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内能选择题
1.有两个温度和质量都相同的金属球,先把甲球放入盛有热水的杯中,热平衡后水温降低了t℃;把甲球取出,再将乙球放入杯中,热平衡后水温又降低了t℃,则甲球比热容c和乙球比热容c乙 , 大小的关系是( )
甲
A. c甲 【解析】【解答】解:设两球的初温为t0,热水的初温为t1,甲球杯中热平衡后水的温度为t2,则t2=t1-t,乙球放入杯中热平衡后水的温度为t3,则t3=t2-t=t1-t-t=t1-2t; △t甲=t2-t0=t1-t-t0,△t乙=t3-t0=t1-2t-t0,即△t甲>△t乙; ∵甲、乙两球放入水中水温降低相同的温度,水放出的热量相同,∴甲、乙吸收的热量,即:Q甲吸=Q乙吸; 根据Q吸=cm△t得,Q甲吸=Q乙吸 , 即c甲m甲△t甲=c乙m乙△t乙 , 所以c甲<c乙 。 A、c甲 【分析】甲、乙两球,先后投入到同一杯水中,甲乙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水放出热量、温度降低; 由题知,两次水降低的温度相同,也就是水放出的热量相同,甲乙两球吸收的热量相同; 而甲、乙两球的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经吸热后,乙球的末温比甲球的末温低△t; 由上述分析可知,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球,吸收相同的热量,乙球升高的温度少,所以乙球的比热容大。 2.两个质量不同的金属块,放出相同热量,降低了相同温度,则( ) A. 质量大的金属块的比热容大 B. 质量大的金属块的比热容小 C. 两个金属块的比热容大小无法确定 D. 两个金属块的比热容相同 【答案】B 【解析】【解答】由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放出)的热量的公式Q=cm△t可知,两个质量不同的金属块,放出相同热量,降低了相同温度时,质量大的金属块比热容小,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热量的计算公式Q=cm△t,当放出的热相同时,质量大的比热容小. 3.如图所示的核动力航空母舰和直升飞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直升飞机能获得向上的升力,是应用了流速越大,压强越小的原理 B. 随着直升飞机上升高度增加,机舱外大气压减小 C. 飞机上的发动机将燃料燃烧释放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D. 航空母舰利用的核能是在核反应堆中核聚变释放的能量,它属于可再生能源 【答案】D 【解析】【解答】解:A、飞机的机翼能获得向上的升力,是应用了流速越大流体的压强越小的原理,故A正确; B、随着直升飞机上升高度增加,机舱外大气压减小,故B正确; C、飞机发动机是将燃料燃烧释放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C正确; D、核能是不可再生的一次能源,故D错误; 故选D. 【分析】(1)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却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2)大气压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3)判断清楚该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即可;(4)核能是不可再生的一次能源; 4.如图在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时,同学们使用的器材有: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玻璃杯、温度计、初温和质量都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关于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是由它的物质种类决定的 B. 食用油吸热升温快,说明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强 C. 加热相同的时间,水升温慢说明水的吸热能力强 D. 将食用油和水加热到相同的温度时,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 【答案】 C 【解析】【解答】解:A、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是由加热时间决定的,A错误; B、食用油吸热升温快,根据比较吸热能力的第2种方法,水的吸热能力强,B错误; C、加热相同的时间,水升温慢说明水的吸热能力强,根据比较吸热能力的第2种方法,水的吸热能力强,C正确; D、加热相同的时间,水升温慢,故将将食用油和水加热到相同的温度时,水加热时间长,水吸收的热量多相,D错误. 故选C. 【分析】我们使用相同的加热器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比较吸热多少,这种方法叫转化法. 比较物质吸热能力的2种方法:1使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吸收的热量(即比较加热时间),吸收热量多的吸热能力强2使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比较温度的变化,温度变化小的吸热能力强; 5.下列与分子相关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破镜难圆说明分子间没有引力 B. 花香四溢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C. 铁、水、空气、磁场等物质都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D. 物质在固态时体积最小说明分子间没有空隙 【答案】 B 【解析】【解答】A、由于镜子破裂处的绝大多数分子间距离较大,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分子间的作用力就十分微弱,所以“破镜不能重圆”,A不符合题意; B、花香四溢是扩散的结果,说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B符合题意; C、铁、水、空气等物质都是由大量分子或原子组成的,磁体周围存在的一种传递磁极间相互作用的物质,叫磁场,它不是由分子组成的,C不符合题意; D、物质在固态时体积最小,仍能发生扩散现象,分子之间仍存在间隙,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1)分子间有间隙,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当分子间距离增大时,表现为引力,当分子间距离减小时,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等于平衡位置时,引力等于斥力,即分子力等于零; (2)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之一,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3)磁场是存在于磁体周围的,可对放入其中的其它磁性材料产生磁力作用的物质. 6.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嗅到瓶中酒精的气味。这是因为( ) A. 分子间存在引力 B. 分子间有间隙 C. 分子间存在斥力 D.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答案】 D 【解析】【解答】解:小明同学能够嗅到酒精的气味,是由于酒精分子在空气中发生了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故答案为:D。 【分析】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扩散现象说明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的温度升高,一定吸收热量 B. 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温度一定升高 C. 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一定多 D. 物体的温度升高,他的内能一定会增加 【答案】 D 【解析】【解答】解:A、物体温度升高,可能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它做了功,A不符合题意; B、物体吸收了热量,内能一定增加,但是温度不一定升高,例如晶体的熔化过程,B不符合题意; C、热量不是状态量,不能说含有或者具有热量,C不符合题意; D、物体的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增加,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物体温度改变了,物体不一定要吸收或放出热量,也可能是由于对物体做功(或物体对外做功)使物体的内能变化了,温度改变了. 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不一定变化,这是因为物体在吸热或放热的同时,如果物体本身发生了物态变化(如冰的熔化或水的凝固).这时,物体虽然吸收(或放出)了热量,但温度却保持不变. 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其实质是内能的变化量.热量跟热传递紧密相连,离开了热传递就无热量可言.对热量只能说“吸收多少”或“放出多少”,不能在热量名词前加“有”或“没有”“含有”. 温度的高低,标志着物体内部分子运动速度的快慢.因此,物体的温度升高,其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增大,分子的动能增大,因此内能也增大,反之,温度降低,物体内能减小.因此,物体温度的变化,一定会引起内能的变化.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的内能增加,则一定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 B. 物体的温度不变,其内能就一定不变 C. 物体的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 D. 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答案】 D 【解析】【解答】A.物体的内能增大,可以是外界对物体做功,可能是热传递,A不符合题意; B.晶体熔化时吸热内能增大,但温度不变,B不符合题意; C.物体的温度反应组成物体分子运动的快慢,不能说热量多,C不符合题意; D.内能是物体内左右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内能是组成物体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影响因素有质量、温度、状态等,改变内能的方法有做功和热传递。 9.一大块铁和一小块铁的质量之比是5∶1,则它们的比热容之比是( ) A. 5∶1 B. 1∶ 5 C. 1∶1 D. 无法确定 【答案】C 【解析】【解答】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种类和状态有关,与质量、热量、温度没有关系, 故答案为:C. 【分析】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种类和状态有关,与质量、热量、温度没有关系。 10.质量和初温度都相同的水和铜块,分别吸收相同的热量后将铜块投入水中 (c 铜 水 >c , 不计热损失),则( ) A. 水的温度升高,铜块的温度降低,且水升高的温度和铜块降低的温度相同 B. 水的温度降低,铜块的温度升高,且水降低的温度和铜块升高的温度相同 C. 水的温度升高,铜块的温度降低,且水增加的内能和铜块减少的内能相同 D. 水的温度降低,铜块的温度升高,且水减少的内能和铜块增加的内能相同 【答案】C 【解析】【解答】由Q=cm△t知质量和初温度都相同的水和铜块,分别吸收相同的热量后,铜的温度升高的多,即铜的温度高,将铜投入水中后铜放出热量,水吸收热量,根据热平衡知铜放出热量等于水吸收热量,水增加的内能和铜块减少的内能相同。 故答案为:C。 【分析】先根据Q=cm△t分析铜和水吸收相同的热量后温度的变化判断它们温度的高低,再根据热平衡知道: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和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相同。 11.下列物理知识中正确的是( ) A. 内能反映了构成物体的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 B. 把两个切开的保险丝紧压在一起可以吊起重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C. 热机是通过燃料燃烧获取电能并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 D. 汽油机有吸气、压缩、燃烧 膨胀做功和排气四个冲程 【答案】 D 【解析】【解答】解:A、温度反映了构成物体的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内能是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A不符合题意; B、把两个切开的保险丝紧压在一起可以吊起重物,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B不符合题意; C、热机是通过燃料燃烧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再通过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C不符合题意; D、汽油机在工作过程中有吸气、压缩、燃烧-膨胀做功和排气四个冲程,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温度反映了构成物体的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内能是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内燃机可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它们一个工作循环由吸气、压缩、做功和排气四个冲程.一个工作循环中对外做功1次,活塞往复2次,曲轴转2周. 12.生活和自然中蕴含着许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使用天然气作燃料,燃烧越充分,热值越大 B. 指南针所指的南极就是地理位置的正南方向 C. 为地球带来光明和生机的太阳能是不可再生能源 D. 汽车发动机采用水进行冷却,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容较大的特性 【答案】D 【解析】【解答】解:A、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它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质量、燃烧程度、放出热量的多少以及燃烧温度的高低等均无关,故A错误; B、指南针所指的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并不指在正南方,故B错误; C、太阳能是能够源源不断的从自然界得到的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故C错误. D、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所以汽车发动机冷却用水作为工作物质,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利用下列知识分析判断:(1)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它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质量、燃烧程度、放出热量的多少以及燃烧温度的高低等均无关;(2)地理南北极与地磁南北极并不重合,存在一定的夹角,该夹角是磁偏角.(3)①可以重复利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能够源源不断的从自然界得到的能源叫可再生能源,如: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②短期内不能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叫不可再生能源,如:化石能源、核能等.(4)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少;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据此分析.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冬天常见的霜,是空气中水蒸气直接升华而成的小冰粒 B. 仲夏,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冰棍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 C. 车载GPS导航设备是通过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 D. 0℃的冰溶化0℃的水,由于温度不变,所以它的内能不变 【答案】C 【解析】【解答】解: A、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小冰粒,故A错误; B、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棍冒“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冰棍液化而成的小水滴,故B错误; C、车载GPS导航设备是利用了卫星通迅技术,是通过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故C正确; D、0℃的冰熔化成0℃的水,虽然温度不变,但需要吸热,所以内能增加,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叫做凝华,像霜、雪、玻璃上的冰花等都是水蒸气凝华而成的;(2)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叫做液化,我们看到的“白气”都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3)GPS导航设备是通过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4)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温度和状态有关. 14.如图,是酒精灯给试管中的水加热,一段时间后橡皮塞被冲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酒精灯中酒精的质量越大,酒精的热值越大 B. 酒精燃烧放出的热量能全部被试管中的水吸收 C. 试管中水的内能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的 D. 橡皮塞被冲开的过程与内燃机的压缩冲程都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 【答案】C 【解析】【解答】解:A、燃料的热值仅与燃料的种类有关,燃料的质量无关,故A错误; B、酒精燃烧放出的热量要散失到空气中一部分,被试管吸收一部分,所以酒精燃烧放出的热量不能全部被试管中的水吸收,故B错误; C、加热过程中,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水的内能,故C正确. D、塞子冲出时,是试管内气体的内能转化为塞子增加的机械能,与内燃机的做功冲程能量转化相同,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1)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它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质量、燃烧程度等均无关;(2)酒精燃烧放出的热量要散失到空气中一部分,被试管吸收一部分,水吸收一部分,据此分析;(3)用酒精灯加热的过程中,酒精的化学能转化为试管和水的内能,属热传递的方式;(4)当水沸腾时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试管内的气体压强增大,就会将塞子冲出,水蒸气对塞子做功,水蒸气的内能减小,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大量甲醛扩散在空气中会造成环境污染 B. 海绵容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C. 吸盘能紧贴在瓷砖上,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D. 晒太阳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 【答案】A 【解析】【解答】甲醛属于有毒物质,又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甲醛扩散在空气中造成环境污染A符合题意;海绵之所以能够被压缩,是因为海绵的多孔结构,不是分子间有间隙,B不符合题意;吸盘是能吸在玻璃上,是因为吸盘外部受到的大气压强 大于吸盘内的压强而吸附在玻璃上,利用大气压而不是分子间存在引力,C不符合题意;晒太阳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的运动是看不见的,甲醛对人体有害. 16.生活中热现象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远处能闻到花的香味,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B. 冬天很冷的时候搓手就感到暖和,是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 C. 夏天在河岸边觉得沙子热得发烫而河水却不怎么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D. 使用高压锅更容易把食物煮熟,是利用了液体沸点随气压增大而降低的原理 【答案】C 【解析】【解答】A. 我们能闻到花的香味是因为酒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A不符合题意; B. 搓手时,我们通过做功改变了内能,B不符合题意; C. 沙子发烫而水不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故吸收相同的热量沙子升高的温度要大;C符合题意; D. 使用高压锅更容易把食物煮熟,是利用了液体沸点随气压增大而增大的原理,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B.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C.比热容表示物质吸收热量的能力强弱的物理量. D.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17.冰在熔化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内能不变,比热容变大 B. 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增加 C. 比热容、内能、温度都不变 D. 比热容变大、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答案】B 【解析】【解答】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而温度保持不变,但内能在增加;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有关,冰的比热容为2.1×103J(/kg•℃),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冰化成水后比热容变大,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冰熔化时,吸热,内能增加,温度保持不变. 18.关于下列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矿石被粉碎成粉末,说明矿石分子很小 B. 热水瓶瓶塞有时很难拔出,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C. 污水排出池塘不久,整个池塘的水都被污染了,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D. 气体很容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答案】C 【解析】【解答】A选项错误,因为矿石粉碎成的粉末并不是分子,它仍然比分子大得多.A不符合题意; B选项错误,热水瓶的瓶塞难以拔出是瓶内倒入热水后,由于温度不断降低,使瓶内水和空气的压强减小,瓶塞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就难以打开,并不是分子引力造成的,B不符合题意; C选项正确,这属于扩散现象,说明物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C符合题意; D选项错误,气体很容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空隙较大,不是由分子间的引力造成的.如果只考虑分子间引力,那么气体分子就会紧紧地吸在一起,就不是气体了,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分子非常小,直径在10-10m; B、瓶内气体温度不断降低,压强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瓶塞受到向内的压强差; C、两种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属于扩散现象,说明物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因为气体分子空隙较大,分子间作用力较小,易于压缩。 19.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 B. 通过裂变或聚变可以获得核能 C. 手机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 D. 我国的煤炭取之不尽,用之也无污染 【答案】 D 【解析】【解答】解:A、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通过裂变或聚变可以获得核能,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手机能发出电磁波也能接收电磁波,所以手机通信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煤炭是化石能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1)原子是原子核及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2)核裂变和核聚变都能释放能量,但是又有区别,对于核裂变是可控的;(3)可见光、不可见光、无线电波都是电磁波;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力推水平地面的大木箱,没有推动,是因为推力小于摩擦力 B. 水平地面静止的汽车所受重力和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 挂在树上的苹果对树枝的拉力和树枝对苹果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D. 静止在桌面的文具盒所受重力和桌子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答案】 D 【解析】【解答】解:A、没推动箱子时,箱子受到的推力和摩擦力平衡,二力的大小相等,A不符合题意; B、水平地面静止的汽车所受的重力和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这两个力都作用在汽车上,并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不是相互作用力。B不符合题意; C、挂在树上的苹果对树枝的拉力和树枝对苹果的拉力是作用在不同物体的两个力,不是一对平衡力,C不符合题意; D、静止在桌面的文具盒所受重力和桌子对它的支持力,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物体平衡状态: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就叫做二力平衡.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