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第9期 治疗1个疗程后,疼痛感明显减轻,持续治疗3个疗程后,疼痛感消失在,肢体功能无 异常。 3讨论 颈椎小关节错缝,亦可称之为颈椎小关节紊乱,在日常生活或者工作中,若枕头过 高、睡觉姿势不良等均可导致这类疾病的产生,青壮年是此类疾病的高发群体。以往主 要采用颈椎牵引治疗,不过并未取得理想的临床疗效。现阶段,中医针灸在这类疾病中 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且取得了显著疗效。 中医针灸在我国有着很长的历史,它主要以患者临床症状为依据,选取相应穴位, 采用针灸毫针,刺激穴位,便于疏通经脉,治愈患者病症 3_3。在颈椎小关节错缝疾病的 治疗中,主要取风池、天宗、风池、天宗、百会、肩骨禹等穴位为患者进行治疗,从本次研 究发现,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针灸持续治疗3个疗程后,治疗有效率高达97.1%,效果 十分显著。 在颈椎小关节错缝的治疗中,完成中医针灸后,还需给予良好的护理干预,治疗期 图1 患者颈椎小关节错缝拍片 2结_粜 2.1患者治疗效果 经研究发现,观察组中治愈患者25例,治疗显效患者4例,治疗有效患者4例,治疗 无效患者1例,总有效率为97 l%;对照组中治愈患者l7例,治疗显效患者5例,治疗 有效患者6例,治疗无效患者6例,总有效率为82.4%。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 组,对比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表1) 组别 例数 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观察组 34 25(73.5%)4(11 8%)4(11.8%) X2 P / /3 99 P<0 05 0 l3 P>0.05 0 47 P>0 05 间,要保护好患者的颈部,禁止患者做大幅度转头动作,指导患者的睡姿,便于保持良好 的体位,在治疗期间,要注重饮食,补充营养,并指导患者用药。 通过本次研究发现,中医针灸在颈椎小关节错缝治疗中有着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有利于改善患者病情,提高临床疗效,减轻患者疼痛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袁晓辉,张伟范,霍明霞.中医针灸治疗3O例颈椎小关节错缝的临床疗效观察 [J]中国医药指南,2013(24):640—641. [2] 梁家伟,李国准,李家裕等.手法治疗颈椎小关节错缝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 生,2008(32):82—83. 1(2.9%) 33(97 1%) 3.98 P<0 05 3.98 P<0.05 对照组 34 17(50 O%) 5(I4 7%) 6(17 6%) 6(17.6%) 28(82.4%) [3] 孙玉英,冯明明.针推结合治疗颈椎小关节错缝临床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04 (o4):t6—17. 2.2病例分析 患者A,男,36岁,有明显疼痛感,经触摸后,疼痛感加重。采用中医针灸治疗,持续 氨曲南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老年下呼吸道 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 刘世宏 (湖南攸县中医院 湖南株洲412300) 【摘要】 目的:观察氨曲南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老年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2月一2014年2月本院诊治的68蒯下呼吸道感染老年患者,按照随机 双盲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患者予以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治疗,研究组34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氨曲南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病菌消除、肺功能改善及不良反应情 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疫液病菌清除率90 48%(19/21)比对照组72 22%(13/18)高,治疗后肺功能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不良反应率8.82%(3/34)与对照组14.70%(5/34)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曲南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老年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显 著,有效提高患者病菌感染清除率。 【关键词】 氨曲南;左氧氟沙星;老年;下呼吸道感染;疗效 【中图分类号】R5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229—01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n(%)] 呼吸道感染属于临床多发性疾病,且老年群体感染情况较为常见,患者在未得到 及时控制治疗情况下,较易引发各种合并症状,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并增加治疗难度_l J。 本文主要对本院诊治的68例F呼吸道感染老年患者予以不同的治疗方案,并根据患者 的病菌清除及肺功能改善情况评价患者的治疗效果,临床不良反应情况分析药物的安 全性指标,现将结果报告如F: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2月一2014年2月本院诊治的68例下呼吸道感染 老年患者,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男女比例l8:16,年龄63—84 岁,平均(7O.5±8.2)岁;研究组男女比例19:15,年龄61—83岁,平均(7O.2±7.9)岁。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基线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均经临床症状及化验检查并确诊为f呼吸道感染 患者;年龄>60岁;均在患儿及其家属知情前提下签署治疗同意书 2。排除标准:心肝 。肾等脏器官功能障碍患者;相关使用药物禁忌症或过敏史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患者¨3。 3_1.3方法:两组患者治疗前均经血常规等检验,并采集患者的咽试子行细菌培养及 药敏实验,对照组患者予以左氧氟沙星(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19990324)静脉滴注200rag治疗,3次/d。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氨曲南(上 海新亚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5839)静脉滴注,将8g氨曲南溶于20Oral生理盐 水中,2—3次/d,町根据患者肾功能情况予以调整剂量。 1 4评价标准: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咽试子标本中的病菌清除情况;分析两组患 儿肺功能相关性指标变化情况,包括第ls用力肺活量(FEVI)、用力肺活量(FVC)及最 大呼气流速(PEF);观察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包括胃肠道反应、静脉炎、失眠及头晕等 情况[ 。 1.5统计学处理:本研究所有数据均用SPSS20 0统汁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用标准差 (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组问比较,用x2检验计数资料,当P<0.05时,表示差 异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痰菌培养阳性情况:研究组患者治疗前痰液病菌2l株,治疗 后清除19(90.48%)株,未清除2(9 52%)株;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痰液病菌l8株,治疗 后清除13(72 22%)株,未清除5(27.78%)株,研究组痰菌病菌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 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X2=4.0434)。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情况:两组患者治疗前FEV1、FVC及PEF等无明显 差异(P>0.05);治疗后均明显改善,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 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后肺功能改善情况(x±s) 注:与对照组组间比较, P>0.05。 3.讨论 临床大量使用抗生索的情况下明显增加病菌耐药性情况,严重影响治疗效果的同 时增加治疗难度,延缓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程及康复时间【5_ 。本研究中针对老年 患者的疾病类型予以联合药物治疗,并根据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予以分析,结果显 示研究组患者的病菌清除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表现为研究组患者治疗后检查咽试予 标本情况,其临床病菌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左氧氟沙星属于抗菌药物, 且具有高效性及抗菌谱广等药效特点,患者使用静脉滴注治疗方式效果相较于口服效 果更为明显,药物直接通过静脉进入血液循环中,对体内病菌具有抑制作用。研究组患 者联合使用氨曲南注射治疗,发挥两组药物的协同作用,加强药物对高强度耐药菌的清 除力度,因此研究患者治疗后病菌清除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此结果与在孙天友相关文 献中的表述相类似[ 。 下呼吸道感染作为老年群体多发性疾病,其肺功能情况明显受到影响。本研究结果 针对患者肺功能予以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肺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分析原因:研究组患者应用联合药物治疗方案,且氨曲南具有迅速溶解病菌的作用,且 针对组织细胞具有较强的穿透力,有效改善患者的肺部炎症情况。同时针对患者的I临 床不良反应情况予以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异,说明两组药物联合使用不会 出现各种排斥情况,其中患者出现的静脉炎情况可能与注射次数等因素相关。结果提 示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种不良反应情况,但是未出现严重影响治疗效果情况, 即药物使用较为安全,且本研究中对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均予以对症治疗。本研究中 未对患者的用药最佳剂量情况予以分析说明,即药物剂量与患者的病情相关性需经过 临床深入研究并证实。 综上所述,氨曲南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老年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显著,有效改 善患者的肺功能的同时清除病菌,且用药过程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 周忠明.阿奇霉素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老年下呼吸道感染83例疗效观察[J].医 学信息,2011,6(1):215—216. [2] 张进.氨曲南治疗下呼吸道感染67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9): 453—454, [3] 李荣英.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老年急性下呼吸道感染5O例疗效观察[J]. 山西医药杂志,2012,41(4):369—370. [4] 石磊.大剂量左氧氟沙星治疗老年下呼吸道感染44例的疗效评价[J].中国药业, 2013,22(10):59—60. [5] 王春玲。王桂茹.氨曲南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11,9(23):70—71. [6] 邹佳龙.左氧氟沙星治疗老年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观察[J].河北医药,2013,35 (2):214—215. 注:与本组治疗前组内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组间比较,#P<0.05。 2.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照组患者出现5(14 70%)例不良反应,研究组 患者出现3(8.82%)例不良反应,两组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 经临床继续用药后缓解,并未影响治疗效果,详见表2。 [7] 李丽萍 左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 杂志,2012,14(2):89—90. [8] 孙天友.左氧氟沙星治疗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效果的临床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 2011,9(31):70—71. 医学美学美容 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