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军主编第三版,分析类题目)
第二章
4.植物的10个花粉母细胞可以形成:40个花粉粒,80个精核,40个营养核;10个卵母细胞可以形成10个胚囊,10个卵细胞20个极核20个助细胞30个反足细胞 6.玉米体细胞里有10对染色体,写出下列各组织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 (1)叶 20 (2)根 20 (3)胚乳 30 (4)胚囊母细胞 20(5)胚20 (6)卵细胞 10 (7)反足细胞 10 (8)花药壁20 (9)营养核10
7.假定一个杂种细胞里含有3对染色体,其中A、B、C来自父本,A’、B’、C’来自母本。通过减数分裂能形成几种配子?写出各种配子的染色体组成。 如果形成的是雌配子,那么只形成一种配子ABC或A’B’C’或 A’ BC或A B’C’ 或 A B’ C 或A’ B C’ 或AB C’ 或 A’B’ C 如果形成的是雄配子,那么可以形成两种配子ABC和A’B’C’或A B’ C 和A’ B C’ 或 A’ BC和A B’C’ 或AB C’ 或和A’B’ C
第四章
1.(1)PP×PP 或者 PP×Pp (2) Pp×Pp (3) Pp×pp 2.
杂交组合 AA×aa AA×Aa Aa×Aa Aa×aa aa×aa F1基因型 F1表现型 出现无芒机会 出现有芒机会
全Aa 无芒
AA, Aa 无芒
AA 无芒
Aa 无芒
aa 有芒
Aa 无芒
aa 有芒
aa 有芒
1 1 0 0 3/4 1/4 1/2 0 1/2 1 3. F1基因型:Hh 表现型:有稃
F2基因型 HH: Hh: hh=1:2:1 表现型 有稃:裸粒=3:1 4.PP×pp→Pp→3P :1pp
5.解释:玉米非甜对甜为显性
验证:获得的后代籽粒再与甜粒个体杂交,看性状分离情况 6.
杂交组合 TTrr×ttRR TTRR×ttrr 亲本表型 配子 F1基因型 F1表型
厚红
薄紫
厚紫
薄红
TtRr × ttRr 厚紫
薄紫 1tr:1tR TtRr × Ttrr 薄紫 1tR:1tr 厚红 1Tr:1tr Tr tR TR tr 1TR:1Tr:1tR:1tr TtRr TtRr 1TtRR:2TtRr:1Ttrr:1ttRR:2ttRr:1ttrr 1Ttrr:1TtRr:1ttRr:1ttrr 厚壳紫色
厚壳紫色
3厚紫:1厚红:3薄紫:1薄红
1厚红:1厚紫:1薄紫:1薄红
7.YyMm,Yymm
8.Pprr×pprr ; PpRr×pprr; PpRr×ppRr; ppRr×ppRr
9.如果两品种都是纯合体:bbRR×BBrr→BbRr F1自交可获得纯合白稃光芒种bbrr. 如果两品种之一是纯合体bbRr×BBrr→ BbRr Bbrr F1自交可获得纯合白稃光芒bbrr. 如果两品种之一是纯合体bbRR×Bbrr→BbRr bbRr F1自交可获得纯合白稃光芒bbrr.
如果两品种都是杂合体bbRr×Bbrr→BbRr bbRr Bbrr bbrr直接获得纯合白稃光芒bbrr. 10.(1)PPRRAa×ppRraa 毛颖抗锈无芒;毛颖抗锈有芒
(2)pprrAa×PpRraa 毛颖抗锈无芒;光颖感锈有芒;毛颖抗锈有芒;光颖感锈无芒;毛
颖感锈无芒;光颖抗锈有芒;毛颖感锈有芒;光颖抗锈无芒
(3)PpRRAa×PpRrAa 毛颖抗锈无芒;毛颖抗锈有芒;光颖抗锈有芒;光颖抗锈无芒 (4)Pprraa×ppRrAa毛颖抗锈无芒;光颖感锈有芒;毛颖抗锈有芒;光颖感锈无芒;毛颖感锈无芒;光颖抗锈有芒;毛颖感锈有芒;光颖抗锈无芒 11.270
12.3/32;27/64 13.16种表型。
(1)四显性性状A B C D 占81/256 (2)三显性一隐性性状:A B C dd; A B ccD ; A bbC D ;aaB C D 共4种各占27/256
(3)二显性二隐性性状:A B ccdd; A bbccD ; aabbC D ;aaB ccD ; aaB C dd;A bbC dd共6种各占9/256 (4)一显性三隐性性状:A bbccdd;aaB ccdd;aabbC dd;aabbccD 共4种各占3/256 (5)四隐性性状aabbccdd 1/256 14.AaCCRr 15.不完全显性
16.(1)四种可能,但一个特定染色体上只有其中一种。 (2)十种可能,但一个特定个体只有其中一种。 (3)十种都会出现。
第五章
3.R(n-l)=8.6%;如果要使F2出现纯合的裸粒散穗20株,20/4.3%*4.3%=10817 4.8种:ABy abY aBy AbY ABY aby Aby aBY 符合系数为0.26时;实际双交换值=10%*6%*0.26=0.156% 双交换型Aby=aBY=1/2*0.156%=0.078% 单交换aBy=AbY=1/2*(6%-0.156%)=2.922% 单交换ABY=aby=1/2*(10%-0.156%)=4.922%
亲型Aby=abY=1/2*(1-0.156%-5.844%-9.844%)=42.078% 5.
42%AB 42%ab 8%Ab 8%aB 46%DE 0.1932ABDE 0.1932ab DE46%de 4%De 4%dE
0.1932AB de
0.1932ab de
0.0168AB De 0.0168ab De0.0168AB dE 0.0168ab dE
0.0368Ab DE0.0368Ab de 0.0032Ab De0.0032Ab dE
0.0368aB DE 0.0368aB de 0.0032aB De 0.0032aB dE
6.R(a-b)=(3+5+98+106)/1098=19.2% R(a-c)= (3+5+74+66)/1098=13.5% R(b-c)=32.7% 符合系数=0.28
7.b,c为相引组时:93ABC:93 Abc:7ABc:7AbC:93aBC:93abc:7aBc:7abC b,c为相斥组时:7 ABC:7 Abc:93ABc:93AbC:7aBC:7abc:93aBc:93abC 8. 匍匐/丛生这对性状与白花/有色这对性状是连锁的,交换值是24%;光滑/多毛这对性状在另一对染色体上与它们是自由组合的。 9.
a d c b 10.26.1%
WwwWwww Ww ww
11.VgvgXX×vgvgXY→VgvgXX VgvgXXvgvgXXvgvgXX
VgvgXY VgvgXY vgvgXY vgvgXY WwwwwWw Ww
VgvgXY×vgvgXX→VgvgXY vgvgXY VgvgXX vgvgXX
12.伴性遗传:决定性状位于性染色体上使某些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伴随遗传,正反交结果不同,表现交叉遗传。人类红绿色盲、血友病。
限性遗传:位于Y或W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只在某一种性别表现。 从性遗传:决定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由于内分泌或其他因素的影响使性状的表现在两种性别不同的现象。
13.雌性:Hh 雄性:hh 从性遗传
WwWw
第六章
1.缺失了A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片断造成假显性,可以观察是否有缺失环或断裂融合桥循环。 也可能是基因突变,可以与亲本回交看后代的分离情况。
2.有缺失的带有C基因的染色单体与正常带c基因的染色单体发生交换使带有C基因的染色单体成为完整的染色体。
4.如果把第一种定为原种,那么第二种是DEFGH倒位形成,第三种又是由于第二种的EDI倒位形成。
6.(1)F1形成的有效配子:YT、yt、Yt、yT 白胚乳品系形成的配子:yt
(2)测交子代基因型YyTt、 yytt、 Yytt、 yyTt
表型 黄半不育、白可育、黄可育、白半不育
7.T与这两对基因连锁,f与b交换值=38.4% b与t交换值=7.4% f与t交换值=45.9% 8.四种表型:105AB:3Ab:35aB:1ab
9.A、B、D三组有部分同源性。二倍体突变频率最高,六倍体最低。 10.5个染色体组,35条染色体。联会成14个二价体和7个单价体。
有极少个体能与F1染色体组一样。可能出现与普通小麦染色体组相同的植株。 11.马铃薯是同源四倍体。
12.四体:5%、三体:50%、双体:45%。
13.(1)测交子代中三体:双体=1:1,正常叶型:马铃薯叶型=5:1 (2)三体:双体=1:1,正常叶型:马铃薯叶型=1:1 14.不在10号染色体上。
15.属于S组。如果属于T组,联会成12个二价体,11个单价体。 16.在O染色体上。
第七章
4.(1)c在中间。由于三次两点测验中环境、群体的差异造成的误差。 (2)a+cb和ac+b+5.(1)+++、pqr (2)p在中间
(3)R(q-p)=13.6% R(r-p)=18.2% R(q-r)=31.8% 6.相同:都可以使细菌遗传物质发生重组,性状随之改变 不同:转化——供体是DNA片断即可,偶数次交换
接合——供体受体直接接触
转导——供体受体不直接接触,以噬菌体为媒介 性导——供体受体直接接触,以F’因子为媒介
7.U型管实验:确定接合的可能
DNA酶敏感实验:区分是转化还是转导
8.远,如果近选择时形成的重组体也被杀死。 9.(3)可以
11.(1)a+b+c-d+是供体
(2)发生偶数次交换才能形成稳定重组子。 12.有可能不是,温和性噬菌体可以诱导释放。
13.(1)met进入最晚,所以大部分重组子都是met+,不加met也能生长。 (2)pur在中间。
(3)R(thi-pur)=6/336 R(met-thi)=58/336 R(met-pur)=52/336 (4)四交换才能得到
14.ara在中间,转导片断的极限从ilvH到leu与ara之间的某一点。 15.(1)两基因距离远时,共转化的频率低于每个基因单独转化的频率 (2)两个分离片断同时与受体重组的概率很低 16.(1)trpA在中间
(2)trpC与trpF共转导频率=(274+2)/601=44.2% trpC与trpA共转导频率=(274+279)/601=92%
+
17.带有F’因子的F菌株,F’因子上带有lac+。
第八章
2.有互补表示不在同一顺反子,无互补表示在同一顺反子。 3.两个顺反子:1、3、5、6属于一个,2、4属于另一个 7.(1)能(2)不能
9.(1)有乳糖时可以,属于诱导型 (2)有无乳糖均可以,属于组成型
(3)有无乳糖均不可以,属于不可诱导型 (4)有无乳糖均不可以,属于不可诱
第九章
4.(1)氨苄青霉素 (2)氨苄青霉素 (3)没有转化成功 6. Ⅱ切点 Ⅰ切点
200bp 350bp 1300bp 7.(1)第五种正确
(2)在A和N的切点之间的片断上。
第十一章
9.根据染色体数目进行细胞学鉴定可以分出单倍体和远缘杂交F1,另外三种再进行种植,不经过杂交育性可以恢复的是生理不育,如果仍然不育与可育株杂交看后代育性恢复情况。 10.两对基因控制的隐性核不育(必需两对基因都是显性时可育)。 11.显性核不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