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 第32卷第5期 地下水 Ground water Sep.,2010 V01.32 N0.5 六盘山东麓地区三桥组砾岩的似岩溶特征 及找水方向分析 周小龙 (甘肃省地矿局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甘肃天水741020) [摘要] 六盘山东麓地区广泛分布有六盘山群三桥组砾岩,其砾质成分多以灰岩为主,石峰、溶洞、峡谷、溶 槽、溶隙等似岩溶现象发育,是地下水赋存的有利空间,具有一定的找水意义。本文在对其分布、岩性岩相、似岩溶 特征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地下水的分布、赋存、富集规律等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六盘山东麓;三桥组砾岩;似岩溶特征;找水意义 [中图分类号]P641.13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4—1184(2010)05—0006—02 本组岩性及厚度变化较大,自东向西,总体具有岩性变细、厚 度变薄的特点。 三桥组砾岩,砾石成分主要有奥陶纪灰岩、寒武纪白云 岩、鲕粒灰岩、砂岩、粉砂岩等。一般为杂色、土黄色、红褐 0 前言 六盘山东麓地区指六盘山以东的甘肃省平凉市和宁夏回 族自治区的固原市一带,是西北地区重要的交通要道和少数 民族聚集地。区内矿产资源丰富,旅游资源较为发达,然而 受特定的自然地理条件制约,水资源较为贫乏,供需矛盾非 常突出。该区白垩系深层地下水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开发利 用程度低。根据已有资料分析,六盘山群三桥组砾岩具有岩 色,层理不明显,岩性坚硬,节理裂隙发育,砾石粒径为5~2O cm,个别大者达3O~50 em,磨圆度好,分选性差,砾石成分 主要为灰岩、砂岩、白云岩等,泥砂质胶结,但也含有较丰富 的钙质成分。因其为山麓相堆积物和山前冲洪积成因,岩性 特征表现出由原岩成分的不同和搬运距离的远近所决定的 特点。在三关口一带,直接覆于奥陶系之上,其物质来源直 接为早古生界灰岩,为“古脊梁”古岩溶峰丛的就近堆积物, 表现出底砾岩的特征;崆峒山及平凉南部一带覆于二叠系及 三叠系之上,其物质来源多元化,并表现出由西向东,颗粒由 粗变细的特征,也说明当时地势西高东低,水流也自西向东 径流。 溶较发育、富水性较强、埋深较浅、水质较好的特征,是该区 理想的地下水含水介质。本文结合1999年以来开展的《鄂 尔多斯盆地地下水勘查(甘肃部分)》项目取得成果,对区内 三桥组砾岩的似岩溶特征及找水方向作进一步分析和探讨。 1 三桥砾岩的分布及岩性岩相特征 1.1.命名定义 三桥组属下白垩系六盘山群,六盘山群按岩性自下而上 共划分为五个组:三桥组(K1 S)、和尚铺组(K1h)、李洼峡组 (K11)、马东山组(K1m)和乃家河组(KIn),总厚度约5 l30 m,各组之间为连续沉积。三桥组是六盘山群中的底部层位, 出露厚度250 m。现在定义:指位于宽坪岩群之上,和尚铺组 棕红色砂岩之下的一套浅棕紫色、灰紫色块状砾岩,局部地 方夹凸镜状砂岩的地层序列。下与宽坪岩群的变质岩以明 显的不整合面为界,上以紫红色砂岩的出现作为和尚铺组的 2 三桥组砾岩的似岩溶特征 三桥组砾岩因其砾石中灰岩占大部分,且胶结物中含有大 量的钙质成分,因而普遍具有似岩溶化现象,类岩溶景观主要 表现为石峰、溶洞、峡谷、溶槽(溶隙)等。石峰和峡谷是三桥组 砾岩中典型的岩溶现象,其形成主要受三桥砾岩的垂直节理和 区域地质构造的控制,同时也受岩性在空问上溶蚀的差异性影 响。溶洞、溶槽(溶隙)是否发育与地下水的分布及富水特征密 切相关,其发育程度决定了地下水赋存和径流条件。 2.1 溶洞 开始,两者为整合接触。 1.2分布特征 六盘山群的分布及其厚度主要受贺兰褶带控制,总体上 溶洞是三桥组砾岩中常见的岩溶景观,主要发育于泾河 后峡和大峡峡谷两岸及崆峒山上。在大峡峡谷两岸,溶洞主 要沿水平层理面(或易溶层面)发育而成,沿水平方向发育延 伸,高、深一般在1 nl左右,而水平方向达数米。在泾河后峡 主要发育于陡直崖壁上,沿易溶的薄弱层位发育,形状一极 在“古脊梁”展布地区六盘山群厚度小,粒度粗,其两侧厚度 大,沉积物相对较细。三桥组分布于平凉一铜城大断裂以西 至六盘山间的广大地区内,主要分布于泾源县石咀子一马家 峡一沙南峡~老喂子沟一线,大片出露于崆峒山至泾河后峡 峡谷两岸的范围内。出露面积约115 km,与老地层呈超覆不 整合接触。 1.3岩性岩相特征 三桥组为一套山麓相粗碎屑堆积,据其岩石特征及层序 特征,可分为冲积扇相和少量残坡积相。岩性为褐灰、黄灰 为似圆状,开口较大,一般在数米,而深度较浅,最大者也仅3 5 m。在崆峒山上,溶洞主要沿节理裂隙溶蚀而成,规模较 小,一般沿节理面方向发育延伸。根据现有钻探资料分析, 该套地层钻孑L提取岩芯中,存在蜂窝状溶蚀孔洞,溶蚀孔洞 直径3~8 cm,且在局部岩性段具有较好的连通性,说明三桥 组砾岩由地表到地下深部均存在溶蚀孔洞的发育现象,只不 过出露地表部分,由于其所处环境发生了极大改变,相比地 下部分溶蚀孑L洞更为发育而已。 及浅灰色中一巨厚层状细一巨砾岩,局部夹少量浅褐灰、黄 灰色薄一中层状、透镜状砂砾岩、含砾粗砂岩。纵向上,砾岩 向上砾径变细,层厚变薄,砂岩、砂砾岩逐渐增多。横向上, [收稿日期]2010—05—04 [作者简介] 周小龙(1968一),男,甘肃天水人,工程师,主要从事干旱区地下水勘查及水资源评价。 6 第32卷 第5期 地下水 2010年9月 2.2溶槽(溶隙) 三桥组砾岩区溶洞主要沿节理裂隙溶蚀而成,一般沿节理面 溶槽主要发育于崆峒山上,深一般为几米,宽度较窄,一 方向发育延伸,规模较碳酸盐岩区小,连通性也较碳酸盐岩 般为2—3m,槽壁平直,由垂直节理控制在水流作用下形成。 区差,多为孤立溶洞,溶洞成群、连片的受构造运动及裂隙发 溶槽发展扩大就形成溶沟。节理裂隙经溶蚀扩大形成溶隙, 育程度的控制,但发育规模较碳酸盐岩区小。 一般呈楔行形态,且以垂向多见。 3.3 三桥组砾岩岩溶洼地不发育 三桥组砾岩的似岩溶现象具有普遍性,在平凉市崆峒乡 碳酸盐岩分布地段岩溶洼地也较发育。岩溶洼地在裸露 泾河河谷区曾经施工的勘探井为这一观点提供了证据。据 岩溶区山顶的古夷平面上发育形成,在崆峒山口子梁、华亭 平基1号勘探孔和平热3号勘探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在三 马峡一野狐峡一带广泛分布,形状一般呈手掌形,三面环山 桥砾岩层钻进时漏浆现象明显,漏失量较大,通过后期抽水 梁,一侧有溶蚀沟谷出口,上部覆盖有第四系及第三系沉积 试验验证水量丰富,说明三桥组砾岩溶洞、溶隙较为发育,虽 物,如华亭的何家山古岩溶洼地、罗马寺古岩溶洼地等。三 然上述钻-fLt ̄为找水为目的,抽水试验相对简易,且钻孑L孔 桥组砾岩岩溶发育相对弱,岩溶夷平面和岩溶洼地少见。 径偏小,对三桥组砾岩的水文地质特征尚未查清,但对今后 3.4 三桥组砾岩岩溶泉流量较小 开发利用三桥组基岩裂隙水的勘查工作具有借鉴和指导意 与碳酸盐岩区岩溶泉天然露头相比,三桥组砾岩区虽发 义。而该区平热3号勘探孔位于峡门一南坡断裂带附近,沿 育有岩溶泉,但流量均较小,如崆峒山一带的玻璃泉、黑龙 断裂带三桥组砾岩具有带状富水的特点,说明三桥组砾岩裂 泉、黄龙泉、西岩泉等,流量多小于1 L/s。而水泉沟碳酸盐 隙(溶隙)发育程度还受断裂构造控制。 岩溶水多年平均流量达179 L/s。 3 三桥组砾岩的似岩溶特征与碳酸盐 4三桥组砾岩的找水方向分析 岩的岩溶特征对比分析 通过对三桥组砾岩的似岩溶特征与碳酸盐岩的岩溶特征 三桥组砾岩的似岩溶特征较为明显,但与碳酸盐岩的岩 对比,并结合近二十年来有关部门和单位施工的勘探或探采 溶特征对比仍有许多不同之处: 结合井(孔)资料分析,笔者对三桥组砾岩的水文地质特征和 3.1 三桥组砾岩的似岩溶特征受节理控制明显 找水方向方面初步得到如下几点认识,供进一步勘查开发该 碳酸盐岩层理普遍发育,有利于溶隙的发育,特别是背 类水时参考。 斜的核部沿岩石层面大多产生顺层错动,往往形成宽达数十 4.1 三桥组砾岩可作为找水目的层进行勘探开发 厘米的宽大溶隙,上宽下窄,呈“楔”形形态,且延伸较远。三 在该区碳酸盐岩地层中曾打出自流量达8 228.4 m /d 桥组砾岩层理不发育,溶槽、溶隙由垂直节理控制下形成,规 的井,在三桥组砾岩中也成功施工了十余眼供水井,水量较 模小,且较规则。 丰富(表1),水质好,部分井锶含量达到饮用矿泉水标准。 3.2 三桥组砾岩中的溶洞规模较小 因此,在查清该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可将三桥组砾岩 该区碳酸盐岩分布地段溶洞较多,主要分布在现代河谷 作为开采目的层进行合理开发利用,以进一步解决或缓解该 两岸,如苏家峡、野狐峡和龙门洞峡谷是溶洞的集中发育区。 区部分地段的缺水问题。 表1 三桥组砾岩部分孔(井)水文地质资料一览表 4.2有利构造部位是富水性好的地段 水带和强径流带,也是找水布井的首选区。据平凉城区河谷一 六盘山东麓地区碳酸盐岩岩溶发育相对较弱,溶蚀作用 带的已有井(孑L)资料分析,富水性强的井(孔)多位于两条断 主要沿构造裂隙发育,岩溶富水性不均一,表现为典型的“岩 裂的交汇处,无水、干孑L处往往断裂构造不发育。 溶裂隙型”特征。三桥组砾岩区也与此基本一致,地下水的 4.3 三桥组砾岩水资源量有限,需合理开发利用 运移、储存严格地受到构造裂隙的控制,一些大的断裂构造 受似岩溶发育特征、补给、赋存条件限制,三桥组砾岩中 带、构造复合部位、裂隙密集区往往成为有利的富水带,岩溶 赋存的地下水资源量有限,需合理规划,长远开发利用。特 分异作用更促进了地下水的不均一性,是典型的“脉状水”, 别是该区大多供水井水位下降幅度较大,初期大多自流,在 具地下水动态不稳定,水位高差大的特征。 短短的几年时间内,水头和自流量均大幅衰减,说明补给有 该区在古生代、中生代时期经历了多次地壳运动,至燕 限。因此,在资源评价中,需充分考虑似岩溶发育的不均一 山运动基本上奠定了该区构造格局。受强烈燕山运动的影 性,合理确定含水层厚度和补给空间,并充分考虑水头的衰 响,区内地层特别是白垩系地层发生了一系列的断裂和褶 减,选取合理的计算参数,确定可开采资源量,达到资源的合 皱,同时派生节理十分发育,节理面平直延伸较远。统计表 理开发利用。 明发育较好的节理有五组,走向285。、走向3l0。、走向350。、 走向30。和走向80。,北西向三组,北东向两组,构成“x”型, 参考文献 节理倾角较陡,倾角在70。以上的节理占59.3%,将岩体切 [1]甘肃省岩石地层,1997,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割成不同的块体,为地下水的运移、储存提供了有利条件。 [2]鄂尔多斯盆地(甘肃)地下水勘查报告,2007,甘肃省地质调查院. 但受地层岩性、构造运动差异性的影响,节理、裂隙发育程 [3]张彦林、李生永等,2006,陇东盆地西部岩溶地下水形成机制 度在不同地段存在较大的差异,受此影响和控制,地下水的运 研究,中国地质. 移、储存在不同地段和构造部位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别,一些大 [4]杨小雄、俞尧龙,1980,甘肃省平凉县农田供水水文地质勘察报 的断裂构造带、构造复合部位、裂隙密集区往往成为有利的富 告,甘肃省地质局水文一队.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