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软基处理专项方案(换填为主)_secret

软基处理专项方案(换填为主)_secret

来源:智榕旅游


软基处理专项方案

一、工程概况

xx至xx国家高速公路xxxx至xx段建设项目,路线起点为xx市xx县xx水库和xx水库之间的xx张家,与xx至xx国家高速公路景德镇到xx段终点相接,沿线经xx市龙虎山管理区,抚州市金溪县陆坊(跨206国道)、城南、资溪县翁源,南丰县城东杨梅坑、白舍镇,赣州市石城县小松,宁都县等,终于xx市以南武阳,与206国道相接。路线共经过上述三个设区市的十个县市(区)。地理位置为东经115°45′00″~117°00′00″,北纬25°30′00″~28°13′00″。

C5标段起始桩号:K398+100,终点桩号:K404+040,全长5.940公里。路线总体为北南走向,位于广昌县驿前镇境内。本标段主要控制点为现花山河谷、G206国道与高速并行段、红三军团旧址及曾家排、良田等自然村落。 二、软基工程施工的条件 1、工程地质情况

本标段区内地貌单元比较单一,主要为高岗地形,地层结构比较简单,以花岗片麻岩为主,但路线区内风化剥蚀严重,全强风化层厚度大,同时路线区内山体表层滑坡严重,边坡稳定性差,不利于中堑过坡的稳定性;

本标段路线区内的岗洼地带软土发肓,软土层厚度一般在3米左右,主要为淤泥质砂等,且流塑至软塑状,且在软土发肓区一般有地

下水出露,因此,一般应对软土进行清淤处理,同时在路基底部换填填厚约0.8~1米左右的砂卵砾石层,同时设置好排水沟。 2、气象、水文地质条件

三、软基地基处理的依据和参数的选择

1、软土地基处理依据 ⑴《设计文件》

⑵《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⑶《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⑷《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2、设计参数的确定

⑴特殊段换填处理,均应选用渗水性良好的材料,渗水系数在0.001~0.006之间。

⑵有水地段的换填材料需用透水性材料。 四、软基处理主要工程数量表

1、软基路段主要工程数量见下表:

特殊路基设计工程数量表

序 号 长度 起址桩号 (m) (m) K398+640~K399+060 2 K399+100~K399+400 3 K399+480~K399+505 4 K400+825~K400+880 5 K401+425~K401+440 6 K401+415~K401+445 7 K401+910~K401+945 8 K402+460~K402+528 9 K403+350~K403+430 本标段合计 80 68 换填、基底加铺 换填、基底加铺 2597 68947.3 33114.2 15774.4 20058.7 附注:本表中除水塘水库外,平均清淤换填厚度均已扣除清表回填0.3m厚。 9020.5 9020.5 67.8 1.2 5424 6508.8 6508.8 83.2 3.7 5657.6 20933.1 5657.6 15275.5 1052.8 1052.8 水塘软土 1104.3 1104.3 水塘软土 35 30 换填、基底加铺 排水及换填 13.2 2 0.6 462 2306 277.2 277.2 水塘软土 75.1 2 2253 4506 4506 438.6 438.6 水塘软土 15 55 换填、基底加铺 排水及换填 8.2 1 2.8 123 123 344.4 344.4 水塘软土 65.6 3.2 3608 11545.6 7937.6 3608 699.6 699.6 水田藕田软土 25 300 换填、基底加铺 换填、基底加铺 排水及换填 8.4 0.8 0.5 210 168 105 105 水塘软土 47.3 0.4 14190 5676 5676 2718 2718 水田藕田软土 处理方法 宽度 平均 水塘(库) 平均水深(m) 1 420 37.8 平均清淤 换填厚度 1.2 15876 平均清淤 面积 (㎡) 水塘(库) 排水(㎡) 19051.2 挖除不适宜材回填开 料(m3) 山渣19051.2 砂砾 (m3) 开山渣3007.2 砂垫层3007.2 格栅 水田藕田软土 回填 回填土 20cm厚 20cm厚 土工 回填 基底处理 备注

五、软土路基处理时遵循的施工原则

1、施工时期:依据优先安排施工的原则,根据气象预报资料选取在连续降雨量少的时间施工。

2、工序安排:采用机械化快速施工,开挖、换填、防护加固、防排水各项设施等工序一气完成,尽量缩短工作面暴露时间。

3、严格按照各种不同处理方法的工艺要求进行施工。 六、软基处理施工方法

1、软基处理一

⑴对于一般软土路堤段,设计采用换填法施工,这也是我标段主要的软基处理施工方法。

⑵根据设计图纸和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移交的坐标控制点、水准点设立施工基线、辅助基线、基线控制网。

①放线前对提供的坐标、高程控制点进行复测,确保无误后方可使用。做好标桩的永久标志,埋设牢固,标志明显清晰。测点设置在不受干扰、牢固可靠、通视好的地方。所有测量仪器在使用前均应检验与校正,平面测距量距允许误差:小于200m时为±1/5000;200一500m时为±1/10000;500—1000m时为:±1/20000。配用全站型电子速测仪测距及测角或“索任2L”红外线测距仪测距、J2经纬仪测角,方向角闭合差不超过±40合差为±12

Ln(n为测站数)。水准测量允许闭

mm(L为水准线长度),采用不低于S3水准仪进行一组

往返测回。测量内业外业工作都要做到校核、复测。

②软基处理开工前,对软基处理范围内的现状地形进行复测,包

括平面几何尺寸和相应高程点,并绘制出软基处理范围的现状地形横断面,报监理工程师核查,确认后作为工程量计算的依据。除此之外所有测量资料均在自审无误后报请监理工程师核验,系统保存。

③根据工程特点,以道路中心线和横向中心线为施工基线,测量放线确定施工基线和辅助基线,经监理工程师核验无误后进行施工放样。

⑶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按设计要求设专人观测集水井水位,井内水深超过60cm时必须及时进行抽水。每个井安排一台抽水泵,三班制专人负责抽水工作。大部分可挖排水沟,经过沉淀直接排入沿线河渠,做好路基表面排水工作,及时将地表水、积水排出场地,清除加固范围内的地面上的空穴和垃圾等杂物。

⑷清除淤泥等不良土质;并在换填范围内(填方路基坡脚外一米)两侧按1:0.5的坡度开挖边坡。将基底大致整平,推成坡度为2%横坡,并碾压密实。

⑸依据设计所示在软基上分层摊铺30~50厘米厚砂垫层、普通土或开山石碴,每层压实厚25厘米,铺设砂垫层等填料前,应先平整地面至护坡道设计高程处,按照经过试验确定的合格填料和经过试验确定的工艺参数,进行分层填筑,用轻型非振动压路机压实。

⑹换填砂砾层所用砂料必须是中粒式粗砂,不得掺和细砂和粉砂;砂砾层其它要求均应符合《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规定。当采用山皮土填筑时,应对土源点抽取土样进行检查且进行重型击实试验,测定土的最大干容重和最佳含水量,作为施工

时碾压密实的控制指标。

⑺换填山渣石或换填土、换填砂砾、应根据沿线材料、地下水等情况确定,开山石料宜优先采用利用石方。

⑻当换填石料时,不能换填膨胀性岩石、宜溶性岩石和盐化岩石。填筑材料最大粒径应小于20厘米。 ⑼摊铺平整:为了保证路堤压实均匀和填层厚度符合规定,填料采用推土机初平,刮平机进行二次平整,使填料摊铺表面整度符合要求。

⑽洒水或晾晒:在土的压实最最佳含水量时进行压实,不仅可以减少压实功率,密实度程度将是最高的。在施工过程中水份要蒸发,因而要在含水量大于最佳压实含水量1%~2%时进行压实为宜。

当天然含水量不足时,需要加水,可在摊铺初平后用水车洒水,晾晒采取自然晾晒。

⑾机械碾压:碾压是保证填料垫层达到密实度要求的关健工序。碾压按照“先静压,后振动碾压”;“先轻,后重”;“先慢,后快”;“先两侧,后中间”的原则。

当采用25T震动压路机碾压时,松铺厚度为30厘米,填石采用大吨位(25~50T)震动压路机进行碾压,压路机参数:碾压速度2~4km/H,频率30HZ,1/4错轮,强震6~8遍。

⑿检测验收

①根据规范要求:每一压实层均应检验压实度,合格后方可填筑其上一层,否则应查明原因,采取措施进行补压,检验频率每2000m2

检验8点,不足200 m2时至少应检验两点,检验标准要求强调必须每一点都大于等于规定值。

②土质路基的压实度试验方法,可采用灌砂法、蜡封法、灌水法(水袋法)。

③土质路基压实度标准及质量标准

土质路基压实度标准

填挖类型 填 方 路 基 上路床 下路床 上路堤 下路堤 路床顶面一下深度 (m) 0~0.30 0.30~0.80 0.80~1.50 >1.50 0~0.30 零填及挖方路基 0.30~0.80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 ≥96 ≥96 ≥94 ≥93 ≥96 ≥96 压实度(%) 二级公路 ≥95 ≥95 ≥94 ≥92 ≥95 ≥95 三、四级公路 ≥94 ≥94 ≥93 ≥90 ≥94 —

土质路堤施工质量标准

项目 1 2 3 检查项目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 压实度 弯沉 纵段高程(mm) 4 中线偏位(mm) 5 6 宽度 平整度(mm) 7 8 横坡(%) 边坡坡度 ±0.3 不陡于设计坡度 ±0.5 不陡于设计坡度 ±0.5 不陡于设计坡度 不小于设计值 15 不小于设计值 20 不小于设计值 20 50 100 100 每200m测4个点,弯道 加HY、YH两点 每200m测4处 3m直尺:每200m测2处 ×10尺 每200m测4个断面 每200m抽查4处 符合规定 不大于设计值 +10,-15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二级公路 符合规定 不大于设计值 +10,-20 三、四级公路 符合规定 不大于设计值 +10,-20 施工记录 ------- 每200m测4个断面 检查方法和频率

④填石路堤施工质量标准

项 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 其他等级公路 检查方法和频率 施工记录 水准仪:每40m检测一个断面, 每个断面检测5~9点 水准仪:每200m测4个断面 — 100 不小于设计值 20 ±0.3 不陡于设计值 符合设计要求 30 ±0.5 经纬仪:每200m测4点弯道 加HY、YH两点 米尺:每200m测4处 3m直尺:每200m测4点×10尺 水准仪:每200m4个断面 每200m抽查4处 符合试验路确定的施工工艺 1 压实度 沉降差≤试验路确定的沉降差确性 +10,-20 不大于设计值 50 +10,-30 2 3 4 5 6 7 8 纵面高程(mm) 弯沉 中线偏位(mm) 宽度 平整度(mm) 横坡(%) 边坡 坡度 平顺度

⒀施工防排水:在垫层施工时,在两侧地面上挖临时排水沟,避免雨水流到换填开挖出的基坑内。

2、软基处理二

软土厚度2~3米且下有硬壳层的软弱地基

⑴首先测量定出线路中心位置,清除加固范围内的地面上的空穴和垃圾等杂物,有些地段需先抽水,清除淤泥等不良土质;并在换填范围内(填方路基坡脚外一米)两侧按1:0.5的坡度开挖边坡。将基底大致整平,推成坡度为2%横坡,并碾压密实。

⑵然后在软基上分层摊铺30~50厘米厚砂垫层,每层压实厚25厘米,按照经过试验确定的合格填料和经过试验确定的工艺参数,进行分层填筑,用轻型非振动压路机压实,并在靠路基两侧泄水孔。

⑶砂垫层上铺设土工格栅,土工格栅上面按施工工艺要求摊铺30厘米(压实厚度)开山石料或碎石,摊铺时每侧超软基宽200厘

米;土工格栅锚固长度(反向包边)200厘米。

⑷土工格栅型号统一采用单向一次拉伸塑料土工格栅TGDG180,每延米拉伸屈服力≥180KN/m,幅完≥250cm,土工格栅层数应依据地基强度按稳定计算确定。

⑸施工时,我单位将结合《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J/T019--98)和《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规范》(JTJ017--96)的相关标准进行操作。

⑹施工防排水:在垫层施工时,在两侧地面上挖临时排水沟,避免雨水流到换填开挖出的基坑内。

3、软基处理三

⑴软土厚度小于2米,力学性质较好,路基稳定性及施工后沉降满足要求时设置地表砂垫层处理,如路基填高较大,路基稳定性不足但施工后沉降满足要求时,采用地表砂层土工格栅(TGDG110)加筋进行处理。

⑵施工时,首先测量定出线路中心位置,清除加固范围内的地面上的空穴和垃圾等杂物,有些地段需先抽水,清除淤泥等不良土质;并在换填范围内(填方路基坡脚外一米)两侧按1:0.5的坡度开挖边坡。将基底大致整平,推成坡度为2%横坡,并碾压密实。

⑶然后依据设计所示在软基上分层摊铺30~50厘米厚砂垫层、普通土或开山石碴,每层压实厚25厘米,铺设砂垫层等填料前,应先平整地面至护坡道设计高程处,按照经过试验确定的合格填料和经过试验确定的工艺参数,进行分层填筑,用轻型非振动压路机压实,

并在靠路基一侧高泄水孔。

⑷砂垫层采用中粗砂,同时应保证含泥量<3%,细度模数>2.3,实际铺设宽度较路基每侧宽出50厘米。

⑸在软土厚度小于3米且出露面积较小时采用地表换填法进行处理,开挖淤泥作废方处理,视地下水情况采用砂、普通土、开山石碴回填。

⑹当换填石料时,不能换填膨胀性岩石、宜溶性岩石和盐化岩石。填筑材料最大粒径应小于20厘米,按填石路堤要求进行碾压。

⑺施工防排水:在垫层施工时,在两侧地面上挖临时排水沟,避免雨水流到换填开挖出的基坑内。 七、质量管理

1、在路基用地和取土坑范围内,应清除地表植被、杂物、积水、淤泥和表土,处理坑塘。

2、路基软土段路基填料应符合规范和设计的规定,经认真调查、试验后合理选用。

3、施工临时排水系统应与设计排水系统结合,避免冲刷边坡,勿使路基附近积水。

4、软基处理段表面平整,边线直顺,曲线圆滑。

5、换填段填料质量和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适当洒水,分层压实;换填料宽度应宽出路基边脚0.5~1.0m,两端以片石护砌;换填料厚度及其上铺设的反滤层应符合设计要求。 八、安全环保、文明施工管理

⑴ 安全管理

1、工程开工前必须进行现场调查,根据施工地段的地形、地质、水文、气象、环境等,制订相应的安全技术和环境保护措施,并由专职安全工程师进行安全交底。施工中应及时掌握气温、雨雪、风暴、汛情等预报,做好防范工作。

2、软基施工前,应了解施工范围内地下埋设的各种管线、电缆、光缆等情况并与相关部门联系,制订合理的安全保护措施。施工中如发现危险品及其他可凝物品时,应立即停止施工,报请有关部门处理。

3、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置消防设施和器材、设置消防安全标志。施工现场应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和安全防护设施。

4、场地清理

1)清除的丛草、树木严禁放火焚烧,以防引起火灾; 2)砍伐树木必须遵守下列规定:首先所砍伐的树木必须取得园林绿化管理部门的批准。伐树前,应将周围有碍砍伐作业的灌木和藤条砍除,并选好安全躲避的退路;伐树范围内应布置警戒,非工作人员不得逗留、接近;为使树木按预定方向倾倒,要在树木下部倒树方向砍一剁口,其深度为树干直径的1/4,然后再从剁口上边缘的对面开锯,最后应留2~3cm安全距离;在陡坡悬岩处砍伐树木,应有防止树木伐倒后顺坡溜滑和撞落石块伤人的安全措施;在山坡上严禁在同一地段的上下同时作业;截锯木料时,树杈和树干垫撑必须稳固;大风、大雾和雨天不得进行伐树作业;

3)拆除建(构)筑物前,应制定安全可靠的拆除方案。先将与拆

除物有连通的电线、水、气管道切断,并在四周危险区域内围设安全护栏,非工作人员不得进入。拆除工序应由上而下,先外后里,严禁数层同时作业。操作人员应站在脚手架或稳固的结构部位上作业。对有倒坍危险的结构物应予临时支撑加固。拆除某部位时要防止其他部位发生坍塌。拆除梁柱之前应先拆除其承托的全部结构物,严禁采用掏空、挖切和大面积推倒的拆除方法。 当采用控爆法拆除大型建(构)筑物时,必须有经批准的控制爆破设计文件;

4)清除淤泥时,应先排除积水,并制定出相应的安全措施后方可清淤。

5、土方工程

1)人工挖掘土方必须遵守下列规定:开挖土方的操作人员之间,必须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横向间距不小于5m,纵向间距不小于3m;土方开挖必须自上而下顺序放坡进行,严禁采用挖空底脚的操作方法;

2)在靠近建筑物、设备基础、电杆及各种脚手架附近挖土时,必须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3)高陡边坡处施工必须遵守下列规定:作业人员必须绑系安全带;边坡开挖中如遇地下水涌出,应先排水,后开挖;开挖工作应与装运作业面相互错开,严禁上、下双重作业;弃土下方和有滚石危险及范围内的道路,应设警告标志,作业时坡下严禁通行;坡面上的操作人员对松动的土、石块必须及时清除,严禁在危石下方作业、休息和存放机具;

4)开挖挡墙基槽也应从滑坡体两侧向中部分段跳槽进行,并加强支撑,及时砌筑和回填墙背,施工中应设专人观察,并随时进行位移监测,严防坍方;

5)会车时应轻车让重车,通过窄路、十字路口、交通繁忙地段及转弯时,应注意来往行人及车辆。重车运行,前后两车间距必须大于10m;下坡时,间距不小于l5mm,并严禁车上乘人。车道应有专人维修,悬崖陡壁处应设防护拦杆和指示灯;

6)大型、重型机械进场前,应查清所通过道路、桥梁的净宽和承载力是否足够,否则应先予拓宽和加固;

7)对进场机械要提供临时机棚或停机场地。机械在停机棚内起动时,必须保持通风。棚内严禁烟火,机械操作人员必须掌握所备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

8)在电杆附近挖土时,对于不能取消的拉线地垄及杆身,应留出土台。土台半径:电杆为1~1.5m,拉线1.5~2.5m,并视土质决定土台边坡坡度。土台周围应搭设围护警示栏;

9)机械在危险地段作业时,必须设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并应设专人站在操作人员能看清的地方指挥,驾机人员必须且只能接受指挥人员发出的规定信号,但对于任何人发出的立即停止信号均应执行。

10)机械在坡边、沟槽边作业时,应与边缘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使轮胎(履带)压在坚实的地面上,并随时观察边坡的情况,发现问题要立即采取措施,保证安全;

11)配合机械作业的清底、平地、修坡等辅助工作应与机械作业交替进行。机上、机下人员必须密切配合,协同作业。当必须在机械作业范围内同时进行辅助工作时,应停止机械运转后,辅助人员方可进入;

12)挖掘机作业:发动机起动后,铲斗内、臂杆、履带和机棚上严禁站人;工作位置必须平坦稳固车身方向应与挖掘工作面延伸方向一致,操作时进铲不应过深,提斗不得过猛;严禁铲斗从运土车的驾驶室顶上越过。向运土车辆卸土时,应降低铲斗高度,防止偏载或砸坏车厢。铲斗运转范围内,严禁站人;

13)推土机作业:推土机上下坡时,其坡度不得大于300,在横坡上作业,其横坡度不得大于100,下坡时,宜采用后退下行,严禁空档滑行,必要时可放下刀片作辅助制动;在陡坡、高坎上作业时,必须有专人指挥,严禁铲刀超出边坡的边缘。送土终了应先换成倒车档后再提铲刀倒车;多机在同一作业面作业时,前后两机相距不应小于8m,左右相距应大于1.5m。两台或两台以上推土机并排推土时,两推土机刀片之间应保持20~30cm间距。推土前进必须以相同速度直线行驶;后退时,应分先后,防止互相碰撞;

14)平地机作业:刮刀的回转与铲土角的调整以及向机外倾斜都必须在停机时进行。作业中刮刀升降量差不得过大。遇到坚硬土质需要齿耙翻松时,应缓慢下齿。不宜使用齿耙翻松坚硬旧路面。在坡道停放时,应使车头向下坡方向,并将刀片或松土器压入土中;

15)装载机作业:起步前应将铲斗提升到离地面0.5m左右。作

业时应使用低速档。用高速档行驶时,不得进行升降和翻转铲斗。严禁铲斗载人。铲斗满载运送时,铲斗应保持在低位,行驶道路应平坦,不得在倾斜度超过规定的场地上作业。向运输车辆上卸土时应缓慢,铲斗应处在合适的高度,前翻和回位不得碰撞车厢;

16)压路机作业:必须在压路机前后、左右无障碍物和人员时才能启动。压路机靠近路道牙边沿作业时,应根据路道牙高度留有必要的安全距离;两台以上压路机同时作业,其前后间距不得小于3米,在坡道上纵队行驶时,其间距不得小于20米;振动压路机碾压松软路基,先在不振情况下碾压1~2遍,然后再振动碾压。

6、在试验段施工过程中,设立专职安全员,全程监控。 ⑵ 环境保护

1、防止水土流失和污染

严禁乱挖乱弃,严格按照提供的取土场、弃土场进行土石方的取弃,不得随意乱挖乱弃,施工完成后,要对弃土场以及施工场地等进行平整,回填复耕,还田造林,美化环境,杜绝或减少施工遗留痕迹。

在施工场地修建临时排水系统,避免产生水土流失。同时如有必要,建立临时的沉淀区,防止河流或现有的灌溉及排灌系统被泥石淤积。对施工时产生的废水要及时导流至监理或业主允许流入的地点,严防施工废水流入农田、耕地、饮用水源、灌溉渠道,以充分保护水资源,并防止废水对沿线环境的污染。

施工现场垃圾,如不及时处理,势必会严重影响现场环境,所以对各施工队明文规定:从施工一开始,就必须及时处理建筑垃圾,运

至指定的垃圾场,减少垃圾的滞留现场的时间,组织人力、物力及时清扫,保持良好的施工环境。

2、防止噪声、粉尘、废气污染

施工作业产生的扬尘,除作业人员配备必要的劳保用品外,拟设专人负责清扫,及时派人派车随时洒水,始终保持现场处于轻微潮湿状态,防止和杜绝粉尘飞扬,污染环境,将灰尘公害降至最低程度。在运输和储存施工材料时,必须采取可靠的遮盖措施防止漏失。水泥运输采取袋装或罐装,土和砂等易生产扬尘的材料在运输时要遮盖,施工摊铺碾压、堆放、拌合或筛分的细粒料要适时洒水。对易流失的细料材料加强管理,不得露天堆放,堆场选择在干燥和避风地区。

3、严格控制噪声

加强防噪措施,应对施工机械设备的噪音标准进行必要控制,禁止超大型机械进场,另一方面对施工机械合理安排,保证居民的生活正常时间。

施工作业要不影响周围居民正常休息,在居民区、学校、医院等环境敏感区附近进行大噪音作业时,应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尽量避开夜间和午休时间。

4、生活垃圾处理

对工区等职工生活区所产生的生活垃圾(包括废水、废物)要及时处理,经过与当地的环保部门的联系与协调,进行适当的处理。避免对当地的环境造成污染。

⑶ 文明施工管理

1、设置施工铭牌

在施工现场设置正规标牌(书写工程名称、合同段名称、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工程造价、质量目标、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监理负责人姓名等)。与工程相关的各主要道口,设置警示牌,明示当地周围群众,不要进入工地,以免带来危险。 2、佩证上岗

驻地管理人员、施工现场管理人员一律佩证、挂牌上岗,上岗期间一律穿戴整齐,并及时主动接待前来现场了解、检查、视察的所有人员,介绍有关情况。

3、挂牌标识

所有办公室、仓库、工作室、各工区重要工点均有悬挂统一标准的牌子,以示标识。

4、美化绿化办公和生活区环境要适当进行美化,绿化,设固定清扫卫生的工作人员,生活区内设有足够使用的卫生设施,污水不得随处横溢而污染环境。

5、医疗保障

设有良好的具备急救的医疗室,并制订有关规定,保护全体职工的健康。

6、场地硬化

⑴材料堆放场地四周必须设围,地面适当硬化。材料应按类型、规格划出不同的材料堆放区域,并按规格设立标牌,以免相互混淆,对

于怕雨、易损的材料要进行遮盖。

⑵施工机械要分类划区停置,停放的场地要硬化处理,挖好排水设施,随时清除油污,垃圾和其它废物,保持场地整洁,施工机械要定期保养,维修,以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7、保持现场整洁

施工期间,应随时保持现场有序、整洁。施工装备和材料应妥善存放和贮存,废料、垃圾和不再需要的临时设施应从现场清除并运走。竣工交验后,也要将装备、剩余材料、垃圾和各种临时设施清理,以保持整个现场及工程整洁。

8、文物保护

⑴在文物保护区周围进行施工时,应制订相应的保护措施,严防损毁文物古迹。

⑵施工中发现文物时,应暂停施工,保护好现场,并立即报告当地文物管理部门研究处理,不得隐瞒不报或私自挖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