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中C――公园游人容量 A――公园总面积 Am――公园游人人均占有面积
2.综合性公园在城市中按其服务范围可分为全市性和区级公园。
全市性公园为全市居民服务,是全市公共绿地中面积较大、活动内容和设施较完善的绿地。用地面积随全市居民总数的多少而不同,其服务半径约为2~3公里,步行约30~50min可到达。区级公园是较大的城市中为一个行政区的居民服务的园林。面积按该区居民的人数而定,园内也有较丰富的内容和设施,其服务半径约为1~1.5公里,步行约15~25min可到达。如北京的紫竹院公园、上海的长风公园、广州的越秀公园等都是综合性公园。
3综合性公园的选址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综合性公园的服务半径应使居住用地内的居民能方便使用并与城市内主要交通干道、公共交通设施有方便的联系。
(二)符合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确定的性质和规模,尽量充分利用城市的有利地形、河湖水系,并选择不宜于工程建设及农业生产的地段。 (三)充分发挥城市水系的作用,选择具有水面的地段建设公园,既可保护水体,又可增加公园景色,并满足开展水上运动、公园地面排水、植物浇灌、水景用水的需要。
(四)选择现有植被丰富和有古树名木的地段。在原有林场、苗圃、丛林等基础上加以规划改造,这样有利于尽早见效,并可以节约投资。 五)选择有可以利用的名胜古迹、革命遗址、人文历史、园林建筑的地区规划建设公园,既可丰富公园内容,又可保护民族文化遗产。 (六)公园用地应考虑将来发展的可能性,留出适当面积的备用地。对于备用地暂时可考虑作为苗圃、花圃,待建设时再进行改建。
4.影响公园设施内容的因素 1、公园所在城市居民的习惯爱好
2、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对公园的要求以及公园在城市中的位置 3、公园附近的城市市政文化设施情况 4、公园自身面积的大小 5、公园自身的自然条件
5.综合性公园规划设计中公园出入口
公园出入口一般分主要出入口、次要出入口和专门出入口三种。主要出入口的确定,取决于公园和城市规划的关系,园内分区的要求,以及地形的特点等,全面衡量,综合确定。一般,主要出入口应与城市主要干道、游人主要来源以及公园用地的自然条件等诸因素协调后确定。合理的公园出入口,将使城市居民便捷的抵达公园。为了满足大量游人短时间内集散的功能要求,公园内的文娱设施如剧院、展览馆、体育运动等多分布在主入口附近,或在上述设施附设专用入口,以达到方便使用的目的。为了完善服务,方便管理和生产,多选择较偏僻处,将公园管理处设置在专用入口附近。为方便游人,一般在公园四周不同部位选定不同出入口。如公园附近的小巷或胡同,可设立小门,以免周围居民绕大圈才得入园的不方便。公园出入口的设计,首先应考虑它在城市景观中所起到的装饰市容的作用。也就是说,主要出入口的确定,一方面要满足功能上游人进、出公园在此交汇、等候的需求;同时要求公园主要出入口要有美丽的外观,成为城市园林绿化的橱窗。
6.综合性公园按功能可以分为哪几个区,设计时各有什么要求?
1、静态观赏区以大面积草坪为主,结合花卉灌木图案,构成开放式的绿地景观。
2、动态观赏区由花卉观赏区和水景园组成,其中花卉观赏区主要种植四季花卉树木,强调植物观赏功能。 3、儿童活动区布局灵活多变,设置沙坑、画板等儿童游乐设施,满足儿童游戏活动的需要。
4、青年活动区采用集中与分散的布局方式,用乔灌木分割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封闭空间,为青年人谈情说爱、读书谈心提供活动场所。 5、老年活动区由两部分组成:其一为活动区,供老年人强身健体、散步、练气功等;其二 为休息区,供老年人自娱自乐、下棋、打扑克、聊天。
6、综合活动区为公园主要活动场所,以下沉式广场为载体,音乐为主题,为市民创造良好 的文化艺术氛围,提供多方位、多功能的综合服务功能。
7、管理用地内设管理用房与公厕,建筑单体应设计新颖,与公园环境协调统一。规划在空间布局与功能分工的基础上,分别进行了道路设计与入口规划、绿化规划与景区设计、重点部位详细规划设计等。
7导游线的形式
三段式:序景—起景—发展—转折—高潮—转折—收缩—结景—尾景。 两段式:序景—起景—发展—转折—高潮(结景)—尾景。
8,儿童公园绿化配置有什么特别的要求?
1.儿童公园的选址用地应选择通风好,日照佳,排水畅,交通安全的地区 2.儿童公园的用地规划绿地应占60%以上,具有良好的活动环境 3.儿童公园的地形.水体应体现美观.安全的原则
4.园内的活动项目应注意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和安全性
5.种植设计应模拟自然景观,创造身临其境的森林环境,可适当设置植物角.有毒,有刺,有刺激性,有异味,绐人体带来危害的植物不可以使用.以免发生事故。
9.儿童公园道路与场地设计时有什么要求?
通向儿童活动场地的道路和儿童活动场地内的道路表面要平整防滑,而通向幼儿活动场地道路还要方便婴儿车通行,在幼儿活动区中应有一片硬地,供小孩玩小车,骑三轮等。在所有的游戏设施下都应该采用保护性的地面(例如沙地、注塑橡胶、橡胶垫等),以减少从设施上跌落的伤害。
针对幼儿使用者,可采用活动量适中的智力型、体力型活动设施,如沙坑、滑梯、转盘、翘翘板等。沙坑可以吸引和容纳大量的孩子进行长时间的活动,因此沙坑是幼儿游戏场地中不可或缺的设施。沙坑应位于既能晒到太阳,又远离风道的地方,这样雨后会很快晒干,同时有利于沙坑的杀菌和消毒,并避免沙子被风扬起;另外,沙坑中可增加一些辅助元素以增加沙坑的乐趣,如游戏屋或平台等。有条件的情况下可结合沙坑设置水源,这样儿童可以把水引到沙坑来,将干沙变为具有可塑性的湿沙以增加玩耍的乐趣。但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对危险的认识和躲避危险的能力弱,需要成年人的随时看护,因此在儿童活动场地的边上要设置可供孩子监护人休息交谈的场所,也可以结合成人休息场地进行幼儿期儿童活动场地的设计。! 童年期儿童活动场地
童年期偏好活动量较大的智力型、冒险型活动设施,如迷宫、悬索桥、攀登架、浪木等。同时这一时期的儿童追求冒险和刺激,他们常因某些传达出轻微危险信号的地方而兴奋,因此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对公园里的某些地块不加设计而保持其自然的状态,并可以通过人为的种植一些植物,布置一些石头和表面粗糙的材料招来昆虫、鸟类和小动物等。但无论如何,都要确保不能因为视线阻隔或容易迷路而使这个“自然的天堂”充满危险。 学龄少年期儿童活动场地
针对学龄少年期使用者,应以体育活动场地为主,并可加入一些文化性的东西,如用解说性标牌来标明植物的种类,或是设置一些人物雕像,还可以增加日晷、温度计、风向标等科普设施,可以向使用者讲述关于时间、季节和天气的概念,激发少年儿童对科学知识的兴趣。
10,什么是带状公园,其设计要点有哪些
沿城市道路、城墙、水系等,有一定游憩设施的狭长型绿地。
11,街旁绿的的开辟路径有哪些? 以营造景观为先导,展示城市个性风采
充分挖掘反映城市历史文化内涵的素材,将绿色融于城市文化之中 从植物入手,通过配置方式多样化,营造出丰富的园林景观
遵循生态学原理,从树种的丰富性、科学性等方面,贯彻可持续发展观 树种选择做到“适地适时”,生态设计的合理
树种配置应满足观赏要求,符合人的视觉及心理需求 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绿色“软”空间与灰色“硬”空间并存 树种选择要与其所处场地和谐统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