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85237A*
(10)申请公布号 CN 102485237 A(43)申请公布日 2012.06.06
(12)发明专利申请
(21)申请号 200910024290.2(22)申请日 2009.10.13
(71)申请人张晨芳
地址510010 广东省广州市流花路111号广
州军区总院外科(乳腺)申请人贝芝芬
张晨晖(72)发明人贝芝芬 张晨芳 张晨晖(51)Int.Cl.
A61K 36/282(2010.01)A61P 35/00(2010.01)C12N 1/00(2010.01)A61K 35/32(2010.01)A61K 35/64(2010.01)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6 页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54)发明名称
青蒿酿液及其酿制技术与其“曲”的制作方法(57)摘要
青蒿酿液是以青蒿、糯米为原料,采用古传统发酵技术加以改进而酿制成的一种纯酿液。青蒿中的主要有效成分青蒿素存在于植物细胞的腺体中,不溶于水。目前无论是用有机溶剂提取还是化学合成,都存在工艺复杂、成本太高、毒性的问
“曲”题。本发明采用糖化与发酵并行型的多菌种
和喂饭法、复式发酵工艺,其特征在于整个酿制过程控温在35℃以下,发酵期长(90天以上),制成的青蒿药酿含多种营养物质和青蒿中的整个药效成分。经对乳腺癌、肺癌细胞作细胞毒试验,能在20个小时内全部杀死:经20余人服用,看到了对一些疑难病症有理想效果,未发现毒副作用。CN 102485237 ACN 102485237 A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一种以青蒿、糯米为原料,采用糖化与发酵并行型的多菌种曲和用喂饭法、复式发酵的生产工艺,将青蒿叶末分批直接入酿,经在低氧、低温、避光下慢发酵,酿制出的青蒿纯酿液,其特征在于:(1)原料青蒿不经捣汁、蒸煮,是直接入酿;(2)该酿液含有青蒿全草的药效成分。
2.青蒿酿液的制备方法,其工艺流程包括:将干净的青蒿叶粉碎备用,糯米用水浸泡、蒸熟透后冷水淋却,入缸拌曲、搭醅→出酿后,加水、拌匀→分两次加入青蒿叶末和曲,搅拌→灌埕,进入慢发酵→压榨,灌埕陈酿,进一步生物反应→过滤、装瓶→包装、检验。其特征在于:(1)发酵期长(在90天以上),能酿制出青蒿中的整个药效成分;(2)整个工艺流程中严格控温在35℃以下,使青蒿的药效成分不受破坏;(3)酿取率高,无毒,成本低。
3.“曲”的制作方法:取辣蓼草叶末、新早谷米粉→加水,拌匀后→上框压平,切块,滚角后接种→装帘,保温培养→出窝,晒药→成品(入陶坛中保存)。其特征在于:(1)是古镇百年老厂的前辈师傅传承下来的“曲”种,再经长期人工选育、驯养,从而获得了优良的、符合酿制青蒿条件所需的,发酵正常,糖化、发酵并行,温度容易控制,能抑制杂菌生长,生酸量少,酵母菌强壮的多菌种“曲”。(2)青蒿叶可不经过高温或在沸水中熬煎,酿液不经高温杀菌,青蒿酿液经细菌培养:无有害菌生长。
4.此曲种和生产工艺同样适用于其它中草药的酿制。
2
CN 102485237 A
说 明 书
青蒿酿液及其酿制技术与其“曲”的制作方法
1/6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草药药酿的生产工艺,特别是涉及一种抗恶性肿瘤、防治多种疑难
病症的青蒿药酿及其酿制技术与其“曲”的制作方法,属于医药领域。
[0001]
背景技术
中草药青蒿,源于祖国传统医药宝库,性味苦寒,无毒,归肝、胆、肾经,具有清热、祛暑、除蒸、截疟等功效,为传统清热解暑药。青蒿除有抗疟功能外,尚有调节免疫、抗血吸虫病、抗病毒、抗菌、抗内毒素及祛痰、镇咳、平喘等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投入到青蒿素类化合物的抗肿瘤研究中。[0003] 从青蒿中提取的青蒿素,是有过氧基团的倍半萜内酯药物,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21世纪替代奎宁最有效的抗疟药。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青蒿素只所以能治疗疟疾,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它与疟原虫中的高铁成分结合后,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可以破坏细胞膜的“自由基”,从而使单细胞疟原虫死亡。正是基于这一原理,科学家们认为,青蒿素有治疗癌症的潜力。
[0004] 美国生命科学杂志(LS)刊出的一项研究报告说,青蒿素能在16小时内几乎将所有与之接触的人乳腺癌细胞杀死,称“它有可能成为无毒的抗癌药”。另有研究表明,白血病细胞与青蒿素接触后,在8小时内就被消灭。研究人员还做了一些试验:例如一只患有严重骨癌的狗已不能行走,在接受青蒿素治疗以后5天就恢复行走。关于“青蒿素有望成为抗癌药”的问题,国内外已有很多报道。[0005] 青蒿素来源于青蒿的叶,它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的腺体中,属于胞内次级代谢产物。提取介质首先从原料颗粒外部扩散进入颗粒内部和细胞内溶解青蒿素,由于内外青蒿素浓度差异,青蒿素再扩散进入主体溶液。青蒿素不溶于水,在油中溶解度也不大;在提取时温度超过摄氏60度以后,则过氧桥结构很快破坏,完全失去药效。目前工业生产提取青蒿素的方法,是将青蒿叶粉,用120#汽油浸提2-3次,经减压浓缩析出粗品,再用50%、95%乙醇重结晶,再经过分离、提纯,获白色青蒿素。青蒿中青蒿素含量只有0.1-1%,低于0.5%就没有工业提取价值。用传统有机溶剂搅拌提取青蒿素,如乙醚提取物药效高而稳定,但用药剂量偏大,且剂量增大后显示毒性,需进一步纯化,更好集中有效物质,提高疗效。提取环节多,费时费力,成本高,产量低,毒性等问题,难以满足需要。[0006] 《青蒿素结构的测定与全合成经过》一文中“:青蒿是一株救命草”,青蒿素结构和全合成的实现,为青蒿素衍生药物开发奠定了基础,但其本身由于工艺复杂、成本太高而不能投入生产。”(来源:科学时报发布日期:2008-12-02)
[0007] 美国科学家在青蒿里发现了一种与青蒿酸合成有关的新酶。将制造这种酶的基因植入酿酒酵母后,酵母制造出了青蒿素的前体物质——青蒿酸。利用微生物合成化学物质以增加产量、降低成本,有望大幅增加青蒿素产量、降低治疗疟疾的费用。但付诸实用至少还需几年时间。(来源:新华社录入时间:08。08。02。)
[0002] [0008]
由于青蒿的神奇药效,吸引了世界目光。当前的目标是要研制出成本低、价格低,
3
CN 102485237 A
说 明 书
2/6页
能够为门诊病人接受的无毒口服药,以达到“全球共享廉价”的目的。《中国药酒大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991年5月)“前言”指出:“早在晋代<肘后备急方>中就有黄连酒治赤白滞下,青蒿酒治疟的记载”“实验还表明,有些药物制成酒剂后,具有其它剂型所没有或者远远不能相比的功效”。在该书第113页中有“青蒿酒,主治虚劳久疟。制备方法:青蒿捣汁,煎,如常酿酒。资料来源:明.《本草纲目》。”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0010] 1、提供一种符合青蒿条件、成本低提取率高、能进行批量生产的酿制工艺。[0011] 2、以提供一种含有青蒿中整个药效成分、无毒的青蒿全草纯酿液。[0012] 3、以提供一种价格低、能为门诊病人接受的、适用于儿童的抗疟、抗恶性肿瘤以及调节免疫功能、抗内毒素、抗菌、抗病毒、抗寄生虫及祛痰、镇咳、平喘等作用的口服、外用的青蒿纯中草药。
[0013]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0014] 1、采用酿制青蒿的思考依据,以充分酿制出青蒿的有效成份。[0015] 古传统黄酒被称为营养性饮料,它是以糯米为原料,采用“曲”进行复式发酵,能酿制出营养极其丰富,如含21种氨基酸,其中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含较高的功能性低聚糖;已检测出的无机盐有18种之多,包括钙、镁、钾、磷等常量元素和铁、铜、锌、硒等微量元素;还含多酚物质、类黑精、谷胱甘肽等生理活性成分。[0016] 2、酿制青蒿有以下要点:
[0009]
(1)青蒿素等药用成分多为胞内产物,提取时有效成分从胞内释放,扩散进入提取介质比较慢,因此要选用酵母菌强壮的“曲”,发酵期要长;[0018] (2)提取青蒿素时,在温度超过摄氏60度以后则过氧桥结构很快破坏,完全失去药效。因此,青蒿原料不可经高温或在沸水中熬煎,整个工艺流程要严格控制好温度;[0019] (3)青蒿酿液不经高温杀菌。因此“曲”和操作上要能严格抑制杂菌生长。[0020] 在把传统发酵工艺加以提高应用到中草药的酿制上,对“曲”种的选育、驯养,和酿制的操作方法,进行了不断探索、研究和总结、提高。
[0017]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青蒿的酿制工艺[0022] 原料:糯米、青蒿(最好是鲜草的叶或当年割下晒干的叶)、曲、水。[0023] 比例(市斤):米100斤;青蒿干叶约50斤;曲约1斤;水约150斤。[0024] 酿制的原理和操作方法:[0025] 应注意几点:[0026] 1、要保持发酵室、设备及工作人员的清洁卫生;[0027] 2、酿制多在寒冷季节,江南多在立冬开始,立春停止。在西安,可在十月开始。在低温下有害微生物不易生长繁殖,且有利于长时间慢发酵。[0028] 3、严格控制发酵温度,防止酸败。前酵温度偏高,发酵中期酵母即开始衰退,易引起杂菌污染繁殖而酸败。后发酵期的温度最好控制在15度以下。
4
CN 102485237 A[0029]
说 明 书
3/6页
4、生产在缸、坛中进行,采用供微氧的操作工艺。缸、坛的毛细孔具有能及时排出
二氧化碳、吸收新鲜空气的透气功能,促使酵母不断繁殖发酵期长。[0030] 操作方法[0031] 1、将干净的青蒿叶粉碎,将“曲”磨成粉,备用;[0032] 2、糯米浸泡、蒸熟透后冷水淋却,使降温至28~30℃,入大缸拌曲、搭醅,加盖,保温;
[0033] 3、经24-30小时后出酿液,开动缸盖,使缸内温度降下来,并可排出二氧化碳,供给氧气,促进发酵;[0034] 4、再24小时后酿块浮起,按比例倒入冷水,切块、翻转;[0035] 5、再一天后,第一次喂饭,倒入青蒿30斤,加曲拌匀,进行前期发酵。用喂饭法,在原料递加连续发酵的情况下,酵母菌不断获得新营养,并起了多次扩大培养作用,能生成更多酵母细胞,使酵母不易早衰。[0036] 6、过12-18小时后开耙,拌缸。通过上下搅拌,不但调节品温,而且增加了给酵母供氧量,排除二氧化碳,发挥酵母在醅中的绝对优势;[0037] 7、次日,进行第二次喂饭,每缸倒入青蒿20斤,加曲,拌缸;[0038] 8、再一天后,灌入小埕(每埕30斤),液面距埕口约10公分,扎好埕口,以利于在低温、低氧下进行慢发酵;慢发酵期长短与气候有关,一般在90天以上。[0039] 9、压榨过滤[0040] 10、灌入小埕(用荷叶、竹叶、泥封口)入库,陈放一个月以上。[0041] 11、过滤→装瓶;[0042] 12、贴瓶签→包装;[0043] 13、检验合格→出厂[0044] “曲”的制作方法[0045] “曲”的制作方法有传统法和纯种法两种,我们采用的是传统法制作的多菌种曲,实践证明:单一菌种的曲不及传统法制作的多菌种曲好。在一个保留古传统酿制技术的千年古镇里的民间师傅中,挑选到传承下来的“曲”种,再经长期人工选育、驯养,从而获得了符合酿制青蒿条件所需的“曲”种。[0046] 原料:新早米粉;鲜辣蓼草;水;曲母(挑选优良的,香味好,质地疏松,无虫蛀,并在大生产中发酵正常,协调好糖化和发酵之间的速度,温度容易控制,抑制杂菌生长,生酸量少,酵母菌强壮的)。[0047] 配料:新早米粉∶鲜辣蓼草∶水=20∶(0.4-0.6)∶(10.5-11)[0048] 制法[0049] 1、割取新鲜辣蓼草晒干、取叶,粉碎成粉末,备用;[0050] 2、新早谷除壳、磨粉、过筛,按比例加入辣蓼粉、水,拌匀后;[0051] 3、压平,切块,滚角后接种;[0052] 4、装帘。摆放时曲坯间保持0.5厘米空隙,培养室温度32-35℃,相对湿度应掌握在95-100%,如达不到,可向室壁及地面洒水增湿;经4-6小时,孢子开始萌发;[0053] 5、经10-16小时后,最高品温应控制在35℃,如太高,可翻面一次,略开门窗,并进行放潮,此时相对湿度可掌握在85-90%;
5
CN 102485237 A[0054] [0055] [0056] [0057] [0058] [0059]
说 明 书
4/6页
6、再经24-28小时,待长满菌丝后,表面看上去有如一片绒毛;7、出窝,晒药。晒药温度在40-45℃,共约晒5-6天,此时含水量为14-15%。8、成品(入陶坛中保存)。注意点:1、掌管好培养室的温度,最高品温应控制在35℃。
2、在整个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进入培养室都要穿戴消毒过的衣、帽和鞋子,操作
时要用75%酒精擦手消毒,并注意个人卫生。[0060] 青蒿酿液的检测[0061] 感观:在发酵的前一个月,呈有白色混悬物的液体,沉渣中有雾状白色物;在两个月后呈金黄色透明液体,沉渣中的雾状白色物渐渐消失。[0062] 清香、味苦,有清凉感。
[0063] 青蒿酿液检测(酿制一个半月时的酿液)[0064] 原料青蒿干叶中青蒿素含量:294.9ug/g(这批原料青蒿干叶是从陕西安康正大药业公司购取,已库存两年,青蒿素的含量明显偏低)。[0065] 发酵液的上清液中青蒿素含量:1.432ug/ml[0066] 发酵液沉淀物(渣)中青蒿素含量:180.7ug/g[0067] 几点探讨:[0068] 1、呈有白色混悬物的液体无法做定量分析,只能直接取上清液经微孔膜过滤后检测所得(《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第233页)。酿制期短时,有呈乳白色物混悬在酿液和沉淀物中,该乳白色物可能就是青蒿素。[0069] 2、青蒿酿液的感观变化:因在后发酵过程中,随着时间的延长,乳白色物渐消失而成金黄色透明液;由于受到微生物与其他物理化学因素的影响,还能生成各种高级醇、有机酸、酯类、醛类、酮类和微生物细胞自身的含氮物质等,增加药物的亲脂性(油溶性)和稳定性,而它们本身也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例如:在发酵过程中由于酵母菌生命活动而产生琥珀酸,是否会形成青蒿琥酯类等青蒿素衍生物。[0070] 3、酿液中还含有青蒿素以外的青蒿中药效成分,由于酶的复杂生化反应,而生成青蒿衍生物。[0071] 4、按原料中糯米与青蒿叶末比例,沉淀物中青蒿占三分之一,则每克青蒿沉淀物中青蒿素含量应×3,即:180.7×3=542.1ug/g发酵液沉淀物(沉渣)中青蒿素含量:542.1ug/g+发酵上清液中青蒿素含量:1.432ug/ml+绝大部分的呈有雾状混悬物的液体中青蒿素含量。这说明:用本发明酿制一个半月的酿液中,明显高于有机溶剂提取的青蒿素含量(294.9ug/g)。[0073] 5、这批原料的青蒿干叶是从陕西安康正大药业公司购取,已库存两年,青蒿素的含量明显偏低,已不适用于目前的工业化生产;而采用本发明,能生产出含有一定浓度药效成分的青蒿酿液。节省了药材资源。[0074] 《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书中指出“:青蒿的化学成分,迄今已从中分离得到170余个化合物”。有机溶剂提取的青蒿素,是这170余个中的1个化合物。[0075] 毒理试验
[0076] 从古医籍和现代药理、毒理学研究证明,青蒿无毒。本酿制是采用古传统发酵技
[0072]
6
CN 102485237 A
说 明 书
5/6页
术,用糯米和曲搭醅,不可能会生成有毒物质。但为了亲自先体验,先由参加青蒿酿制的研制人员等共有10余人服用,无毒性反应的情况发生,其中一名,已连续服用六个月余,开始时每日100毫升,分3-4次服;一个月后每日60毫升,分3次服,至今无毒性反应。[0077] 做皮肤局部贴敷或涂搽,无刺激性和不良反应。[0078] 临床试验
[0079] 正规的临床试验,有待于在广州军区总院做临床。我们已经服用的人员有以下体会:
[0080] 例1、皮肤病。两小腿前皮炎已半年余,皮肤粗糙,发痒,尤其是晚上痒得坐起来抓。用青蒿酿液的沉渣涂搽、贴敷局部,日3次,发痒一天比一天好,半个月后发痒明显减轻,一个月后皮肤正常、不痒而完全好了。[0081] 有身上起疙瘩的,洗澡盆水温在不到35度时,抓一把青蒿酿液的沉渣放入,人泡在里面十几分钟,感到皮肤发滑、全身很舒服。[0082] 例2、感冒。因天气突变降温、受凉,致打喷嚏、流清鼻涕,咽喉疼。含服了青蒿酿液,并用棉签沾上塞到鼻腔里,第三天就好了,没出现发烧、咳嗽、吐痰等症状。[0083] 胃肠型感冒。口服青蒿酿液加上用艾条灸腹部穴位,立即见效。[0084] 例3、口腔有一薏米粒大的慢性溃疡,用棉签沾上青蒿酿液涂抹,三天后溃疡面消失。
[0085] 例4、对青春痘有效。[0086] 例5、老年性搔痒,涂上青蒿酿液可马上有效。[0087] 例6、男,81岁。血压偏高,平时在160/90以上,尤其在天气突变、气压低的情况下,血压收缩压到170-190,舒张压到101,脉搏出现明显漏跳、头晕。门诊所给服“安博维”无效,降压药量加大能使血压下降但稳不住。5月11日开始服用青蒿酿液,日2次每次20-30毫升,血压渐趋稳定在正常范围,一个月后,虽天气变化大,一般情况下血压都在121-138/80-86,心率也趋正常,无明显漏跳现象。[0088] 例7、甲状腺功能亢进。女,75岁。2005年因过度劳累,9月开始体重从102斤到11月降到84斤,2008年降至不到70斤。感到全身发热,常常满身大汗,心跳得厉害,心率常在100次/分以上,并有明显漏跳。摸到颈部有肿块,疑甲状腺出问题,去医院做彩超检查:右叶甲状腺大小2.2×2.8×3.5;左叶:2.0×2.5×4.0。轮廓清楚,腺体内光点粗密分布不均匀,彩色多普勒显示内见较丰富的血流信号。峡部厚度0.7。彩超提示:双侧甲状腺弥漫性肿大(提示:甲状腺功能亢进)。查血: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12.15,游离甲状腺素18.78,促甲状腺素<0.005,确诊为甲亢。本人不愿接受同位素治疗。今年3月12日开始含服青蒿酿液,同时用沉渣贴敷甲状腺局部,临床症状逐渐消失,左侧甲状腺已摸不到,右侧也明显缩小(能摸到小于拇指末节),至5月20日,体重已增加了10市斤。青蒿素能治系统性红斑狼疮,甲亢也是一种自体免疫系统疾病,也出现全身发痒,尤其是两小腿、背及上臂,刮治后排出粘性物,小腿踝部肿消失;双眼流出无色粘液,嗓子有粘稠物吐出,持续时间比较长。
[0089] 经广州军区总院药理部对乳腺癌、肺癌细胞作细胞毒试验,能在20个小时内全部杀死。现正在做动物试验,后再做临床。[0090]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在于:
7
CN 102485237 A[0091]
说 明 书
6/6页
1、本发明是酿制出青蒿全部药效成分的青蒿纯酿液,它具有青蒿全草的药效作
用。青蒿,来源于古代经典名方,指的是青蒿全草的药效。目前临床上应用的只有青蒿素及其几种衍生物,青蒿素只是青蒿的170余个中的一个化合物。[0092] 2、本发明工艺是采用糖化、发酵并行型的多菌种“曲”,先在大缸里搭醅,用“喂饭法”进行复式发酵;后再灌入小埕中,在低温(最好在15℃以下、低氧(液面距扎住的埕口约10公分)、避光下长时间(三个月以上)进行慢发酵,发酵期长,以充分酿制出水溶性及水不能溶解的原料中有效成份,提取率高于有机溶剂。[0093] 4、本发明的酿液无毒,不采用食用酒精或其它白酒;不含激素,不加色素、香精、防腐剂等任何化工调料和添加剂。有机溶剂提取的青蒿素有毒。[0094] 5、本发明成本低,有望能成为价低、无毒、能为门诊病人接受的口服药。[0095] 6、本发明的酿液是含少量酒精的饮料(酒度13左右,糖度<5,酸度<0.45),吸收快,服用后很快通达人体经络血脉。口服型青蒿素在胃肠中易分解,排泄快,吸收较差。[0096] 7、保质期长。国家关于《预包装饮料酒标签通则》指出:“葡萄酒和酒精度超过10度的其它饮料酒可免除标注保质期。”[0097] “青蒿是一株救命草”,青蒿源于祖国传统医药宝库,愿本发明能使青蒿更好地发挥其药效作用,以造福于人类。[0098] 参考文献:
[0099] 《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屠呦呦编著 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2009.1[0100] 《本草纲目》明。李时珍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1999.7[0101] 《中国药酒大全》陈熠主编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991.5[0102] 《黄酒生产工艺》轻工业技工培训教材《黄酒生产工艺》编写组编1983.1[0103] 《葡萄酒、果酒与配制酒生产技术》陈騊声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1991.1[0104] 《酒曲生产实用技术》中国食品出版社出版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