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气象学》试题A卷(2010-2011) 开卷( ) 闭卷(√) 适用专业、年级:园林景、园林职2009 姓名 学号 专业 班级 座位号 本试卷共七大题,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总 分 阅卷人 核分人 题号 题分 得分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20 10 13 15 12 20 10 注:1.答题前,请准确、清楚地填写各项,涂改及模糊不清者,试卷作废。 2.试卷若有雷同以零分计。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 根据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分布特点,并考虑大气铅直运动的状况,把地球大气层随高度从低到高分层正确的是 。 A.对流层、中间层、平流层、热成层、散逸层; B.平流层、对流层、中间层、热成层、散逸层; C.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散逸层; D.对流层、平流层、热成层、中间层、散逸层。 2. 对流层中温度、湿度、风和气压的变化规律是 。 A.随海拔高度增高,温度降低,湿度增加, 风速增加,气压增加。 B.随海拔高度增高,温度升高,湿度降低,风速减小,气压减小。 C.随海拔高度降低,温度升高,湿度增加,风速减小,气压增加。 D.随海拔高度降低,温度降低,湿度降低,风速增加,气压减小。 3. 黑体的总放射能力与它本身的绝对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这是热辐射的基本定律之一,称为_______。 A. 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 B. 基尔荷夫定律 C. 普朗克定律 D. 维恩定律 4. 夏季太平洋副高控制区域内,天气 。 A、炎热 B、湿热 C、温暖 D、凉爽 5. 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选择性吸收的特性,气体成分中对太阳光谱红外线区域吸收范围最广的是_____。 A. N2 B. O2 C. O3 D. H2O 6. 露点温度表示_____。 A、潮湿地面的温度 B、空气的湿度 C、饱和湿空气的温度 D、未饱和湿空气的温度 7. 一团未饱和的湿空气作升降运动时,当____ 时,大气处于稳定状态。 A. γ<γd B. γ=γd C. γ>γd D. γ≤γd 8. 长江中下游地区, 入梅对农业生产最有利。 A、 5月下旬 B、6月上旬 C、6月中旬 D、6月下旬 9. 农业界限温度_____℃是喜凉作物的生长界限温度。 A. 10 B. 15 C. 20 D. 5 10.假设某一作物在一定发育阶段的生物学下限温度为10℃,某地区四月1~5日的日平均温度分别为12℃、10℃、9℃、11℃、13℃,该作物在四月1~5日的有效积温和活动积温分别为 。 A. 6℃、46℃ B. 6℃、55℃ C. 5℃、46℃ D. 7℃、36℃ 11.饱和水汽压(E)与蒸发面性质和形状的关系是____。 A. 纯水面的E比冰面的小 B. 溶液面的E比纯水面的大 任课教师:杨占彪 系(教研室)主任签字: 朱雪梅
《农业气象学》试卷 A 第1页
C. 平面的E比凹面的小 D. 小水滴的E比大水滴的大 12.以下作物属于长日照植物的是 。 A.水稻 B. 玉米 C. 马铃薯 D. 烟草 13. 土壤表层最高温度出现在 时左右。 A、12 B、13 C、14 D、15 14. 冰雹在气流 过程中形成。 A、上升 B、下降 C、稳定不动 D、反复升降 15. 我国气象台以平均风力达到 级或以上作为发布大风的标准。 A.6 B.7 C.8 D.10 16. 风可调节补充空气中的 ,有利于光合作用。 A. N2 B. CO2 C. O3 D. H2O 17. 典型的季风气候出现在 。 A. 热带大陆东岸 B. 热带大陆西岸 C. 副热带大陆东岸 D. 副热带大陆西岸 18.下图为甲为陆地,乙为海洋,a、b、c为等温线,且a4. 季风主要是因___ __之间的热力差异而引起的。 5. 第一型冷锋天气降水区一般出现在 。 6. 风向是指 。 7. 西风带槽脊中,降水区域发生在 。 8. 辐射通量密度的单位是 。 9. 最低温度计中使用的液体介质为 。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 太阳常数: 2. 温室效应 3. 冰晶效应 4. 梅雨 5. 大气活动中心 《农业气象学》试卷 A第3页
五、计算与绘图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 已知雅安的维度为北纬30度,试计算出雅安春分、秋分、夏至和冬至日正午时分的太阳高度角。 2.设山高2200米,过山以前,即迎风坡山脚处气温为30.0℃,如果气流上升到900米处开始凝结(此高度为凝结高度),空气上升时不断有水气凝结成云致雨(湿绝热直减率γm=0.5℃/100米),过山以后,假设气流中并未携带云块,求背风坡山脚的温度? 3. 某一农田收获的水稻经济产量为600公斤/亩,其生物学产量为1200公斤/亩,在水稻的生长季节每亩面积上接受的太阳辐射能约为1.7×1012J,单位干物重燃烧所产生的热量为h≈1.7×107J/kg,分别以生物学和经济学产量求该亩农田的太阳辐射能利用率。 4. 绘出摩擦层中高、低压里的气流流向,并标出相应的高、低压位置。 《农业气象学》试卷 A第4页
六、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 简述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径 2. 简述土壤蒸发的两个过程,并说出农业上分别采用什么措施减小土壤水分的蒸发。 3. 简述天气和气候的关系 4. 霜与霜冻有何区别,防御霜冻的措施有哪些? 《农业气象学》试卷 A第5页
5. 什么是积温学说? 七、论述题(10分) 论述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对中国天气的影响。 《农业气象学》试卷 A第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