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母婴血型不合引起新生儿溶血病的实验室诊断

母婴血型不合引起新生儿溶血病的实验室诊断

来源:智榕旅游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年12月第8卷第23期 I ab Med Clin,December 2011,Vo1.8,No.23 2008,120(4):7-13.  L,et a1.Associations of high—risk HPV E8] Wu Y,Chcn Y,LiClin Vim1,2006,35(3):264—269. types and viral lOad with cervical cancer in China[J].J (收稿日期:2011—08—29) ・临床研究 母婴血型不合引起新生儿溶血病的实验室诊断 李保才 ,黎海澜 (1.广西壮族自治区武鸣县人民医院检验科自治区人民医院530021) 530100;2.广西壮族 【摘要】目的 为临床对新生儿溶血病(HDN)的诊断提供直接依据,了解本地区母婴血型不配合导致新生儿 溶血病的血型分布。方法AB0及Rh血型鉴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液抗体检测、放散液抗体试验。结果 经血型血清学检测证实由血型抗原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为243例,总阳性率为58.41 ,其中AB HDN 242 例(99.59 ),Rh—HDN 1例(O.41 )。在69例0型患儿中,直接抗球蛋白试验和不规则抗体筛查均阴性。在被证 实为AB HDN的242例患儿中,A型1。3例,占42.56 ;B型139例,占57.44 。结论 本地区因血型抗原不 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中,以AB0一HDN多见,在其中又以母亲为0型的B型新生儿多见。开展新生儿溶血病血 型相合的检测工作对新生儿溶血病的诊治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血型; 新生儿溶血病; 实验室诊断 DoI:10.3969/j.issn.1672-9455.2011.23.0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9455(2011)23—2886—02 新生儿溶血病(heamolytic disease of the newbown,HDN) 血型不合,新生儿血浆和(或)红细胞放散液中检出了可致敏新 是一种由于母亲体内存在着与胎儿红细胞不配合的IgG血型 抗体而引起的同种被动免疫疾病。该病仅发生在胎儿和新生 儿早期,可导致高胆红素血症,严重者易并发胆红素脑病,导致 新生儿死亡或遗留智力发育障碍、听力损害等。HDN的血清 学检测对该疾病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主要采用“三项 试验”,即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直抗试验)、游离抗体试验(游 生儿红细胞的ABO血型抗体者诊断为ABO-HDN;新生儿血 浆和(或)红细胞放散液中检出了与母亲血浆相同特异性,并可 致敏新生儿红细胞的不规则抗体者(新生儿红细胞表达抗体对 应的抗原)诊断为非ABO—HDN。 2 结 果 2.1新生儿血样血型血清学检测结果见表1。在416份临床 疑为新生儿溶血病标本中,患儿全部为Rh阳性,1例母亲为 离试验)和抗体释放试验(释放试验)。作者就近年来244例 HDN患儿的实验室诊断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Rh阴性;A型者158例,B型187例,0型69例。经血型血清 学检测证实由血型抗原不合引起的HDN为243例,总阳性率 为58.41 (243/416),其中ABO-HDN 242例,占99.59 , 1.1标本来源2009年6月至2010年1O月在本院住院及外 院送检的疑为HDN患儿不抗凝血液样本416例,均为临床高 胆红素血症而母亲为0型或Rh阴性,年龄在1 h至3 d,必要 时加送患儿母亲血样本。 1.2试剂 抗一A(B)血清、抗一D、抗人球蛋白试剂(广谱)、单 Rh—HDN 1例,占0.41 ;未发现其他血型系统抗体导致的 HDN。在被证实为ABO—HDN的242例患儿中,A型103例, 占42.56 ;B型139例,占57.44 。在69例0型患儿中,直 抗试验和不规则抗体筛查均阴性。1例母亲为Rh阴性患儿 ABO血型与其母同为A型,直抗试验结果强阳性,红细胞放散 克隆IgG、单抗c3、筛选细胞、谱细胞等均来自上海血液生物 医药有限责任公司。ABO标准红细胞为本实验室自制。 1.3方法 按文献[1]方法,对血液标本进行血清学检测。测 定患儿及母亲ABO及Rh血型,根据母婴ABO血型是否相 液检出抗D,其母亲血液检出高效价(5120)抗D,被证实为Rh- HDN。本地区因血型抗原不合引起的HDN中,以AB0一HDN 多见,在其中又以母亲为0型的B型新生儿多见。 2.2在3项试验中,直抗试验阳性者78例,游离试验阳性者 66例,释放试验阳性者243例。释放试验敏感度最高,是判定 新生儿溶血病最有力的证据。 合,按以下程序检测:患儿做直抗试验、游离试验和红细胞抗体 放散试验;母亲做ABO以外抗体检测。 1.4 HDN血型血清学诊断标准 患儿红细胞是否放散出与 其红细胞上抗原对应的抗体为HDN的诊断依据:母婴ABO 表1 416例患儿血型血清学检测结果 注:一表示无数据。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年12月第8卷第23期 Lab Med Clin,December 2011,Vo1.8,No.23 3讨 论 做间接抗球蛋白试验,此方法应用在血清抗体检查时,可由于 酶处理红细胞表面抗原的改变而造成一定比例的假阳性结果。 3.1母婴血型抗原不合可引起血型免疫作用,其产生的免疫 性血型抗体IgG通过胎盘进入胎儿的血液循环,引起胎儿的红 细胞破坏而发生HDN,重者能引起核黄疸,导致严重后遗 症[ 】。在人类已发现的26个血型系统中,以AB0血型系统不 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最常见,其次为Rh血型系统。本研究 也发现,证实由血型抗原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243例中, AB0一HDN 242例,占99.59%,Rh—HDN 1例,占0.41 。 3.2 在临床上,AB0一HDN多发生于O型母亲和A型或B型 而此方法用于放散液中抗体的检测则非常敏感而准确,即使是 直抗试验阴性的患儿,一旦出现阳性结果,即可明确诊断。本 试验是新生儿溶血病3项试验中最有价值的一项试验。当直 抗试验大于或等于2+时,释放试验改用乙醚放散。放散液与 一组谱细胞反应,确定放散液中不规则抗体的特异性。必要时 另加相应的A、B细胞,排除ABO溶血病。ABO新生儿溶血 病的游离和释放试验的结果判定,以检查可以和新生儿红细胞 反应的血型抗体为阳性。 的婴儿,因为0型母亲血清中含有免疫性的抗A或抗B抗体, 由于其效价较高,所以ABO溶血病患儿的母亲往往多数是0 型L3]。本组被证实为AB0一HDN的242例患儿中,A型103 通过直抗试验、游离试验、释放试验,可直接确认新生儿患病 与否,并为其制订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因此早期快速进行廊HDN的诊断,可以提高疗效、争取时间,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例,占42.56%;B型139例,占57.44 ;而母亲均为0型。 3.3 非ABO-HDN Rh血型不合HDN最为多见,有症状的 HDN中65 的患儿和90 的严重HDN患儿是由抗一D引起, 其次为Rh血型系统中的其他抗体(抗一E、抗一C、抗一C等)、Kell 血型系统抗体(抗一K)等[3 4]。当母婴AB0及Rh血型均不相 [1]刘达庄.免疫血液学I-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109. 合时,由于ABO血型不合对Rh血型不合有一定的保护作 用¨1],ABO—HDN与Rh-HDN同时发生的患儿非常少见,本研 E2]Brossard Y,Parnet-Mathieu F,Larsen M.Incompatibilites fe— tal maternelles erythrocytairesl,J].Transfusion Sanguine:Une Approche Securitaire,2000,4(1):290—318. 究1例Rh—HDN患儿的AB0血型与其母亲相合。 3.4如果新生儿红细胞被IgG抗一A(B)抗体所致敏,直抗试 验可能得到阳性结果。但由于新生儿的A(B)抗原密度比成 人低,结合的抗体亦很少,所以,许多ABO—HDN血标本的直 抗试验呈弱阳性(混合视野外观凝集),甚至阴性。Rh—HDN [3]廖长征,黄衍锋,许瑞环,等.微柱凝胶技术用于新生儿溶 血病诊断的效果评价[J].中国热带医学,2007,3(7):436— 437. r4]GeiIman—Holtzman 0,Wojtowycz M,Kosmas E,et a1.Fe— male alloim-munization with antibodies known tO cause 的直抗试验、红细胞凝集都相当强,一般大于或等于2+。因 此新生儿直抗试验阳性的强弱是区别AB0和Rh溶血病的重 hemolytic diseasel,J].Obstet Gynecol,1997,89(2):272— 275. 要标志_5]。游离试验可检测新生儿血清中是否存在与其红细 胞不配合的IgG性质抗一A(B);新生儿的IgG抗一A(B)抗体均 来自母亲,这些来自母亲的IgG抗一A(B)可以与婴儿红细胞结 合,引起ABO新生儿溶血病。释放试验是一种酶增强的抗球 I-5]赵进生.输血技术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OO3:232—234. 蛋白试验,用加热放散法提取致敏于红细胞表面的抗体,将抗 体放散于盐水溶液中,然后在加入经酶处理的A、B、0红细胞, (收稿日期:2011-07—13) ・临床研究・ 系统护理干预对降低骨折卧床患者便秘发生率的效果观察 贾尚琼,田继书,李舜尧,蒋丽华(重庆三峡中心医院骨一科,重庆万州【摘要】 目的404000) 将 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对降低既往无顽固性便秘史的骨折卧床患者便秘发生率的效果。方法6O例需长期卧床的既往无顽固性便秘史的骨折患者,按住院号尾数单、双号随机分为对照组(3O例)和干预组(30 例),对照组按常规防便秘的方法进行护理,干预组通过制订系统的预防便秘的护理干预计划,严格按照计划对患者 实施各项干预措施。结果 干预组较对照组的便秘发生率明显降低,干预前后干预组自身便秘防治知识水平明显 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结论 建立系统的护理干预模式能更好地降低骨折卧床患者的便秘发生率, 提高患者便秘防治知识水平。 【关键词】 系统护理干预; 骨折;便秘; 知识水平 DOI:10.3969/j.issn.1672—9455.2011.23.0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9455(2011)23—2887—02 据报道,骨科卧床患者便秘者占9O.47 ¨1]。作者在临床工 作中也发现骨折卧床患者便秘发生率相当高,便秘防治知识水平 较低。针对上述问题,作者将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实施于骨折卧 床患者,以减少便秘发生率,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院的6O例需长期卧床的既往无顽固性便秘史的骨折患者。按 住院号尾数单双号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30例,男l8例,女 12例;年龄17~89岁,平均45岁;学历:文盲4例,小学5例, 初中14例,高中4例,大专以上3例。对照组3O例,男19例, 女11例;年龄18~87岁,平均43岁;学历:文盲3例,小学6 例,初中13例,高中3例,大专以上5例。 1.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6月至2010年1O月在本科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