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的字读音和字形全对的一项是(2 分) ( ) ..A.笼统(lóng) 狡黠自大(wàng) ..(xiá) 统筹 狂妄.B.滞碍(zhì) 舵手(duò) 寂廖 血雨腥风(xuè) ...C.诘难(jié) 飞窜来(niān) ..(cuàn) 真挚 信手拈.D.拘泥.(ní) 笑涡.(wō) 要诀 吹毛求疵.(cī)
3. 下 列 句 中 加 点 成 语 运 用 不正确的一 项 是 (2 分 ) ( ) . . . . A. 我游历巴黎,只是浮光掠影....,所写的游记想来不能满足贵报读者的要求。
B.不了解事情的真相就高谈阔论....,便是不明智;如果知道了而不谈,就是不真诚。 C. 这些画里的虾栩栩如生....,是作者深刻观察过真正的虾的生活,笔墨变化、写照已经达到了极高境界的缘故。
D. 蓝牙版自拍杆,利用手机蓝牙功能,使用方便,拍照效果好,投放市场后果然不孚众望。 ....
4. 下 列 句 子 中 , 没有语 病 的 一 项 是 (2 分 ) ( ) . . A.十三行博物馆举办非遗体验活动,旨在让人们领略传统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B.善待自然就是善待自己,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得好决定着灾害发生时损失的大小。 C.实现教育现代化,需要建设思想过硬、业务精通、甘于奉献的大批高素质教师队伍。
D.2 月 28 日,教育部党组印发通知,全面部署统筹做好教育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发展。 5.下列句子中,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 ...A.现代汉语中很多成语或俗语出自古代典籍 ,如“三十而立”出自《论语》,“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出自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一鼓作气”出自西汉刘向的《战国策》。
B.“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中的“节”是符节,在古代符节是皇帝派遣使者或调动军队的凭证。 C.古代文人或有身份地位的人常以住地或室名为自己取别号,如苏轼号“东坡居士”,他是北宋的豪放派词人,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
D.在古代用品中,“丝竹”指弦乐器和管乐器,“缟素”指白色丧服,“牺牲”指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 “白”指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6.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段,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 ①聪明的犹太人有一句名言:借别人的鞋子比打赤脚跑得快!
②因为他们懂得: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仅靠自己的单打独斗,也许自食其力不成问题,但若想获得突破性的发展,恐怕就力不从心了。
③怎样才能利用有涯的人生岁月,在无疆的事业中纵横驰骋成为英雄呢?
④他们在世界多个领域一直都是领跑者,占尽了先机和风流。
⑤人生有涯,事业无疆。
⑥所以,唯有善借者,才能从平凡走向卓越,从贫穷走向富贵,从卑微走向伟大。 A. ①②④③⑤⑥ B. ⑤①④③②⑥ C. ⑤③①④②⑥ D. ①④②③⑤⑥ 7.请你观察下面的漫画,按要求答题。(6 分) (1)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画面的内容。(3 分)
(2)这幅漫画的寓意是什么?(3 分)
第二部分 阅读(8—22 题 48 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 8-9 题。(6 分) (甲)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乙)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8. 对 这 两 首 词 的 理 解 和 分 析 , 不正确的 一 项 是 (2 分 ) ( ) . . .
A. 赏析诗词抓词眼,(甲)词围绕一个“狂”字展开,(乙)词围绕一个“壮”字展开。 B.(甲)词中“亲射虎,看孙郎”运用典故,其中孙郎这里指孙权,作用以孙权自比来明志。 C.(乙)词采用写实的手法,真实生动地刻画了一位忠勇善战的将军形象。 D.“千骑卷平冈”与“沙场秋点兵”气势恢宏雄放,体现了两首宋词豪放派的特点。
9.“鬓微霜,又何妨和“可怜白发生!”两句中,请你结合加点词的意思,分析两首词分别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4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 10-13 题。(13 分) 文侯①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②野。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君将安之?”文侯曰: “吾与虞人③期猎,虽乐,岂可无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④之。
韩借师于魏以伐赵,文侯曰:“寡人与赵,兄弟也,不敢闻命。”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二国皆怒而去。已而,知文侯以讲⑤于己也,皆朝于魏。魏由是始大于三晋,诸侯莫能与之争。
使乐羊伐中山⑥,克之,以封其子击⑦。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⑧曰: “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也。” 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⑨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文侯:魏国君主。②适:到……去。③虞人:古代管理山泽的官。④罢:停止,取消。⑤讲:和解。⑥中山:中山国。⑦击:文侯的儿子魏击。⑧任座:人名。⑨向者:刚才。 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4 分)
(1)韩借师于魏以伐赵 师: (2)吾与虞人期猎 期: ..
(3)皆朝于魏 朝: (4)使乐羊伐中山,克之 克: ..1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 分) ( ) ...A. 赵借师于魏以伐韩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邹忌讽齐王纳谏》) ..B. 何谓仁君 徐公何能及君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C. 乃往,身自罢之辍耕之陇上 (《陈涉世家》) . .D. 何 以知 之 可 以一 战 ( 《 曹 刿 论 战 》 ) . . 12.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注意语言通顺,语意明确。(4 分) (1)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君将安之?
(2)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
13.文中的魏文侯是一个怎样的国君?请简要概括。(3 分)
三、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回答 14—16 题。(9 分)
中国窗
①很喜欢台湾诗人罗门的《窗》:“猛力一推,双手如流,总是千山万水,总是回不来的眼睛……” ②什么窗户在诗里能有如此非凡的魅力,除了想象和感情外,大概只有中国窗了。
③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窗正如一扇变幻无穷的窗口,可以窥见其中的无尽奥秘。中国窗的形态多样, 是东方建筑美学与西方几何力学的完美结合。圆的,方的,八角形,六角形,扇状,水瓶状……但凡你能想到的最佳形态,在中国窗里都能找到它的存在,同一种形制又可细分,譬如圆的,有半圆、椭圆、长圆,方的, 有长方、正方、斜方,八角形也不一定那么规整,水瓶状有瓶颈或无瓶颈,不一而足,从不因循守旧,千变万化才是常态。
④中国窗的非凡魅力,更在于精妙的组合,从而形成了无数锦绣斑斓的构图。不管圆的方的还是其他形态, 常常叠加在一起,呈现出精彩绝伦的复式结构,如内圆外方,外漏内空,上下叠格,大包小,如此等等。不仅如此,各种配料,比如雕花、窗棂、栅格、镶边、纹理的加入,能将中国窗的魅力诠释得淋漓尽致,那些或简或繁、或密或疏的图形搭配,从来不显得累赘多余,相反却充满生气活力,就像一具空洞的骨架,只有增添了血肉才会变得丰满,那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包容,浑然天成而如出一辙。
⑤中国窗的材质大巧若拙,既有木格的质朴轻灵,也有石材的厚重古拙,还有砖墙的典雅自然。虽说中国建筑....
以木结构为主,但一切都不拘泥于固定模式,主要看与周边环境的和谐程度。透过简单的木格窗棂,只要看到一株梅花,一丛翠竹,整个心情就变得疏朗起来,雕空镂花的石质方窗里,藏的是贵胄世家的精彩传说, 青砖黛瓦的马头墙上开了扇小窗,却看见亭台林立,曲水萦回,一棵绿草还执着地攀在窗栏上,迎风摇摆。
⑥事实上,置身于中国园林艺术的大观园里,许多时候,你根本分不清,或者忽略了门和窗的区别。在层层叠叠的景深里,门与窗不分彼此,携手登场,反复挥洒着一幅幅气象万千的国画,或是上演着一幕幕眼花缭乱的古典时装秀,直达人的心灵世界。你看到门包孕着窗,窗也连系着门,甚至它们缀成一条线,呈现出罕见的连珠或套环之美,仿佛经过长长的甬道,抵达了某个时光的尽头。有的时候,在太阳光线的游移下,门与窗或隐或现,或虚或实,与周围的风景相互依偎,一起筛落出斑驳参差的身影,那种飘忽朦胧的感觉,实在是妙不可言。
⑦说到底,中国窗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能与自然融入一体,让人体味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古人云,“不出户牖而知天下”,方寸之间尽观朗朗乾坤,恰在于浓缩的都是天地之精华,中国人以独步天下的人生智慧, 使得无论造园,设景,还是一处最寻常的建筑,窗户从来就不是只具有采光通风等普通功能,它通达的是整个宇宙自然,敞开的不仅是一扇心灵之窗,更是人们对这个世界的无限好奇和向往。
14.阅读全文,说一说本文所介绍的中国窗有哪些特征?请简要概括。(4 分)
15.如何理解选文第⑤段中的“大巧若拙”一词?(2 分)
16.下面这段文字应该放在选文什么位置?请判断并说明理由。(3 分)
以苏州为代表的古典窗户,讲究用料考究、做工精细、不尚雕琢、雅致脱俗;安徽和湘西南则崇尚雕工, 窗格子多整板镂雕,档板与窗格子则以雕饰工艺判别优劣;浙江受著名的“东阳木雕”影响,风格在苏皖之间, 做工似更为精致,典型的“一根藤”“龟背纹”等工艺难度无可比拟。
四、根据你对文学名著的阅读,回答 17-18 题。(7 分) 17.阅读下面《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片段,回答问题。(4 分)
在和保尔话别的时候,A 看见他那只灌满雪的套鞋,低声说:“我给你捎双靴子来。你的脚还没有冻坏吧? “好像已经冻坏了,两只脚都肿起来了,”保尔回答,接着他想起一个心中老早就有的要求,便拉住 A 的袖子说:“你能不能给我几发子弹?我只剩下散发能用的了。”
(1)片段中的“A”的名字是 ,在保尔要子弹后 A 做的事情是 。(2 分) (2)片段中情节发生在保尔做什么工作时?这项工作快结束时他的身体有什么变化?(2 分)
18.《西游记》中“大战红孩儿”时,孙悟空变作牛魔王是如何引起红孩儿的怀疑并最终被识破的?后来孙悟 ....
空又是怎样救出师父的?(3 分)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 19—22 题。(13 分) 清水麻鞋 ①一直想脚穿麻鞋,与时光一起走走。那脚印,该是另一番样子吧。
②“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也许只有皮鞋、旅游鞋懂我所有旅程的山高水长,独缺麻鞋对岁月的丈量。儿时在老家天水,偶见两三伙伴脚穿玲珑轻巧的麻鞋去学堂,去田间,去赶集,那平地而起的开心在眉宇间荡漾。我曾问母亲:“您做的千层底用的也是麻线,为啥就不编麻鞋哩?”
③母亲说:“你不晓得,人家那是清水麻鞋,多半是从清水那边捎来的。”
④我这才明白,尽管天水处处有麻线,但不是所有的麻鞋都能像清水麻鞋那样出尽风头。清水那地儿像极了它的名字,清清如水,如水清清,应了句老话:“好水养好麻,好麻养麻鞋。”
⑤在天水城求学时,我隔三差五要蹭几趟新华书店。某天,突然发现书店一侧的土特产市场冒出了一家出售清水麻鞋的摊位。摆摊的少年不仅脚穿麻鞋,手里还捧着一部世界名著。一聊方知,少年来自清水,家中贫困,全靠母亲编麻鞋为生。为了卖个好价,他只好辍学到天水租房卖鞋。他告诉我,清水麻鞋自古有名,当年杜甫写过“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的诗句,于右任途经清水时写过《清水麻鞋歌》,吉鸿昌在天水举办武术大赛时,奖品就是清水麻鞋……那一刻,我眼前的麻鞋似乎不是麻鞋了,而是蓄满远古哨音的鸽子,是写满文化符号的信笺,是充满五谷味道的炊烟。
⑥蓬乱的头发,黝黑的皮肤,稚气未脱的脸。少年也就十三四岁。 ⑦“大哥,您买一双吧!”少年的热切期待像透明的火焰。 ⑧“买,一定买!”我说。
⑨少年蹲下身子,不厌其烦地帮我试穿了至少五六双麻鞋。一问价钱,每双四元,我顿时窘红了脸。这价钱在当年至少可以买三部小说。为表示歉意,我主动把新买的一本书借给他。几天后,他还我的书多了一层用旧报纸折的书皮。“大哥,您是第一个借给我书的人。很想送您一双麻鞋,可我……送不起……”泪花在他的眼睛里打旋儿,但没有滴下来。我没见过这样的泪,清清如水、如水清清的那种,照得见麻鞋和大地。
⑩终于走进清水,是我参加工作以后。古老、清澈的牛头河两岸荡漾着一层层碧波绿浪,那便是茂密、修
长的麻汇成的无边海洋。县城的一家店铺里,几位正在编麻鞋的大姐配合默契,有的盘扎鞋底,有的穿扎鞋帮, 有的缠扎鞋鼻,有的搓扎鞋带,有的勾扎鞋穗。那细柔的麻线、麻绳、麻辫在她们手中如白练飞舞。柜台上的一摞摞成品麻鞋,分明对我发出久违的呼唤。
⑪可是,时过经年,我已习惯了用皮鞋迎合流行与时尚。麻鞋再好,似乎已成为过时的东西。我并没买麻鞋,但没忘打听当年那个少年。大姐说:“连个名字都没有,咋找哩?那一茬人,都外出打工了。”说话间, 柜台上的麻鞋居然被游客抢购一空。
⑾时光荏苒。我在几千里之外的天津落脚后,某天应邀赴四川参加一个甘肃老乡茶话会,主持活动的老乡居然脚穿一双麻鞋。“先生脚下,可是清水麻鞋?”我试探了一下。“大哥好眼力!我想告诉您的是,您是我特意安排邀请的嘉宾。”
⑿他,正是当年那个卖麻鞋的少年。他告诉我,甘肃人下四川,真正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啊!可穿上母亲编的清水麻鞋,他发现不管多难的路,都可以走一走。“那年去清水,我曾打听过您哩。”我感叹。“可归根到底,是我找到了大哥您啊。”
⒀那天,他特意送我一双崭新的麻鞋。飞回天津的当天,我就穿上了清水麻鞋,一抬脚,却发现走进了岁月。 19.本文的题目“清水麻鞋”有什么作用? (3 分)
20. 请在下面横线上写出“我”与麻鞋有关的情节。(3 分)
儿时,羡慕穿麻鞋的人——天水城求学时, ——参加工作后, ——赴四川参加老乡会, ——回到天津,穿上一双崭新的麻鞋 21.揣摩下列语句,回答括号里的问题。(4 分 ) (1)少年的热切像透明的火焰。(赏析加着重号词语) .. (2)“大哥,您是第一个借给我书的人。很想送您一双麻鞋,可我……送不起……”泪花在他的眼睛里打旋.. 儿。(加点词语表现了少年怎样的心理?) .
22.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3 分)
第三部分 作文 (23 题 50 分)
23.作文。(50 分)
“握手言欢”“握手言和”“握手成交”“大手握小手”“何时重握手”“和美好时光握手”“和每棵树握手”“一切从握手开始”……相信这些词语和句子一定会引发你的联想和思考。
请以“握手”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字数不少于 600 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参考答案
1. (1)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2)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2.C 3.D 4.A 5.A 6. C
7.(1)画面的左边是一个男人,他右手拿着一双筷子,头部上扬,脸上现出惊恐的表情,(1分)他的右边有两个碗,碗上写着“野味”二字,碗里盛满了肉,(1分)肉上冒出像魔鬼形状的热气,上面还写有“冠状病毒”几个字,正伸出爪子,张大嘴巴扑向男人。(1分)
(2)批判了(1分)那些为了满足个人口味和优越感而违法吃野生动物的人,(1分)他们终会受到病毒的惩罚。(1分)
8. C 9.“何妨”,有什么妨碍(1分),表达了词人壮心未已,渴望被重用,驰骋沙场,杀敌卫国的豪情壮志。(1分);“可怜”,可惜,表达词人壮志难酬的抑郁和愤懑之情。(1分) 10.(1)师:军队(2)期:约定(3)朝:朝拜,朝见(4)克:战胜,攻克 11. C 12. (1)今天饮酒正在兴头,天又下雨,国君要到哪里去? (2)我(臣)听说国君仁德,臣子就敢直言。刚才任座言辞正直,我因此知道。
13.诚实守信(1分);外交上坚持原则(有外交原则, 重情重义,善于搞好邻国关系)(1分);贤明、仁德(为人正直, 善于听取大臣正确的意见)(1分)
14.(1)形态多样,千变万化(2)组合巧妙(3)材质大巧若拙(4)能与自然融入一体 15. 中国窗虽然结构精巧,但它主要是将木格的质朴,石材的厚重,砖墙的典雅结合起来。
16. 应放在选文第④段之后。第4段主要写中国窗精妙的组合,其中包括雕花、镶边、纹理等;材料中列举了各地传统窗子的雕饰、用料做工等,可作为第4段的例子。
17.(1)朱赫来 送给保尔一把枪(给他捎来一双靴子)(2)修筑铁路 保尔得了肠伤寒和大叶性肺炎
18.(1)牛魔王以吃斋为由,不肯吃唐僧肉引起了红孩儿怀疑;(1分)(2)又因答不出红孩儿的生辰,被红孩儿识破。(1分)(3)悟空请来观音菩萨降服红孩儿,并收他做了善财童子。(1分)
19. 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交代写作对象;作为行文线索;“清水麻鞋”凝聚着我的儿时梦想,具有象征意味。 20. 想向少年买鞋而不得;在清水县城买麻鞋的店铺中打听当年的卖鞋少年;重逢当年卖麻鞋的少年
21.(1)“热切”是“热烈恳切”的意思,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少年看见有人有意愿买鞋时的热情,又突出了他期待卖掉麻鞋的心理。
(2)生动传神地写出少年因“我”借书给他而激动、感激,但能送鞋给我的愧疚心理。
22. 内容上:升华主题,表现了“我”对麻鞋仍有着深厚的感情,“我”终于实现了儿时的梦想。结构上:首尾呼应。
译文参考:
魏文侯和群臣饮酒,兴致正高时,突降大雨,文侯命令马上备车前往近郊。左右侍从劝说:“饮酒正在兴头,天又下雨,国君要到哪里去?”文侯回答:“我事先与虞人(管理山林的人)约好打猎,饮酒虽乐,但怎能失约呢?”于是起身前往,亲自告诉对方,因下雨取消打猎的事。
韩国向魏国借兵攻打赵国。魏文侯说:“我和赵国情同手足如兄弟,不能答应你。”赵国又向魏国借兵攻击韩国,魏文侯同样拒绝。韩、赵两国使者都愤然辞去。事后,两国得知魏文侯的用意(外交政策),都开始向魏国朝贡。自此,魏国开始强大,其他诸侯国不能跟它争锋。
魏文侯派乐羊攻打中山国,攻克后,封给儿子魏击。魏文侯问群臣:“我为君如何?”大家都回答:“你是仁德的国君。”只有任座说:“国君攻克中山,不将它封给弟弟,却分给儿子,怎么能称得上仁德呢?”魏文侯大怒,任座匆忙告辞。魏文侯再问另一位大臣翟璜。翟璜回 答:“国君是仁德的君主啊!”魏文侯再问:“你怎么
知道?”翟璜回答:“臣听说只有国君仁德,臣子才可能正直。刚才任座言辞正直,我才得以知道。”魏文侯非常高兴,派翟璜速召回任座,亲自下堂迎接他,待作上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