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调整经济结构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调整经济结构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来源:智榕旅游
文尚卿:调整经济结构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营销策略 调整经济结构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文尚卿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江西 井冈山 343600) [摘要]本文通过两个方面对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行了探讨,一是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 整:以产业转型升级为重点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以农民工市民化为重点推进城乡结构调整;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调 整区域结构;二是推进体制改革的战略性突破:围绕增长模式战略性转变推进改革;围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进改 革;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推进改革,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建议和办法。 [关键词]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 [中图分类号]F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2)9—0009—02 能力大规模扩张,当需求形势发生变化,不少行业积累的 产能过剩矛盾就凸显出来。要抓住有利时机,加快淘汰钢 1 引 言 进入2l世纪,党中央进一步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促 铁、煤炭、电力、有色、化工、建材等行业的过剩落后的 生产能力。进一步推动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带动产业 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思想,党的“十七大” 更明确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我们 应当看到,多年来推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虽有一定成效, 但经济发展总体上仍呈粗放状态。“GDP崇拜”在一些地 方仍驱之不散,重速度轻效益、重国际市场轻国内需求、 重财富增长轻民生投入的现象还在一些领域存在。特别是 结构调整升级。要适应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趋势和新要求, 加快突破制约产业转型升级的研发、设计、标准、物流、 营销、品牌、供应链管理和专门化分工等关键环节,促进 农业产业化、制造服务化、服务知识化,构建现代产业体 系。要把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 加快发展金融保险、研发设计、综合运输、现代物流、信 息服务、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部门,推进生产性服务市 场化进程,降低交易成本,通过生产性服务向制造业渗 透,提高制造业附加值和知识、技术、人力资本含量,提 升产业国际竞争力。 2.2以农民工市民化为重点推进城乡结构调整 农民工市民化已经成为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关键。据初 步测算,在全国城镇居留6个月以上的农民工数量大约为 当前,转变的步伐明显落后于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形势, 与抓紧解决经济运行中突出矛盾的要求不相适应,与有效 应对国际经济风险挑战的要求不相适应,与实现科学发展 的要求不相适应。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高度依赖国际 市场,外贸依存度从改革开放之初的9.7%上升到目前的 60%,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重国际市场、轻国内需求,重低成本优势、轻自主创 新能力,重物质投入、轻资源环境,重财富增长、轻社会 福利水平提高,这就是我们长期形成的传统发展方式。这 样的发展方式不够注重结构的优化、效益的增加、过程的 1.6亿人。虽然这部分人口在统计上已被计人城镇人口, 但由于无法在住房、教育、医疗、最低生活保障等方面享 有与城镇居民相同的待遇,事实上还未完全城镇化。加快 农民工市民化,改变农民工生活方式,促进农民工消费结 构升级,不仅对扩大消费需求、摆脱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有重要现实意义,而且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调整城乡二 元结构有重大战略意义。因此,要将稳定就业的农民工和 因城市建设征地失去承包地的农民转变为城镇人口作为重 点,通过“宅基地换廉租房”、将农民工纳入城镇社会保 可持续和成果的共享,难以实现质与量的统一、快与好的 统一、物与人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这样的发展方式 与国际金融危机“双碰头”,自然会产生强烈的共振效 应。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客观上为我国调整经 济结构,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了难得机遇。如何调 整经济结构,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2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新阶段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不仅要调整优化产业结 构,还要推动城乡结构、区域结构的调整,通过促进农民 工市民化和区域公共服务均等化,增强消费结构升级的带 动作用;不仅要调整产业间比例关系,还要把重点转向制 约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 2.1 以产业转型升级为重点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障体系等制度创新,加快推进城乡结构调整和城镇化 进程。 2.3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调整区域结构 适应我国经济活动区域集中度不断提高的趋势,未来 一个时期,区域结构调整要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促 进区域协调发展。按照我国经济社会的总体发展目标,统 筹安排不同阶段、不同区域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具 体目标和建设重点,明确各级政府在公共服务建设中的事 由于上一轮经济繁荣期持续时间较长,部分行业生产 2012.3旺 营销策略 权和财权的划分,围绕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基本医疗、 中国市场2012年第9期(总第672期) GDP总量的增长与行政管理体制、财税体制改革滞后相 关。尽管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被列为“十一五” 规划深化体制改革的首要任务,但政府职能转变远不到 位。尤其是政府官员行为中的总量偏好、投资偏好、国有 偏好、短期政绩偏好都未有实质性改观,使改变粗放型经 济增长方式难上加难。这与干部选拔体制的改革滞后相 关,也与现行财税体制的不完善相关。未来几年能否在发 展方式转型上取得实质性进展,关键在于能否扭转改革不 力的被动局面,着眼于解决深层次的体制性矛盾。实现改 革在多方面的新突破。 社会保障、防灾减灾、公共安全等关键领域,加大各级政 府的财政投人力度,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加大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促进欠发达地 区能够充分分享国家经济发展成果。加强东部地区对欠发 达地区公共服务领域的支援,进一步健全长效帮扶机制。 3推进体制改革的战略性突破 未来一个时期,推进增长模式战略性转变和经济结构 战略性调整,对体制改革提出了紧迫要求,必须清除束缚 增长模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各种障碍,实现体制改革 的战略性突破,重点是以下几个方面。 3.1 围绕增长模式战略性转变推进改革 一是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经 营利润和国有股权转让收入上缴和上缴收入主要用于社会 保障的制度。建立最低工资标准随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水 平不断提高的制度。大力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建 立和完善规范收入分配的基础制度,如收入申报制度、财 产登记制度、储蓄实名制等。二是完善资源要素价格形成 机制。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形成引导和激励市场主体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 机制。三是推进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促进科技与经济相 结合,推进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均等化,增加人力资本对科 技创新的支撑作用。 3.2围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进改革 一是加快垄断行业改革,放宽民间资本进入石油、铁 路、电力、电信、市政公用设施等重要领域的准入限制, 进一步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限制,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 国有服务企业改革,明确行政性垄断企业的经营范围。二 是继续推进国有资本结构优化和战略性调整,完善国有资 产监督管理体制和制度。三是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科学界 定政府投资领域和范围,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对社会投资的 引导和带动作用。 3.3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推进改革 发展方式转变滞后的根源在于体制机制的结构性矛 盾。例如:资源环境问题与某些市场化改革的滞后直接相 关。过大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赖以存在的重要体制基 础,就是资源要素的行政控制和价格扭曲。“十一五”规 划明确提出积极稳妥地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但是 水、电、石油、天然气价格改革都远不到位。资源性产品 价格改革久拖不决,使得资源要素价格不能体现市场供求 关系,环境成本难以转化为企业内部成本,助长了企业浪 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行为,同时也抑制了对资源环境领域 的投资;消费不足的问题既与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滞后有 关,也同公共服务体制不健全相关。国家、企业、居民三 者之间的国民收入分配失衡,居民收入所占的份额过低, 制约了居民的消费能力。近几年,我国收入分配失衡加 剧,企业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例快速上升,城乡差距、 区域差距、贫富差距均呈现拉大趋势;地方政府追求 旺2012.3 (1)推进以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主线的经济体制改 革。以扩大内需为总体要求,以调整经济结构为中心环 节,以深化市场化改革为基本路径,微观基础与宏观体制 改革并重,集中解决制约可持续增长能力深层次、关键性 的体制性矛盾,实质性地扩展市场配置资源的范围,营造 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和市场环境,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 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为2020年建立完善的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坚实基础。 (2)推进以适应社会公共需求转型为主线的社会体制 改革。构建适合我国特点的发展型阶段的社会体制和社会 政策体系,初步建立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体制 机制,在形成发展型就业体制、建立重大利益协调机制上 取得新突破,为促进就业、扩大国内消费创造良好的社会 条件,形成实现公平正义、社会和谐的基础制度,开创社 会和谐稳定、全面进步的新局面。其次,推进以政府转型为 主线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按照中共十七届二中全会《关于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的要求,以政府转型为主 线,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改革公共权力结构,优化公共资源 配置,建立公共服务体系,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实现公共服 务型政府建设的重大突破,建立有效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 督、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的公共行政体制框架。 (3)建立同公平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机制。 以改革形成发展方式转型的活力、动力、合力。 “十二 五”是第二次转型与改革的关键五年。在国际金融危机 深刻影响和国内发展方式转型的特定背景下,我国“十 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以更大的魄力实 现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上的重大突破。未来几年, 抓住改革的历史机遇,全面推进“一揽子”改革,集中 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性矛盾,形成发展方 式转型的活力、动力和合力,走出一条以扩大内需为主线 的发展新路子,建立同公平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体制 机制。 [基金项目]本课题为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2011年国情研究学 科一般项目课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体制和机制改革研究》 系列论文之一,课题负责人:文尚卿,课题编号:1lgqybl8。 [作者简介]文尚卿(1964一),男,江西吉安人,中国井冈山 干部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基本国情、井冈山精神。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