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白公鹅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生能以一定的速度进行默读,能够体会这只白鹅的特点。
3、比较《白鹅》和《白公鹅》在表达上的异同之处,学习作者的观察和表达方法,4、体会作者的语言特点、思想感情。
5、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具体描写,唤起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6、掌握生词、生字,读记好词好句,积累语言功底,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
通过作者的具体描写初步体会、阅读和感悟作者表达方式的不同。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体会白公鹅的特点,比较两篇课文的写法异同,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学习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激情导入:
1、出示课文插图或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认真观察文中的插图,想象一下:此时白公鹅可能正在干什么?然后试着用作者的口吻把画面说一说。
2、语言导入:同学们,我们刚刚认识了丰子恺笔下那只“架子十足”的白鹅,它是那样可笑而又可爱。今天,我们又要去认识俄国作家叶•诺索夫描写的鹅。在学课文之前,让我们大胆推测一下,这只鹅会有哪些特点呢?
(板书:白公鹅、高傲、好斗„„)
阅读质疑 自主探究:
在文中勾画出生字和优美的词句,注意读准字音,检查学生阅读情况。 1、说说这只白公鹅给你的印象是什么?你是从哪些地方读出来的? 2、这究竟是只什么样的白公鹅?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概括一下: (耀武扬威)的大公鹅 (威风凛凛)的大公鹅 (派头十足)的大公鹅
3、好一只拥有海军上将衔的大公鹅,那丰子恺笔下的白鹅又是怎样的呢?概括一下?
(高傲的)白鹅
多元互动 合作探究:
学到这里,同学们讨论一下:
同是白鹅,但不同作者的笔下又各有姿态,两位作家的写法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同?
1、抓片段,进行对比阅读:
同样是写“步态”,两段的相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 (1)自由读文: 感受白公鹅的派头。
(2)作者怎样写白公鹅的走路: ①每一步动作。 ②过路的结果。
③被狗追赶时的缓慢行走。
(同:傲慢、派头;异:一个从容不迫、大模大样;另一个慢条斯理,仔细掂量。一个通过对比,一个具体写如何“落步” 、过泥泞路、狗在身后追赶的步态。)
(3)请几个同学朗读课文。 2、抓重点段,进行对比阅读: (1)丰子恺怎样写鹅的吃相?
(食料简单、吃法有板有眼、需要等候) (2)叶•诺索夫怎样写鹅的“玩相”? (戏水、抢占地盘、主宰一切) (3)朗读感受鹅在河里的活动: 作者是怎样写白公鹅在水里的活动。 ①翅膀的扇动有力。 ②强占地盘。 ③公然吞食鱼肉饵。
总的特点:无忧无虑、自由自在 3、请喜欢的同学起来读一读。
讨论:两位作者为什么要把这两部分写的这么详细?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1、感受作者语言的能力。 2、写法:拟人、夸张。 3、具体的句子(见书)。 4、语言:幽默风趣。
5、两位作者对白鹅有什么样的感情? 相同点:
抓特点,围绕特点来写。 不同点:
前者抓住一个特点:高傲,围绕总写句(好一个高傲的动物)从三个方面(叫声、步态、吃相)突出其高傲;后者先写大白鹅应当荣膺海军上将衔,然后再写为什么应当荣膺?在解释说明中写出了白鹅的特点。
我们写作文时,就应该抓住事物的特点,突出其特点。
出示课件:
走路的姿势
白公鹅──海军上将的派头 可爱 水中的活动
第二课时
复习:
复习本课中的生字,朗读课文。回顾上节课的
多元互动 合作探究:
通过与《白鹅》进行同题对比阅读,使学生体会到,不同的人写同一类型的事物,语言各具特色;二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比较,对文章的写法有所感悟。
引导学生掌握以下内容:
两位作家对白鹅的描写,主要有以下几点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有以下三点。(1)行文结构上,都是先介绍鹅的特点,再具体描写。《白鹅》的线索更加清晰一些,它以过渡段统领全文,再从叫声、步态和吃相上叙述鹅高傲的特点;《白公鹅》则以“海军上将”突出鹅的派头,接着描写这只白公鹅走路“慢条丝理、不慌不忙”和争抢浅水滩的趣事。(2)在描写方法上,两篇课文都非常注意拟人手法的运用。作者并没有仅仅把鹅当作动物来写,而是更多地赋予了它们人的情感,鹅的形象变得可亲了,鲜活了,使人读起来感到非常亲切。(3)都善于用反语来表达对鹅的喜爱之情。《白鹅》的作者虽然口口声声言其“架子十足”,是“鹅老爷”,言语间却流露出无法掩饰的亲昵,《白公鹅》中写道:“有多少次,它径直把我罐头筒里的鱼饵咽进了肚里,有时还拖走挂着鱼饵的钓绳。干这种勾当它从不偷偷摸摸,总是从从容容、不紧不慢的,因为它自认为是这条河的主宰。”作者的无可奈何中同样透出了对鹅满心的喜爱。另外,作者的语言都风趣幽默,用词也有许多相同之处。
不同之处主要有两点。(1)语言风格不同。由于国籍不同,民族不同,两位作家的语言也带有各自鲜明的特点。如,前者把鹅称作“鹅老爷”,后者说鹅“理当荣膺海军上将衔”,读来给人以不同的形象感。(2)叙述的语气不同。虽然两位作者都是非常喜欢鹅的,但从叙述中,却能感觉到不同的语气。丰子恺更多的是善意的揶揄,如“我们的鹅老爷”,“附近的狗,都知道我们这位鹅老爷的脾气”;叶·诺索夫更多的是欣赏,并且语调轻松,颇有调侃的味道。这在课文很多地方都有体现,如,“要是可以把军衔授给禽类的话,这只白公鹅理当荣膺海军上将衔了。”“干这种勾当它从不偷偷摸摸,总是从从容容、不紧不慢的„„”
训练检测 目标探究:
1、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 要是可以把军衔授给禽类的话,这只白公鹅理当荣膺海军上将衔了。它板正的姿势啦,步态啦,和别的公鹅攀谈时的腔调啦,全是海军上将的派头。
“军衔”是用来区别军人等级的称号,如元帅、将官、校官;“荣膺”指光荣地接受或承当,如,“荣膺战斗英雄的称号”;“攀谈”的意思是拉扯闲谈。作者用海军上将来比白公鹅,突出了白公鹅的特点──有派头。“板正的姿势”“攀谈的腔调”,都是拟人的写法,这样写不仅形象,而且能使我们感受到作者对鹅的欣赏和喜爱。
② 当白鹅在浅水滩里挺直身子、扇动起两只长长的有力的翅膀时,水面上便泛起层层涟漪,岸边的芦苇也会沙沙作响。
“涟漪”指细小的波纹。这句话说明鹅的翅膀强健有力,有力到什么程度呢?水面上都泛起“层层涟漪”,岸边的芦苇都会“沙沙作响”。
③ 白鹅大概认为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东西都属于它。它要是知道了连它自己也属于村里的少年斯焦普卡──他愿意的话,就可以把它抓起来,交给母亲,用它和鲜白菜一起熬汤喝──那可就要大吃一惊了。
这是作者调侃的话。对近似“霸道”的鹅,作者虽然无可奈何,却不憎恨它,之所以这样说,是出于一种喜爱。因为喜爱,才留心鹅的一举一动,做种种的遐想,用人的心理去推测鹅的心理,更突出了鹅的行为的放肆,增加了幽默的效果,使人觉得很好笑,很有趣。
在这句话中,出现了两个破折号。破折号主要有三种作用:一是表示注释说明,二是表示声音延长,三是表示话题转移。这句话中的两个破折号都有突然转移话题的作用:刚开始叙述的主体是“它”,后来突然改变了角度说“他”,接着又说“它”,因此用破折号。
(2)对词语的理解。
慢条丝理:形容动作缓慢,不慌不忙。
掂量:斟酌。在课文中指白公鹅走路不紧不慢,好像每一步都要想好才落脚。 举步:迈步。
官司:诉讼。这里指作者与鹅争水面的事。
径直:直接进行某件事,不在事前费周折。文中指白公鹅直接去吃鱼饵,毫无顾忌。
勾当:常指坏事情。文中指白公鹅吃鱼饵的事情。
主宰:掌握、支配人或事物的力量。在文中指白公鹅认为自己掌握着整条河。 2、我会照样子写词语。
从从容容 ( ) ( ) ( ) 不慌不忙 ( ) ( ) ( ) 层层涟漪 ( )作响 ( )细雨 ( )白雪
迁移应用 拓展探究:
观察一种小动物,试着写一段有关它的描述。如叫声、步态、生活习性等特点。学习使用拟人、夸张的写作手法。
板书设计:
腔调 掂量 涟漪 属于 主宰 无忧无虑
课后反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