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计数的基本原理 教案

计数的基本原理 教案

来源:智榕旅游
《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学生能

1.理解并掌握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用它们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2.创设情境,将一些实际问题归结为一个分类或分步的计数问题,提升建构思维能力;

3.通过组内合作探究,认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内在联系,感受到亲切、和谐的学习氛围。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两个计数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2、难点:如何判断完成一件事是分类或分步完成

3、突破难点分析:要准确的判断是分类还是分步去完成一件事,首先得明确这是一件什么事,该怎样去完成。在分析的过程中,便会发现有些事可以按某些方法独立完成,有些事需要多个步骤才能完成。能独立完成的就用分类,需多个步骤完成的就用分步。为此,设计了两个小组活动来让学生体会。 三、教学策略:

本节课的课本引例、例题同学们通过预习大多都能看懂。为了贴近学生实际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创设情境和例题的选用上,选择了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事例。

本节课采用了老师引导启发,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进行教学。利用多媒体显示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小组活动,具体地分析

比较,进而归纳总结,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既关注了学生的认知基础,又促使学生在原有认知基础上获取知识,提高思维能力,保持高水平的思维活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问题1:从甲地到乙地,可以乘火车,也可以乘汽车,还可以乘轮船。一天中,火车有4班, 汽车有2班,轮船有3班。那么一天中乘坐这些交通工具从甲地到乙地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

问题2:从甲地到乙地,要从甲地先乘火车到丙地,再于次日从丙地乘汽车到乙地。一天中,火车有3班,汽车有2班,那么两天中,从甲地到乙地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

【设计目的】:选择学生身边的素材作为新课引入的实例,利用简单的

熟悉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级性,让学生在迫切要求下去探究。

2.逐层探索,构建新知

在刚才的第一问中,我们要完成什么事?要怎样去完成?

从甲地到乙地:(任选一种交通方式)一步到位,直接完成。 在第二问中呢,我们要完成什么事?又怎样去完成?(先到丙地,再到乙地)

从甲地到乙地:不能直接完成,需要分步完成。 第一步:从甲地到丙地,第二步:从丙地到乙地。 比较两件事的完成过程,你能发现它们的不同之处吗?

完成一件事:一步到位,直接完成;不能直接完成,需要分步完成。 学习小组活动一:议一议,如何完成以下这些事情。 (学生在各自的学习小组内讨论之后,由小组代表发言。) 【设计目的】:让学生感知完成一件事,可以分类去解决,或者分步

去解决。

情境1、节目主持候选人中有4名男同学,8名女同学, (1)从中任选一人主持节目;

(2)从中任选一个男同学和一个女同学共同主持节目。 情境2、书架上有40本不同的语文书,30本不同的数学书,20

本不同的英语书,

(1)从书架上任取一本书; (2)从中任选三本不同科目的书。

学习小组活动二:算一算,完成问题1和问题2中的事情分别有多

少种不同的方法。

【设计目的】: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去计算,在与同学的交流中完善

其方法,找到其中的规律。

问题1,分类完成: 第一类:乘火车,4种方法; 第二类:乘汽车,2种方法;

第三类:乘轮船,3种方法。共4+2+3=9种方法。 问题2,分步完成:

第一步:从甲地到丙地,3种方法;

第二步:从丙地到乙地,2种方法。共3×2=6种方法。 3.比较归纳,深化概念

学习小组活动三:想一想:分类完成的计数问题如何计算?

分步完成的计数问题如何计算?

【设计目的】:学生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计算,找到规律,用自己

的语言表述出来,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分类解决:完成这件事的所有方法数为各类办法的方法数之和。 分步解决:完成这件事的所有方法数为各步方法数之积。 (由两位同学作总结发言)这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分类计数原理和分步计数原理的内容。

分类计数原理:完成一件事情,有n类办法,在第1类办法中有

m1种不同的方法,在第2类办法中有m2种不同的方法……,在第n类办法中有m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m1+m2+ …+mn种不同的方法。

分步计数原理:完成一件事情,需要分成n个步骤,做第1步有

m1种不同的方法,做第2步有m2种不同的方法……,做第n步有m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m1×m2×…×mn种不同的方法。

什么时候用加法原理,什么时候用乘法原理呢?

再次强调加法原理中的每一种方法都能独立完成这件事,而乘法原理中的各步中的方法不能独立完成这件事。 4.学以致用,培养能力

(1)解决情境1和情境2中提出的问题。(学生独立解决) 【设计目的】:前后呼应,用已学知识解决提出的问题,达到学以致

用的目的。

(2)教室在三楼,从楼外到教室里面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 (3)课本、学习指导与练习部分题目(根据时间灵活掌握)。 5.总结反思,提高认识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在知识方面有什么样的收获? (1)知识积累:分类计数原理、分步计数原理。

(2)思维体验:通过了一些具体的问题分别归纳出了分类计数原理

和分步计数计数原理,由特殊到一般是重要思维方式之一。

6.布置作业,拓展知识 (1)P146 2、4、5

(2)实际应用: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实际生活中的计数问题,并想办

法解决它。 五、板书设计

11.1计数的基本原理 问题1 问题2 分类 相加 分类 相乘

学生板书 投影区域 4+2+3 3×2

N=m1+m2+ …+mn N=m1×m2

×…×mn

情境1 情境2

东平县职业学校优质课评选 11.1计数的基本原理

2014年4月16日

创新点及创新教学设计

1、从生活实例出发,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生活有多宽,数学就有多广,逐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渗透数学文化。 2、由特殊到一般。

两个原理的推导注重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充分展示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感到自然,没有突兀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采用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4、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教学特色

以问题为纽带 化结果为过程 把知识变成能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