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 分子和原子
一、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等微粒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例如水、二氧化碳、氢气、氧气等物质 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等物质
3、物质构成的描述:物质由××分子(或原子)构成。例如:铁由铁原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二、分子
1、基本性质:⑴质量、体积都很小;
⑵在不停地运动且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 例:水的挥发、品红的扩散; ⑶分子间存在间隔。同一物质气态时分子间隔最大,固体时分子间隔最小 ;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变小的缘故。 ⑷同种物质的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的性质不同。 2、分子的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
分子构成的描述:①××分子由××原子和××原子构成。 例如: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②一个××分子由几个××原子和几个××原子构成。 例如: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二个氢原子构成 3、含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例:氢分子是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4、从分子和原子角度来区别下列几组概念 ⑴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种类不变。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种类发生改变。 ⑵纯净物与混合物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⑶单质与化合物
单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三、原子
1、含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例:氢原子、氧原子是电解水中的最小粒子 2、分子与原子的比较 分 子 原 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定义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性质 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有间隙 联系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区别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3、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1、原子的构成
(1)原子结构的认识 质子(带正电) 原子核
(带正电) 原子 中子(不带电)
电子(带负电)
(2)在原子中由于原子核带正电,原子核带的正电荷数(即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数值上等于核外电子数)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不显电性 因此,对于原子: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注意:①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②并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中都有中子。例如:氢原子核中无中子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1—20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 3、相对原子质量(A r): 某原子的质量 ⑴ 相对原子质量=
碳原子质量的1/12
⑵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核内微粒的关系: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课题3 离子
一、核外电子的排布
电子层 质子数 1、原子结构图:
①圆圈内的数字:表示原子的质子数
+17 2 8 7 ②+:表示原子核的电性 电子层上③弧线:表示电子层 的电子数 ④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2、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①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 ②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
③最外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若第一层为最外层时,最多容纳2个电子) 3、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金属元素: 一般最外层电子数<4 容易失电子,形成阳离子 非金属元素:一般最外层电子数≥4 容易得电子,形成阴离子 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He为2) 不易得失电子
最外层电子数为8(若第一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为2)的结构叫相对稳定结构 因此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和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有关。 二、离子
1、概念: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2、分类及形成:阳离子(由于原子失去电子而形成)带正电
阴离子(由于原子得到电子而形成)带负电
注意:原子变为离子时,质子数、元素种类没有改变;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发生了改变。 3、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明电性和电荷数,数字在前,符号在后。若数字为1时,
+
可省略不写。例如:钠离子:Na。 4、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表示一个某种离子;表示带n个单位某种电荷的离子。例如:Fe3+ :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铁离子
+.5、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的含义: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例如:Fe3 :3表示一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的正电荷
6、离子中质子数与电子数的关系:
阳离子:质子数>电子数 阴离子:质子数<电子数 7、离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粒子的种类 区 别 相互转化 相同点 原 子 质子数=电子数 不显电性 用元素符号表示 失去电子 得到电子 离 子 阳离子 质子数>电子数 显正电 用离子符号表示 阴离子 质子数<电子数 显负电 用离子符号表示 粒子结构 粒子电性 符 号 得到电子 阳离子 原子 阴离子 失去电子 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质量、体积都很小;在不停运动;有间隙 +8、离子个数的表示方法:在离子符号前面加系数。例如:2个钠离子:2Na 小结:1、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2、物质的组成(宏观上)、构成(微观上)的描述:
①物质的组成:××物质由××元素和××元素组成 例: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②物质的构成:××物质由××分子(或原子、离子)构成
例:水由水分子构成;铁由铁原子构成;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
课题4 元 素
一、元素
1、 含义: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注意: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这类原子的质子数相同
因此:元素的种类由原子的质子数决定,质子数不同,元素种类就不同。 2、 元素与原子的比较: 区 元 素 含义 宏观概念,只分种类不计个数 从宏观描述物质的组成。常用来表适用示物质由哪几种元素组成。如水由别 范围 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联系 原 子 微观概念,既分种类又分个数 从微观描述物质(或分子)的构成。常用来表示物质由哪些原子构成或分子由哪些原子构成,如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铁由铁原子构成。 元素是同类原子的总称,原子是元素的基本单元 3、元素的分类: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 4、元素的分布:
①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Si、Al、Fe
②空气中前二位的元素:N、O 二、元素符号
1、 书写原则: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2、 表示的意义:①表示某种元素②表示某种元素的一个原子。例如:“O”表示氧元素,还
表示一个氧原子。
3、 原子个数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前面加系数。因此当元素符号前面有了系数后,这个
符号就只能表示原子的个数。例如:“2H”只表示2个氢原子。
4、 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的含义;表示原子的个数。例如:6N:6表示6个氮原子。 三、元素周期表
1、 发现者: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
2、 结构:7个周期16个族(7个横行18个纵行) 3、 元素周期表中每一方格提供的信息: 1H 表示元素的原子序数 表示元素符号
氢 表示元素名称
1.008 表示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4、 对于原子: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