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_1

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_1

来源:智榕旅游


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

手术是一种创伤性治疗手段,无论手术何等重要,也无论手术大小,对病人都是较强的紧张刺激,会通过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使病人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有的临上手术台时还可出现四肢发凉、发抖,意识域狭窄,对手术环境和器械等异常敏感,甚至出现病理心理活动。

手术前护理

消除紧张情绪:通过临床工作发现,患者手术前常有如下的心理活动,对手术一是害怕,二是担心,怕的是疼痛与死亡,担心出意外。病人反映,入院后就盼早日手术,一安排手术就惶恐不安,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尽管在手术日的前1天晚上服用安眠药,仍难以入睡。病人术前的这种恐惧与焦虑,将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如失血量大,刀口愈合慢等,而且这种恶劣的情绪状态还易引起并发症。因此,术前的心理护理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应当进行术前心理咨询。咨询应由有权威的医生和护士进行,耐心听取病人的意见和要求,向家属详细交待病情,阐明手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尤其对手术的安全作肯定的保证,决不应向病人交待什么千分之一的危险性,权威性的咨询对病人获得安全感极为重要。还要根据不同的病人,用恰当的语言交待术中必须承受的痛苦,如准备在局麻下做腹部手术,就应告诉病人术中牵拉脏器时会感到不适和牵拉痛,届时应有思想准备,并行深呼吸,努力放松,可以减轻疼痛等。对术后如需用引流管、引流器、导尿管及需在身上附加仪器者,术前也应向病人说明,使病人醒来后不至于惧怕。病房护士还应介绍手术医生和护士情况,在病人面前树立手术医生的威信,以增加病人的安全感,在术前让病人看一下术后观察室,介绍一下术后护理措施也是有益的。这些心理上的准备,对控制术中出血量和预防术后感染都是有益的和必要的,并可使病人正视现实,稳定情绪,配合医护计划。

手术后护理

手术后的病人,一旦从麻醉中醒来,最渴望知道自己疾病的真实情况和手术效果。由于躯体组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都会体验到刀口疼痛,加之躯体不能自由活动,又怕刀口流血或裂开,多产生焦虑不安的心情。开始他们感到当前的痛苦难熬,过2~3天疼痛缓解之后,就转而担心预后了。因此对术后病人的心理护理要包括及时告知手术效果。当病人回到术后室或从麻醉中刚刚醒过来,医生护士应以亲切和蔼的语言进行安慰鼓励,告诉他手术进行得很顺利,目的已达到,只要忍受几天刀口疼痛的痛苦就能恢复健康了。病人术后的疼痛不仅与手术部位、切口方式和镇静剂应用得恰当与否有关,而且与每个个体的疼痛阈值、耐受能力和对疼痛的经验有关。病人如果注意力过度集中,情绪过度紧张,就会加剧疼痛。意志力薄弱、烦躁和疲倦等也会加剧疼痛。从环境方面来说,噪声、强光和暖色也会加剧疼痛。因此,医生护士都应体察和理解病人的心情。从每个具体环节来减轻病人的疼痛,帮助病人克服抑郁反应。术后病人平静下来之后,大多出现抑郁反应,主要表现是不愿说话,不愿活动,食欲不振及睡眠不佳等。病人的这种心理状态如不及时地排解,必将影响病人及时下床活动,而不尽早下床活

动会影响病人心、肺及消化等功能,容易产生营养不良、静脉血栓或继发感染等。所以要努力帮助病人解除抑郁情绪,要准确地分析病人的性格、气质和心理特点,注意他们不多的言语涵义,主动关心和体贴他们。某些生活不便处要细致照顾,如喂饭、协助写信等。总之,使他们意识到既然已顺利度过手术关,就要争取早日恢复健康。

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实施越早越好。做好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可增加其安全感,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他们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手术治疗,为术后康复奠定基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