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智榕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八年级上册《七彩管弦》(三)教案

八年级上册《七彩管弦》(三)教案

来源:智榕旅游


第六单元《七彩管弦》(三)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如歌的行板》(《第一弦乐四重奏》第二乐章);

2.《a小调钢琴三重奏》(第二乐章《主题与变奏》节选)。

教学目标:

一、欣赏这首管弦乐作品。

二、欣赏后,通过了解音乐家的生平及乐曲的创作背景,能够对乐曲的情绪、特色等说出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三、通过欣赏,培养学生欣赏管弦乐的能力。

四、能够背唱两首管弦乐的音乐主题。

教学方法:

欣赏、模仿、对比、讨论

教学重点:

一、 欣赏。

二、 乐曲的创作背景及音乐家的生平。

三、 乐曲所表达的情绪。

四、 背唱音乐主题。

教学难点:

一、乐曲的时代背景、创作背景、作曲家的生平对乐曲情绪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播放音乐家柴可夫斯基的视频资料,导入新课。

二、《如歌的行板》

(一)乐曲介绍

如歌的行板(Анданте Кантабиле)

这首常用于弦乐合奏或小提琴独奏的《如歌的行板》,原是柴科夫斯基于1871年写作的《D大调弦乐四重奏》的第二乐章,而《D大调弦乐四重奏》也正因有这个杰出的乐章,才特

别受到世人的钟爱。《如歌的行板》 的主题,是1869年夏,柴科夫斯基在乌克兰卡蒙卡村他妹妹家的庄园旅居时,从一个当地的泥水匠处听来的,这是一首小亚细亚的民谣。

全曲由两个主题交替反复而成。第一主题就是前述的那首优雅的民谣曲调,虽由二拍与三拍混合作成,但毫无雕琢的痕迹(片段1)。在幽静的切分音过门后,引出第二主题,这一曲调的感情较为激昂,钢琴伴奏以固执的同一音型连续着,却并不给人以单调的感觉(片段2)。此后又回到高八度的第一主题,后来又反复第二主题,但存在变化。 乐曲的结尾是第一主题的片断,有如痛苦的啜泣。

《如歌的行板》是柴可夫斯基1871 年创作的D 大调《第一弦乐四重奏》的第二乐章,是这部作品中最动人的乐章。主题采用俄罗斯民歌《凡尼亚坐在沙发上》。这首民歌是1869 年作者在基辅附近卡明卡他妹妹的庄园里听泥瓦匠唱的歌。记录后,立即配上和声,收入改编为钢琴二重奏的《俄罗斯民歌五十首》内。两年后,他写《第一弦乐四重奏》时,就很自然地运用了这个感人肺腑的曲调。 《如歌的行板》是柴可夫斯基作品中最为人们熟悉与喜爱的作品之一。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在听这一乐章时,曾为它流下眼泪。并说通过这一作品使他“接触到忍受苦难人民的灵魂深处。”鲍恩和巴尔巴拉在《挚爱的朋友》一书中说:“《如歌的行板》是柴可夫斯基的代名词,正如亨德尔的《广板》一样,世人有时简直忘了作者还写过别的作品。”

(二)作者介绍

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是俄罗斯浪漫乐派作曲家,也是俄国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其风格直接和间接地影响了很多后来者。柴科夫斯基几乎是全世界最受欢迎的“古典”作曲家。他在作品中流淌出的情感时而热情奔放,时而细腻婉转。他的音乐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充满激情,乐章抒情又华丽,并带有强烈的管弦乐风格。这些都反映了作曲家极端情绪化、忧郁敏感的性格特征——会突然萎靡不振,又会在突然之间充满了乐观精神。 在音乐创作上,柴可夫斯基很

崇拜莫扎特,甚至模仿他的风格创作了一部管弦乐组曲(Suite No. 4 in G major, Mozartiana, Op. 61)。 对于瓦格纳音乐中的一些特性他却很反感,认为瓦格纳过于重视管弦乐队而忽略了声乐,柴科夫斯基主张用现实主义手法来表现歌剧,主导动机只用以描写心理感情等内在方面。俄罗斯浪漫乐派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其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不仅他的作品常被各国剧院所演奏,在中国一些剧场或公众娱乐场合,用他的乐曲做伴奏编排的现代歌舞,在某些地方也深受大众喜闻乐见。其风格直接和间接地影响了很多后来者。

(三)欣赏。

(四)活动

讨论:这首乐曲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绪,是哪些因素影响了乐曲的情绪?

(五)学唱音乐主题。

三、《a小调钢琴三重奏》

(一)乐曲简介

标题为《纪念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作于1881—1882年。这首作品为纪念俄国钢琴家尼古拉·鲁宾斯坦而作。1873年5月,柴科夫斯基曾与尼古拉·鲁宾斯坦同行,去莫斯科郊外散步,曾路遇一个农民,鲁宾斯坦给以食物,并邀他唱民歌。鲁宾斯坦去世,柴科夫斯基以当时农民所唱的歌曲旋律表述当年一起散步的情景,以表示对他的纪念与怀念。此曲在鲁宾斯坦逝世周年忌日首演,共两个部分:一:悲歌乐章,极中板,A小调,奏鸣曲式。先由大提琴奏表情丰富的第一主题,小提琴与钢琴发展时,更具悲剧意味。钢琴奏第一主题片断后转成E大调,变

成适度的快板,第二主题由钢琴有力地表现。小提琴、大提琴表现后,渐慢又渐强,钢琴以第二主题的新旋律形成高潮后,回到A小调,进入发展部。发展部先从第一主题发展始,转E大调处理第二主题,第一主题发展成热情,第二主题发展成感伤,以小提琴独奏静静地结束。从慢板进入再现部,小提琴先奏第一主题,第二主题以A大调,最后恢复A小调,以第一主题结尾。二、这个乐章分为两部分:1.主题与变奏,主题为E大调,稍快的行板,由钢琴表现,主题就是当时农民所唱的旋律,共11段变奏:①速度与主题同,小提琴表现主题,钢琴与大提琴伴奏。②更快,大提琴表现主题,钢琴与小提琴伴奏。③中庸的快板,小提琴、大提琴拨奏,钢琴变奏。④小提琴、大提琴变奏,钢琴伴奏。⑤转为升C大调,大提琴变奏。⑥圆舞曲速度,A大调,从大提琴移至小提琴变奏。⑦中庸的快板,回F大调,钢琴变奏。⑧赋格,中庸的快板,E大调,钢琴、大提琴、小提琴依次进行。⑨不过份的如泣如诉的行板,E大调,小提琴、大提琴变奏。⑩玛祖卡舞曲速度,降A大调,钢琴有力地变奏。(11)中板,E大调,钢琴为主表现。2.变奏终曲与尾奏,热情而有力的快板,A大调。有力的变奏后,第一乐章两个主题间的经过乐念介入,形成高潮。大提琴、小提琴奏第一乐章第一主题,转加快的行板,A小调,钢琴以琶音装饰后,奏送葬进行曲变奏,最后以第一主题结束。

(二)音乐主题

(三)主题与变奏

四、小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zrrp.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