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性滨水景观规划初探 ——以增江两岸环境景观设计为例 Landscape The Planning ofAdaptive Waterfront Landscapes:A Case Study of Zengjiang Riverbank 王其东Wang Qidong李敏Li Min 摘要:城市内河构成了城市重要的滨水景观空间,对城市 滨水景观改造,是营造城市景观环境的重点。增城市增江借助 作用。适应性城市设计的理论特征和影响因素决定了它具有以 下几个重要的基本原则:整体性原则、延续性原则、小规模原 亚运龙舟赛场建设启动两岸滨水景观建设,但因该河段存在生 则、适宜性原则、多样性原则、参与合作原则和过程原则。 三、适应性的滨水景观规划设计 1.滨水景观定义与分类 滨水景观是指对临近所有较大型水体区域的整体规划和 态、历史等多种影响因素,景观的规划设计引入适应性城市设 计理念,探讨适应滨水地带特性的景观规划设计,从而建构生 态、多样化、可持续的滨水景观空间。 关键词:滨水景观适应性景观设计增江 设计而形成的优美风景,按其毗邻的水体性质不同,城市滨水 一、引言 景观主要是指对位于城市范围内的较大型水体区域进行规划 设计而形成的优美风景。河流通常以穿越城市内部或核心区的 形式与城市用地发生关系,也是城市中生活的人群最宜与水接 近的地带。 城市滨水景观可分为物质性和非物质性两大类,其中物 滨水景观建设已经成为国内众多城市提升空间品质的重 要途径,而滨水区在自然环境、历史人文等方面存在高敏感性, 导致了相当多的同类建设项目难于达到预期建设效果。其一,滨 水景观规划设计往往关注于终极设计蓝图,虽然这一方式充分 展示了某个时期高水准的景观设计成果,但对于一个富有活力 且快速发展的城市而言,无疑被固定下来的景观难于跟上时代 质性景观按照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分析模式可分为斑块、廊道、 基质三大结构形式从城市设计理论角度则对应可划分为景观 区域、景观轴、景观节点三个部分。而作为非物质性景观则是以 前进的步伐。其二,滨水区自然环境的变化是一个有天然规律可 循的发展过程,河流作为自然运动强烈区域,呈现了多样性与多 变特征。单一倾向建设的改造活动往往以人的需求为目标,难免 出现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同时也产生了种种环境问题。 此三种物质景观为载体,通过人类活动而形成的感性认识,是 寄托在物质景观中的文化因素。城市滨水景观横断面可划分为 水域景观、过渡域景观、周边陆域景观三部分。 2滨水景观的适应性城市设计方法运用 适应性城市设计方法由陈纪凯于2004年在其著作《适应性 城市设计》一书中提出,强调城市空间建设的多样、可生长等协调 理念。对于滨水景观规划设计。可应用适应性城市设计方法,将其 城市滨水地带因其边缘性特征,融合水域、岸线、城市等 多种空间要素,同时也因历史上承担航运及渔业生产功能,使 其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沉淀。由于滨水景观具备了开放性、敏 理念融入景观设计当中,形成生态、可持续的滨水景观空间。 感性、文化性、历史性及多样性等基本特征,其规划设计必然需 二、适应性城市设计方法 适应性概念最先出自生物学达尔文的进化论,用于解释 生物种群的进化与生存环境的关系,其局限性在于只解释了生 要综合考量多种影响因素,引入深刻探析人与环境关系的适应 性城市设计方法将有利于协调滨水景观建设中的各类矛盾与 问题,具体表现为:人工环境对自然环境的适应;现代文化对传 统文化的适应;外来因素对本土环境的适应;远期建设对近期 建设的适应;局部景观对整体景观的适应。 四、适应性理论在本项目的应用实践 1.增江两岸景观规划背景 物对于环境的单向适应关系。劳伦斯.亨德尔森(Lawrence Henderson)进一步发展了达尔文的适应观,所著有《环境适应 论》,深入阐述了“适应”为有机体与环境双向互动性和存在整 体协调关系特征。 适应性城市设计融入上述思想,倡导保证城市整体性有 机感和延续性为前提,以具体的城市问题和待定的人(阶层和 增江自北向南贯穿整个增城市域,流经增城市中心城区 段河面宽约200m。河流水质优良,两岸江滩如画,果园林地密 社区)为设计服务对象,以人和环境的关系为中心,以激发城市 多样性、提高城市活力为目标,以受到控制的多样化的、长期 的、小规模的、不同阶段的建设活动对城市形成和更新过程起 一布,自然风光优美宜人。本文研究的景观规划设计区段位于规 划的城市新区东侧,是联系新、老城区的纽带。基地临新城行政 中心、酒店会议产业带等重要城市功能区和荔湖这一新城景观 135— 图1城市滨水景观构成分析 In 江 图5乌瞰透视图 水 图6景观建设由”景观孤岛”(左图)向”菁观生长”(右图)的转变 图2滨水纵向截面空间层级示意图 核心,区位优势显著。广州第16届亚 运会龙舟比赛场地落户增江河畔,成 为增江两岸环境整治和景观建设的启 动契机。 2.适应性的景观建设策略 策略一:从景观建造向景观生长的 转变 本次规划的景观生长主要包括三 方面内容:生态保护是景观生长的基 本保障;利用亚运龙舟赛场地建设项 目作为景观建设的启动机会;可持续 建设为景观生长的组织方式。景观生 长的内容可具体反映到以下设计措 施:“景观留白”:给未来的景观再改 造预留一定的空白空间;利用亚运龙 舟比赛及其影响效应,启动增江滨水 景观建设;景观分期建设方式采用“整 体推进,重点开发”的策略,增江两岸 图3总体规划结构示意图 图4景观概念规划总平面图 一的景观体系应是整体目标指导下的多 136一 个特质景观区。 策略二:构建多目标统筹下的城市蓝脉 划在该区段以水上及陆域各类运动、游憩活动为主,形成时尚、 休闲的水上运动游乐中心和滨江体育公园,展现活力增江。 4.适应性景观建设分期 一通过保育生物栖息地、重塑历史场所感和文脉连续性、设 置多类型活动空间、生态化驳岸设计等措施,实现生态保护、文 化传承、城市活力、防洪安全、景观形象、等多目标的综合协调。 策略三:塑造多元化的景观活动平台 般景观建设,从局部到局部,缺乏系统。这样的建设方 式容易造成缺乏联系的“景观孤岛”。“景观生长”式的景观建 设,从系统整体考虑,以构筑整体景观体系为始点与目标,合理 以满足人的行为心理和活动需求为指导,塑造散步、锻 炼、赏景、节庆、聚会、水上运动、体育休闲等多类型活动空间, 满足人们的多种活动需要。 策略四:打造城市滨江游憩体系 分配资源,形成经济合理、循序渐进的建设方式。 近期可在整体景观框架的基础上,结合规划区内城市道 路和某些功能用地的开发建设,在各景观区内进行点式开发, 构建可生长的基础景观格局。 结合滨江地带景观特质分析,营造多个不同主题和功能 的游憩景区,于景区内围绕主题进行景点和游憩设施的设置。 通过连续的散步道、自行车道及水上游览路线的构建,将增江 小结 滨水景观多元化的要素构成彰显了人与环境的复杂关 河畔串接成连续整体的游憩景观带。 借鉴当前滨水景观设计经验,本次增江两岸景观设计以 生态性、连续性、亲水性、共享性、文化性和经营性为原则,展示 系,作为现代城市中人与自然接触的重要空间载体,成功的滨 水景观规划设计应协调多方面的矛盾关系。适应性景观规划涉 及倡导的以人和环境关系为中心,以整体性、延续性、适应性、 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滨水区形象、营造魅力多彩的休闲场 所、打造山水城一体的城市蓝脉,增强区域吸引力,从而带动周 边区域开发。 3.适应性景观规划设计 多样性等为原则进行滨水景观规划设计,协调人工环境与自然 环境、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适应、外来因素与本土环境、远期 建设与近期建设、局部景观与整体景观的关系,从而建构生态、 多样化、可持续的滨水景观空间。 总体概念设计对滨江空间从纵、横两个向量进行解构,以 适应滨水景观空间的多样化。 纵向沿江水方向,按照滨水地带的水域景观、过渡域景观、 适应性理念指导下的增江两岸景观设计现已进入实施阶 段,在滨水景观由规划设计到建设的发展阶段中,良好的建设 及维护运行机制也显得尤为重要。滨水景观建设实施阶段也可 应用适应性理念,形成延续性的可生长式建设行动有助于城市 环境与魅力的提升。 周边陆域景观三个组成部分,可分为江水层、亲水层与观水层三 个层级(图2),规划针对不同层级空间进行相应的功能和景观 设计。江水层:指增江水体,是滨江景观的核心要素,应保持水 质优良和较为稳定的水量;亲水层:指水岸与江滩地带,常常是 鸟类等动物的栖息场所,并可与江水层通过亲水平台、广场、栈 道等设施取得渗透与联系;观水层:指距离水面约1 00m的远 参考文献: 【1】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增城市增江两岸环境景 观设计,竞赛优胜方案之一,2008 12 (作者单位: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201o.4) 水区,是高处的河滨大道所在区域,常由乔木与灌木形成半围合 空间,是城市功能空间与江畔的过渡地带和绿色界面。 横向则依据基地条件、已有设计条件以及周边用地功能 【2]陈纪凯.适应性城市设计中国建筑.T.-,lk出版社,2004 『3】徐坚.山地城镇生态适应性城市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 版社.2008 等潜在影响,将规划区分为五大主题景观区段(图3)。闲情江 畔:强调滨江城市休闲游憩功能,在景观视线上突出雁塔与凤 塔,设置步行桥联系两岸,延续旧城区宜人的步行尺度,展现休 闲增江。大量的亲水平台,趣味的树阵景观,怡情的音乐广场, [4】凯文、林奇.城市意象冲国建筑_T-,Ik_出版社,2001 『51路毅.城市滨水景观规划设计理论及应用研究l东北林 ,让人们在传统文化的底蕴中体验别样的都市闲情。亚运激 流:该区段在亚运龙舟赛时以各类比赛设施布局和场地景观设 计为主,将龙舟文化与亚运主题融入景观设计中;赛后可作为 重要的亚运主题和龙舟文化展示区,体现激情增江。山水客厅: 充分利用该区段现状良好的山水环境营造生态景观,为会议酒 店区提供优质景观和公共休闲活动场所,促进都市旅游的发 展,展示开放增江。田园水岸:作为ttt ̄g城市远景发展空间的 业大学,2007.6 区段,其景观设计以现状大量果林、田野为主要素材营造景观, 形成凸显田园风光的滨江景观,体现生态增江。动感增江:规 —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