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中的读写结合教学策略探索
•文/李根
读写结合是阅读与写 作的有机融合,创造性地 在阅读与写作之间架起了 一座桥梁。阅读教学是指 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获取 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 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写作教学是指导学生运用 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 的重要方式,是学生认识 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 表述的过程。《义务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 版)》在实施建议中对读 写结合的间接表述为:“要 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 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 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 机结合,相互促进。”由 此可见,读写结合教学不 仅指向学生从“学语文” 到“用语文”的学习形式 上的转变,更指向学生从 习得语文知识到提升语文 关键能力和个人必备品格 的核心素养上的发展。笔 者结合自己对统编教材的 使用情况以及读写结合教 学的实践与研究,简要谈 谈对统编教材读写结合教
学策略的探索与思考:“人文主题”是“生活中不缺少美, 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个主
一、“读”字当头,找准 阅读点,生成训练点
读写结合,读是写的前 提和基础。读什么内容,怎 么样来读,读到什么程度, 往往能够点燃学生阅读的 兴趣和写作的热情。就学生 目前所学教材而言,其实编 者在编写每一篇课文之初 都或多或少地设置了诸多 值得咀嚼和回味的阅读点 这一点从每个单元的导读 页中便可窥探一二。以“人 文主题”和“语文要素” 双线结构形式呈现出来, 更好地引领学生从文字表 面走进文本深处,触摸语 言文字的律动,感知作者 思维的驰骋和情感的飞扬
在三年级上册语文统编 教材中,共安排了八个单元 的导读页,每个单元都精 心设计了 “人文主题”和“语 文要素”双线交织的编排形 式,给读写结合的教学带 来了新的灵感和可挖掘的 阅读点。以第五单元为例,
题可以理解为鼓励学生做生活的观 察者和发现者。“语文要素”是“体 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 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 这个要素可以理解为让学生学习观 察方法和会写观察所得。第五单元 《搭船的鸟》描写了作者在去乡下 的路上观察并认识翠鸟的过程,尤 其是对翠鸟的外形和捕鱼时的动作 描写,观察极为细致,写作层次分明, 呈现出了一只美丽而灵巧的翠鸟形 象。结合单元双线主题以及课文中 的具体描写情形,能观察、会观察、 会写观察所得是本篇课文对学生语 文学习不同维度的要求。而这个要 求的有效达成必须依赖于对课文中 翠鸟外形和动作描写的具体学习, 这就是本篇课文聚焦的阅读点。以 此生发开来,指导学生迁移到生活 中去,观察生活,记录生活,为学 生提供了写作的训练点。学生的思 考也必将从最初的“就文本学文本” 所得内化为语文实践层面的思维深 度发展和作文能力提升。这才是读 写结合教学生成的训练点,立足文 本阅读,指向语文实践。
读写结合教学,阅读一定是放 在第一位的。要扎扎实实地对学生
今日教育
EDUCATION TODAY
November 2020
57
教学时,不仅要时刻找寻“读”的突破, 而且还要时刻强化“写”的意识,更要 时刻做好“写”的准备。
进行阅读教学,不仅教给学生阅读 咀嚼这一小练笔,不难发现, 跳出对翠鸟的印象,想必学 的方法,而且还要指导学生找准文 这正是对“美丽的校园,成 生眼中的其他小动物形象一 本中的阅读点。以阅读点为契机, 长的摇篮,梦想启航的地方” 定也是多姿多彩的。
生成语文实践的训练点,实现从阅 和“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 读写结合教学,终究还 读教学向写作教学的过渡,促进学 词语和句子,体会习作的乐 是要落实到具体的写作中来。 生从“学语文”到“用语文”的协 趣”这一单元双线主题的读 这也正是语文课程工具性的 调发展。
写结合训练点。教学时,要 体现。教学时,不仅要时刻 反复指导学生诵读和品味语
找寻“读”的突破,而且还 二、“写”字为要,把握训练点, 言文字,关注有新鲜感的词 要时刻强化“写”的意识, 梳理写作点
句,引导学生深入感受大青 更要时刻做好“写”的准备。 树下的小学上下课时的不同 把握训练点,梳理写作点, 读写结合,写什么内容,怎样 场景,借此为学生提供观察 让“读”与“写”真正内化 来写,写的效果如何,值得深人探 校园的支架和捕捉画面的视 于心,外践于行,带给学生 索与思考。读写结合的“写”不同 角,帮助学生梳理出清晰的 语文阅读素养的提升和写作 于纯粹地依据主题写作,它与文本 写作点,以达到对自己所在 能力的发展。
阅读息息相关,是立足文本阅读点 校园生活场景的写作目的。 的实践和延伸。基于此,在读写结 再以第五单元《搭船的鸟》 三、“读写”迁移,聚焦写 合教学中,要准确把握训练点,立 为例,同样是单元双线主题 作点,指向生长点
足文本实际对学生进行深人指导, 引领,培养学生能观察、会 帮助学生梳理写作点,为学生的“动 观察、会写观察所得的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 口说”或者“动笔写”提供学习的 素养和写作能力。教学时, 准(201丨年版)》在前言部 支架。
“翠鸟的外形描写”应当是 分提道:“语文课程致力于 在三年级上册语文统编教材中, 值得学生再三咀嚼的训练点。 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 八个单元的读写结合训练点,每一 观察细致,写得具体,极具 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个都是紧扣单元双线要素、依托文 特色,反复的阅读和品悟, 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 本实际展开的训练。以第一单元《大 让一只美丽的翠鸟形象跃然 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青树下的小学》为例,课后习题中 纸上。从整体到局部,抓特 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 设计了一个小练笔:“你的学校是 点、写外形,清晰而明了的 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 什么样的?同学们在学校里做些什 写作点梳理让学生对这只翠 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 么?选择一个场景说一说。”细细
鸟的认识更加深刻。而此时,
展打下基础。”确实,读写
58通鉴| Mirror !成长
结合教学的教育主张和价 值追求亦是如此。它不仅 仅是从阅读到写作的迁移, 也不仅仅指向学生的阅读 素养和写作能力,归根结 底是指向学生语文实际运 用能力的提升和综合素养 的发展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 素养》中将学生发展核心 素养表述为:“学生应具 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 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 格和关键能力。”那么, 到底什么是学生应具备的 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呢? 实际上就是学生能够赖以 生存的本领。而读写结合 教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就能够直接或者间接帮助 学生习得这种本领。以三 年级上册语文统编教材第 七单元《大自然的声音》 为例,课后习题中设计了 一个小练笔:“你听到过 哪些‘美妙的声音’?试 着写几句话和同学交流, 如‘鸟儿是大自然的歌 手……’ ‘厨房是一个音乐厅……’ ”针对这样的
读写结合训练点,课上着 重指导,帮助学生梳理出 具体的写作点,学生就能 依葫芦闕瓢仿写一个像样 的作文片段。可是,当学 生仿写完以后又该如何 呢?是不是还以同样的方 法继续仿写呢?回答肯定 是否定的。聚焦写作点的 教学仅仅是用以达成教学 目的,而真正的内核是指 向学生必备品格提升和关 键能力生长的核心素养的 培养。所以,面对这样的 小练笔,首先,教师在教 学之初就应该精心设计多 层次教学维度,可以紧扣 “知、情、意、行”等方面, 从知识点的学习和了解, 到情感上的熏陶和感染, 然后到写作方法的掌握和 夯实,再到具体的写作实 践,最后到融会贯通的消 化和吸收,让学生经历知 识和技能与自我思维的碰 撞和交融过程,让纯粹的 知识内化为坚实的思维方 式。其次,学生仿写完课 文中的小练笔之后,教师 还可以适时加以拓展和延
伸。以课文中的小练笔为“点”, 迁移到一类“面”的学习上来,加 深学生对习得知识的深层次掌握, 为形成牢固的本领打好基础:最后, 当一类练笔或者习作学习完以后, 教师还可以以归类梳理和整合的形 式,指导学生对其进行二次开发和 创造性设计,让习得性知沢变成永 久性能力,真正指向学生的生长和 发展。
读写结合教学,立足文本阅读, 注重写作实践,为学生阅读素养的提 升和写作能力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从 阅读到写作的深度融合,既为学生“学 语文”架起了桥梁,更为学生“用语文” 拓宽了思路。这或许才是“读写”迁 移所要实现的最终价值追求吧!叶圣 陶先生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 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 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 读写结合教学正是融阅读和作文的熟 练技能于一体的尝试,旨在用这些鲜 活的例子来指导学生的语文实践3确 实,找准阅读点,才能生成训练点; 把握训练点,才能梳理写作点;聚焦 写作点,才能指向生长点。读写结合 教学必将以关注“点”的教学坚守, 让学生收获“面”的素养成长。B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外国语
小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zrrp.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