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用手掌沿水平方向将一本书压在竖直墙壁上,保持静止。现增大手掌对书的压力,则关于书受到的摩擦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书只受到墙壁给它的静摩擦力B.书只受到手掌给它的静摩擦力 C.书受到的静摩擦力保持不变 D.书受到的静摩擦力增大
2.如图所示,将一轻质弹簧的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然后将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竖直放在弹簧一侧,刻度尺的0刻线与弹簧上端对齐,使弹簧下端的指针恰好落在刻度尺上。当弹簧下端挂一个50 g的砝码时,指针示数为L1=3.40 cm,当弹簧下端挂两个50 g的砝码时,指针示数为L2=5.10 cm。g取9.8 m/s2。由此可知( ) A.弹簧的原长是1.70 cm
B.仅由题给数据无法获得弹簧的原长 C.弹簧的劲度系数是28 N/m
D.由于弹簧的原长未知,无法算出弹簧的劲度系数
3.如图所示,轻质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小球重G,平衡时小球在A处,今用力F压小球至B处,使弹簧又缩短x,则此时弹簧的弹力为( )
A.kx B.kx+G
C.G-kx D.以上都不对
4. 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有两个木块A和B叠放在一起,用水平拉力F作用于B上,两木块仍处于静止状态,若A、B间的摩擦力为F1,B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为F2,则( )
A.F1=0,F2=0 B.F1=0,F2=F C.F1=F,F2=0 D.F1=F,F2=F
5.如图所示,汽车正在水平向右行驶,一轻杆的上端固定在车的顶部,另一端固定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杆与竖直方向
的夹角为θ。杆对球的弹力方向( ) A.不可能竖直向上 B.不可能斜向左上方
C.可能斜向右上方,但不一定沿杆的方向 D.一定沿杆且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
6.如图所示,斜面固定在地面上,倾角为37°(sin 37°=0.6,cos 37°=0.8),质量为1 kg
的滑块,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斜面向下滑,斜面足够长,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8。该滑块所受摩擦力Ff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图中的(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g取10 m/s2)( )
7.(多选)如图甲所示,A、B两物体叠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对B物体施加一水平变力F,F-t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两物体在变力F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且始终相对
静止,则( )
A.t时刻,两物体之间的摩擦力为零 B.t时刻,两物体的速度方向开始改变
C.t~2t时间内,两物体之间的摩擦力逐渐增大 D.0~2t时间内,物体A所受的摩擦力方向始终与变力F的方向相同 8.(多选)用水平力F拉着一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从t=0时刻起水平力F的大小随时间均匀减小,到t1时刻F减小为零。则物体所受的摩擦力Ff随时间t的变化图象可能是下列图中的( )
9.(多选)如图所示,物体B叠放在物体A上,A、B的质量均为m,且上、下表面均与斜面平行,它们以共同速度沿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C匀速下滑,则( ) A.A、B间没有静摩擦力
B.A受到B的静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下 C.A受到斜面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2mgsin θ D.A与B间的动摩擦因数μ=tan θ
10.(多选)在探究静摩擦力变化的规律及滑动摩擦力规律的实验中,特设计了如图甲
所示的演示装置,力传感器A与计算机连接,可获得力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将力传感器固定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测力端通过细绳与一滑块相连(调节传感器高度可使细绳水平),滑块放在较长的小车上,小车一端连接一根细绳并跨过光滑的轻定滑轮系一只空沙桶(调节滑轮可使桌面上部细绳水平),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实验开始时打开传感器同时缓慢向沙桶里倒入沙子,小车一旦运动起来,立即停止倒沙子,若力传感器采集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则结合该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可求出空沙桶的重力
B.可求出滑块与小车之间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C.可求出滑块与小车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
D.可判断第50 s后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滑块仍在车上) 二、非选择题 11.(2015·德州模拟) 如图所示,一质量不计的弹簧原长为10 cm,一端固定于质量m=2 kg的物体上,另一端施一水平拉力F。(设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g=10 m/s2)
(1)若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当弹簧拉长至12 cm时,物体恰好匀速运动,弹簧的劲度系数多大?
(2)若将弹簧拉长至11 cm,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多少? (3)若将弹簧拉长至13 cm,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多少?
12.如图所示,水平面上有一重40 N的物体,受到F1=13 N和F2=6 N的水平力的作用而保持静止,F1与F2的方向相反,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求:
(1)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2)若只撤去F1,求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3)若只撤去F2,求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