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文件苏建科E⒛10)乃9号翔郁殳《泐滩郯睇胱髅劂肝俐腕型张诃u牛(⒛IO年版)和姒D吲纠Ⅶ眙编制深度觇定》(⒛10年版)白蜘叫困恸臼踅泼计刘矧罐嘤点》各省辖市建设局(委λ关于加快推进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为贯彻落实国家财政部、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实施意见》(财建E⒛O9〕128号)以及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加强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管理的通知》(苏建科E⒛09〕327号)等文件精神,规范我太省太阳能光伏与建筑一体化施工图设计,确保设计质量,根据《阳能光伏与建筑一体化应用技术规程》(DGJ32/J87-2009)的要求,我厅组织有关单位编制了《江苏省太阳能光伏与建筑一体化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0年版)和《江苏省太阳能—1—光伏与建筑一体化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要点》(2010年版),经审查,现批准发布,自⒛10年7月1日起实施。抄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t厅有关处室、省建设工程J心质量监督J总站、省工程建设标准站、省建设工程施工图审查中。-2—一江苏省太阳能光伏与建筑体化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⒛10年版)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二○一○年五月—3-△一一口亠∴关于加快推进太为贯彻落实国家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zOOg〕128号)和江苏省住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实施意见》(财建匚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加强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管理的通知》(苏建科E⒛Og〕327号)等文件精神,规范我省太阳能光伏与太阳能光伏与建筑建筑一体化施工图设计,确保设计质量,根据《一体化应用技术规程》DGJ32/JB⒎⒛Og的要求,我厅组织有关单位编制了本规定。本规定由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和解释。本规定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审查人员:主编单位: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汪苏省电力设计院参编单位: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站江苏省建设工程设计施工图审核中心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科技发展中心江苏省光伏产业协会主要起草人员:陈继东 王 华 陈 踽 刘宇红 高永星 孙晓文谈小华 张雪忠 王海华 魏启东 韩俊杰 刘晓静钱 鑫 陈 军 王素美主要审查人员:安 琰 张瀛洲 朱 坚 许秀芳 周海新 邹万流汪 凯-4—刚亠录…总 1则………………………………………………………………………6…太 2阳能光伏系统设计……………………………………………………6…建 3筑施工图设计…………………………………………………………7…结 4构施工图设计…………………………………………………………9…电 5气施工图设计…………………………………………………………9—5—1总则1.0.1 为加强对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工作的管理,保证施工图设计文件的质量,特制定本规定。1.0.2 本规定适用于新建的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应用太阳能光伏系统的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深度。改建、扩建的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应用太阳能光伏系统时,参照执行。1.0.3 太阳能光伏系统工程的设计应包括系统设计;系统设计原则;系统设计各部分的技术措施及构造节点详图。1.①。4 太阳能光伏与建筑一体化设计应执行《太阳能光伏与建筑一体化应用技术规程》DGJ夕厅00-⒛09的相关规定。1.0.5 太阳能光伏与建筑一体化的设计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深度,除执行本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相关规定。2 太阳能光伏系统设计2.①。1 光伏系统设计说明1 概述光伏系统的组成、分类、容量、数量和应用方式;2 光伏组件、控制器、逆变器等主要设各的性能参数和技术指标(亦可附在相应图纸上);3 光伏系统的组件串配置方式,组件的串并联方式;4 光伏系统的年发电量测算。2.0.2 光伏系统配置及接口1 太阳能光伏设计系统图;2 在人员有可能接触或接近光伏系统的位置,应设置防触电警示标识;3 系统并网接人点设计,包括一次设备布置、系统保护、系统远动、系统通信、关口计量设计;并网光伏系统应具有相应的并网保护功能;光伏系统应安装计量装置,并应预留检测接口;-6-4 光伏系统与公共电网之间应设隔离装置,在并网处应设置并网专用低压开关”箱(柜),并应设置专用标识和“警告`“双电源等提示性文字和符号。2.0.3 光伏系统设备布置1 应包括光伏组件的整体布置方式、布置位置、定位尺寸、间距、倾角及组件串并联布置详图;2 配套设备的轮廓尺寸、定位尺寸;3 应注明与附近建筑物、通道的相对尺寸。2.0.4 设备安装及制作图1 图纸比例及所取断面、详图应能清晰表达安装示意;2 非标准零件必要时另制详图;3 安装材料表应正确齐全。2.0.5 端子排及安装接线图1 直流接线箱、直流汇流屏、逆变器等设各的端子排齐全,并预留公用备用端子;2 标明电缆编号、去向、芯数、截面。2.0.6 电缆敷设及清册1 布置图尽可能按比例表示设备的位置和外形轮廓; ∷2 对电缆支架要画出其位置、标注间距,电缆支架交叉应表示过渡支架,标注管径、根数、型式;| 4 路丿 是径图应标明电缆起点、终点、电缆构筑物进出口的编号。电缆排列剖面图否需要出图,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5 电缆清册,应统计出每一根电缆的编号、型号、规格、长度和路径。3 建筑施工图设计3.0.1 设计说明l 概述T程建筑性质、建筑类别、建筑面积、建筑高度、建筑屋面形式、建筑-7—■‘日照间距等;2 明确太阳能光伏系统在建筑中的应用形式(安装犁t构件型∷材料型).及应用部位。 ∷ ∷ ∷ J℃3.0.2 安装在建筑各部位上的光伏组件,应配置带电警告标识及电气安全防护设施。单独构成建筑围护结构的光伏组件除应配置带电警告标识及电气安全防护设施外,还应满足该部位的建筑围护、建筑热工、结构安全和电气安全等有关建筑要求。 ∷ ∷ ∷3.0.3 在既有建筑上增设或改造光伏系统,必须进行建筑结构安全、建筑电气安全的评估。光伏组件所在建筑部位应满足防火、防雷、防静电等相关功能要求和建筑热工等要求。平 4.0.3面图1 管井位置、设各用房的平面布置; ∷2 不同类型光伏组件应用在屋面、雨棚、遮阳等部位及其投影面在平面上的定位布置;3 上屋面的检修口及安全通道布置;4 屋面安全疏散通道布置图。⒊0.5 立面图光伏组件应用在阳台、窗面、遮阳、墙面等部位及其投影面在立面上的定位布i薹恿。3.0。6 详图1 光伏组件与F±面、阳台、雨棚、遮阳、墙面等结合处的节点详图;安装光伏组件基座形式及大样;2 光伏组件应用在建筑各部位的防水、排水、冷(热)桥、防雷等的构造节点详图; ∷3 防止光伏组件损坏部件坠落伤人的安全措施(详图)。 Ⅱ |∷3.0.7 光伏组件日照计算分析图 ∷ ∵ ∷∷ ∶-8一1 光伏方阵间日照分析图;2 光伏组件应用部位日照分析图。4 结构施工图设计4.0.1 设计说明明确太阳能光伏系统的类型(安装型、构件型、材料型)、在本建筑中的应用部位及其布置形式;4.0.2明确光伏系统安装区域的均匀活荷载标准值;支撑光伏组件与主体结构及相关连接件的结构设计图及其结合处预埋件或其它连接件的节点详图。4.0.3 结构设计计算书5 电气施工图设计5.0.1 系统的电气主接线图1 图中各种电气设备、材料均应注明型号、主要规格,主要元件应注明名称编号;2 分期实施的部分应对接线部分在图中表示出;3 应包括各级电压出线及升压变压器。5.0.2 配电系统图设计1 应标注配电箱编号、型号、进线回路编号;标注各元器件型号、规格、整定值;配出回路编号、导线型号规格、负荷名称等;2 对有控制要求应提供控制原理图或控制要求。5.0.3 二次保护设计电气二次部分及监控、自动保护、数据采集的设计。5.0.4 平面图设计配电平面应布置配电箱、控制箱、变压器,并注明编号;标注回路规格、编号、—9-L轮廓尺寸,定位尺寸。5.0.5 防雷、接地安全设计图1 标明避雷针高度、位置、保护范围、被保护物外形;2 如有必要,应画出接地网布置,凡需利用钢筋接地者应与结构专业协调;3 太阳能电源线路设置的浪涌保护器,应标注型号、规格、标称放电电流、后备保护的整定值等。 ∷5.0.6 主要设备材料表和计算书- 10-工江苏省太阳能光伏与建筑体化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要点(2010年版)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二○亠O年五月—11-一、太阳能光伏与建筑一体化施工图设计文件应纳人施工图审查范围,其设计文DGJ32玎\"-⒛09强制性条文件首先应满足《太阳能光伏与建筑一体化应用技术规程》的要求,强条如下:3.1.5 在人员有可能接触或接近光伏系统的位置,应设置防触电警示标识。3.1.6 并网光伏系统应具有相应的并网保护功能。3.1.7 光伏系统应安装计量装置,并应预留检测接口。3.5.4 光伏系统与公共电网之间应设隔离装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2 光伏系统在并网处应设置并网专用低压开关箱(柜),并应设置专用标识和警”“”告、双电源等提示性文字和符号。4.1.3 安装在建筑各部位上的光伏组件,应配置带电警告标识及电气安全防护设施。单独构成建筑围护结构的光伏组件除应配置带电警告标识及电气安全防护设施外,还应满足该部位的建筑围护、建筑热工、结构安全和电气安全等建筑功能要求。4.1.4 在既有建筑上增设或改造光伏系统,必须进行建筑结构安全、建筑电气安全的复核。光伏组件所在建筑部位应满足防火、防雷、防静电等相关功能要求和建筑热工要求。二、各专业设计文件审查要点:(一)系统设计1.系统接人点2.系统通讯(二)建筑专业1.在施工图中应标明光伏组件应用的建筑部位。2.光伏组件在建筑中应用部位的构造节点详图。(三)结构专业施I图中应标明预埋件、连接件的位置及详图。- 12 —(四)电气专业1.光伏组件应有防直击雷和防雷击电磁脉冲的措施,金属部件应和防雷接地装置相连。应符合《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舛)相关条文的规定。2.应用在建筑各部位的光伏组件均应注明带电警告标识及安全防护措施。—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