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书愤》(其二)(阅读理解与答案解析)

《书愤》(其二)(阅读理解与答案解析)

来源:智榕旅游


《书愤》(其二)

陆 游

山河自古有乖分,京洛腥膻实未闻。

剧盗曾从宗父①命,遗民犹望岳家军。

上天悔祸②终平虏,公道何人肯散群?

白首自知疏报国,尚凭精意祝炉熏③。

【注】①宗父:对北宋名将宗泽的美称。②悔祸:后悔造成祸害。③炉熏:熏香;焚香。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运用衬托之法,突出金兵入侵北宋都城的野蛮行径为世所罕见,令人发指。

B.颔联巧用典故,歌颂了抗金英雄的业绩,并借遗民之口表达了收复失地的愿望。

C.颈联展开想象,用上天悔祸,终将助力平虏,警示统治者公道自在,人心可用。

D.全诗综合运用了对比、借代、反问、比喻等修辞手法,写景抒情议论,各尽其妙。

15.前人评说:《书愤》之“愤”,实愤中含悲,愤中含忧,愤中有报国之义。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说明。(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7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象地阐述了何为“小年”。

②《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说明在前朝任职的目的而打消晋武帝疑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论语》中孔子用车作喻,说明不讲信用的弊端的句子“ , , ?”

答案解析

14. D(修辞手法判断不当,本诗并未运用比喻这一修辞手法,首联的“腥膻”代指外来的入侵者,是借代而非比喻;诗中也没有写景。)

15.①“京洛腥膻实未闻”一句,包含着诗人对金兵野蛮入侵,生灵惨遭荼毒的悲愤之情;②“公道何人肯散群”一句,光复中原之望只能寄于“公道”与人心,忧愤之情可见;③“遗民犹望岳家军”及尾联两句,或间接或直接地表达诗人满腔愤懑中的报国情怀。(每点2分,意对即可)

16.① 朝菌不知晦朔 蟪蛄不知春秋

②本图宦达 不矜名节

③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