地横差投延时”投入转子一点接地灵敏段,并令其3 压板退出,转子接地动作 动作报警; 200ms 此后再加量令横差延时段满足,观察保护动作情况&动作时间。。

实际动作延时 深圳南瑞科技有限公司 第 29 页 SZNARI/ZD-14-07-03-23

4.3.4. 纵向零压保护(突变量段) 4.3.4.1. 负序突变量方向元件测试

负序突变量方向元件理论动作区域如下:

I275U2P2动作区I(机端)2

测试方法:模拟发电机并网状态下的区内匝间故障,加上满足动作定值的纵向零压突变量电流

),同时加上不同角差的发电机机端负序突变电压(U)和发电机机端负序突变电流(I),(Uo22/I的上下边界及两组动作区内/两组动作区外等6组数据,并比较多次试验,记录角差argU22实测负序方向元件动作区与理论方向元件动作区。

1653,最大灵敏角找出动作边界角1、2,则应满足:动作区1-2=LM(12)/2753。

加量时需注意,机端最小线电压需>70V,否则突变量匝间不能动作。 纵压突变量定值整定为5V,“负序突变量方向”元件投入。 动动作  作时间 输入量 UI22情况 正UGTA/B/C=50V∠165 285 45 确IGTA/B/C=2A∠0 120 240 50V∠165 2A∠0 25.3 动UZO=12V 作 UGTA/B/C=50V∠166.3 286.3 46.3 不IGTA/B/C=2A∠0 120 240 50V∠166.3 2A∠0 动---- UZO=12V 作 正UGTA/B/C=50V∠90 210 300 确IGTA/B/C=2A∠0,120 240 50V∠90 2A∠0 26.5 动UZO=12V 作 正UGTA/B/C=50V∠0,120,240 确IGTA/B/C=2A∠0,120,240 50V∠0 2A∠0 26.2 动UZO=12V 作 序号 理论动作区 实测/IargU22动作区 1 2 3 [-15º ~ 165º] 4 深圳南瑞科技有限公司 第 30 页 SZNARI/ZD-14-07-03-23

UGTA/B/C=50V∠-13,107,227 5 IGTA/B/C=2A∠0,120,240 UZO=12V UGTA/B/C=50V∠-15,105,225 6 IGTA/B/C=2A∠0,120,240 UZO=12V 正确2A∠0 27.4 动作 不2A∠0 动---- 作 50V∠-13 50V∠-15 4.3.4.2. 纵向零压突变量段门槛精度和动作时间测试

技术要求:动作值误差不超过±2.5%,2倍定值下动作时间不大于25ms。

测试方法:测试分并网前与并网后两种工况,并网后工况用原定值门槛,并网前工况用放大2倍的定值门槛,前提条件是“负序突变量方向”投入。

并网后工况:将“负序突变量方向”软压板退出,依据下表中的纵压突变量定值门槛,反复试验,记录定值精度。并于2倍突变量定值下测试不带方向元件的动作时间。

并网前工况:将“负序突变量方向”软压板投入,依据下表中的纵压突变量定值门槛(实际放大2倍),反复试验,记录定值精度。并于2倍的放大后定值下测试动作时间。

加量时需注意,机端最小线电压需>70V,否则突变量匝间不能动作。 试验中,还需令负序突变量启动元件启动,否则突变量匝间也不能动作。 并网前工况 并网后 纵压突变量定值 5V 5V 可靠动作值(V) 可靠不 动作值(V) 动作时间(ms) 结论 4.3.4.3. TV、TA断线对纵压突变量保护的影响测试

将“负序突变量方向”软压板投入,按下表中所列举的试验项目,测试TV、TA断线对负序突

变量方向元件、纵压突变量门槛的影响。纵压突变量定值门槛整定为5V

1 试验项目 TV断线自动切换软压板退出且TV1断线告警事件已发出 试验输入量及要点描述 状态1:投入负序电压TV断线判据; Ugta/b/c=40V∠90 210 300 4s后TV1断线报警 状态2:Uzo=9或11V Ugta/b/c=50V∠90 210 300 Igta/b/c=2A∠0,120,240 状态1:差动TA断线负序门槛整定为1A; Igta/b/c=2A∠0,120,240 Ign1a/b=0.6A∠0,240 4s后机端TA断线报警 状态2:Uzo=9或11V Ugta/b/c=50V∠90 210 300 Igta/b/c=4A∠0,120,240 状态1:投入线电压型TV断线判据; Ugma/b/c=40V∠90 210 300 理论动作情况 实际动作情况 按两倍纵压突变量定值动作 2 TV断线自动切换软压板退出且机端TA断线告警事件已发出 3 TV断线自动切换软压板投入且按一倍纵压突 深圳南瑞科技有限公司 第 31 页 SZNARI/ZD-14-07-03-23

TV1断线告警事件已发出 Igta/b/c=2A∠0,120,240 4s后TV1三相断线报警 状态2:Uzo=4或6V Ugma/b/c=50V∠90 210 300 Igta/b/c=4A∠0,120,240 TV2断线告警,不影响TV1电压参与方向元件计算。试验过程略。 变量定值动作定值 4 5 6 TV断线自动切换软压板投入且TV2断线告警事件已发出 TV断线自动切换软压板投入且机端TA断线告警事件已发出 TV断线自动切换软压板投入且TV1和TV2断线告警事件已发出 试验过程同第2条 7 8 9 状态1:投入负序电压TV断线判据; Ugta/b/c=40V∠90 210 300 Ugma/b/c=40V∠90 210 300 4s后TV1/TV2均断线报警 状态2:Uzo=9或11V Ugta/b/c=50V∠90 210 300 Ugma/b/c=40V∠90 210 300 Igta/b/c=2A∠0,120,240 TV断线自动切换状态1:投入线电压型TV断线判据; 软压板投入且Ugma/b/c=40V∠90 210 300 TV1断线告警事差动TA断线负序门槛整定为1A; 件已发出,TA断Igta/b/c=2A∠0,120,240 线告警已发出 Ign1a/b=0.6A∠0,240 4s后TV1/机端TA断线报警警 状态2:Uzo=9或11V Ugta/b/c=0/50/50V∠90 210 300 Ugma/b/c=50V∠90 210 300 Igta/b/c=4A∠0,120,240 TV断线自动切换状态1:投入线电压型TV断线判据; 软压板投入且Ugta/b/c=40V∠90 210 300 TV2断线告警事差动TA断线负序门槛整定为1A; 件已发出,TA断Igta/b/c=2A∠0,120,240 线告警已发出 Ign1a/b=0.6A∠0,240 4s后TV2/机端TA断线报警 状态2:Uzo=9或11V Ugta/b/c=50V∠90 210 300 Igta/b/c=4A∠0,120,240 并网前纵向专用投入“电压平衡型TV断线判据2”,TV一次断线闭锁 加机端Ugta/b/c=50V∠0 240 120 纵向零压Uzo=50V 按两倍动作定值 闭锁纵压突变 量保护 4.3.5. 纵向零压保护(延时段) 4.3.5.1. 负序方向元件测试

负序方向元件理论动作区域如下:

深圳南瑞科技有限公司 第 32 页 SZNARI/ZD-14-07-03-23

I275U2P2动作区I(机端)2

),同测试方法:模拟发电机并网状态下的区内匝间故障,加上满足动作定值的纵压电压 (Uo)和发电机机端负序突变电流(I),多次试验,记时加上不同角差的发电机机端负序突变电压(U22/I的上下边界及两组动作区内/两组动作区外等6组数据,录角差argU并比较实测负序方向元件221653,动作区与理论方向元件动作区。找出动作边界角1、2,则应满足:动作区1-2=最大灵敏角LM(12)/2753。

稳态纵向零压定值整定为:5V;延时定值整定为0.1s;常规负序方向电流门槛整定为:0.5A;

常规负序方向电压门槛:5V。 动动作实测理论序 作时间 动作argU/I动 输入量 UI2222号 情区 作区 况 正UGTA/B/C=50V∠165 285 45 确1 IGTA/B/C=2A∠0 120 240 50V∠165 2A∠0 120.6 动UZO=50V 作 UGTA/B/C=50V∠166.3 286.3 46.3 不2 IGTA/B/C=2A∠0 120 240 50V∠166.3 2A∠0 动---- UZO=50V 作 正[-15UGTA/B/C=50V∠90 210 300 确º [-12.76º 3 IGTA/B/C=2A∠0,120 240 50V∠90 2A∠0 114.3 动~ ~ UZO=50V 作 165165.82º] º] 正UGTA/B/C=50V∠0,120,240 确4 IGTA/B/C=2A∠0,120,240 50V∠0 2A∠0 114.6 动IGNN1=12A 作 正UGTA/B/C=50V∠-12,108,228 确5 IGTA/B/C=2A∠0,120,240 50V∠-12 2A∠0 118.7 动UZO=50V 作 深圳南瑞科技有限公司 第 33 页 SZNARI/ZD-14-07-03-23

UGTA/B/C=50V∠-13,107,223 6 IGTA/B/C=2A∠0,120,240 UZO=50V 不2A∠0 动---- 作 50V∠-13 4.3.5.2. 纵压匝间延时段门槛精度和动作时间测试

技术要求:动作值误差不超过±2.5%,2倍定值下动作时间不大于25ms。

测试方法:测试分并网前与并网后两种工况,并网后工况用原定值门槛,并网前工况用放大2倍的定值门槛,前提条件是“常规负序方向”投入。

并网后工况:将“常规负序方向”软压板退出,“转子一点接地横差投延时”软压板退出,依据下表中的纵压定值门槛进行试验,记录定值精度。并于2倍定值下测试不带方向元件的动作时间。

并网前工况:将“常规负序方向”软压板投入,“转子一点接地横差投延时”软压板退出,不加机端电流(解列工况),依据下表中的纵压定值门槛进行试验,记录定值精度。并于2倍定值下测试不带方向元件的动作时间。 并网前工况 并网后工况 15/1 15/1 整定值(V)/ 时间(s) 动作值(V)/误差(%) 返回值(V)/返回系数 动作时间(s) 结论 4.3.5.3. TV、TA断线对纵压突变量保护的影响测试

将“负序突变量方向”软压板投入,按下表中所列举的试验项目,测试TV、TA断线对负序突

变量方向元件、纵压突变量门槛的影响。纵压突变量定值门槛整定为5V

理论动 试验项目 试验输入量及要点描述 实际动作情况 作情况 TV断线自动切换状态1:投入负序电压TV断线判据; 1 软压板退出且Ugta/b/c=40V∠90 210 300 TV1断线告警事4s后TV1断线报警 件已发出 状态2:Uzo=9或11V Ugta/b/c=50V∠90 210 300 Igta/b/c=2A∠0,120,240 按两倍 TV断线自动切换状态1:差动TA断线负序门槛整定纵压突变量定2 软压板退出且机为1A; 值动作 端TA断线告警事Igta/b/c=2A∠0,120,240 件已发出 Ign1a/b=0.6A∠0,240 4s后机端TA断线报警 状态2:Uzo=9或11V Ugta/b/c=50V∠90 210 300 Igta/b/c=4A∠0,120,240 TV断线自动切换状态1:投入线电压型TV断线判据; 3 软压板投入且Ugma/b/c=40V∠90 210 300 TV1断线告警事Igta/b/c=2A∠0,120,240 按一倍件已发出 4s后TV1三相断线报警 纵压突 状态2:Uzo=4或6V 变量定Ugma/b/c=50V∠90 210 300 值动作Igta/b/c=4A∠0,120,240 定值 TV断线自动切换TV2断线告警,不影响TV1电压参与 4 软压板投入且方向元件计算。试验过程略。 深圳南瑞科技有限公司 第 34 页 SZNARI/ZD-14-07-03-23

TV2断线告警事件已发出 TV断线自动切换软压板投入且机端TA断线告警事件已发出 TV断线自动切换软压板投入且TV1和TV2断线告警事件已发出 5 试验过程同第2条 6 状态1:投入负序电压TV断线判据; Ugta/b/c=40V∠90 210 300 Ugma/b/c=40V∠90 210 300 4s后TV1/TV2均断线报警 状态2:Uzo=9或11V Ugta/b/c=50V∠90 210 300 Ugma/b/c=40V∠90 210 300 Igta/b/c=2A∠0,120,240 TV断线自动切换状态1:投入线电压型TV断线判据; 7 软压板投入且Ugma/b/c=40V∠90 210 300 TV1断线告警事差动TA断线负序门槛整定为1A; 件已发出,TA断Igta/b/c=2A∠0,120,240 线告警已发出 Ign1a/b=0.6A∠0,240 4s后TV1/机端TA断线报警警 状态2:Uzo=9或11V Ugta/b/c=0/50/50V∠90 210 300 Ugma/b/c=50V∠90 210 300 Igta/b/c=4A∠0,120,240 TV断线自动切换状态1:投入线电压型TV断线判据; 8 软压板投入且Ugta/b/c=40V∠90 210 300 TV2断线告警事差动TA断线负序门槛整定为1A; 件已发出,TA断Igta/b/c=2A∠0,120,240 线告警已发出 Ign1a/b=0.6A∠0,240 4s后TV2/机端TA断线报警 状态2:Uzo=9或11V Ugta/b/c=50V∠90 210 300 Igta/b/c=4A∠0,120,240 9 并网前纵向专用投入“电压平衡型TV断线判据2”,TV一次断线闭锁 加机端Ugta/b/c=50V∠0 240 120 纵向零压Uzo=50V 按两倍动作定值 闭锁纵压突变 量保护 4.4. 发电机基波零序电压定子接地保护测试

4.4.1. 基波零压定子接地定值精度测试

技术要求:动作值误差不超过±5%,1.2倍定值时动作时间误差不大于±2.5%。

测试方法:只投入“基波零序电压保护告警”控制字,定子接地保护其它控制字退出,“TV断线机端TV自动切换”退出, TV断线软压板退出,分别单独加入机端零序电压基波和中性点零序电压基波进行测试。基波零压跳闸段与报警段共一个电流定值和延时定值,故无需单独测试定值精度。

依据系统参数,中性点基波零压到机端的调节系数Kph=1,故无需考虑定值的折算。

4.4.2. TV断线对基波零压定子接地的影响测试

1) 将“基波零序电压保护延时”整定为最小,“TV断线机端TV自动切换”退出,投入“电压平衡型TV

深圳南瑞科技有限公司 第 35 页 SZNARI/ZD-14-07-03-23

断线判别1”,在TV2加入三相额定电压,经延时装置发出“机端TV1断线告警”信号后,此时单独加入机端零序电压且大于定值,保护不应该动作。(TV1一次断线闭锁机端零压元件) 结论: 2) 将“基波零序电压保护延时”整定为最小,“TV断线机端TV自动切换”依然退出, 投入“单组TV断

线判据2(零序电压型)”,投入“电压平衡型TV断线判别1”,在TV2加入三相额定电压,经延时装置发出“机端TV1断线告警”信号,此时在TV1加入两相额定电压,机端TV1的零序电压和自产零序电压差大于18V,使TV1二次断线动作,机端TV1的零序电压大于定值时 ,保护应该动作。(仅TV1二次断线,不闭锁机端零压元件)

结论: 3) 将“基波零序电压保护延时”整定为最小,投入“TV断线机端TV自动切换”, 退出“单组TV断线判

据2(零序电压型)”,投入“电压平衡型TV断线判别1”,在TV2加入三相额定电压,经延时装置发出“机端TV1断线告警”信号,此时单独加入机端TV2零序电压且大于定值,保护应该动作。(TV1一次或者二次断线,零序电压也切换为TV2)

结论: 4) 将“基波零序电压保护延时”整定为最小,投入“TV断线机端TV自动切换”, 退出“单组TV断线判

据2(零序电压型)”,投入“电压平衡型TV断线判别1”,在TV1、TV2加入不同的两相额定电压,经延时装置发出“机端TV断线告警”信号,机端TV1、TV2断线动作,此时单独加入机端TV2零序电压且大于定值,保护不应该动作。(TV1断线,电压切换为TV2,此时TV2也一次断线,依然闭锁机端零压元件)

结论: 5) 将“基波零序电压保护延时”整定为最小,投入“TV断线机端TV自动切换”, 投入“单组TV断线判

据2(零序电压型)”,投入“电压平衡型TV断线判别1”,在TV1、TV2加入不同的两相额定电压,经延时装置发出“机端TV断线告警”信号,机端TV1、TV2断线动作,机端TV2的零序电压和TV2自产零序电压差大于18V,使TV2二次断线动作,机端TV2的零序电压大于定值时,保护应该动作。(TV1断线,电压切换为TV2,此时TV2二次断线,不闭锁机端零压元件) 结论:

4.4.3. 基波零压定子接地保护各故障类型测试

需测试的故障类型包括:

1) 基波零压报警段,仅投入“报警段投退”软压板,退出跳闸控制字或硬压板,加机端零压或中性点零压均可,“或”门出口;

2)机端基波零压投跳闸,投入跳闸段,且“侧别选择”软压板置为投入,“经对侧闭锁”软压板退出,即选择机端零压。

3)中性点基波零压投跳闸,投入跳闸段,且“侧别选择”软压板置为退出,“经对侧闭锁”软压板退出,即选择中性点零压。

4)机端&中性点基波零压投跳闸,投入跳闸段,且“经对侧闭锁”软压板投入,即选择机端零压和中性点零压的与门出口。

4.5. 发电机三次谐波电压定子接地保护测试

4.5.1. 三次谐波电压定子接地定值精度测试

技术要求:动作值误差不超过±5%,1.2倍定值时动作时间误差不大于±2.5%。

测试方法:只投入“三次谐波电压保护告警”控制字,定子接地保护其它控制字退出,“TV断线机端TV自动切换”退出, TV断线判据软压板退出,分别单独测试“三次谐波电压比率判据”、“三次谐波电压差动判据”和“自跟踪三次谐波电压判据” (注意:三次谐波电压以机端为基准,中性点

深圳南瑞科技有限公司 第 36 页 SZNARI/ZD-14-07-03-23

侧需要折算到机端侧。

4.5.2. 三次谐波电压比率判据

三次谐波电压比率判据需判发变组是否解列,判解列的条件是:主变高/中侧分别有至少一相为跳位。

4.5.3. TV断线对三次谐波定子接地的影响测试

机端TV断线仅影响“三次谐波电压差动判据”和“自跟踪判据”,故投入这两个判据,退出三次谐波电压比率判据。

测试项目:

1) 将“三次谐波电压保护延时”整定为最小,“TV断线机端TV自动切换”依然退出, 退出“单组

TV断线判据2(零序电压型)”,投入“电压平衡型TV断线判别1”,在TV2加入三相额定电压,经延时装置发出“机端TV1断线告警”信号,此时单独加入机端零序电压三次谐波且大于定值,判据2、判据3不应该动作。(TV1一次断线闭锁) 结论: 2) 将“三次谐波电压保护延时”整定为最小,“TV断线机端TV自动切换”依然退出, 投入“单组

TV断线判据2(零序电压型)”,投入“电压平衡型TV断线判别1”,在TV2加入三相额定电压,在TV1加入两相额定电压,经延时装置发出“机端TV1断线告警”信号,此时单独加入机端零序电压三次谐波且大于定值,判据2、判据3应该动作。(TV1二次断线不闭锁判据2、3) 结论:

3) 将“三次谐波电压保护延时”整定为最小,“TV断线机端TV自动切换”投入, 退出“单组TV

断线判据2(零序电压型)”,投入“电压平衡型TV断线判别1”,在TV2加入三相额定电压,经延时装置发出“机端TV1断线告警”信号,此时单独加入机端TV2零序电压三次谐波且大于定值,判据2、判据3应该动作。(TV1断线,自动切换到TV2) 结论:

4) 将“三次谐波电压保护延时”整定为最小,“TV断线机端TV自动切换”投入, 退出“单组TV

断线判据2(零序电压型)”,投入“电压平衡型TV断线判别1”,在TV1加入三相额定电压,经延时装置发出“机端TV2断线告警”信号,此时单独加入机端TV1零序电压三次谐波且大于定值,判据2、判据3应该动作。(TV2断线,不影响TV1保护动作) 结论:

5) 将“三次谐波电压保护延时”整定为最小,“TV断线机端TV自动切换”投入, 投入“单组TV

断线判据2(零序电压型)”,投入“电压平衡型TV断线判别1”,在TV1加入两相额定电压,经延时装置发出“机端TV1断线告警”和“机端TV2断线告警”信号,此时单独加入机端TV1零序电压三次谐波且大于定值,判据2、判据3应该动作。(TV1二次断线、TV2一次断线,TV1加量,保护正常动作)

结论:

4.6. 发电机转子接地保护测试

4.6.1. 发电机转子一点接地保护普通段

由转子一点接地硬压板、“一点接地普通段信号”软压板、“一点接地普通段跳闸”软压板、转子接地跳闸控制字4个压板组成投退逻辑。

当硬压板、跳闸软压板和跳闸控制字全投入时,转子一点接地普通段跳闸投入,三者任意一个退出,则跳闸段退出;

当信号软压板投入且一点接地跳闸退出时,转子一点接地普通段告警投入;

深圳南瑞科技有限公司 第 37 页 SZNARI/ZD-14-07-03-23

跳闸与报警同时投入投入时,装置仅默认跳闸段投入。

4.6.1.1. 保护性能测试

回路接线如图所示:

+发发发发-发发发发发ZZDEZZDEZZO

4.6.1.2.接地电阻值测试

先将两段出口延时整定为最小,在滑行变阻器滑动端与大轴(ZZo)之间接一电阻箱,阻值调为最大;加转子直流电压110V或220V,将滑行变阻器滑动端调到中间位置,调节电阻箱降低阻值至灵敏段,使灵敏段动作,此时电阻值误差应符合技术条件要求;保持电阻箱阻值不变,移动滑行变阻器滑动端分别至两端,保护应一直动作。在此过程中电阻箱阻值即使有变化,误差应符合技术条件要求。

继续降低电阻箱阻值至普通段,此时普通段应动作,误差应满足技术条件。

4.6.1.3. 出口延时测试

将滑行变阻器滑动端固定在某一点,调整电阻箱至0.8倍定值,测试保护动作延时。应符合技术条件的要求。

4.6.2. 发电机转子两点接地保护

由转子两点接地硬压板、转子接地跳闸控制字2个压板与转子一点接地普通段报警/跳闸等共同 组成投退逻辑。

当转子一点接地普通段报警/跳闸未动作时,转子两点接地不能投入; 当转子一点接地普通段跳闸投入时,转子两点接地不能投入;

当转子一点接地普通段灵敏段投入,跳闸段不投入时,转子两点接地硬压板、跳闸控制字全投时,两点接地才允许投入,还必须先一点接地普通段告警后,才进入两点接地判别;(注:装置主界面上的两点接地投退标识则未进行如许复杂的判别,仅两点接地硬压板、跳闸控制字全投时就显示投入);

当转子两点接地硬压板、跳闸控制字全投任何一个退出时,两点接地均不能投入,还必须先一点接地普通段告警后,才进入两点接地判别。

4.6.2.1.保护性能测试

接线图同一点接地,将滑行变阻器滑动端调节到中间位置(初始位置),调节电阻箱降低阻值至一点接地保护动作,改变滑行变阻器滑动端位置至变压器某一点(该点与滑动端初始位置点的阻值所占总阻值的比例应为0.1),两点接地保护应正确动作。

深圳南瑞科技有限公司 第 38 页 SZNARI/ZD-14-07-03-23

4.7. 发电机低励失磁保护测试

4.7.1. 初始定值整定

所有的系统参数均依据1.3节的测试初始系统参数表来整定,并可计算得出:发电机二次额定有功功率Pn=584.9W,二次额定无功功率Qn=359.1VAR(低励失磁保护的减有功判据和逆无功判据需要用到)

所有各判据、各报警段的软压板均设为退出;所有的TV断线判据软压板退出;低励失磁各段的跳闸控制字的bit0设置为0;解列灭磁1动作延时t1为最小值,其余各段的所有延时定值均为最大值;静稳动作阻抗Z1Azd=11Ω, 静稳动作阻抗Z1Bzd=17.3Ω,静稳阻抗圆偏移角=0º,异步动作阻抗Z2Azd=3.3Ω,异步动作阻抗Z2Bzd=17.3Ω;主变高压侧三相低电压定值=30V,机端低电压定值=40V,定励磁低电压定值=50V,发电机凸极功率=96.7W,变励磁低电压判据系数定值=0.404V/W,减出力有功定值=25%Pn(即:146.2W),无功反向定值=5%Qn(即:18.1VAR),负序电流闭锁定值=1A。

4.7.2. 静稳阻抗和准静稳阻抗特性及解列灭磁1测试

技术要求:动作值误差不超过±5%,动作时间误差不大于25ms。 测试方法:

a) 投入失磁保护硬压板,解列灭磁1跳闸控制字整为0FFFFH,解列灭磁1动作延时t1最小

(100ms),静稳动作阻抗Z1Azd=11Ω, 静稳动作阻抗Z1Bzd=17.3Ω,静稳阻抗圆偏移角=0º,利用测试仪的距离保护的阻抗特性,在发电机的机端设置三相对称故障,并有一定

的负荷电流(0.06In),故障的持续时间大于整定延时,扫描静稳阻抗的动作边界, 其动作边界应和整定值相符合。然后单独加量,记录若干个边界点内外的动作阻抗值,并观察动作情况及动作时间。

投入失磁保护硬压板,解列灭磁1跳闸控制字整为0FFFFH,解列灭磁1动作延时t1最小,静稳动作阻抗Z1Azd=8Ω, 静稳动作阻抗Z1Bzd=20Ω,静稳阻抗圆偏移角=30º,利用测试仪的距离保护的阻抗特性,在发电机的机端设置三相对称故障,并有一定的负荷电流,故障的持续时间大于整定延时,扫描准静稳阻抗的动作边界, 其动作边界应该是过原点的偏移角为30度的苹果园(还加上抗进相运行的双斜线);然后单独加量,记录若干个边界点内外的动作阻抗值,并观察动作情况及动作时间。

投入失磁保护硬压板,解列灭磁1跳闸控制字整为0FFFFH,在机端加三相对称电压和电流,使静稳组抗园或准静稳园满足动作条件,整定解列灭磁1动作延时t1为长延时,测试其动作延时是否与整定值相符。

投入失磁保护硬压板,解列灭磁1跳闸控制字整为0FFFFH,投入“主变高压侧低电压判据”,在机端加合适的输入量:电压Uab和电流Iabc,使静稳组抗园或准静稳园满足动作条件,然后将电压Uc加到主变高压侧电压的C相,整定不同的主变高压侧低电压定值,改变电压Uc,使主变高侧的最大线电压发生变化,当小于主变高压侧低压定值时解列灭磁1动作,当大于返回值时,解列灭磁1动作返回,以次测试主变高压侧低压定值门槛精度。 然后退出“主变高压侧低电压判据”,重复试验,检测“主变高压侧电压判据投退软压板”的有效性。

投入失磁保护硬压板,解列灭磁1跳闸控制字整为0FFFFH,投入逆无功判据,将机端阻抗圆整定最大,在机端加三相电压电流,使Uab和电流Iab满足静稳组抗园或准静稳园动作条件,改变Uabc,使无功功率不断变化,当无功为负且小于定值无功反向定值时解列灭磁1动作,然后反向移动无功功能,记录解列灭磁1返回时的无功功率,检验逆无功判据

b)

c)

d)

e)

深圳南瑞科技有限公司 第 39 页 SZNARI/ZD-14-07-03-23

的定值门槛精度。

注意:失磁保护用到的逆无功为保护TA计算得到的逆无功。

f) 投入失磁保护硬压板,解列灭磁1跳闸控制字整为0FFFFH,投入负序电流闭锁判据,在

机端加三相电压电流,使Uab和电流Iab满足静稳组抗园或准静稳园动作条件,改变Ic,使负序电流从大于0开始增加,测试低励失磁负序电流闭锁定值的门槛精度。

g) 投入失磁保护硬压板,解列灭磁1跳闸控制字整为0FFFFH,投入TV断线判据,解列灭

磁1动作延时t1最小,在机端加三相电压电流,使Uab和电流Iab满足静稳组抗园或准静稳园动作条件,同时满足TV断线条件,则解列灭磁1 不动作。

h) 投入失磁保护硬压板,解列灭磁1跳闸控制字整为0FFFFH,加机端三相电流电压量使使

Uab和电流Iab满足静稳组抗园或准静稳园动作条件,机端最小相电流从大于0.3A减小到小于0.3A,则机端无流闭锁判据动作,解列灭磁1开始动作,机端最小相电流小于0.3A时返回。 测试结果:

a) 静稳阻抗圆测试 Z1Azd=11Ω, Z1Bzd=Z1Azd=11Ω, Z1Bzd=Z1Azd=11Ω, Z1Bzd=17.3Ω,定值 17.3Ω,α=0º,t1=17.3Ω,α=0º,t1=α=0º,t1=100ms 100ms 100ms Ua/b/c=50V∠Ua/b/c=20V∠Ua/b/c=0 0,240,120º 0,240,120º 输入交流量 Igta/b/c=5A∠0,240,120º Igta/b/c=3A∠Igta/b/c=5A∠90,330,210º 13,253,133º 4∠-13º(阻抗圆内,但16.7∠-90º(阻抗圆边界阻抗Z (Ω) 0(阻抗轨迹边界) 在抗进相运行的阻抗线内,靠近阻抗边界) 边界之外) 动作情况 动作时间(s) 结论

b) 准静稳阻抗圆测试 定值 Z1Azd=8Ω, Z1Bzd=20Ω,α=30º,t1=100ms Ua/b/c=0 Igta/b/c=5A∠0,240,120º Z1Azd=8Ω, Z1Bzd=20Ω,α=30º,t1=100ms Ua/b/c=50V∠0,240,120º Igta/b/c=2.6A∠90,330,210º 19.2∠-90º(阻抗圆内,靠近阻抗边界) Z1Azd=8Ω, Z1Bzd=20Ω,α=30º,t1=100ms Ua/b/c=10V∠0,240,120º Igta/b/c=5A∠13,253,133º 2∠-13º(阻抗圆内,但在抗进相运行的阻抗线边界之外) 输入交流量 边界阻抗Z (Ω) 动作情况 动作时间(ms) 结论 0(阻抗轨迹边界) 深圳南瑞科技有限公司 第 40 页 SZNARI/ZD-14-07-03-23

c) 动作时间 阻抗定值 输入交流量 解列灭磁1 整定延时t1(s) 解列灭磁1动作时间(s) 结论 d) 主变高压侧低压定值: 阻抗/延时t1Z1Azd=8Ω, Z1Bzd=20Ω,α=30º,t1=100ms 定值 主变高压侧低10 50 100 压整定值(V) 输入Uab=10V∠0,240输入Uab=10V∠0,240º 输入Uab=10V∠0,240º º Igta/b/c=2.6A∠Igta/b/c=2.6A∠Igta/b/c=2.6A∠试验描述 90,330,210º 90,330,210º 90,330,210º Uc接入主变高压侧C相。 Uc接入主变高压侧C相。 Uc接入主变高压侧C相。 改变Uc的大小 改变Uc的大小 改变Uc的大小 动作值(V) 返回值(V)/返回系数 结论

e) 反向无功定值:Qn=358.1Var 阻抗/延时t1Z1Azd=20Ω, Z1Bzd=50Ω(阻抗整定为最大值),α=0º,t1=100ms 定值 反向无功整50%Qn 40%Qn 30%Qn 定值(%) 输入Uabc=35V∠输入Uabc=30V∠0,240,120º 0,240,120º 输入Uabc=22V∠0,240,120º Igta/b/c=3A∠Igta/b/c=3A∠Igta/b/c=3A∠30,270,150º 试验描述 30,270,150º 30,270,150º 改变机端三相电压的大小进行改变机端三相电压改变机端三相电压的大测试。 的大小进行测试。 小进行测试。 动作值(VAR) 返回值(VAR)/返回系数 结论 f) 负序电流闭锁定值:

深圳南瑞科技有限公司 第 41 页 Z1Azd=8Ω, Z1Bzd=20Ω,α=30º Ua/b/c=50V∠0,240,120º Igta/b/c=2.6A∠90,330,210º 0.5 1 3 5 8 10 SZNARI/ZD-14-07-03-23

阻抗/延时t1定值 负序电流闭锁整定值(A) Z1Azd=20Ω, Z1Bzd=50Ω(阻抗整定为最大值),α=0º,t1=100ms 1A 输入Uabc=10V∠0,120,240º Igta/b/c=2A∠30,150,270º 同时改变三相电流的大小进行测试。 1.5A 输入Uabc=10V∠0,120,240º Igta/b/c=2A∠30,150,270º 同时改变三相电流的大小进行测试。 2A 输入Uabc=10V∠0,120,240º Igta/b/c=2.5A∠30,150,270º 同时改变三相电流的大小进行测试。 试验描述 动作值(A) 返回值(A)/返回系数 结论 g) TV断线闭锁 结论:

h) 机端无流闭锁

结论:

4.7.3. 转子侧低电压判据及事故告警2 和切换励磁测试

技术要求:动作值误差不超过±5%,动作时间误差不大于25ms。 测试方法:

a) 投入失磁保护硬压板,切换励磁控制字整为0FFFFH,切换励磁动作延时t9,投入转子低

电压判据,其余的都退出,机端有功功率小于凸极功率Pt, 机端电流>0.3A,改变转子电压的大小,搜索其动作边界,是否与定励磁低电压整定值相符合,在动作区的动作延时是否和切换励磁动作延时t9相符。

b) 投入失磁保护硬压板,切换励磁控制字整为0FFFFH,切换励磁动作延时t9,投入转子低

电压判据,其余的都退出,机端有功功率大于凸极功率Pt, 机端电流>0.3A,改变转子电压的大小和有功功率的大小,搜索其动作边界,转子电压和有功功率的比值是否与变励磁低电压系数整定值相符合,在动作区的动作延时是否和切换励磁动作延时t9相符。

c) 投入事故告警2 的软压板,整定事故告警2 延时t8,投入转子低电压判据,其余的都退

出,转子低电压判据满足时测试事故告警2 的同时延时是否和整定值相符。

d) 逆无功闭锁、Tv断线闭锁、负序电流闭锁、机端无流的闭锁和3.19.1的e)~h)同样的

方法测试。

测试结果:

a) 定励磁低电压判据定值 定励磁低电压整定5V 50V 150V 300V 值(V) 凸极功率定值Pt整定为最大,Kset整定为最小0.1,加机端三相电流1A∠试验描述 0,240,120º,用第二台昂立加可变直流电压E,测试动作返回门槛。 定励磁动作值(V) 定励磁返回值(V)/返回系数 深圳南瑞科技有限公司 第 42 页 SZNARI/ZD-14-07-03-23

结论 b) 变励磁低电压判据定值 变励磁低电压系数0.1 定值(V/W) 凸极功率定值(W) 1 加机端三相电压电流20V/1A∠0,240,120º,用第二台昂立加可变直流电压E,测试变励磁系数。 1.0 30 加机端三相电压电流20V/1A∠0,240,120º,用第二台昂立加可变直流电压E,测试变励磁系数。 4.5 100 加机端三相电压电流20V/1.75A∠0,240,120º,用第二台昂立加可变直流电压E,测试变励磁系数。 10 500 加机端三相电压电流20V/8.42A∠0,240,120º,用第二台昂立加可变直流电压E,测试变励磁系数。 试验描述 变励磁低电压动作边界的转子电压(V) 变励磁低电压动作边界的有功功率(W) 实测变励磁低电压系数/误差 结论 c) 事故告警2和切换励磁时间定 事故告警2 的整定0.1 延时(S) 事故告警2 的动作 延时(S) 结论 切换励磁的整定延时(S) 切换励磁的动作延时(S) 结论 d) 逆无功闭锁 结论:

e) TV断线闭锁 结论:

f) 负序电流闭锁 结论:

g) 机端无流闭锁 结论:

0.1 1 1 7 10 7 10 深圳南瑞科技有限公司 第 43 页 SZNARI/ZD-14-07-03-23

4.7.4. 事故告警1 、解列灭磁2 、机组全停1测试

技术要求:动作值误差不超过±5%,动作时间误差不大于25ms。

测试方法:

a) 投入失磁保护硬压板,解列灭磁2跳闸控制字整为0FFFFH,在机端加三相对称电压和电

流,使静稳组抗园或准静稳园满足动作条件,整定解列灭2动作延时t4为长延时,测试其动作延时是否与整定值相符。

b) 投入失磁保护硬压板,机组全停1跳闸控制字整为0FFFFH,在机端加三相对称电压和电

流,使静稳组抗园或准静稳园满足动作条件,整定机组全停1动作延时t5为长延时,测试其动作延时是否与整定值相符。

c) 投入事故告警1软压板,在机端加三相对称电压和电流,使静稳组抗园或准静稳园满足动

作条件,整定事故告警1动作延时t3为长延时,测试其动作延时是否与整定值相符。 d) 投入失磁保护硬压板,解列灭磁2跳闸控制字整为0FFFFH,投入转子低电压判据,在机

端加三相对称电压和电流,使静稳组抗园或准静稳园满足动作条件,整定解列灭2动作延时t4和静稳阻抗延时t2,转子低电压判据不动作时,解列灭磁2的动作时间为t2+t4,,转子低电压判据动作时,解列灭磁2的动作时间为t4,测试其动作延时是否与整定值相符。 e) 投入失磁保护硬压板,解列灭磁2跳闸控制字整为0FFFFH,投入转子低电压判据,在机

端加三相对称电压和电流,使静稳组抗园或准静稳园满足动作条件,整定解列灭2动作延时t4和静稳阻抗延时t2,静稳阻抗返回时保护返回,转子低电压判据动作,但在解列灭磁2出口前返回,静稳阻抗保持动作,则解列灭磁2的动作时间为t4,测试其动作延时是否与整定值相符。

测试结果:

a) 解列灭磁2、机组 全停1、事故告警1动作时间 Z1Azd=11Ω, Z1Bzd=Z1Azd=11Ω, Z1Bzd=Z1Azd=11Ω, Z1Bzd=阻抗定值 17.3Ω,α=0º 17.3Ω,α=0º 17.3Ω,α=0º “转子侧低电压判“转子侧低电压判“转子侧低电压判据”退出 据”退出 据”退出 Ua/b/c=50V∠Ua/b/c=50V∠Ua/b/c=50V∠试验描述 0,240,120º 0,240,120º 0,240,120º Igta/b/c=3A∠Igta/b/c=3A∠Igta/b/c=3A∠90,330,210º 90,330,210º 90,330,210º 解列灭磁2 整定延时t40.1 5 10 (s) 解列灭磁2动作时间t4(s) 结论 机组全停1整定延时t5(s) 机组全停1动作延时t5(s) 结论 事故告警1整定延时t3(s) 0.1 0.1 5 5 10 10 深圳南瑞科技有限公司 第 44 页 SZNARI/ZD-14-07-03-23

事故告警1动作延时t3(s) 结论 b) 静稳阻抗的延时t2 阻抗定值 Z1Azd=11Ω, Z1Bzd=17.3Ω,α=0º “转子侧低电压判据”投入且转子低压不满足。 Ua/b/c=50V∠0,240,120º Igta/b/c=3A∠90,330,210º Z1Azd=11Ω, Z1Bzd=17.3Ω,α=0º “转子侧低电压判据”退出 Ua/b/c=50V∠0,240,120º Igta/b/c=3A∠90,330,210º Z1Azd=11Ω, Z1Bzd=17.3Ω,α=0º “转子侧低电压判据”退出 Ua/b/c=50V∠0,240,120º Igta/b/c=3A∠90,330,210º 试验描述 解列灭磁1 整定延时t4(S) 静稳阻抗整定延时t2(S) 转子低压不满足竭力灭磁2动作延时t2+t4(s) 结论

c) 转子低电压的自保持

结论:

4.7.5. 异步阻抗特性及机组全停2 测试

技术要求:动作值误差不超过±5%,动作时间误差不大于25ms。

测试方法:

a) 投入失磁保护硬压板,机组全停2跳闸控制字整为0FFFFH,机组全停2 动作延时t7最

小,并投入“异步边界阻抗判据软压板”,异步动作阻抗Z2Azd=3.3Ω,异步动作阻抗Z2Bzd=17.3Ω,利用测试仪的距离保护的阻抗特性,在发电机的机端设置三相对称故障,并有一定的负荷电流,故障的持续时间大于整定延时,扫描静稳阻抗的动作边界, 其动作边界应和整定值相符合,观察边界点的动作的时间是否合延时相符合。

b) 转子侧低压判据退出,在机端加三相对称得电压和电流,使异步阻抗满足动作条件,整定

机组全停2 动作延时t7为长延时,测试其动作延时是否与整定值相符。

c) 投入失磁保护硬压板,机组全停2跳闸控制字整为0FFFFH,投入转子低电压判据,在机

端加三相对称电压和电流,使异步组抗满足动作条件,整定机组全停2动作延时t7和异步阻抗延时t6,转子低电压判据不动作时,机组全停2的动作时间为t6+t7,,转子低电压判据动作,解列灭磁2的动作时间为t7,实现转子低电压的加速功能,测试其动作延时是否与整定值相符。

d) 投入失磁保护硬压板,机组全停2跳闸控制字整为0FFFFH,投入转子低电压判据,在机

端加三相对称电压和电流,使异步阻抗满足动作条件,整定机组全停2动作延时t7和异步阻抗延时t6,异步阻抗返回时保护返回,转子低电压判据动作,但在机组全停2出口前返回,异步阻抗保持动作,则机组全停2的动作时间为t7,检查转子低电压的字保持功能。 e) 逆无功闭锁、Tv断线闭锁、负序电流闭锁、机端无流的闭锁和3.19.1的e)~h)同样的

深圳南瑞科技有限公司 第 45 页 SZNARI/ZD-14-07-03-23

方法测试。

测试结果:

Z2Azd=3.3Ω, Z2Bzd=17.3Ω,Z2Azd=3.3Ω, Z2Bzd=t7=100ms 17.3Ω,t7=100ms Ua/b/c=17V∠Ua/b/c=16.5V∠0,240,120º 0,240,120º 输入交流量 Igta/b/c=5A∠90,330,210º Igta/b/c=5A∠90,330,210º 3.3∠-90º(异步阻抗圆的上3.4∠-90º(异步阻抗边界阻抗Z (Ω) 边界) 圆内靠近上边界) 定值 动作情况 动作时间(ms) 结论 Z2Azd=3.3Ω, Z2Bzd=17.3Ω,t7=100ms Ua/b/c=50V∠0,240,120º Igta/b/c=2.9A∠90,330,210º 17.2∠-90º(异步阻抗圆内靠近下边界)

a) 机组全停2动作时间t7及异步阻抗的延时t6测试 定值 Z2Azd=3.3Ω, Z2Bzd=17.3Ω “转子侧判据软压板”退出 Ua/b/c=20V∠0,240,120º Igta/b/c=5A∠90,330,210º 0.1 Z2Azd=3.3Ω, Z2Bzd=17.3Ω “转子侧判据软压板”退出 Ua/b/c=20V∠0,240,120º Igta/b/c=5A∠90,330,210º 5 Z2Azd=3.3Ω, Z2Bzd=17.3Ω Ua/b/c=16.5V∠0,240,120º Igta/b/c=5A∠90,330,210º 0.1 Z2Azd=3.3Ω, Z2Bzd=17.3Ω Ua/b/c=17V∠0,240,120º Igta/b/c=5A∠90,330,210º 0.1 Z2Azd=3.3Ω, Z2Bzd=17.3Ω Ua/b/c=50V∠0,240,120º Igta/b/c=2.9A∠90,330,210º 0.1 Z2Azd=3.3Ω, Z2Bzd=17.3Ω “转子侧判据软压板”退出 Ua/b/c=20V∠0,240,120º Igta/b/c=5A∠90,330,210º 10 试验描述 机组全停2 整定延时t7(S) 机组全停2动作时间(s) 结论 定值 试验描述 机组全停2 整定延时t7(S) 异步阻抗整定延时t6(S) 转子低压不满足机组全停2动作延时t6+t7(s) 结论 深圳南瑞科技有限公司 第 46 页 SZNARI/ZD-14-07-03-23

b) 转子低电压的自保持

结论:

c) 逆无功闭锁 结论:

d) TV断线闭锁 结论:

e) 负序电流闭锁 结论:

f) 机端无流闭锁 结论:

4.7.6. 机端低电压判据及切换厂用电测试

技术要求:动作值误差不超过±5%,动作时间误差不大于25ms。 测试方法

a) 投入失磁保护硬压板,切换厂用电控制字整为0FFFFH,整定切换厂用电t10,投入机端

低电压判据,其余的退出,在机端加电压和电流,改变电压,使切换厂用电动作,记录其动作值和返回值,并测试其动作时间t10,

b) 逆无功闭锁、Tv断线闭锁、负序电流闭锁、机端无流的闭锁和3.19.1的e)~h)同样的

方法测试,转子侧位低电压判据投入时,使转子低电压判据不动作, 则闭锁切换厂用电出口;

测试结果: 机端低电压整10/0.1s 50/5 100/10 定值(V)/切换厂用电延时(S) 输入Uab=10V∠0,240输入Uabc=10V∠输入Uab=10V∠0,240º º 0,240,120º Igta/b/c=2.6A∠Igta/b/c=2.6A∠试验描述 Igta/b/c=2A∠90,330,210º 90,330,210º 90,330,210º Uc接入主变高压侧C相。 Uc接入主变高压侧C相。 改变Uabc的大小。 改变Uc的大小 改变Uc的大小 动作值(V) 返回值(V)/返回系数 动作时间(S) 结论 a) 逆无功闭锁

结论:

深圳南瑞科技有限公司 第 47 页 SZNARI/ZD-14-07-03-23

b) TV断线闭锁 结论:

c) 负序电流闭锁 结论:

d) 机端无流闭锁 结论:

e) 转子侧判据闭锁 结论:

4.7.7. 减有功判据及减出力测试

技术要求:动作值误差不超过±5%,动作时间误差不大于25ms。 测试方法:

a) 投入失磁保护硬压板,减出力控制字整为0FFFFH,整定减出力延时t11,投入减有功判据,

其余的退出,在机端加电压和电流,改变电压电流,使有功功率满足减有功动作条件,记录其动作值和返回值,并测试其动作时间t11,

b) 逆无功闭锁、Tv断线闭锁、负序电流闭锁、机端无流的闭锁和3.19.1的e)~h)同样的

方法测试,转子侧位低电压判据投入时,使转子低电压判据不动作, 则闭锁切换厂用电出口

测试结果: 减有功及时间整定10%Pn/0.1=58.49 40%Pn/5 100%Pn/10 值(V)/(S) 将“转子侧判据”退出, 将“转子侧判据”退出, 将“转子侧判据”退出, 输入Uabc=5V∠输入Uabc=5V∠输入Uabc=5V∠0,240,120º 0,240,120º 0,240,120º 试验描述 Igta/b/c=2A∠0,240,120Igta/b/c=2A∠0,240,120Igta/b/c=2A∠0,240,120º º º 改变Uabc的大小测试减改变Uabc的大小测试减改变Uabc的大小测试减有功门槛。 有功门槛。 有功门槛。 减出力动作值(W) 减出力返回值(W)/返回系数 动作时间 (S) 结论

a) 逆无功闭锁 结论:

b) TV断线闭锁

深圳南瑞科技有限公司 第 48 页 SZNARI/ZD-14-07-03-23

结论:

c) 负序电流闭锁 结论:

d) 机端无流闭锁 结论:

e) 转子侧判据闭锁 结论:

4.8. 发电机逆功率告警和跳闸保护测试

4.8.1. 发电机逆功率保护定值精度测试

技术要求:功率动作值误差不超过±10%或±0.002Pn,1.2定值条件下动作时间误差不大于±1%或±70ms。

测试方法:依据下表整定逆功率报警、跳闸定值并加量测试。测试中需注意观察动作返回事件是否正确报出,实际出口和跳闸控制字的整定值是否相符。 1 100 500 功率整定值(W) 20 5 0.1 报警时限定值(S) 100 50 10 跳闸时限定值(S) 动作值(W)/误差(W) 返回值(W)/返回系数 报警时间(ms) 跳闸时间(ms) 结论 4.8.2. TV断线闭锁测试

测试方法:

1) 投入逆功率保护告警段和某TV断线判据软压板,在机端加电压,在测量CT(或机端)加电流,

使逆功率和TV断线条件同时满足, 观察保护的动作情况。

2) 投入逆功率保护告警段和某TV断线判据软压板,在机端加电压,在测量CT(或机端)加电流,

使逆功率和TV断线条件同时满足, 观察保护的动作情况。 TV断线闭锁逆功率报警: 试验描述 动作情况 逆功率报警投入,负序电压型单组TV断线判据投入;加机 有TV断线 端三相电压UGT=30V∠0,120,240;测量TA三相电流IGT_CL=5A∠180,300,60; 逆功率报警投入,负序电压型单组TV断线判据投入;加机 无TV断线 端三相电压UGT=30V∠0,240,120;测量TA三相电流IGT_CL=5A∠180,60,300; TV断线闭锁逆功率跳闸: 试验描述 动作情况 逆功率跳闸投入,负序电压型单组TV断线判据投入;加机 有TV断线 端三相电压UGT=30V∠0,120,240;测量TA三相电流IGT_CL=5A∠180,300,60; 深圳南瑞科技有限公司 第 49 页 SZNARI/ZD-14-07-03-23

逆功率跳闸投入,负序电压型单组TV断线判据投入;加机端三相电压UGT=30V∠0,240,120;测量TA三相电流IGT_CL=5A∠180,60,300; 无TV断线 4.9. 发电机程跳逆功率保护测试

4.9.1. 发电机程跳逆功率保护定值精度测试

技术要求:功率动作值误差不超过±10%或±0.002Pn,1.2定值条件下动作时间误差不大于±1%或±70ms。

测试方法:依据下表整定程跳逆功率定值并加量测试。测试中需注意观察动作返回事件是否正确报出,实际出口和跳闸控制字的整定值是否相符。 1/10 100/5 500/0.1 整定值(W)/(S) 动作值(W)/误差(W) 返回值(W)/返回系数 出口时间(ms) 结论 4.9.2. TV断线闭锁测试

测试方法:

投入程跳逆功率保护和某TV断线判据软压板,在机端加电压,在测量CT(或机端)加电流, 使程跳逆功率和TV断线条件同时满足, 观察保护的动作情况。 TV断线闭锁程跳逆功率跳闸: 输入交流量 动作情况 程跳逆功率投入,主气门开入,负序电压型单组TV断线 有TV断线 判据投入;加机端三相电压UGT=30V∠0,120,240;测量TA三相电流IGT_CL=5A∠180,300,60; 程跳逆功率投入,主气门开入,负序电压型单组TV断线 无TV断线 判据投入;加机端三相电压UGT=30V∠0,240,120;测量TA三相电流IGT_CL=5A∠180,60,300; 4.10. 发电机定子定时限对称过负荷测试

4.10.1. 定子对称过负荷报警定值精度测试

技术要求:电流动作值误差不超过±2.5%或±0.01In,1.2定值条件下动作时间误差不大于±1%或±70ms

测试方法:依据下表整定定值加量测试。测试中需注意观察动作返回事件是否正确报出。

5/3s 整定值(A)/S 动作值(A)/误差(%) 返回值(A)/返回系数 动作时间(ms) 结论 4.10.2. 定子对称过负荷跳闸段定值精度测试

技术要求:电流动作值误差不超过±2.5%或±0.01In,1.2定值条件下动作时间误差不大于±1%

或±70ms

测试方法:依据下表整定定值加量测试。测试中需注意观察动作返回事件是否正确报出,实际出口和跳闸控制字的整定值是否相符。

深圳南瑞科技有限公司 第 50 页 SZNARI/ZD-14-07-03-23

5/3s 整定值(A)/S 动作值(A)/误差(%) 返回值(A)/返回系数 动作时间(ms) 结论 4.11. 发电机定子反时限对称过负荷测试

4.11.1. 定子反时限对称过负荷特性测试

技术要求:在电流一定的条件下,动作时间误差不大于±1%或±70ms。

测试方法:首先整定好测试定值,并计算出反时限动作时间的理论值添入下表中(反时限特定中定值推荐:Ktc=37.5,α=0.02),然后测试电流上下限门槛和对应的时间,再次根据反时限特定的要求,给定电流计算其对应的动作时间。上限和下限电流对应的动作时间在1.2倍的定值下测量,反实现阶段按特性曲线测量;测试中需注意观察动作返回事件是否正确报出,实际出口和跳闸控制字的整定值是否相符。

(本试验采用的系统参数整定:发电机额定功率Pn=300MW,功率因素0.85,机端额定电压20Kv,机端TA原边15000A,副边5A,计算出发电机额定电流Ign=3.396A) 定值名称 整定定值 定值名称 整定定值 3A 40s 反时限电流启动值(>In) 反时限延时上限(最长延时) 19A 0.02 反时限电流上限 散热效应系数 1s 37.5 反时限延时下限(最短延时) 定子绕组过负荷常数 输入电流动作时间输入电流动作时间动作情况及时间动作时间及误差(ms) (A) 理论值(s) (A) 理论值 及误差(ms) 3.1A 6A 10.1A 18.8A 20A 40s 17.844s 4.792s 1.266s 1s 4.5A 8.5A 13.3A 19.1A 25A 40s 7.15s 2.619s 1s 1s 4.12. 发电机定子定时限负序过负荷测试

4.12.1. 定子负序过负荷报警定值精度测试

技术要求:电流动作值误差不超过±2.5%或±0.01In,1.2定值条件下动作时间误差不大于±1%或±70ms

测试方法:依据下表整定定值加量测试。测试中需注意观察动作返回事件是否正确报出。

5/3s 整定值(A)/S 动作值(A)/误差(%) 返回值(A)/返回系数 动作时间(ms) 结论 4.12.2. 后备TA断线闭锁测试

测试方法:将定子负序过负荷告警软压板投入,加正常的电压和不对称得电流使其同时满足TA断

深圳南瑞科技有限公司 第 51 页 SZNARI/ZD-14-07-03-23

线和负序过负荷告警,则会有TA断线告警,负序过负荷告警被闭锁。 输入交流量 动作情况 投入负序过负荷告警,定值3A 有后备TA机端三相电流IGT=5A∠0,120,240; 断线 机端三相UGT=0 投入负序过负荷告警,定值3A 无后备TA机端三相电流IGT=5A∠0,120,240; 断线 机端三相电压UGT=57V∠0,240,120。 4.12.3. 定子负序过负荷跳闸段定值精度测试

技术要求:电流动作值误差不超过±2.5%或±0.01In,1.2定值条件下动作时间误差不大于±1%或±70ms

测试方法:依据下表整定定值加量测试。测试中需注意观察动作返回事件是否正确报出,实际出口和跳闸控制字的整定值是否相符。 5/3s 整定值(A)/S 动作值(A)/误差(%) 返回值(A)/返回系数 动作时间(ms) 结论 4.12.4. 后备TA断线闭锁测试

测试方法:将定子负序过负荷硬压板和跳闸软压板投入,加正常的电压和不对称得电流使其同

时满足TA断线和负序过负荷跳闸,则会有TA断线告警,负序过负荷跳闸被闭锁。 输入交流量 动作情况 投入负序过负荷定时限跳闸,定值3A 有后备TA机端三相电流IGT=5A∠0,120,240; 断线 机端三相UGT=0 投入负序过负荷定时限跳闸,定值3A 无后备TA机端三相电流IGT=5A∠0,120,240; 断线 机端三相电压UGT=57V∠0,240,120。 4.13. 发电机定子反时限负序过负荷测试

4.13.1. 定子反时限负序过负荷特性测试

技术要求:在电流一定的条件下,动作时间误差不大于±1%或±70ms。

测试方法:首先整定好测试定值,并计算出反时限动作时间的理论值添入下表中(反时限特定中定值推荐:Ktc=37.5,α=0.02),然后测试电流上下限门槛和对应的时间,再次根据反时限特定的要求,给定电流计算其对应的动作时间。上限和下限电流对应的动作时间在1.2倍的定值下测量,反实现阶段按特性曲线测量;测试中需注意观察动作返回事件是否正确报出,实际出口和跳闸控制字的整定值是否相符。 定值名称 整定定值 定值名称 整定定值 反时限电流启动值(>长期允2A 40s 反时限延时上限(最长延时) 许负序电流) 12.838A 2.5A 反时限电流上限 长期允许的负序电流I2 0.4s 5.5 反时限延时下限(最短延时) 定子绕组负序过负荷常数 输入电流I2动作时间动作情况及时间及输入电流I2动作时间理动作情况及时间及深圳南瑞科技有限公司 第 52 页 SZNARI/ZD-14-07-03-23

(A) 2.05A 3.5A 7.9A 11.5A 12.9A 理论值(s) 40s 10.572s 1.129s 0.503s 0.40s 误差(ms) (A) 2.7A 5.3A 9.8A 12.3A 14A 论值(s) 40s 2.904s 0.706s 0.437s 0.4s 误差(ms) 4.13.2. 后备TA断线闭锁测试

测试方法:将定子负序过负荷硬压板和反时限跳闸软压板投入,加正常的电压和不对称得电流使其同时满足TA断线和负序反时限过负荷跳闸,则会有TA断线告警,负序过负荷反时限跳闸被闭锁。 试验描述 动作情况 按44.2节整定定值; 有后备TA输入机端三相电流IGT=11.5A∠0,120,240 断线 机端三相电压UGT=0 按44.2节整定定值; 无后备TA输入机端三相电流IGT=11.5A∠0,120,240 断线 机端三相电压UGT=57V∠0,240,120。 4.14. 发电机转子定时限过负荷测试

4.14.1. 转子过负荷报警定值精度测试

技术要求:电流动作值误差不超过±2.5%或±0.01In,1.2定值条件下动作时间误差不大于±1%或±70ms

测试方法:依据下表整定定值加量测试。测试中需注意观察动作返回事件是否正确报出。 测试结果:

交直流方式为交流, 输入为励磁变低压侧交流

相别:A相 5/3s 整定值(A)/S 动作值(A)/误差(%) 返回值(A)/返回系数 动作时间(s) 结论 交直流方式为直流, 输入为转子直流(转子分流器1000A/75mv)

10/3s 整定值(KA)/S 动作值(A)/误差(%) 返回值(A)/返回系数 动作时间(ms) 结论 4.14.2. 转子过负荷跳闸段定值精度测试

技术要求:电流动作值误差不超过±2.5%或±0.01In,1.2定值条件下动作时间误差不大于±1%

或±70ms

测试方法:依据下表整定定值加量测试。测试中需注意观察动作返回事件是否正确报出。 测试结果:

交直流方式为交流, 输入为励磁变低压侧交流

深圳南瑞科技有限公司 第 53 页 SZNARI/ZD-14-07-03-23

相别:A相 5/3s 整定值(A)/S 动作值(A)/误差(%) 返回值(A)/返回系数 动作时间(s) 结论 交直流方式为直流, 输入为转子直流(转子分流器1000A/75mv)

10/3s 整定值(KA)/S 动作值(A)/误差(%) 返回值(A)/返回系数 动作时间(ms) 结论 4.15. 发电机转子反时限过负荷测试

4.15.1. 定子反时限对称过负荷特性测试

技术要求:在电流一定的条件下,动作时间误差不大于±1%或±70ms。

测试方法:首先整定好测试定值,并计算出反时限动作时间的理论值添入下表中(反时限特定中定值推荐:Ktc=37.5,α=0.02),然后测试电流上下限门槛和对应的时间,再次根据反时限特定的要求,给定电流计算其对应的动作时间。上限和下限电流对应的动作时间在1.2倍的定值下测量,反实现阶段按特性曲线测量;测试中需注意观察动作返回事件是否正确报出,实际出口和跳闸控制字的整定值是否相符。 检验结果:

定值名称 整定定值 定值名称 整定定值 4.3A 40s 反时限电流启动值(>In) 反时限延时上限(最长延时) 20A 0.02 反时限电流上限 散热效应系数 1.5s 37.5 反时限延时下限(最短延时) 转子绕组过负荷常数 转子额定电流(标么值计算基4A 准) 交直流方式为交流, 输入为励磁变低压侧交流 输入电流动作时间动作情况及时间及误输入电流动作时间动作情况及时间及(A) 理论值 差 (A) 理论值 误差 4.5A 6.7A 7.7A 12.5A 18A 25A 40s 21.001s 13.963s 4.288s 1.950s 1.5s 5.55A 5.70A 10.1A 15.3A 19.9A 28A 40s 37.1373s 7.002s 2.755s 1.580s 1.5s

交直流方式为直流, 输入为转子直流(转子分流器60000A/75mv) 动作时间动作情况及时动作时间理输入电流(A) 输入电流(A) 理论值 间及误差 论值 动作情况及时间及误差 深圳南瑞科技有限公司 第 54 页 SZNARI/ZD-14-07-03-23

4.16. 发电机失步保护测试

4.16.1. 区外失步告警测试

压板或定值修改:

保持其它所有保护的硬压板开入分断、软压板退出; 投入“区外失步报警投退”(软压板);

测试说明:失步告警无需考虑跳闸功角和变高侧大电流闭锁; 在失步阻抗圆各区的停留时间必须符合要求。

发电机区外失步告警动作逻辑,失步阻抗定值(Z1=(40/In)Ω,Z2=(40/In)Ω,Z3=(7.5/In)Ω,滑极次数定值1) 测试过程 时限(ms) 模拟量(仪器输出) 保护开入量 保护开出量 加负荷,发电机工况,阻抗0 正常负荷 不变化 无 I区 Ugta/b/c=40V∠80,320,200 Igta/b/c=1.2In∠0,240,120 100 区外阻抗II区 不变化 无 Ign1a/b/c=0.6In∠180,60,300 Ign2a/b/c=0.6In∠180,60,300 Ugta/b/c=40V∠120,0,240 区外阻抗IIIIgta/b/c=1.2In∠0,240,120 150 不变化 无 区 Ign1a/b/c=0.6In∠180,60,300 Ign2a/b/c=0.6In∠180,60,300 Ugta/b/c=40V∠160,40,280 区外阻抗IVIgta/b/c=1.2In∠0,240,120 200 不变化 无 区 Ign1a/b/c=0.6In∠180,60,300 Ign2a/b/c=0.6In∠180,60,300 300 回到阻抗I区 正常负荷 不变化 无 区外失步告失步保护报警信号350±30 无变化 无变化 警动作 发出 恢复正常 失步保护报警信号500 正常负荷 不变化 (保持20s) 发出 区外失步告20500±70 正常负荷 不变化 失步报警信号收回 警返回 电动机区外失步告警动作逻辑,失步阻抗定值(Z1=(40/In)Ω,Z2=(40/In)Ω,Z3=(7.5/In)Ω,滑极次数定值1) 测试过程 时限(ms) 模拟量(仪器输出) 保护开入量 保护开出量 加负荷,电动Ugta/b/c=40V∠160,40,280 机工况,阻抗0 Igta/b/c=1.2In∠0,240,120 不变化 无 IV区 Ign1a/b/c=0.6In∠180,60,300 深圳南瑞科技有限公司 第 55 页 SZNARI/ZD-14-07-03-23

Ign2a/b/c=0.6In∠180,60,300 Ugta/b/c=40V∠120,0,240 Igta/b/c=1.2In∠0,240,120 Ign1a/b/c=0.6In∠180,60,300 Ign2a/b/c=0.6In∠180,60,300 Ugta/b/c=40V∠80,320,200 Igta/b/c=1.2In∠0,240,120 Ign1a/b/c=0.6In∠180,60,300 Ign2a/b/c=0.6In∠180,60,300 正常负荷 Ugta/b/c=40V∠160,40,280 Igta/b/c=1.2In∠0,240,120 Ign1a/b/c=0.6In∠180,60,300 Ign2a/b/c=0.6In∠180,60,300 无变化 正常负荷 区外阻抗III区 100 不变化 无 区外阻抗II区 150 区外阻抗I区 200 回到阻抗IV区 区外失步告警动作 恢复正常 (保持20s) 区外失步告警返回

300 不变化 不变化 不变化 无 无 无 失步保护报警信号发出 失步保护报警信号发出 失步报警信号收回 350±30 500 无变化 不变化 不变化 20500±70 正常负荷 4.16.2. 区外失步跳闸测试

压板或定值修改:

保持其它所有保护的硬压板开入分断、软压板退出; 合上“发电机失步保护投退”开入(硬压板); 将“失步保护跳闸控制字”bit0置1(软压板1); 投入“区外失步跳闸投退”(软压板2);

测试说明:失步跳闸需考虑跳闸功角和变高侧大电流闭锁; 在失步阻抗圆各区的停留时间必须符合要求。

发电机区外失步跳闸动作逻辑,失步阻抗定值(Z1=(40/In)Ω,Z2=(40/In)Ω,Z3=(7.5/In)Ω,滑极次数定值1) 测试过程 时限(ms) 模拟量(仪器输出) 保护开入量 保护开出量 加负荷,发电机工况,阻抗0 正常负荷 不变化 无 I区 Ugta/b/c=40V∠80,320,200 Igta/b/c=1.2In∠0,240,120 区外阻抗II区 100 不变化 无 Ign1a/b/c=0.6In∠180,60,300 Ign2a/b/c=0.6In∠180,60,300 Ugta/b/c=40V∠120,0,240 区外阻抗IIIIgta/b/c=1.2In∠0,240,120 150 不变化 无 区 Ign1a/b/c=0.6In∠180,60,300 Ign2a/b/c=0.6In∠180,60,300 Ugta/b/c=40V∠160,40,280 区外阻抗IVIgta/b/c=1.2In∠0,240,120 200 不变化 无 区 Ign1a/b/c=0.6In∠180,60,300 Ign2a/b/c=0.6In∠180,60,300 深圳南瑞科技有限公司 第 56 页 SZNARI/ZD-14-07-03-23

回到阻抗I区 300 区外阻抗II区 350 正常负荷 Ugta/b/c=40V∠80,320,200 Igta/b/c=1.2In∠0,240,120 Ign1a/b/c=0.6In∠180,60,300 Ign2a/b/c=0.6In∠180,60,300 Ugta/b/c=40V∠120,0,240 Igta/b/c=1.2In∠0,240,120 Ign1a/b/c=0.6In∠180,60,300 Ign2a/b/c=0.6In∠180,60,300 Ugta/b/c=40V∠160,40,280 Igta/b/c=1.2In∠0,240,120 Ign1a/b/c=0.6In∠180,60,300 Ign2a/b/c=0.6In∠180,60,300 无变化 不变化 不变化 无 无 区外阻抗III区 区外阻抗IV区,且在跳闸功角之外 区外失步跳闸动作 400 不变化 无 450 不变化 无 出口接点1出口,失步保护跳闸信号发出 出口接点1出口,失步保护跳闸信号发出 出口返回,失步保护跳闸信号返回 460±30 无变化 变高1/2支路断路器三相跳位合;磁路开关开入分;主汽门开入合; 无变化 跳开开关 500 保护跳开,各组电流均=0 出口返回 505±5 无变化 电动机工况区外失步跳闸动作逻辑与发电机基本相同,只是阻抗轨迹是反向的。

4.16.3. 区内失步告警测试

压板或定值修改:

保持其它所有保护的硬压板开入分断、软压板退出; 投入“区内失步报警投退”(软压板);

测试说明:失步告警无需考虑跳闸功角和变高侧大电流闭锁; 在失步阻抗圆各区的停留时间必须符合要求。

发电机区内失步告警动作逻辑,失步阻抗定值(Z1=(40/In)Ω,Z2=(40/In)Ω,Z3=(7.5/In)Ω,滑极次数定值1) 测试过程 时限(ms) 模拟量(仪器输出) 保护开入量 保护开出量 加负荷,发电机工况,阻抗0 正常负荷 不变化 无 I区 Ugta/b/c=40V∠-80,160,40 Igta/b/c=1.2In∠0,240,120 区内阻抗II区 100 不变化 无 Ign1a/b/c=0.6In∠180,60,300 Ign2a/b/c=0.6In∠180,60,300 Ugta/b/c=40V∠-120,120,0 区内阻抗IIIIgta/b/c=1.2In∠0,240,120 150 不变化 无 区 Ign1a/b/c=0.6In∠180,60,300 Ign2a/b/c=0.6In∠180,60,300 区内阻抗IVUgta/b/c=40V∠-160,80,-40 200 不变化 无 区 Igta/b/c=1.2In∠0,240,120 深圳南瑞科技有限公司 第 57 页 SZNARI/ZD-14-07-03-23

Ign1a/b/c=0.6In∠180,60,300 Ign2a/b/c=0.6In∠180,60,300 正常负荷 回到阻抗I区 300 不变化 无 区内失步告失步保护报警信号350±30 无变化 无变化 警动作 发出 恢复正常 失步保护报警信号500 正常负荷 不变化 (保持20s) 发出 区内失步告20500±70 正常负荷 不变化 失步报警信号收回 警返回 电动机工况区内失步报警动作逻辑与发电机基本相同,只是阻抗轨迹是反向的。

4.16.4. 区内失步跳闸测试

压板或定值修改:

保持其它所有保护的硬压板开入分断、软压板退出; 合上“发电机失步保护投退”开入(硬压板); 将“失步保护跳闸控制字”bit0置1(软压板1); 投入“区内失步跳闸投退”(软压板2);

测试说明:失步跳闸需考虑跳闸功角和变高侧大电流闭锁; 在失步阻抗圆各区的停留时间必须符合要求。

发电机区内失步跳闸动作逻辑,失步阻抗定值(Z1=(40/In)Ω,Z2=(40/In)Ω,Z3=(7.5/In)Ω,滑极次数定值1) 测试过程 时限(ms) 模拟量(仪器输出) 保护开入量 保护开出量 加负荷,发电机工况,阻抗0 正常负荷 不变化 无 I区 Ugta/b/c=40V∠-80,160,40 Igta/b/c=1.2In∠0,240,120 区内阻抗II区 100 不变化 无 Ign1a/b/c=0.6In∠180,60,300 Ign2a/b/c=0.6In∠180,60,300 Ugta/b/c=40V∠-120,120,0 区内阻抗IIIIgta/b/c=1.2In∠0,240,120 150 不变化 无 区 Ign1a/b/c=0.6In∠180,60,300 Ign2a/b/c=0.6In∠180,60,300 Ugta/b/c=40V∠-160,80,-40 区内阻抗IVIgta/b/c=1.2In∠0,240,120 200 不变化 无 区 Ign1a/b/c=0.6In∠180,60,300 Ign2a/b/c=0.6In∠180,60,300 回到阻抗I区 300 正常负荷 不变化 无 Ugta/b/c=40V∠-80,160,40 Igta/b/c=1.2In∠0,240,120 区内阻抗II区 350 不变化 无 Ign1a/b/c=0.6In∠180,60,300 Ign2a/b/c=0.6In∠180,60,300 Ugta/b/c=40V∠-120,120,0 区内阻抗IIIIgta/b/c=1.2In∠0,240,120 400 不变化 无 区 Ign1a/b/c=0.6In∠180,60,300 Ign2a/b/c=0.6In∠180,60,300 区内阻抗IV450 Ugta/b/c=40V∠-160,80,-40 不变化 无 深圳南瑞科技有限公司 第 58 页 SZNARI/ZD-14-07-03-23

区,且在跳闸功角之外 区内失步跳闸动作 Igta/b/c=1.2In∠0,240,120 Ign1a/b/c=0.6In∠180,60,300 Ign2a/b/c=0.6In∠180,60,300 460±30 无变化 无变化 变高1/2支路断路器三相跳位合;磁路开关开入分;主汽门开入合; 无变化 出口接点1出口,失步保护跳闸信号发出 出口接点1出口,失步保护跳闸信号发出 出口返回,失步保护跳闸信号返回 跳开开关 500 保护跳开,各组电流均=0 出口返回 505±5 无变化 电动机工况区外失步跳闸动作逻辑与发电机基本相同,只是阻抗轨迹是反向的。

4.16.5. TV断线闭锁测试

压板或定值修改:

保持其它所有保护的硬压板开入分断、软压板退出; 投入“区内失步报警投退”(软压板); 投入“负序电压型TV断线判据”(软压板);

测试说明:以区内失步告警段测试TV断线闭锁逻辑; 在失步阻抗圆各区的停留时间必须符合要求。

TV断线闭锁区内失步告警逻辑,失步阻抗定值(Z1=(40/In)Ω,Z2=(40/In)Ω,Z3=(7.5/In)Ω,滑极次数定值1) 测试过程 时限(ms) 模拟量(仪器输出) 保护开入量 保护开出量 加负荷,发电机工况,阻抗0 正常负荷 不变化 无 I区 Ugta/b/c=40V∠-80,160,40 Igta/b/c=1.2In∠0,240,120 区内阻抗II区 100 不变化 无 Ign1a/b/c=0.6In∠180,60,300 Ign2a/b/c=0.6In∠180,60,300 Ugta/b/c=40V∠-120,120,0 区内阻抗IIIIgta/b/c=1.2In∠0,240,120 150 不变化 无 区 Ign1a/b/c=0.6In∠180,60,300 Ign2a/b/c=0.6In∠180,60,300 区内AB相间Ugta/b/c=40/40/0V∠-160,80,-40 进入阻抗IVIgta/b/c=1.2In∠0,240,120 200 不变化 无 区,同时发生Ign1a/b/c=0.6In∠180,60,300 TV断线 Ign2a/b/c=0.6In∠180,60,300 正常负荷 回到阻抗I区 300 无 Ugta/b/c=57.7/57.7/0V∠不变化 TV断线 0,240,120 TV断线恢复 5000 正常负荷 不变化 无 Ugta/b/c=40V∠-80,160,40 区内阻抗II区 5100 Igta/b/c=1.2In∠0,240,120 不变化 无 Ign1a/b/c=0.6In∠180,60,300 深圳南瑞科技有限公司 第 59 页 SZNARI/ZD-14-07-03-23

Ign2a/b/c=0.6In∠180,60,300 Ugta/b/c=40V∠-120,120,0 Igta/b/c=1.2In∠0,240,120 Ign1a/b/c=0.6In∠180,60,300 Ign2a/b/c=0.6In∠180,60,300 Ugta/b/c=40V∠-160,80,-40 Igta/b/c=1.2In∠0,240,120 Ign1a/b/c=0.6In∠180,60,300 Ign2a/b/c=0.6In∠180,60,300 正常负荷 Ugta/b/c= 57.7/57.7/0V∠0,240,120 正常负荷 Ugta/b/c=57.7/57.7/0V∠0,240,120 正常负荷 区内阻抗III区 5150 不变化 无 区内阻抗IV区 5200 不变化 无 回到阻抗I区 5300 TV断线 区内失步告警动作 恢复正常 (保持20s) 区内失步告警返回 5350±30 5500 不变化 无 失步保护报警信号发出 失步保护报警信号发出 失步报警信号收回 无变化 不变化 不变化 25500±70 正常负荷 4.16.6. 负序过流判据闭锁测试

压板或定值修改:

保持其它所有保护的硬压板开入分断、软压板退出; 投入“区内失步报警投退”(软压板);

测试说明:以区内失步告警段测试负序过流判据闭锁逻辑; 在失步阻抗圆各区的停留时间必须符合要求。

负序过流闭锁区内失步告警逻辑,验证负序过流门槛(0.04In),失步阻抗定值(Z1=(40/In)Ω,Z2=(40/In)Ω,Z3=(7.5/In)Ω,滑极次数定值1) 测试过程 时限(ms) 模拟量(仪器输出) 保护开入量 保护开出量 加负荷,发电机工况,阻抗0 正常负荷 不变化 无 I区 Ugta/b/c=40V∠-80,160,40 Igta/b/c=1.2In∠0,240,120 区内阻抗II区 100 不变化 无 Ign1a/b/c=0.6In∠180,60,300 Ign2a/b/c=0.6In∠180,60,300 Ugta/b/c=40V∠-120,120,0 区内阻抗IIIIgta/b/c=1.2In∠0,240,120 150 不变化 无 区 Ign1a/b/c=0.6In∠180,60,300 Ign2a/b/c=0.6In∠180,60,300 Ugta/b/c=40V∠-160,80,-40 区内阻抗IVIgta/b/c=1.2In∠0,240,120 200 不变化 无 区 Ign1a/b/c=0.6In∠180,60,300 Ign2a/b/c=0.6In∠180,60,300 回到阻抗I区 正常负荷 同时负序过300 Igta/b/c=0.8In/0.8In 不变化 无 流=1.05Iset /0.674In∠0,240,120 深圳南瑞科技有限公司 第 60 页 SZNARI/ZD-14-07-03-23

恢复正常 5000 正常负荷 Ugta/b/c=40V∠-80,160,40 Igta/b/c=1.2In∠0,240,120 Ign1a/b/c=0.6In∠180,60,300 Ign2a/b/c=0.6In∠180,60,300 Ugta/b/c=40V∠-120,120,0 Igta/b/c=1.2In∠0,240,120 Ign1a/b/c=0.6In∠180,60,300 Ign2a/b/c=0.6In∠180,60,300 Ugta/b/c=40V∠-160,80,-40 Igta/b/c=1.2In∠0,240,120 Ign1a/b/c=0.6In∠180,60,300 Ign2a/b/c=0.6In∠180,60,300 正常负荷 Igta/b/c=0.8In/0.8In /0.686In∠0,240,120 正常负荷 正常负荷 不变化 不变化 无 无 区内阻抗II区 5100 区内阻抗III区 5150 不变化 无 区内阻抗IV区 回到阻抗I区 同时负序过流=0.95Iset 区内失步告警动作 恢复正常 (保持20s) 区内失步告警返回

5200 不变化 无 300 5350±30 5500 不变化 无变化 不变化 不变化 无 失步保护报警信号发出 失步保护报警信号发出 失步报警信号收回 25500±70 正常负荷 4.16.7. 变高侧大电流闭锁测试

压板或定值修改:

保持其它所有保护的硬压板开入分断、软压板退出; 合上“发电机失步保护投退”开入(硬压板); 将“失步保护跳闸控制字”bit0置1(软压板1); 投入“区内失步跳闸投退”(软压板2);

测试说明:失步跳闸需考虑跳闸功角和变高侧大电流闭锁; 在失步阻抗圆各区的停留时间必须符合要求。

变高侧大电流闭锁测试(门槛3In),失步阻抗定值(Z1=(40/In)Ω,Z2=(40/In)Ω,Z3=(7.5/In)Ω,滑极次数定值1) 测试过程 时限(ms) 模拟量(仪器输出) 保护开入量 保护开出量 加负荷,发电机工况,阻抗0 正常负荷 不变化 无 I区 Ugta/b/c=40V∠-80,160,40 Igta/b/c=1.2In∠0,240,120 区内阻抗II区 100 不变化 无 Ign1a/b/c=0.6In∠180,60,300 Ign2a/b/c=0.6In∠180,60,300 Ugta/b/c=40V∠-120,120,0 区内阻抗IIIIgta/b/c=1.2In∠0,240,120 150 不变化 无 区 Ign1a/b/c=0.6In∠180,60,300 Ign2a/b/c=0.6In∠180,60,300 区内阻抗IVUgta/b/c=40V∠-160,80,-40 200 不变化 无 区 Igta/b/c=1.2In∠0,240,120 深圳南瑞科技有限公司 第 61 页 SZNARI/ZD-14-07-03-23

Ign1a/b/c=0.6In∠180,60,300 Ign2a/b/c=0.6In∠180,60,300 正常负荷 Ugta/b/c=40V∠-80,160,40 Igta/b/c=1.2In∠0,240,120 Ign1a/b/c=0.6In∠180,60,300 Ign2a/b/c=0.6In∠180,60,300 Ugta/b/c=40V∠-120,120,0 Igta/b/c=1.2In∠0,240,120 Ign1a/b/c=0.6In∠180,60,300 Ign2a/b/c=0.6In∠180,60,300 Ith1a/b/c=3.15In∠0,240,120 Ugta/b/c=40V∠-160,80,-40 Igta/b/c=1.2In∠0,240,120 Ign1a/b/c=0.6In∠180,60,300 Ign2a/b/c=0.6In∠180,60,300 Ith1a/b/c=3.15In∠0,240,120 Ugta/b/c=40V∠-160,80,-40 Igta/b/c=1.2In∠0,240,120 Ign1a/b/c=0.6In∠180,60,300 Ign2a/b/c=0.6In∠180,60,300 Ith1a/b/c=2.85In∠0,240,120 无变化 回到阻抗I区 300 区内阻抗II区 350 不变化 不变化 无 无 区内阻抗III区,变高侧1支路大电流=1.05Iset 400 不变化 无 区内阻抗IV区,且在跳闸功角之外,变450 高侧1支路大电流=1.05Iset 区内阻抗IV区,且在跳闸功角之外,变 高侧1支路大电流=0.95Iset 区内失步跳闸动作 460±30 不变化 无 无变化 变高1/2支路断路器三相跳位合;磁路开关开入分;主汽门开入合; 无变化 出口接点1出口,失步保护跳闸信号发出 出口接点1出口,失步保护跳闸信号发出 出口返回,失步保护跳闸信号返回 跳开开关 500 保护跳开,各组电流均=0 出口返回 505±5 无变化 4.17. 发电机过电压I段保护测试

4.17.1. 发电机过电压I段定值精度测试

技术要求:电压动作值误差不超过±2.5%或±0.005Un,1.2定值条件下动作时间误差不大于±1%或

±70ms,

测试方法:过电压保护动作量取三相线电压的最大值,依据下表整定定值加量测试。测试中需注意观察动作返回事件是否正确报出,实际出口和跳闸控制字的整定值是否相符。

130/5 整定值(V)/(S) 动作值(V)/误差(%) 返回值(V)/返回系数 出口时间(ms) 结论 深圳南瑞科技有限公司 第 62 页 SZNARI/ZD-14-07-03-23

4.17.2. 发电机过电压II段定值精度测试

技术要求:电压动作值误差不超过±2.5%或±0.005Un,1.2定值条件下动作时间误差不大于±1%或±70ms,

测试方法:过电压保护动作量取三相线电压的最大值,依据下表整定定值加量测试。测试中需注意观察动作返回事件是否正确报出,实际出口和跳闸控制字的整定值是否相符。

140/5 整定值(V)/(S) 动作值(V)/误差(%) 返回值(V)/返回系数 出口时间(ms) 结论 4.18. 发电机频率异常低频I段测试

压板组合逻辑:

1) 频率异常保护硬压板、跳闸软压板和跳闸控制字三者全投,该跳闸段才能投入,主界面显示相

应的投入状态;三者任退一个,跳闸段退出。

2) 低频1段告警软压板投入,跳闸段未投入,该报警段投入。 3) 报警、跳闸全投,装置仅认为跳闸段投入。

4) 频率异常保护仅当机端三相电流有流,主变高压侧断路器在合位时才能动作,试验中要加以注

意。

4.18.1. 发电机频率异常低频I段门槛和动作时间的测试

技术要求:频率动作值误差不超过±0.02,0.8定值条件下动作时间误差不大于±1%或±70ms,

测试方法:投低频1段报警或跳闸(两者共一个动作门槛,无需分别测),依据下表整定定值加量测试。测试中需注意观察动作返回事件是否正确报出,实际出口和跳闸控制字的整定值是否相符等。

49/30 整定值(HZ)/(S) 动作值(HZ)/误差(%) 返回值(HZ)/返回系数 出口时间(S) 结论 4.18.2. 发电机频率异常低频II段门槛和动作时间的测试

技术要求:频率动作值误差不超过±0.02,0.8定值条件下动作时间误差不大于±1%或±70ms,

测试方法:投低频2段报警或跳闸(两者共一个动作门槛,无需分别测),依据下表整定定值加量测试。测试中需注意观察动作返回事件是否正确报出,实际出口和跳闸控制字的整定值是否相符等。

48/30 整定值(HZ)/(S) 动作值(HZ)/误差(%) 返回值(HZ)/返回系数 出口时间(S) 结论

4.18.3. 发电机频率异常低频III段门槛和动作时间的测试

技术要求:频率动作值误差不超过±0.02,0.8定值条件下动作时间误差不大于±1%或±70ms,

测试方法:投低频3段报警或跳闸(两者共一个动作门槛,无需分别测),依据下表整定定值加量测

深圳南瑞科技有限公司 第 63 页 SZNARI/ZD-14-07-03-23

试。测试中需注意观察动作返回事件是否正确报出,实际出口和跳闸控制字的整定值是否相符等。

47/30 整定值(HZ)/(S) 动作值(HZ)/误差(%) 返回值(HZ)/返回系数 出口时间(S) 结论 4.18.4. 发电机频率异常低频IV段门槛和动作时间的测试

技术要求:频率动作值误差不超过±0.02,0.8定值条件下动作时间误差不大于±1%或±70ms,

测试方法:投低频4段报警或跳闸(两者共一个动作门槛,无需分别测),依据下表整定定值加量测试。测试中需注意观察动作返回事件是否正确报出,实际出口和跳闸控制字的整定值是否相符等。

46/30 整定值(HZ)/(S) 动作值(HZ)/误差(%) 返回值(HZ)/返回系数 出口时间(S) 结论

4.18.5. 发电机频率异常过频I段门槛和动作时间的测试

技术要求:频率动作值误差不超过±0.02,0.8定值条件下动作时间误差不大于±1%或±70ms,

测试方法:投过频1段报警或跳闸(两者共一个动作门槛,无需分别测),依据下表整定定值加量测试。测试中需注意观察动作返回事件是否正确报出,实际出口和跳闸控制字的整定值是否相符等。

51/30 整定值(HZ)/(S) 动作值(HZ)/误差(%) 返回值(HZ)/返回系数 出口时间(S) 结论

4.18.6. 发电机频率异常过频II段门槛和动作时间的测试

技术要求:频率动作值误差不超过±0.02,0.8定值条件下动作时间误差不大于±1%或±70ms,

测试方法:投过频2段报警或跳闸(两者共一个动作门槛,无需分别测),依据下表整定定值加量测试。测试中需注意观察动作返回事件是否正确报出,实际出口和跳闸控制字的整定值是否相符等。

51/30 整定值(HZ)/(S) 动作值(HZ)/误差(%) 返回值(HZ)/返回系数 出口时间(S) 结论

4.18.7. 发电机低频累积I段门槛和动作时间的测试

技术要求:频率累积动作时间误差不大于±2.5%,

测试方法:投低频累积1段报警或跳闸(两者共一个动作门槛,无需分别测),依据下表整定定值加量测试。测试中需注意观察动作返回事件是否正确报出,实际出口和跳闸控制字的整定值是否相符。

47~49/5 整定值(HZ)/(S) 动作值(HZ)/误差(%) 返回值(HZ)/返回系数 深圳南瑞科技有限公司 第 64 页 SZNARI/ZD-14-07-03-23

出口时间(S) 结论

4.18.8. 发电机低频累积II段门槛和动作时间的测试

技术要求:频率累积动作时间误差不大于±2.5%,

测试方法:投低频累积2段报警或跳闸(两者共一个动作门槛,无需分别测),依据下表整定定值加量测试。测试中需注意观察动作返回事件是否正确报出,实际出口和跳闸控制字的整定值是否相符。

47~49/5 整定值(HZ)/(S) 动作值(HZ)/误差(%) 返回值(HZ)/返回系数 出口时间(S) 结论 4.18.9. 发电机低频累积III段门槛和动作时间的测试

技术要求:频率累积动作时间误差不大于±2.5%,

测试方法:投低频累积3段报警或跳闸(两者共一个动作门槛,无需分别测),依据下表整定定值加量测试。测试中需注意观察动作返回事件是否正确报出,实际出口和跳闸控制字的整定值是否相符。

47~49/5 整定值(HZ)/(S) 动作值(HZ)/误差(%) 返回值(HZ)/返回系数 出口时间(S) 结论

4.18.10. 发电机过频累积I段门槛和动作时间的测试

技术要求:频率累积动作时间误差不大于±2.5%,

测试方法:投过频累积1段报警或跳闸(两者共一个动作门槛,无需分别测),依据下表整定定值加量测试。测试中需注意观察动作返回事件是否正确报出,实际出口和跳闸控制字的整定值是否相符。

50~51/5 整定值(HZ)/(S) 动作值(HZ)/误差(%) 返回值(HZ)/返回系数 出口时间(S) 结论

4.19. 发电机误上电保护测试

4.19.1. 误上电过流门槛、动作时间精度测试

技术要求:电流动作值误差不超过±2.5%或±0.01In,1.2定值条件下动作时间误差不大于±1%或

±70ms, 测试方法:

误上电保护硬压板、跳闸控制字投入,“断路器位置节点”软压板退出,磁路开关断开即跳位, 机端三相同时低压门槛整定为最大值(保持三相低压一直满足),此时机端过流判据投入。然后依据下表整定定值加量测试误上电过流门槛精度,观察保护动作情况、运行界面显示情况以及记录情况。

5/150 误上电过流整定值(A)/(ms) 深圳南瑞科技有限公司 第 65 页 SZNARI/ZD-14-07-03-23

动作值(A)/误差(%) 返回值(A)/返回系数 动作时间(ms) 结论 4.19.2. 误上电内部频率门槛精度测试

测试方法:

误上电保护硬压板、跳闸控制字投入,“断路器位置节点”软压板退出,磁路开关合上即合位,阻抗圆整定为最小。加机端电流和机端电压,电压幅值大于低电压定值,电流大于误上电机端过流定值,然后改变机端电压的频率,测试内部低频判据的动作/返回门槛,观察保护动作情况和运行界面显示情况以及记录情况。

误上电机端过流定值整定为:5A 46 46.5 内部频率动作/返回门槛(Hz) 加上50Hz机端电压Ugt=40V∠0/240/120º, 试验加量情况 Igt=6A∠0/240/120º 实测频率动作/返回门槛(Hz) 结论 4.19.3. 误上电低电压门槛精度测试

测试方法:

误上电保护硬压板、跳闸控制字投入,“断路器位置节点”软压板退出,磁路开关断开即跳位,阻抗圆整定为最小。加机端额定频率电压、电流,电流大于误上电过流定值,此时误上电阻抗判据退出,过流判据能否动作取决于低电压判据动作与否。改变电压幅值,依据表中给定的定值加量,测试低电压判据定值精度,观察保护动作情况和运行界面显示情况以及记录情况。

50 V 误上电低压整定值(V) 动作值(V)/误差(%) 返回值(V)/返回系数 结论 4.19.4. 过流的解列及解列展宽逻辑测试

测试方法:

测试过流的解列及解列展宽逻辑;误上电保护硬压板、控制字投入,断路器位置节点投入,其余的软压板退出,磁路开关合上即合位,阻抗整定为最小,加机端电流和机端电压,电压频率额定,电流大于过流定值,改变主变高压侧或中压侧任一相断路器的位置,观察保护的动作情况,在所有的断路器都为跳位时保护动作,在任一相变为合位后延时200ms返回;

断路器的位置 过流保护的动作情况 阻抗整定为最小 结论 跳位 合位 跳位->合位 4.19.5. 阻抗判据的TV断线闭锁逻辑测试

测试方法:

测试阻抗的TV断线闭锁逻辑;误上电保护硬压板、控制字投入,其余的软压板退出,主变高压侧或中压侧断路器位置为合位,磁路开关合上即合位,整定过流定值为最大,投入TV断线判据, 加机端电流和机端电压,频率额定,电压幅值大于低压门槛且大于有压门槛(15V),同时满足机端

深圳南瑞科技有限公司 第 66 页 SZNARI/ZD-14-07-03-23

TV断线闭锁和Zab阻抗动作条件,保护应该不动作,退出TV断线后保护动作,观察保护的动作情况; Zab TV断线投退 TV是否断线 保护动作情况 3.8Ω∠30,阻抗圆内 退出 断线 3.8Ω∠30,阻抗圆内 投入 断线 3.8Ω∠30,阻抗圆内 投入 未断线 4.2Ω 阻抗整定值Z1 阻抗整定值Z2 4.19.6. 阻抗判据投入的有流门槛及闭锁逻辑测试

测试方法:

测试阻抗投入的有流门槛及闭锁逻辑;误上电保护硬压板、控制字投入,其余的软压板退出,主变高压侧或中压侧断路器位置为合位,磁路开关合上即合位,整定过流定值为最大,低压门槛最小,TV断线判据退出,加机端电流和机端电压,Zab阻抗满足动作条件,频率额定,改变电流幅值测试阻抗有流门槛(0.1In,即0.5A),当Iab<0.5A时,阻抗元件不应动作,误上电保护不能出口;

60Ω 60Ω 阻抗整定值Z1 阻抗整定值Z2 Uab Iab 保护动作情况 25.98V 0.537A 25.98V 0.520A 结论 4.19.7. 阻抗投入的解列及解列展宽逻辑测试

测试方法:

测试阻抗的解列及解列展宽逻辑;误上电保护硬压板、控制字投入,断路器位置节点投入,其余的软压板退出,磁路开关合上即合位,过流定值整定为最大,低压门槛最小,加机端电流和机端电压,电压频率额定,电压大于低压定值,Zab满足阻抗动作条件,改变主变高压侧或中压侧任一相断路器的位置,观察保护的动作情况,在所有的断路器都在跳位时保护动作,在任一相变为合位后延时200ms返回;

断路器的位置 跳位 合位 跳位->合位 阻抗保护的动作 保护延时200ms后保护动作 保护不动作 过流定值整定为最大 返回 结论 4.19.8. 阻抗判据的磁路开关闭锁逻辑测试

测试方法:

误上电保护硬压板、控制字投入,其余的软压板退出,过流定值整定为最大,低压门槛最小,加机端电流和机端电压,电压频率额定,电压大于低压定值,Zab满足阻抗动作条件,改变磁路开关的位置,观察保护的动作情况,在磁路开关为合位时保护动作,在磁路开关为跳位时保护不动作;

磁路开关的位置 跳位 合位 阻抗保护的动作 过流定值整定为最大 Uab 25.98V Iab 1.732A 4.19.9. 阻抗判据的频率闭锁逻辑测试

测试方法:

误上电保护硬压板、控制字投入,其余的软压板退出,主变高压侧或中压侧断路器位置为合位,磁路开关合上即合位,电流定值整定为最大,低压门槛最小,加机端电流和机端电压,电压幅值大于低电压定值,在频率小于于内部整定值(46HZ)后误上电保护的阻抗不动作,在频率大于内部整

深圳南瑞科技有限公司 第 67 页 SZNARI/ZD-14-07-03-23

定值(46.5HZ)误上电保护的阻抗动作,改变系统地频率,观察保护动作情况和运行界面显示情况以及记录情况 Uab Iab 加量的频率HZ 保护动作情况 46.6 50V 5A 45.8 50V 5A 47 50V 5A 40 50V 5A 35 50V 5A 60Ω 阻抗整定值Z1 阻抗整定值Z2 4.19.10. 阻抗判据的动作边界测试

测试方法:

测试阻抗的动作边界;阻抗的特性采用阻抗扫描实现;扫描时低电压定值整定为最小,过流定值为最大,磁路开关在合位;

误上电跳闸延时t4整定为:0.15s;阻抗判据的返回展宽t3整定为0.1s;阻抗判据理论出口时间:0.21s。

5Ω 4Ω 阻抗整定值Z1 阻抗整定值Z2 阻抗动作边界点Z --------------- --------------- 误差(Ω) --------------- --------------- --------------- 动作时间(ms) 结论 4.20. 发电机断口闪烁保护测试

4.20.1. 负序过流门槛、内部电压门槛和动作时间的测试

技术要求:电流动作值误差不超过±5%或±0.02In,1.2定值条件下动作时间误差不大于±1%或±70ms,

测试方法:依据下表整定定值加量测试,内部电压判据的动作量为三相线电压的最小值。测试中需注意观察动作返回事件是否正确报出,实际出口和跳闸控制字的整定值是否相符。变压器高中侧的断路器位置全部在跳位保护才能真正投入。 检验结果

a) 内部电压门槛,负序电流大于整定值 1/3s 负序电流整定值(A)/S 50V/45V 内部电压动作/返回门槛 电压动作值(V)/误差(%) 电压返回值(V)/返回系数 动作时间(ms) 结论 b) 负序电流门槛,电压大于内部门槛 负序电流整定值(A)/S 5/7s 电流动作值(A)/误差(%) 电流返回值(A)/返回系数 动作时间(ms) 结论 深圳南瑞科技有限公司 第 68 页 SZNARI/ZD-14-07-03-23

4.20.2. 发电机断口闪烁保护故障测试

故障类型 发电机断口闪烁跳闸 试验情况 负序过流门槛整为1A 主变高中侧接点全为跳位开入 加机端三相电压:40V∠0/240/120º 机端三相负序电流:2A∠0/120/240º 跳闸出口及信号 4.21. 发电机起停机保护测试

4.21.1. 发电机差过流门槛、中性点零序电压门槛、频率闭锁门槛和动作时间的精度测

技术要求:差流动作值误差不超过±5%或±0.02In,电压动作值误差不超过±5%或±0.02Un,1.2定值条件下动作时间误差不大于±1%或±70ms, 测试方法:

① 投入启停机的硬压板、相间跳闸控制字和发电机差流过流软压板,加机端电压,在发电机的机

端或中性点加低频的电流,频率小于40hz或小于频率闭锁定值,频率大于低频闭锁定值时,保护不动作,依据下表整定定值加量测试发电机差流过流门槛值。测试中需注意观察动作返回事件是否正确报出,实际出口和跳闸控制字的整定值是否相符。

② 投入启停机的硬压板、相间跳闸控制字和发电机差流过流软压板,再发电机的机端或中性点加

低频的电流,发电机的差流始终满足差流过流动定值,改变频率,依据下表整定的频率测试频率闭锁定值的门槛值。测试中需注意观察动作返回事件是否正确报出,实际出口和跳闸控制字的整定值是否相符。

③ 投入启停机的硬压板、接地跳闸控制字,加机端电压三相电压和机端零序电压,频率小于40hz

或小于频率闭锁定值,频率大于低频闭锁定值时,保护不动作,依据下表整定定值加量测试零序过压门槛值和动作延时。测试中需注意观察动作返回事件是否正确报出,实际出口和跳闸控制字的整定值是否相符。 检验结果:

① 发电机差流过流门槛,频率小于低频闭锁定值 发电机差流整定值(A) 5 动作值(A)/误差(%) 返回值(A)/返回系数 动作时间(ms) 结论 ② 低频闭锁定值,发电机差流大于过流门槛, 42 频率整定值(HZ) 动作值(HZ)/误差(%) ---------- 返回值(HZ)/返回系数 结论 ③ 零序过压门槛,频率小于低频闭锁定值

15/7s 零序电压整定值(V)/S 动作值(V)/误差(%) 返回值(V)/返回系数 动作时间(s) 结论

深圳南瑞科技有限公司 第 69 页 SZNARI/ZD-14-07-03-23

4.22. 发电机定时限过激磁告警段测试

4.22.1. 定时限过激磁告警定值精度测试

技术要求:过激磁动作值误差不超过±2.5%或±0.01,1.2定值条件下动作时间误差不大于±1%或±70ms。

1.2/10 整定值(倍)/(M) 动作值(倍)/误差(%) 返回值(倍)/返回系数 出口时间(M) 结论 4.22.2. 定时限过激磁跳闸I段定值精度测试

技术要求:过激磁动作值误差不超过±2.5%或±0.01,1.2定值条件下动作时间误差不大于±1%或

±70ms。

1.2/10 整定值(倍)/(M) 动作值(倍)/误差(%) 返回值(倍)/返回系数 出口时间(M) 结论

4.22.3. 定时限过激磁跳闸II段定值精度测试

技术要求:过激磁动作值误差不超过±2.5%或±0.01,1.2定值条件下动作时间误差不大于±1%或±70ms。

1.2/10 整定值(倍)/(M) 动作值(倍)/误差(%) 返回值(倍)/返回系数 出口时间(M) 结论

4.22.4. 过激磁反时限特性曲线测试

技术要求:过激磁动作值误差不超过±2.5%或±0.01,在给定的过激磁倍数下动作时间误差不大于

±1%或±70ms,除了测试整定点的特性外, 还需要测试整定点之间的反时限特性;

测试方法:按照整定的过激磁反时限特性,测试保护装置在反时限曲线上各点的动作时间。 整定值:

过激磁倍数 2.0 1.9 1.7 1.5 1.3

动作记录:

动作时间 0.01M 0.1M 0.5M 1.0M 1.5M 过激磁倍数 1.1 1.01 1.01 1.01 1.01 动作时间 2M 3M 3M 3M 3M 深圳南瑞科技有限公司 第 70 页 SZNARI/ZD-14-07-03-23

过激磁倍数 2.2 2.0 1.9 1.7 1.5 1.3 1.1 反时限特性理论动作时间 0.01M 0.01M 0.1M 0.5M 1.0M 1.5M 2.0M 保护动作出口时间及误差 反时限特性过激磁倍数 理论动作时间 1.01 1.4 1.55 1.8 1.45 1.28 3M 1.25M 0.875M 0.3M 1.125M 1.55M 保护动作出口时间及误差 4.23. 发电机低阻抗保护测试

4.23.1. 阻抗相过流的启动门槛精度测试

技术要求:电流动作值误差不超过±2.5%或±0.01In。

测试方法:阻抗保护保护硬压板、1或2时限跳闸控制字投入,整定阻抗定值及相过流定值,加入机端对称三相电流电压并使机端阻抗在圆内,改变电流值测试相电流门槛精度。

5 相过流启动整定值(A) 动作值(A)/误差(%) 返回值(A)/返回系数 结论 4.23.2. 阻抗负序过流的启动门槛精度测试

技术要求:电流动作值误差不超过±2.5%或±0.01In。

测试方法:阻抗保护硬压板、1或2时限跳闸控制字投入,整定阻抗定值及负序过流定值,相电流启动门槛整定为最大,加入电流电压并改变电流值使机端阻抗在圆内,并改变电流值测试负序电流启动门槛精度。

5 负序过流启动整定值(A) 动作值(A)/误差(%) 返回值(A)/返回系数 结论 4.23.3. 阻抗的有流门槛精度测试

技术要求:电流动作值误差不超过±2.5%或±0.01In。

测试方法:阻抗保护保护硬压板、1或2时限跳闸控制字投入,整定阻抗定值,并将相电流过流和负序过流定值整定为最低(低于0.1In),加入电流电压并改变电流值使机端阻抗在圆内,观察相电流大于启动值但小于0.1In时的保护动作情况以及记录情况。 AB BC CA 相别 有流动作值(A)/误差(%) 返回值(A)/返回系数 结论 4.23.4. 阻抗的TV断线闭锁逻辑测试

阻抗保护硬压板、1或2时限控制字投入,投入某单组TV断线判据,加合适的电流和电压,

深圳南瑞科技有限公司 第 71 页 SZNARI/ZD-14-07-03-23

同时满足机端TV断线闭锁和阻抗启动/动作条件,保护应该不动作,不满足TV断线后保护动作,观察保护的动作情况; 输入电压 输入电流 计算阻抗 TV是否断线 保护动作情况 UGTA/B/C=20∠0,IGTA/B/C=5∠ 4∠0Ω(阻抗圆内) 断线 240,120 0,240,120 同上 同上 同上 未断线 5Ω 5Ω 正向阻抗定值 反向阻抗定值 灵敏角定值 90º 4.23.5. 阻抗的动作边界测试

阻抗的特性采用阻抗扫描实现,并记录若干个阻抗边界点; 正向阻抗整反向阻抗整5Ω 10Ω 定值 定值 理论动作边界点Z 5Ω∠70 10Ω∠-110 实际动作边界点Z 误差 结论 阻抗圆最大灵敏角定值 70º 4.24. 发电机复压过流I段测试

4.24.1.

序号 1 2 3 4 5 6 7 1 2 3 复压过流I段逻辑测试的初始定值

定值范围 1.00~130.00V 1.00~100.00V 0.02~20 In 0.10~10.00s 0000~FFFFH 0.20~10.00s 0000~FFFFH 以下是运行方式控制字 退出/投入 退出/投入 退出/投入 整定值 70.00V 15.00V 2A 0.20s 0003H 0.20s 0003H 投入 退出 退出 定值名称 相间低压启动定值 负序电压启动定值 过流I段电流定值 过流I段1时限 过流I段1时限跳闸控制字 过流I段2时限 过流I段2时限跳闸控制字 过流I段经复压启动 过流带记忆功能投退 TV断线闭锁过流投退 4.24.2. 复压启动功能测试

将“过流1段经复压启动”软压板投入,“过流带记忆”软压板和“TV断线闭锁过流”软压板退出,

电流大于定值,改变电压使低电压和负序电压判据的动作/返回,测试过流I段的复压启动逻辑。 测试项目: 1). 过流I段经复压闭锁退出,发电机I段过流满足,发电机机端复压开放; 2). 过流I段经复压闭锁退出,发电机I段过流满足,发电机机端复压闭锁; 3). 过流I段经复压闭锁投入,发电机I段过流满足,发电机机端复压开放; 4). 过流I段经复压闭锁投入,发电机I段过流满足,发电机机端复压闭锁; 过流经复电压是否满足输入交流量 动作情况 压启动 复压开放条件 退出 是 IGT=3A∠0,240,120,三相电压为0 IGT=3A∠0/240/120,UGT= 退出 否 57.7V∠0/240/120 深圳南瑞科技有限公司 第 72 页 SZNARI/ZD-14-07-03-23

投入 投入

是 否 IGT=3A∠0,240,120,三相电压为0 IGT=3A∠0/240/120,UGT= 57.7V∠0/240/120 4.24.3. TV断线闭锁逻辑测试

测试项目: 1). TV断线闭锁过流退出,发电机I段过流满足,机端TV未断线,机端复压开放; 2). TV断线闭锁过流退出,发电机I段过流满足,机端TV未断线,机端复压闭锁; 3). TV断线闭锁过流退出,发电机I段过流满足,机端TV断线,机端复压开放; 4). TV断线闭锁过流退出,发电机I段过流满足,机端TV断线,机端复压闭锁; 5). TV断线闭锁过流投入,发电机I段过流满足,机端TV未断线,机端复压开放; 6). TV断线闭锁过流投入,发电机I段过流满足,机端TV未断线,机端复压闭锁; 7). TV断线闭锁过流投入,发电机I段过流满足,机端TV断线,机端复压开放; 8). TV断线闭锁过流投入,发电机I段过流满足,机端TV断线,机端复压闭锁;

根据下表所列测试项目,输入合适的交流量,测试TV断线闭锁逻辑,观察保护的动作情况以及记录。

(复压过流硬压板、I段1时限和2时限控制字都投入,过流经复压闭锁投入, “负序电压型单组TV断线判据”投入)

电压是否TV断线机端TV输入交流量 满足复压动作情况 闭锁过流 断线 开放条件 IGT=3A∠0,240,120,UGT= 退出 否 是 动作 30V∠0/240/120 IGT=3A∠0/240/120,UGT= 退出 否 否 不动作 57.7V∠0/240/120 IGT=3A∠0,240,120,UGT= 退出 是 是 动作 30V∠0/120/240 IGT=3A∠0,240,120,UGT= 退出 是 否 动作 57V∠0/120/240 IGT=3A∠0,240,120,UGT= 投入 否 是 动作 30V∠0/240/120 IGT=3A∠0/240/120,UGT= 投入 否 否 不动作 57.7V∠0/240/120 IGT=3A∠0,240,120,UGT= 投入 是 是 不动作 30V∠0/120/240 IGT=3A∠0,240,120,UGT= 投入 是 否 不动作 57V∠0/120/240

4.24.4. 过流带记忆功能测试

过流带记忆逻辑说明:当“复压过流经复压启动投入”、“机端复压开放”、“励磁方式为励磁变方式”、“过流带记忆功能投入”和“机端TV未断线”等条件全满足时,过流带记忆逻辑投入;复压过流保护动作出口之后,最大相电流I 满足“动作定值>I>0.06In”期间将保持跳闸出口不返回,但当最大相电流I<0.06In则跳闸收回、保护返回;如复压不开放或机端TV断线,过流带记忆功能自动退出;

深圳南瑞科技有限公司 第 73 页 SZNARI/ZD-14-07-03-23

为了保证动作信号和出口的一致,在加三相对称电压时要求线电压低于40V,否则在记忆期间如没有其他的后备启动元件动作,则带记忆过流只有动作信号而无跳闸出口。

测试项目: 1). 过流带记忆退出,经复压启动投入,复压开放,励磁变方式,机端TV未断线,过流动作后减小电流测试是否带记忆功能,如带记忆功能则测试其返回条件是否符合要求; 2). 过流带记忆投入,经复压启动投入,复压开放,励磁变方式,机端TV未断线,过流动作后减小电流测试是否带记忆功能,如带记忆功能则测试其I<0.06In返回条件是否符合要求; 3). 过流带记忆投入,经复压启动投入,复压开放,励磁变方式,机端TV未断线,过流动作后减小电流测试是否带记忆功能,如带记忆功能则测试其复压闭锁返回条件是否符合要求; 4). 过流带记忆投入,经复压启动投入,复压开放,励磁变方式,机端TV断线,“TV断线闭锁过流”退出,过流动作后减小电流测试是否带记忆功能,如带记忆功能则测试其返回条件是否符合要求; 5). 过流带记忆投入,经复压启动投入,复压不开放,励磁变方式,机端TV断线,“TV断线闭锁过流”退出,过流动作后减小电流测试是否带记忆功能,如带记忆功能则测试其返回条件是否符合要求; 6). 过流带记忆投入,经复压启动退出,复压开放,励磁变方式,机端TV未断线,过流动作后减小电流测试是否带记忆功能,如带记忆功能则测试其返回条件是否符合要求; 7). 过流带记忆投入,经复压启动投入,复压开放,励磁机方式,机端TV未断线,过流动作后减小电流测试是否带记忆功能,如带记忆功能则测试其返回条件是否符合要求; 序

输入交流量&试验描述 动作情况

机端TV断线判据全部退出(TV不断线) 状态1: 动作

1 状态1:Ugta/b/c=20∠0,240,120, Igta/b/c=5∠0,240,120 状态2: 返回

状态2:Ugta/b/c=20∠0,240,120, Igta/b/c=1∠0,240,120 无记忆功能

状态1: 动作

机端TV断线判据全部退出(TV不断线)

状态2:保持动作

状态1:Ugta/b/c=20∠0,240,120, Igta/b/c=5∠0,240,120

2 状态3:返回

状态2:Ugta/b/c=20∠0,240,120, Igta/b/c=1∠0,240,120

过流带记忆,I<0.06IN记忆退

状态3: Ugta/b/c=20∠0,240,120, Igta/b/c=0.2∠0,240,120

状态1: 动作

机端TV断线判据全部退出(TV不断线)

状态2:保持动作

状态1:Ugta/b/c=20∠0,240,120, Igta/b/c=5∠0,240,120

3 状态3:返回

状态2:Ugta/b/c=20∠0,240,120, Igta/b/c=1∠0,240,120

过流带记忆,经复压恢复返

状态3: Ugta/b/c=60∠0,240,120, Igta/b/c=1∠0,240,120

负序电压型单组TV断线判据投入,“TV断线闭锁过流”退

状态1: 动作,TV断线

4 状态2:返回

状态1:Ugta/b/c=20∠0,120,240, Igta/b/c=5∠0,240,120

TV断线,记忆功能退出

状态2:Ugta/b/c=20∠0,120,240, Igta/b/c=1∠0,240,120 负序电压型单组TV断线判据投入,“TV断线闭锁过流”退

状态1: 动作,TV断线

5 状态2:返回

状态1:Ugta/b/c=57∠0,120,240, Igta/b/c=5∠0,240,120

TV断线无记忆功能,

状态2:Ugta/b/c=57∠0,120,240, Igta/b/c=1∠0,240,120

“过流I段经复压启动”退出 状态1: 动作, 机端TV断线判据全部退出(TV不断线) 状态2:返回

6

状态1:Ugta/b/c=20∠0,240,120, Igta/b/c=5∠0,240,120 不经复压启动则无记忆功状态2:Ugta/b/c=20∠0,240,120, Igta/b/c=1∠0,240,120 能 “励磁机方式”投入,“过流I段经复压启动”投入 状态1: 动作,

7

机端TV断线判据全部退出(TV不断线) 状态2:返回

深圳南瑞科技有限公司 第 74 页 SZNARI/ZD-14-07-03-23

状态1:Ugta/b/c=20∠0,240,120, Igta/b/c=5∠0,240,120 状态2:Ugta/b/c=20∠0,240,120, Igta/b/c=1∠0,240,120

励磁机方式无记忆功能

4.24.5. 发电机复压过流I段电流、电压定值和动作时间精度测试

电流动作值误差不超过±2.5%或±0.01In,1.2定值条件下动作时间误差不大于±1%或±70ms,

复压低电压动作值误差不超过±2.5%或±0.01Un,负序电压动作值误差不超过±5%或±0.02In,动作时间在1.2倍电流整定值下测量。 相别:A相 5/3s 整定值(A)/S 动作值(A)/误差(%) 返回值(A)/返回系数 动作时间(ms) 结论

复压开放低电压门槛:(负序电压定值最大,电流定值5A,电流加6A) 低电压整定值(V) 60/3s 动作值(V)/误差(%) 返回值(V)/返回系数 动作时间(ms) 结论 复压开放负序电压门槛:(低电压定值最小,电流定值5A,电流加6A) 负序电压整定值(V) 60/3s 动作值(V)/误差(%) 返回值(V)/返回系数 动作时间(ms) 结论 4.25. 发电机复压过流II段测试

4.25.1. 复压过流II段逻辑测试的初始定值

序号 1 2 3 4 5 6 7 1 2 3

定值名称 相间低压启动定值 负序电压启动定值 过流II段电流定值 过流II段1时限 过流II段1时限跳闸控制字 过流II段2时限 过流II段2时限跳闸控制字 过流II段经复压启动 过流带记忆功能投退 TV断线闭锁过流投退 定值范围 1.00~130.00V 1.00~100.00V 0.02~20 In 0.10~10.00s 0000~FFFFH 0.20~10.00s 0000~FFFFH 以下是运行方式控制字 退出/投入 退出/投入 退出/投入 整定值 70.00V 15.00V 2A 0.20s 0003H 0.20s 0003H 投入 退出 退出 4.25.2. 复压启动功能测试

将“过流2段经复压启动”软压板投入,“过流带记忆”软压板和“TV断线闭锁过流”软压板退出,

深圳南瑞科技有限公司 第 75 页 SZNARI/ZD-14-07-03-23

电流大于定值,改变电压使低电压和负序电压判据的动作/返回,测试过流II段的复压启动逻辑。 测试项目: 1). 过流II段经复压闭锁退出,发电机II段过流满足,发电机机端复压开放; 2). 过流II段经复压闭锁退出,发电机II段过流满足,发电机机端复压闭锁; 3). 过流II段经复压闭锁投入,发电机II段过流满足,发电机机端复压开放; 4). 过流II段经复压闭锁投入,发电机II段过流满足,发电机机端复压闭锁; 过流经复电压是否满足输入交流量 动作情况 压启动 复压开放条件 退出 是 IGT=3A∠0,240,120,三相电压为0 动作 IGT=3A∠0/240/120,UGT= 动作 退出 否 57.7V∠0/240/120 投入 是 IGT=3A∠0,240,120,三相电压为0 动作 IGT=3A∠0/240/120,UGT= 不动作 投入 否 57.7V∠0/240/120

4.25.3. TV断线闭锁逻辑测试

测试项目: 1). TV断线闭锁过流退出,发电机II段过流满足,机端TV未断线,机端复压开放; 2). TV断线闭锁过流退出,发电机II段过流满足,机端TV未断线,机端复压闭锁; 3). TV断线闭锁过流退出,发电机II段过流满足,机端TV断线,机端复压开放; 4). TV断线闭锁过流退出,发电机II段过流满足,机端TV断线,机端复压闭锁; 5). TV断线闭锁过流投入,发电机II段过流满足,机端TV未断线,机端复压开放; 6). TV断线闭锁过流投入,发电机II段过流满足,机端TV未断线,机端复压闭锁; 7). TV断线闭锁过流投入,发电机II段过流满足,机端TV断线,机端复压开放; 8). TV断线闭锁过流投入,发电机II段过流满足,机端TV断线,机端复压闭锁;

根据下表所列测试项目,输入合适的交流量,测试TV断线闭锁逻辑,观察保护的动作情况以及记录。

(复压过流硬压板、II段1时限和2时限控制字都投入,过流经复压闭锁投入, “负序电压型单组TV断线判据”投入)

电压是否TV断线机端TV输入交流量 满足复压动作情况 闭锁过流 断线 开放条件 IGT=3A∠0,240,120,UGT= 退出 否 是 动作 30V∠0/240/120 IGT=3A∠0/240/120,UGT= 退出 否 否 不动作 57.7V∠0/240/120 IGT=3A∠0,240,120,UGT= 退出 是 是 动作 30V∠0/120/240 IGT=3A∠0,240,120,UGT= 退出 是 否 动作 57V∠0/120/240 IGT=3A∠0,240,120,UGT= 投入 否 是 动作 30V∠0/240/120 IGT=3A∠0/240/120,UGT= 投入 否 否 不动作 57.7V∠0/240/120 投入 是 是 IGT=3A∠0,240,120,UGT= 不动作 深圳南瑞科技有限公司 第 76 页 SZNARI/ZD-14-07-03-23

30V∠0/120/240 IGT=3A∠0,240,12057V∠0/120/240 投入

是 否 ,UGT= 不动作 4.25.4. 过流带记忆功能测试

过流带记忆逻辑说明:当“复压过流经复压启动投入”、“机端复压开放”、“励磁方式为励磁变方式”、“过流带记忆功能投入”和“机端TV未断线”等条件全满足时,过流带记忆逻辑投入;复压过流保护动作出口之后,最大相电流I 满足“动作定值>I>0.06In”期间将保持跳闸出口不返回,但当最大相电流I<0.06In则跳闸收回、保护返回;如复压不开放或机端TV断线,过流带记忆功能自动退出; 为了保证动作信号和出口的一致,在加三相对称电压时要求线电压低于40V,否则在记忆期间如没有其他的后备启动元件动作,则带记忆过流只有动作信号而无跳闸出口。 测试项目: 1). 过流带记忆退出,经复压启动投入,复压开放,励磁变方式,机端TV未断线,过流动作后减小电流测试是否带记忆功能,如带记忆功能则测试其返回条件是否符合要求; 2). 过流带记忆投入,经复压启动投入,复压开放,励磁变方式,机端TV未断线,过流动作后减小电流测试是否带记忆功能,如带记忆功能则测试其I<0.06In返回条件是否符合要求; 3). 过流带记忆投入,经复压启动投入,复压开放,励磁变方式,机端TV未断线,过流动作后减小电流测试是否带记忆功能,如带记忆功能则测试其复压闭锁返回条件是否符合要求; 4). 过流带记忆投入,经复压启动投入,复压开放,励磁变方式,机端TV断线,“TV断线闭锁过流”退出,过流动作后减小电流测试是否带记忆功能,如带记忆功能则测试其返回条件是否符合要求; 5). 过流带记忆投入,经复压启动投入,复压不开放,励磁变方式,机端TV断线,“TV断线闭锁过流”退出,过流动作后减小电流测试是否带记忆功能,如带记忆功能则测试其返回条件是否符合要求; 6). 过流带记忆投入,经复压启动退出,复压开放,励磁变方式,机端TV未断线,过流动作后减小电流测试是否带记忆功能,如带记忆功能则测试其返回条件是否符合要求; 7). 过流带记忆投入,经复压启动投入,复压开放,励磁机方式,机端TV未断线,过流动作后减小电流测试是否带记忆功能,如带记忆功能则测试其返回条件是否符合要求; 序

输入交流量&试验描述 动作情况

机端TV断线判据全部退出(TV不断线) 状态1: 动作

1 状态1:Ugta/b/c=20∠0,240,120, Igta/b/c=5∠0,240,120 状态2: 返回

状态2:Ugta/b/c=20∠0,240,120, Igta/b/c=1∠0,240,120 无记忆功能

状态1: 动作

机端TV断线判据全部退出(TV不断线)

状态2:保持动作

状态1:Ugta/b/c=20∠0,240,120, Igta/b/c=5∠0,240,120

2 状态3:返回

状态2:Ugta/b/c=20∠0,240,120, Igta/b/c=1∠0,240,120

过流带记忆,I<0.06IN记忆退

状态3: Ugta/b/c=20∠0,240,120, Igta/b/c=0.2∠0,240,120

状态1: 动作

机端TV断线判据全部退出(TV不断线)

状态2:保持动作

状态1:Ugta/b/c=20∠0,240,120, Igta/b/c=5∠0,240,120

3 状态3:返回

状态2:Ugta/b/c=20∠0,240,120, Igta/b/c=1∠0,240,120

过流带记忆,经复压恢复返

状态3: Ugta/b/c=60∠0,240,120, Igta/b/c=1∠0,240,120

负序电压型单组TV断线判据投入,“TV断线闭锁过流”退状态1: 动作,TV断线 4 出 状态2:返回

状态1:Ugta/b/c=20∠0,120,240, Igta/b/c=5∠0,240,120 TV断线,记忆功能退出

深圳南瑞科技有限公司 第 77 页 SZNARI/ZD-14-07-03-23

状态2:Ugta/b/c=20∠0,120,240, Igta/b/c=1∠0,240,120 负序电压型单组TV断线判据投入,“TV断线闭锁过流”退

状态1:Ugta/b/c=57∠0,120,240, Igta/b/c=5∠0,240,120 状态2:Ugta/b/c=57∠0,120,240, Igta/b/c=1∠0,240,120

“过流I段经复压启动”退出

机端TV断线判据全部退出(TV不断线)

状态1:Ugta/b/c=20∠0,240,120, Igta/b/c=5∠0,240,120 状态2:Ugta/b/c=20∠0,240,120, Igta/b/c=1∠0,240,120 “励磁机方式”投入,“过流I段经复压启动”投入

机端TV断线判据全部退出(TV不断线)

状态1:Ugta/b/c=20∠0,240,120, Igta/b/c=5∠0,240,120 状态2:Ugta/b/c=20∠0,240,120, Igta/b/c=1∠0,240,120

5

状态1: 动作,TV断线

状态2:返回

TV断线无记忆功能, 状态1: 动作, 状态2:返回

不经复压启动则无记忆功

能 状态1: 动作, 状态2:返回

励磁机方式无记忆功能

6

7

4.25.5. 发电机复压过流II段电流、电压定值和动作时间精度测试

电流动作值误差不超过±2.5%或±0.01In,1.2定值条件下动作时间误差不大于±1%或±70ms,复压低电压动作值误差不超过±2.5%或±0.01Un,负序电压动作值误差不超过±5%或±0.02In,动作时间在1.2倍电流整定值下测量。 相别:A相 5/3s 整定值(A)/S 动作值(A)/误差(%) 返回值(A)/返回系数 动作时间(ms) 结论 复压开放低电压门槛:(负序电压定值最大,电流定值5A,电流加6A) 低电压整定值(V) 60/3s 动作值(V)/误差(%) 返回值(V)/返回系数 动作时间(ms) 结论

复压开放负序电压门槛:(低电压定值最小,电流定值5A,电流加6A) 负序电压整定值(V) 60/3s 动作值(V)/误差(%) 返回值(V)/返回系数 动作时间(ms) 结论 4.26. 发电机纯过流III段测试

4.26.1. 发电机纯过流III段电流定值和动作时间精度测试

电流动作值误差不超过±2.5%或±0.01In,1.2定值条件下动作时间误差不大于±1%或±70ms,动作时间在1.2倍电流整定值下测量。 相别:A相

5/3s 整定值(A)/S 深圳南瑞科技有限公司 第 78 页 SZNARI/ZD-14-07-03-23

动作值(A)/误差(%) 返回值(A)/返回系数 动作时间(ms) 结论 4.27. 主变复压闭锁过流保护测试

这里以高压侧过流1段1时限为例来进行试验,高压侧过流1段2时限,高压侧过流1段3时限;高压侧过流II段1时限;低压侧过流1段1时限,低压侧过流1段2时限测试方法类似。

投入高压侧过流保护硬压板。

4.27.1. 过流保护动作特性测试

 定值设置:

定值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含 义 相间低压启动定值 负序电压启动定值 过流I段定值 过流I段1时限 过流I段1时限投退 运行控制字 过流I段经复压闭锁 过流I段方向投退 TV断线闭锁保护 过流经低压侧复压闭锁 退出 退出 退出 退出 整定范围及步长 60V 10V In 0.30S 1  试验方法:

 模拟故障:利用ONLLY仪给装置高压侧的A相(A、B、C三相中任一相)加1.1In∠0°电

流测试,延时0.3S后,过流I段1时限保护动作,分别检查动作事件、动作出口、信号出口、录波记录。

 模拟非故障:利用ONLLY仪给装置高压侧的A相(A、B、C三相中任一相)加0.9In∠0°

电流测试。过流I段1时限保护不动作。

4.27.2. 复压闭锁动作特性测试

 定值设置:

定值序号 10 11 12 13 含 义 过流I段经复压闭锁 过流I段方向投退 TV断线闭锁保护 过流经低压侧复压闭锁 整定范围及步长 投入 退出 退出 退出

 试验方法:

 模拟故障时复压闭锁:利用ONLLY仪给装置高压侧电流的A相(A、B、C三相中任一相)

深圳南瑞科技有限公司 第 79 页 SZNARI/ZD-14-07-03-23

加1.2In∠0°电流,高压侧电压加三相平衡60V正序电压测试。过流I段1时限保护不动作。

 模拟故障时复压闭锁开放:利利用ONLLY仪给装置高压侧电流的A相(A、B、C三相中任

一相)加1.2In∠0°电流,高压侧电压加三相平衡60V正序电压测试,然后去掉一相电压,过流I段1时限保护动作。分别检查动作事件、动作出口、信号出口、录波记录。 动作出口:根据整定出口控制字定 信号出口:高侧后备跳闸

4.27.3. 方向动作特性测试

 定值设置:

定值序号 14 15 16 17 含 义 过流I段经复压闭锁 过流I段方向投退 TV断线闭锁保护原则 过流经低压侧复压闭锁 整定范围及步长 退出 投入 退出 退出 (方向固定指向变压器)

 试验方法:

 模拟反方向故障:利用ONLLY仪给装置高压侧加三相平衡正序电流,其中A相1.2In∠

180°;高压侧电压加三相平衡正序电压,其中A相60∠0°;过流I段1时限保护不动作。  模拟故障时复压闭锁开放:利用ONLLY仪给装置高压侧加三相平衡正序电流,其中A相

1.2In∠0°;高压侧电压加三相平衡正序电压,其中A相60∠0°;过流I段1时限保护动作。分别检查动作事件、动作出口、信号出口、录波记录。 动作出口:根据整定出口控制字定 信号出口:高侧后备跳闸

4.27.4. 经其他侧开放测试

 定值设置1:(经低压侧开放)

定值序号 18 19 含 义 过流I段经复压闭锁 过流经低压侧复压闭锁 整定范围及步长 投入 投入

低后备运行控制字 定值序号 20 含 义 过流I段经复压闭锁 整定范围及步长 投入

 试验方法1:

 模拟故障时复压经其它侧复压开放:利用ONLLY仪给装置高压侧电流的A相(A、B、C三

深圳南瑞科技有限公司 第 80 页 SZNARI/ZD-14-07-03-23

相中任一相)加1.2In∠0°电流,高压侧电压加三相平衡60V正序电压测试,过流I段1时限保护动作。分别检查动作事件、动作出口、信号出口、录波记录。

4.27.5. TV断线闭锁原则测试

 定值设置1:

定值序号 21 22 23 24 含 义 过流I段经复压闭锁 过流I段方向投退 TV断线闭锁保护原则 过流经低压侧复压闭锁 整定范围及步长 投入 退出 退出 退出

 试验方法1:

 模拟TV时复压开放:利用ONLLY仪先给装置高压侧电流的A相(A、B、C三相中任一相)

加0.06In∠0°电流,10s后,TV断线告警动作,再给高压侧电流的A相(A、B、C三相中任一相)加1.20In∠0°电流,过流I段1时限保护动作。分别检查动作事件、动作出口、信号出口、录波记录。

 定值设置2:

高后备运行控制字

定值序号 25 26 27 28 含 义 过流I段经复压闭锁 过流I段方向投退 TV断线闭锁保护原则 过流经低压侧复压闭锁 整定范围及步长 投入 退出 投入 退出

 试验方法2:

 模拟TV时复压不开放:利用ONLLY仪先给装置高压侧电流的A相(A、B、C三相中任一相)

加0.06In∠0°电流,10s后,TV断线告警动作,再给高压侧电流的A相(A、B、C三相中任一相)加1.20In∠0°电流,过流I段1时限保护不动作。

 定值设置3:

高后备运行控制字 定值序号 29 30 31 32 含 义 过流I段经复压闭锁 过流I段方向投退 TV断线闭锁保护原则 过流经低压侧复压闭锁 整定范围及步长 退出 投入 退出 退出

 试验方法3:

 模拟TV时方向元件开放:利用ONLLY仪先给装置高压侧电流的A相(A、B、C三相中任一

相)加0.12In∠180°电流;高压侧电压加三相平衡正序电压,其中A相28∠0°;10s后,

深圳南瑞科技有限公司 第 81 页 SZNARI/ZD-14-07-03-23

TV断线告警动作,高压侧电流的A相(A、B、C三相中任一相)改加1.20In∠180°,过流I段1时限保护动作。分别检查动作事件、动作出口、信号出口、录波记录。

 定值设置4:

高后备运行控制字 定值序号 33 34 35 36 含 义 过流I段经复压闭锁 过流I段方向投退 TV断线闭锁保护原则 过流经低压侧复压闭锁 整定范围及步长 退出 投入 投入 退出  试验方法4:

 模拟TV断线时方向元件不开放:利用ONLLY仪先给装置高压侧电流的A相(A、B、C三相

中任一相)加0.12In∠0°电流;高压侧电压加三相平衡正序电压,其中A相28∠0°;10s后,TV断线告警动作,高压侧电流的A相(A、B、C三相中任一相)改加1.2In∠0°,过流I段1时限保护不动作。

4.28. 主变定时限零序过流保护测试(外接)

这里以高压侧零序过流的1段1时限为例来进行试验,其它各侧各段各时限测试方法类似。

投入高压侧零序过流保护硬压板。

4.28.1. 零序过流保护动作特性测试

定值设置:

定值序号 含 义 零序过流I段定值 零序过流I段1时限 零序过流I段1时限控制字 运行控制字 零序过流I段经方向闭锁 零序过流I段方向指向 零序过流I段经谐波闭锁 整定范围及步长 In 0.3S 000FH 退出 退出 退出 试验方法: 1) 模拟故障:利用ONLLY仪给装置高压侧的外接零序电流相加1.10In∠0°电流测试,延时

0.3S后,零序过流I段1时限保护动作,分别检查动作事件、动作出口、信号出口、录波记录。

2) 模拟非故障:利用ONLLY仪给装置高压侧的外接零序电流相加0.90In∠0°电流测试,零

序过流I段1时限保护不动作。

4.28.2. 零序方向元件测试

定值设置1:(方向指向系统)

深圳南瑞科技有限公司 第 82 页 SZNARI/ZD-14-07-03-23

定值序号 含 义 零序过流I段定值 零序过流I段1时限 零序过流I段1时限控制字 运行控制字 零序过流I段经方向闭锁 零序过流I段方向指向 零序过流I段经谐波闭锁 整定范围及步长 In 0.3S 000FH 投入 退出 退出

试验方法1:

1) 模拟区内故障:利用ONLLY仪给装置高压侧的外接零序电流相加1.2In∠0°电流,A相

电压(高压侧电压A、B、C中任一相)加60V∠0°,A相电流(高压侧电流A、B、C中任一相)加In∠350°,延时0.3S后,零序过流I段1时限保护动作,分别检查动作事件、动作出口、信号出口、录波记录。

2) 模拟区外故障:利用ONLLY仪给装置高压侧的外接零序电流相加1.2In∠0°电流,A相

电压(高压侧电压A、B、C中任一相)加60V∠0°,A相电流(高压侧电流A、B、C中任一相)加In∠6°,零序过流I段1时限保护不动作。 定值设置2:(方向指向变压器) 整定范围及步定值序号 含 义 长 10V 零序电压闭锁定值 In 零序过流I段定值 0.3S 零序过流I段1时限 零序过流I段1时限控制 000FH 字 高后备运行控制字 零序过流I段经方向闭锁 投入 零序过流I段方向指向 投入 零序过流I段经谐波闭锁 退出 试验方法2:

1) 模拟区内故障:利用ONLLY仪给装置高压侧的外接零序电流相加1.2In∠0°电流,A相

电压(高压侧电压A、B、C中任一相)加60V∠0°,A相电流(高压侧电流A、B、C中任一相)加In∠5°,延时0.3S后,零序过流I段1时限保护动作,分别检查动作事件、动作出口、信号出口、录波记录。

2) 模拟区外故障:利用ONLLY仪给装置高压侧的外接零序电流相加1.2In∠0°电流,A相

电压(高压侧电压A、B、C中任一相)加60V∠0°,A相电流(高压侧电流A、B、C中任一相)加In∠350°,零序过流I段1时限保护不动作。

4.28.3. 二次谐波闭锁测试

定值设置:

定值序号 含 义 零序过流I段定值 整定范围及步长 In 深圳南瑞科技有限公司 第 83 页 SZNARI/ZD-14-07-03-23

零序过流I段1时限 零序过流I段1时限控制字 运行控制字 零序过流I段经方向闭锁 零序过流I段方向指向 零序过流I段经谐波闭锁 0.3S 000FH 退出 退出 投入 试验条件:

1) 模拟故障:利用ONLLY仪的谐波测试, 给装置高压侧的外接零序电流相加2In∠0°电流

基波电流, 0.19In∠0°的二次谐波电流,延时0.3S后,零序过流I段1时限保护动作,分别检查动作事件、动作出口、信号出口、录波记录。

2) 模拟故障:利用ONLLY仪的谐波测试, 给装置高压侧的外接零序电流相加2In∠0°电流

基波电流, 0.21In∠0°的二次谐波电流,零序过流I段1时限保护不动作。

4.29. 定时限零序过流保护测试(自产)

这里以高压侧零序过流的1段1时限为例来进行试验,其它各侧各段各时限测试方法类似。 投入高压侧零序过流保护硬压板。

4.29.1. 零序过流保护动作特性测试

定值设置:

定值序号 含 义 零序过流I段定值 零序过流I段1时限 零序过流I段1时限控制字 运行控制字 零序过流I段经方向闭锁 零序过流I段方向指向 零序过流I段经谐波闭锁 整定范围及步长 In 0.3S 000FH 退出 退出 退出 试验方法:

1) 模拟故障:利用ONLLY仪给装置高压侧的电流A相(A、B、C三相中任一相)加1.1In

∠0°电流,电压A相(任一相)加30V电压测试,零序过流I段1时限保护动作,分别检查动作事件、动作出口、信号出口、录波记录。

2) 模拟非故障:利用ONLLY仪给装置高压侧的电流A相(A、B、C三相中任一相)加1.1In

∠0°电流,电压A相(任一相)加30V电压测试,零序过流I段1时限保护不动作。

4.29.2. 零序方向元件测试

定值设置1:(方向指向系统)

定值序号 含 义 零序过流I段定值 零序过流I段1时限 零序过流I段1时限控制字 整定范围及步长 In 0.3S 000FH 深圳南瑞科技有限公司 第 84 页 SZNARI/ZD-14-07-03-23

运行控制字 零序过流I段经方向闭锁 投入 零序过流I段方向指向 退出 零序过流I段经谐波闭锁 退出 试验方法1:

1) 模拟区内故障:利用ONLLY仪给装置高压侧的外接零序电流相加1.2In∠0°电流,A相

电压(高压侧电压A、B、C中任一相)加60V∠0°,A相电流(高压侧电流A、B、C中任一相)加In∠350°,延时0.3S后,零序过流I段1时限保护动作,分别检查动作事件、动作出口、信号出口、录波记录。

2) 模拟区外故障:利用ONLLY仪给装置高压侧的外接零序电流相加1.2In∠0°电流,A相

电压(高压侧电压A、B、C中任一相)加60V∠0°,A相电流(高压侧电流A、B、C中任一相)加In∠6°,零序过流I段1时限保护不动作。

定值设置2:(方向指向变压器)

整定范围及步定值序号 含 义 长 In 零序过流I段定值 0.3S 零序过流I段1时限 零序过流I段1时限控制 000FH 字 高后备运行控制字 零序过流I段经方向闭锁 1 1 零序过流I段方向指向 零序过流I段经谐波闭锁 0 试验方法2:

1) 模拟区内故障:利用ONLLY仪给装置高压侧的外接零序电流相加1.2In∠0°电流,A相

电压(高压侧电压A、B、C中任一相)加60V∠0°,A相电流(高压侧电流A、B、C中任一相)加In∠5°,延时0.3S后,零序过流I段1时限保护动作,分别检查动作事件、动作出口、信号出口、录波记录。

2) 模拟区外故障:利用ONLLY仪给装置高压侧的外接零序电流相加1.2In∠0°电流,A相

电压(高压侧电压A、B、C中任一相)加60V∠0°,A相电流(高压侧电流A、B、C中任一相)加In<350,零序过流I段1时限保护不动作。

4.29.3. 二次谐波闭锁测试

表3-33 PRS-778高后备定值 整定范围及步定值序号 含 义 长 10V 零序电压闭锁定值 In 零序过流I段定值 0.3S 零序过流I段1时限 零序过流I段1时限控制 000FH 字 高后备运行控制字 零序过流I段经零压闭锁 0 定值设置:

深圳南瑞科技有限公司 第 85 页 SZNARI/ZD-14-07-03-23

零序过流I段经方向闭锁 退出 零序过流I段方向指向 退出 零序过流I段经谐波闭锁 投入 试验条件:

1) 模拟故障:利用ONLLY仪的谐波测试, 给装置高压侧电流A相(A、B、C任一相)加2In

∠0°基波电流, 0.19In∠0°的二次谐波电流,延时0.3S后,零序过流I段1时限保护动作,分别检查动作事件、动作出口、信号出口、录波记录。

2) 模拟故障:利用ONLLY仪的谐波测试, 给装置高压侧电流A相(A、B、C任一相)加2In

∠0°基波电流, 0.22In∠0°的二次谐波电流,,零序过流I段1时限保护不动作。

4.29.4. TA断线闭锁测试

定值设置:

定值序号 含 义 整定范围及步长 In 0.3S 000FH 退出 退出 退出 零序过流I段定值 零序过流I段1时限 零序过流I段1时限控制 字 高后备运行控制字 零序过流I段经方向闭锁 零序过流I段方向指向 零序过流I段经谐波闭锁

试验方法:

模拟TA断线:利用ONLLY仪给装置高压侧的电流A相(A、B、C三相中任一相)加1.1In∠0°电流,电压A相(任一相)加5V电压测试,零序过流I段1时限保护不动作。

4.30. 间隙保护测试

这里以高压侧零序过压1时限、间隙过流1时限、间隙过流零序过压1时限为例,其它各侧各段各时限测试方法类似。

投入高压侧间隙保护硬压板。 定值设置:

整定范围及步定值序号 含 义 长 40V 零序过压定值 In 间隙过流定值 0.3S 间隙保护1时限 000FH 间隙保护1时限控制字 间隙过流零序过压保护的动作延时与出口参照各地方版本《技术说明书》的相关内容。

试验方法:

1) 模拟故障:利用ONLLY仪给装置高压侧的外接间隙零序电流相加1.1In∠0°电流,延时

0.3S后,间隙过流零序过压I段1时限保护动作,分别检查动作事件、动作出口、信号出口、录波记录。

2) 模拟非故障:利用ONLLY仪给装置高压侧的外接间隙零序电流相加0.9In∠0°电流,间

深圳南瑞科技有限公司 第 86 页 SZNARI/ZD-14-07-03-23

隙过流零序过压I段1时限保护不动作。

4.31. 发电机机端大电流闭锁选跳测试

4.31.1. 大电流闭锁选跳控制字和逻辑测试

测试方法: 1) 将某保护模块投入,并将跳闸出口整定为跳机端断路器和其他的某一断路器,机端加3相电流,

满足所投入的保护模块的跳闸条件,在大电流闭锁选跳退出时机端跳闸出口和其他的跳闸出口没有时间差(同时出口),在在大电流闭锁选跳投入时,当机端电流小于大电流闭锁选跳定值,机端跳闸出口和其他的跳闸出口的时间差为20ms;当机端电流大于大电流闭锁选跳定值且大电流闭锁选跳的跳闸控制字没有跳机端断路器,跳机端断路器的跳闸命令将没有出口,直到机端三相电流都小于大电流闭锁选跳定值。 2) 投入的保护模块如没有跳机端断路器的出口,即使大电流闭锁选跳投入且电流大于大电流闭锁

选跳定值,大电流闭锁选跳也不会动作。

(选跳控制字有效性测试) 大电流闭锁选跳控制字 跳机端断路器出口 动作情况 退出 有 选跳不动作,出口不延时 退出 没有 选跳不动作,出口不延时 投入 没有 闭锁选跳不动作 投入 有 闭锁选跳动作,出口延时20ms

(大电流闭锁选跳逻辑测试,当有跳机端断路器出口时,依据下表进行) 机端电流是否大于大大电流闭锁选跳控制字 动作情况 电流闭锁选跳定值 退出 大于 闭锁选跳不动作,跳原开关 退出 小于 闭锁选跳不动作,跳原开关 投入 小于 延时20ms跳原开关 投入 大于 不跳原开关,选跳整定的开关

4.31.2. 大电流闭锁电流门槛和动作时间测试

技术要求:电流动作值误差不超过±2.5%或±0.01In,1.2定值条件下动作时间误差不大于±1%或±70ms,

测试方法:依据下表整定定值加量测试。

相别:A相

10 整定值(A) 动作值(A)/误差(%) 返回值(A)/返回系数 小于定值时出口时间差(ms) 结论

深圳南瑞科技有限公司 第 87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