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法治新闻报道的失范及规避路径探析

法治新闻报道的失范及规避路径探析

来源:智榕旅游
第2卷第19期传媒观察

法治新闻报道的失范及规避路径探析

赵冬晓

(中国政法大学,北京 100000)

摘 要: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人民群众对社会新闻和媒体信息接收和感知的渠道以及传播的路径越来越广泛和便捷。在此背景下,法治新闻由于本身对于社会法律知识的传播及法律事件报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就越发变得突出和重要。但从另一方面看,由于法治新闻报道的重要性,一旦报道出现了失范行为和不良状态,造成的危害也将是巨大和沉重的。因此,本文首先介绍了在新媒体背景下,当前法治新闻报道中出现的一些不良问题,接着经过深入思考,提出了解决当前法治新闻报道不良问题的规避路径,以期为我国新时代、新媒体发展的大背景下维护新闻报道的健康发展提供一点有效建议。关键词:新媒体;法治新闻报道;失范;规避路径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19) 19-0081-02

一、引言

当今社会随着引动互联网和高科技信息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以微信、微薄、抖音等新兴媒体互动工具为代表的大数据、泛媒体等社会化的传播工具不断进入寻常百姓家中。可以说,这种新兴的报道和传播新闻信息成本更为简单、低价的媒体工具的出现,改变了以往高成本、传统的纸质传播和电视传播,信息传播的方式和渠道在空间和时间上都变得更加多元和快速。而随着中国法治制度和民主理念的不断推广和加强,一个社会法治化发展进步的典型标志——法治新闻的报道和传播也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我们知道,在现代化发展的社会中,一个真实高效的法治新闻传播体系,一方面能够切实提高该社会中人民群众对于法律知识的学习和掌握,甚至有利于加强对社会重大案件的支持和理解,从而推动百姓之间的和谐相处和社会的长治久安。另一方面,也将有利于推动一个社会走向真正的现代化法治社会。因此,法治新闻报道极具广泛性和重要性,但我们也要意识到,一旦现代化社会中的法治新闻报道出现了失范等问题也将会给社会的稳定发展带来不可忽视的损害和破坏。

二、新媒体背景下法治新闻报道中出现的失范问题(一)新媒体背景下部分法治新闻报道的内容有失真实性

我们知道,法治新闻报道作为新闻报道大类的一种,坚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原则是首要准则。甚至可以说,坚持法治新闻报道的真实性理念应该作为每一个新闻工作者的第一职业规范。但是,随着当前媒体报道市场化竞争的激烈以及一些不良社会风气的恶劣影响,一些法治新闻报道的工作者和杂志社为了吸引大众眼球、蹭热点,不顾法治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原则,无视事实,肆意报道虚假消息,给公众和社会稳定发展造成了极大的不良影响。

(二)新媒体背景下部分法治新闻报道的内容缺乏专业性和可靠性

作为新闻媒体工作者,应该秉承这样一种基本理念,无论是对待国家大事等官方新闻报道,还是对待民间百姓的生活琐事的报道,无论是大事,还是小情,都必须坚持的是尽其所能地做到客观中立的态度,不掺杂个人的私人情绪,坚持事件本身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谨遵法治新闻报道的专业性和可靠性的基本准则。但当前,随着新媒体网络等新兴传播工具的发展普及,一些报道者为增加点击率和关注量,可以用一些非专业的词语肆意夸大事实,传递与新闻事件本身无关的个人主观色彩。可以说这样的行为,一方面是对法治新闻

报道事件当中的当事人名誉权、肖像权等基本公民权利的不尊重和损害,另一方面会对整个社会的法制化建设造成不可估量的破坏。

(三)新媒体背景下法治新闻报道趋向于娱乐化方向发展

我们知道,新闻传播是面向人民群众,打造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作品或者说社会报道是媒体发展的重要目标。那么,新闻媒体在报道过程中,就不可避免地会添加一些娱乐因素以吸引广大人民群众的观看和收听。但同时不能忽视的是,纯粹为了收视率而去恶意地、无底线地迎合受众的喜好,甚至无视事实,妄加揣测,在新闻报道中添加不符合新闻事实的搞笑、嘲讽的图片、视频和语句,就会损害法治新闻报道对社会发展进步应起到的教育作用和警戒意义。

三、新媒体背景下法治新闻报道失范问题的规避路径(一)报道、传播法治新闻要始终坚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原则

对于现代化社会发展来说,尤其是经济、政治乃至各方面信息全球化发展、流通的今天,法治新闻报道因其具有的广泛性、引领性教化人民群众的特点和属性,是联结我国中共中央即党的领导、国家政府政策实施和社会人民群众生活的桥梁和纽带,既有利于党中央宣布新的政策命令,也有利于传达我国老百姓的生活需求和发展新生。因此,社会化的法治新闻媒体工作者要始终坚持守护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真实、客观、有效地传播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真实事件,推动我国社会的稳定发展。

(二)法治新闻报道工作应招募录用极具新闻专业素养的优秀新闻工作者

可以说,无论科技如何发达,社会终究是由人组成的,社会发展的动力也始终离不开人的创造和推动。那么,新媒体背景下法治新闻报道工作的发展也是一样。法治新闻要想真正实现真实性、专业性、有效性等新闻报道的基本准则,担当起社会发展进步的记录者和传播者、守护者,就必须要形成一个高素质的法治新闻工作者全体。这些新闻工作者不光要学习和保持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高度的新闻报道的专业素养和基本的职业操守,更要拥有一颗热爱祖国、热爱社会、热爱人民群众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时刻学习和了解我国的新闻工作和法律领域的前沿动态知识,努力推动我国新媒体大发展背景下法治新闻报道的健康较快发展。

作者简介:赵冬晓,男,汉族,河北石家庄人。研究方向:法治新闻、网络与新媒体、传播法与传播伦理。

81 

传媒观察

四、结语

随着我国新媒体技术和移动互联网等新兴传播工具和传播技术的发展进步,法治新闻的传播和报道越来越呈现出大众化、社会化的发展特点和传播趋势。这种颇具广泛性的发展特点,一方面确有利于推动法律基本知识和社会重要事件为广大的人民群众所了解、熟知,进而提升社会普遍的法律素养。另一方面,也将推动我国目前大力推行的法治社会建设,进而从法治层面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可以说,在当前的社会发展进程中,法治新闻的报道传播对法治社会发展建设、对百姓法律素养提升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旦法治新闻的报道和传播出现失范等不良的现象,有关媒体报道

(上接第79页)于一些新闻可能采用其他的更加具有艺术性的表达方式会更加吸引人们的注意。对于播音专业而言,在语言中采用艺术的形式固然会更加引人注目,但是同时语言的权威性和规范性难免会受到一些影响,基于以上几点看法,目前我国播音专业的语言的艺术性有了更加规范的定义。

(一)表达价值观的艺术性

由于播音专业属于传统媒体的一种,而传统媒体的一项作用就是向人们传播一定的价值观,但是如何将价值观有机地和新闻相结合,使得人们更加容易地接受价值观的输入,这时就要充分地应用语言的艺术性,通过更加具体、全面的播音来升华情感、提出意义,从而让播音专业完成价值观有效输出的任务。

(二)播音风格的艺术性在新媒体时代下,各种媒体层出不穷,既有走专业路线的新兴媒体,也有通过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来充分获得关注的自媒体,媒体的形式得到了极大扩充,同时各种各样的信息收集渠道也不断向传统媒体发起冲击,传统媒体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播音专业在对事件的即时报道中已经不占优势,如何在这种信息爆炸的时代使人们依然保持对于播音媒体的关注,丰富播音专业中播音风格的艺术性是一种有效途径,通过多种形式的艺术风格使人们对播音媒体产生兴趣,(上接第80页)

四、以善为名合法合理2016年《慈善法》正式施行以后,对公益慈善报道提出了新的要求。媒体公益慈善报道必须在法律的框架内进行,即使是为了扶危助困的目的,也不能“越线”。

(一)法律为准绳

过去在都市报公益慈善类报道中,在征得同意的前提下,直接公布求助人联系方式,银行账号是经常可以看到的做法。而2016年正式施行的《慈善法》第二十一条则规定:“本法所称慈善募捐,是指慈善组织基于慈善宗旨募集财产的活动。慈善募捐,包括面向社会公众的公开募捐和面向特定对象的定向募捐。”这就明确了,《慈善法》规定的募捐主体须为慈善组织,媒体没有直接募捐的资格。

这就要求媒体在处理类似求助类新闻报道的时候,要有法制意识。不过《慈善法》同时也明确,“非慈善组织或者个人如果愿意帮助特定的个人,可以与有募捐资格的组织合作。”这就为媒体规范开展公益慈善报道指出了新的路径。

(二)客观体现救助政策近年来,随着我国各项社会事业的不断发展,对困难群体的救助和保障政策也日益完善。以安徽为例,教育领域的救助早已实现了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的全覆盖。对建档

第2卷第19期

和传递一些有失真实性和专业性的法律信息和社会事件,将

不可避免地影响社会发展进步的法治化进程,损坏人民群众对新闻信息的信任感和忠诚度。因此,我们要不断提升新媒体发展背景下新闻报道内容的真实性、专业性,不断培养优秀的新闻工作者,进而切实有效地推动法治新闻报道和传播的有序化、规范化发展,加快我国社会的法治化进程。

参考文献:

[1]【美】 斯科特.新规则:用社会化媒体做营销和公关[M].机械工业

出版社,2010.[2]谢辛.媒介·视听·文化——一种批判的视角[M].合肥:安徽美术出

版社,2017:87.

从而有效促进播音专业的稳定发展。

四、结束语

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播音专业已经得到了良好的发展,目前新技术的应用给播音专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各种自媒体的兴起也对播音专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想要找到播音专业的发展优势,对播音专业语言规范化和艺术化的特点进行研究并且加以利用就成为播音专业能否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充分发挥播音专业语言中规范性和艺术性的优势,才能更加良好地体现出播音专业作为主流媒体的价值所在,使得播音专业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为我国的舆论控制和民意引导做出一定贡献。

参考文献:

[1]孙春梅.提高广播播音主持语言表现力的探讨[J].传播力研究,

2019,3(11):148-149.

[2]张丽莉.当今语境下播音主持语言艺术的特征探析[J].传播力

研究,2019,3(07):121.

[3]毕静.提高播音主持专业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途径[J].传媒论

坛,2018,1(19):83.

[4]王韦皓.高校播音专业语言表达技巧与方法研究——评《播音

语言表达技巧》[J].高教探索,2018(07):130.

[5]孙炎.浅谈如何提升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J].视

听,2018(07):228-229.

立卡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更是做到了全覆盖、无遗漏。

在慈善公益类报道中,求助人是否已经得到保障,是否已经受到资助,是无法回避,也不应该回避的问题。在报道中,应该对这些政策和求助人已经得到的社会保障予以客观呈现,这与慈善公益报道所期望达到的目的并不矛盾。对于家庭贫困的大学新生来说,解决了学费问题,因为家庭没有收入来源导致的生活费问题依然艰巨。对于重疾病人来说,医保能保障的部分毕竟有限。只要事实清楚,采访扎实,情感真实,报道的新闻性并不会被削弱。

五、结语网络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和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更习惯于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查阅新闻,了解世界。这为都市报公益慈善类新闻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和机遇。更加丰富多彩的采访报道方式,更多元化的传播,让都市报公益慈善类新闻有了全新的面貌。但在法律的框架内开展新闻报道,扎实采访,客观报道,以情动人,扶危助困,依然是都市报公益慈善类报道应该坚持的原则和底线。

参考文献:[1]王婧.激发正能量加强网络新闻舆论监管——以“罗一笑事件”舆

情反转为例[J].新闻前哨.2018(10):18-19

[2]李文泰.关于公益慈善新闻报道与个人隐私保护问题的探讨[J].

新闻研究导刊,2016(7):229

8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