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中国制造2025不断实施,越来越多的智慧工厂投入建设,机电类特种设备作为人员升降,物料搬运用重要设备也在向智能化方向发展,但是目前智能化特种设备领域暂无相关检验标准与检验规范,本文对特种机电设备安全检测与风险管理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特种机电设备;安全检测;风险管理 引言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特种设备的检验方式更加多元化,大数据在特种设备检验中的价值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将大数据技术手段应用于特种设备的检验中,可以通过数据的采集和监控,有效提升特种设备质量检测效率,为特种设备构建大数据风险评价体系。不仅如此,大数据还可以对特种设备的内部管理起到很好的优化作用,提升特种设备检验工作的开展质量。
1概述
安全防护系统在特种设备安全保障中具有重要作用,据统计,特种设备典型事故中由于其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或功能安全失效等原因导致的事故占很大比例,如何保证安全防护系统的有效性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功能安全保障技术是安全防护系统的技术关键,但目前国内相关研究处于起步阶段,总体水平落后于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开展特种设备安全防护系统功能安全保障技术研究,对于提升特种设备安全防护水平、保障公共安全意义重大。特种设备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是实现特种设备依法监管的基础,是完善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由于特种设备在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及本身所具有的危险性,世界多数国家都制定了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对其从设计、制造到使用、报废的全过程实施严格的管理。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通过技术性执法,有效地抑制了特种设备事故发生。我国特种设备法律法
规和标准体系的结构层次是:“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安全技术规范—相关标准”。
2机电类特种设备检验 2.1起重机新施工类别定性
1)由于起重机主参数为额定起重量、额定起重力矩、层数或生产率,对于起重机主梁跨度改变建议归于改造,因为主梁加长和截短可视为改变原主梁的结构形式,主梁受力点与形状发生了改变。2)由于主要机构(起升机构、变幅机构)形式定义不清晰,单速电动葫芦CD型与双速电动葫芦MD型电动葫芦互换建议归于修理,因两者传动形式接近,故可视为起升机构形式未发生变化。而对于更换不同形式的电动葫芦,如CD型电动葫芦、欧式电动葫芦、低净空电动葫芦,由于其布置形式、受力点、主要零部件形式不同,建议归于改造,认定为起升机构形式发生变化。3)由于调整控制系统定义不清晰,更换电动机调速方式建议归于重大修理,可视为更换(改变)原有控制系统;地面随行操作方式与地面遥控操作方式互换施工类别建议归于修理,因为改变或增加遥控器无需更换原有控制柜,可视为对控制系统进行调整。
2.2起重机械安装改造修理作业人员资格证件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核规则》中对于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格认定分类与项目里的起重机械作业只有起重机指挥与司机,已无起重机械安装改造修理作业项目。在起重机械监督检验时建议如果提供了在有效期内安装改造修理作业人员证件,按照安全技术规范执行;如果无,可作为无此项处理,《特种设备安全法》要求使用单位应对作业人员应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施工单位提供对取消作业项目资格许可的作业人员进行的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证明。
3特种设备大数据智慧检验平台的应用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特种设备的检验需求已经悄然发生了转变。现代化的社会发展要求特种设备的检验必须更加精密、智能,现有的特种设备检验平台需要利用大数据的技术不断优化升级。特种设备大数据智慧检验平台的应用,能够更
好地是特种设备不断优化已有的设备技术,达到更高的业务要求。特种设备大数据检验平台的构建目标是将特种设备运行数据标准、集中地建立起数据规范,对特种设备运行进行全生命周期的动态监督。在特种设备大数据智慧检验平台的构建中,需要遵循“一数三网”原则,“一数”指的是特种设备大数据智慧检验中心,“三网”指的是“互联网”“内网”“政府网”的综合应用。除此之外,特种设备大数据智慧检验平台还需要实现平台的外延扩展,建设特种设备大数据智慧监测平台、特种设备大数据应急管理平台、特种设备大数据质量管理平台等多种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特种设备平台网络。
4特种机电设备风险管理对策
加强管理技术,提升管理质量,对于特种机电设备的风险管理而言,首先,需要对特种设备进行安全检测,保障相关设备能够在日常工作中安全可靠地运行。在机电设备的安全检测工作中,首先要明确检测目标,而后依据目标制定检测过程,进一步完善技术人员的检测能力和水平,遵循以预防为主的检测原则,对各类检测技术进行科学性的更新,充分发挥监管效果。另外,还需要加强对机电设备质量的管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安全检测工作和风险管理措施,针对机电设备检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进行分析,及时提出相应的措施来解决相应的问题,并进一步对安全管理制度予以完善,充分发挥特种机电设备的作用,使其更好地为大众服务。
5特种机电设备风险管理具体措施
落实管理,(1)需要对各类检测仪器进行合理的配置,严格遵循规范性的检测要求,保证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还需要对各类检测仪器进行科学的配置,在操作过程中保证其更为简单实用。(2)做好质检工作,在采购仪器过程中,需要做好质量检查后才能入库,并安排专业人员进行验收。当各方面均符合标准后,还需要交给专业人员保管,并做好各项保养工作。(3)需要提升检测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操作能力。对于检测装备的升级而言,需要保证其检测质量。特种机电设备的自检自查工作是一门专业性极强的工作,要求检测人员拥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工作经验。另外,还需要检测人员拥有专业的资历证书,企业自检人员要求具备独立处理检测问题的能力,如果企业中不具备这种自检人
员,企业自检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做好自检人才储备,保证企业的自检质量。(4)在自检人员检验前,需要提前通知现场管理人员,要求停止对被检测设备的各项操作。如果检测人员需要爬高,还需要进一步注意高空作业,如发现零件不牢固则需要及时解决拧紧,保证操作安全。(5)建立奖励机制,为了进一步提高检测质量,需要加强员工对检测工作的重视程度,企业还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奖励机制,员工可以通过奖励机制提升员工检测意识,提升安全检测质量。
结束语
根据标准体系编制原则和要求,按照八大类特种设备安全防护系统功能安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围绕设计、制造、验收、运维、检测等重点环节,初步建立了特种设备安全防护系统功能安全标准体系框架,后续工作是按照标准框架要求完善标准体系表,包含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标准制修订需求,并优先开展以下工作。
参考文献
[1]李娟,刘丽梅,陈树芳,薛庆,李观松.特种设备健康监测技术与应用研究[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9(12):237-241.
[2]林涛,李青松,刘旭,袁长福,雷磊.机电类特种设备检验工作中的沟通探讨[J].中国特种设备安全,2019,35(11):52-55.
[3]崔璨.特种机电设备安全检测与风险管理研究[J].南方农机,2018,50(22):185.
[4]李官勇.机电类特种设备检验的保证率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8. [5]白雪梅.探究机电类特种设备检验数据规范化[J].低碳世界,2017(34):327-32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