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二) 第 2 课时
教学内容:除加、除减混合运算 例2 “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理解掌握含有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2.,合作探索含有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锻炼思维,提升能力。
3.在学习的活动中,增强学生类比迁移和抽象概括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含有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掌握含有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口答列式
⑴32与18的和是多少? ⑵32减去18的差是多少? ⑶40除以8,商是多少? 2.脱式计算
35-4+27 70-20×3 5×3+3 学生计算,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揭题:上节课我们在购物商场解决了小军和小晴的购物问题,这节课我们继续解决问题。 二、探索交流 1.教学例2。
(1)出示例2情境图,让学生认真观察情境图,理解题意。 提出问题:买1支钢笔和1个订书机,一共应付多少元?
引导:根据这个问题,我们要先知道什么?(1支钢笔和1个订书机的价钱)题中直接告诉我们什么?没有直接告诉我们的是什么?与这个问题相关联的是什么条件? (2)思考:怎样求出一共应付多少元?你能列综合算式解答吗? 让学生先独立列式,再交流。 指名汇报,教师板书: 40÷5+12 12+40÷5
说说每一步列式表示的是什么?
这两道算式我们都先求的是什么?(一支钢笔的价钱)
明确:40÷5表示一支钢笔的价钱。12是一个订书机的价钱,相加表示一共应付的价钱。 那么我们在计算时应该先算什么呢?互相说一说。 指名回答。(先求一支钢笔的价钱,先算算式40÷5)
学生计算,指定两名学生板演,订正时要提醒学生注意书写格式。 40÷5+12 12+40÷5 =8+12 =12+8 =20(元) =20(元) (3)总结运算顺序。
出示:40÷5+12 12+40÷5
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是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计算时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今天的这两道算式是含有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计算时应该先算什么? 明确:把乘法换成除法的,计算的时候也要先算除法,再算加、减法。 2.试一试。
出示题目,让学生先读题,理解题意,再列出综合算式,最后指名汇报交流。 学生列式:15-40÷5。
引导:在这个算式里,“40÷5”表示什么?(求一支钢笔的价钱) 追问:这道算式,既有减法又有除法,应该先算什么? (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指名板演: 15-40÷5 =15-8 =7(元) 三、反馈巩固
1.完成教材 “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说说每题应先算什么,再计算。 2.完成教材 “想想做做”第3题。
先让学生估计出上下两题哪一题的得数大一些,并说说估计的方法。再让学生独立计算比较,集体交流,说说计算的方法,验证自己的估计是否合理。 3.完成教材 “想想做做”第4题。
先让学生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然后全班汇报,教师结合学生错例适当追问,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四、总结反思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板书设计 除加、除减混合运算
买1支钢笔和1个订书机,一共应付多少元? 40÷5+12 12+40÷5 =8+12 =12+8 =20(元) =20(元)
答:一共应付20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