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澄迈县老城中心学校黄华民
古诗词在我国各阶段语文教材中占着很大的比重,尤其是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古诗词鉴赏教学质量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教师应当重视对学生学习技巧的引导,只有掌握良好的鉴赏方法,他们才能够将自己的主观
意识投入到古诗词鉴赏中。其实,
当学生对鉴赏有着较强兴趣的时候,才能够进一步改善课堂教学
生”的主辅位置,
并加强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下面,笔者将结合自己的一些教学经验,谈一谈如何引导学生掌握古诗词的鉴赏技巧。
一尧知人论世
孟子首先提出“知人论世”
的说法。他表示,想要了解这个作品,就必须了解其作者以及与其相关的思想与经历,这样才可以充分地对这个作品进行分析。而从小学语文古诗词鉴赏的角度来说,学生想要达成“知人论世”,就必须了解古诗词作者的背景,以及其创作作品前后的经历。只有了解作者创作作品的初衷,他们才能够对作品进行更深刻的分析与判断。
比如说,《绝句四首(其三)
》的作者是“诗圣”杜甫。虽然杜甫的作品充满了“现实主义”
色彩,其赋咏的大多是民间疾苦,但这首诗却不是,
这是一首即兴小诗。背景是安史之乱平定一年后,杜甫得知故人严武回成都的消息,也跟着回到成都草堂。这时面对这生气勃勃的景象,他的心情特别好,情不自禁,写下了这一组即景小诗。
在教学这首古诗之前,教师可以为学生制作
一个预习导学案。在导学案中,
可以设计一个查找资料的环节,即在父母的帮助下,结合互联网搜集当时杜甫创作的时代背景。在课前导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都说一说,当时杜甫所处的时代
背景。当学生你一言我一语说完,
教师就可以将杜甫的生平资料告诉学生,
让学生明白,诗人杜甫这篇古诗与其他古诗的不同。
学生也能够在教师叙述的过程中体会到诗人在当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心境。
再到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诗中寻
找那些带有情绪的词语如“黄、翠、
白、青”等,这都可以帮助学生去理解这首古诗中蕴含的思想感56
新教育·上旬刊情。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在了解了作者及时代背景后,再次诵读有哪些感受等。学生两次诵读定会有不同的感受,同时他们也能够体会到,了解了背景资料和没了解背景资料的不同的情感体验,这也可以养成在鉴赏诗词前先了解资料的好习惯。
二尧寻诗眼尧悟情感
诗眼往往是诗词的情感精髓所在,只有探析了其中的诗眼,学生才能掌握诗词与诗人的情感,了解更多隐藏在文字下的内容。教师在进行鉴赏
教学的过程中,
不仅要引导学生找出诗词的诗眼,还要让学生了解寻找诗眼的方法。在学生了解背景资料后,他们大多对诗人的创作初衷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也能够体会到诗人当时的态度。
比如,在《绝句四首(其三)
》之中,学生在背景资料中已经能体会到,对于一个忧国忧民的老人
家来说,听到了故友严武回成都时的心情,
诗人第一时间会感到高兴。这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古诗中寻找与高兴有关的字词,最后学生大多会锁定在“含”这个词上。这也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诗人的情绪。学生可以快速地找到诗眼离不开教师的引导,然而,学生在不了解古诗背景的情况下,该怎么去寻找诗眼呢?
在古诗《画》的鉴赏教学过程中,
其诗眼是不容易被学生发现的。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了解,
一般诗眼是诗词中叙事的转折部分,同时也是诗人情感发生变化的地方。由于学生已经大致了解了这首古诗的意思,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诗中去寻找叙事转折的地方。在这首诗中,前两句主要是描写山水的静境,但是在第三句“人来鸟不惊”,这个惊”打破了诗中的静态,这就是属于古诗叙事发
生转折的地方。学生在细致分析后,
大多会找到这首诗的诗眼。此外,由于《绝句四首(其三)》这首诗是编排在《画》之后的,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将这个方法在《绝句四首(其三)》中进行实验,为学生的鉴赏能力提升打下基础。
三尧抓意象袁品意境
意象往往隐藏在古诗词的深层位置,同时这也是古诗词鉴赏的最终目标。教师应当让学生掌
“师“窑小学中年级语文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方法阴
海南省东方市铁路小学陈鸿梅
小学生通过阅读可以发展自身的智力。阅读不仅能够影响学生的理智和心灵,还促使其对世界和对自己进行深思,进而思考自己的未来。如何培养小学生树立起良好的阅读习惯,让中年级学
显得尤为重要。段的学生形成自主阅读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中年级学生提出了较为
习得阅读方法到诵详细的阅读要求:从运用语言、
读诗文、掌握标点,积累语言再到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小学阶段在个人成长中起到十分重要的基础作用,而小学中年级学段更是其中一个关键的阶段。小学中年级是学生由完全依赖他人指导学
教师习到独立自主学习的过渡阶段。在阅读方面,
应该将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总体要求和阶段要求明
,要通确于心,不能将学生推向糊里糊涂的“自主”
科学地、专业地指导学生,这过一段时间的训练,
意境的技巧,握好品读意象、这样学生才能够在最
短时间内完成学习目标,并提升自身的鉴赏能力。从实际教学的角度来说,小学生因为认知能力还未发展成熟,他们自身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而意象意境往往需要一定的抽象思维作为支撑才能够
意领会得到,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品读意象、利用小学境的技巧过程中,应当结合一定的媒介,
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诗词生“想象力”丰富的特点,
中的意象,掌握品读诗词意境的能力。
一诗的过程中,教在学习《赋得古原草送别》
师应当引导学生去选取一定的媒介,进行大胆的
,原野、枯、荣、古想象。在古诗中有着这几种景象“
,这几种景象往往是诗人刻画古诗道、荒城、王孙”
意象与意境的主要载体,同时也是学生明确诗词意象的主要媒介。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教师可以开展“画古诗”的小活动。每个学生拿出一张白纸,结合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将这几种景物画到其中。学生对于这项活动,大多表现得非常积极。在创作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想象在画出每一个
并且这景物的时候,大多会对古诗内容进行分析,
种分析是建立在对古诗的整体理解之上的,有利
样才能实实在在地提升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本文通过一些教学案例来分析阅读教学过程应注意的问题,以探究出一条有益于该学段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
一尧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虽然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提出了较为详尽的教学要求,但在现实课堂教学活动中还是出现了目标不明确、教学技法
阅读课堂更多时候变简单等问题。为了应对考试,
成了简单的阅读练习课。小学中年级阶段的学生,基本上就在这种单一的阅读练习活动中形成了自主阅读能力。
为了[案例]李老师是三年级某班的语文老师,
快速提升本班学生的阅读水平,他先后多次在阅读课堂上展开“题海战术”的教学形式。一时间,学教师还可以将于他们触及古诗的意境。在创作后,
古诗的白话文译文有感情地朗读出来,让学生在观察画作的同时进行体会,最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当然,不仅仅是自然景物可以作为意象出现在诗作中,地名或者其他事物也能担此功能。我们
(其三)仍以《绝句四首》这首诗为例,诗中的意象就
是连续出现的多个实景。很显然,作者在短短的二
黄鹂、十八个字的小诗中故意设置了对比:白鹭、
具有很深的用意。两翠柳、青天、窗、门六个实景,
两对仗,其写法考究,读起来朗朗上口。有天然去
江船完整雕饰之感。四句诗通过视线,景物转换,
地表现了诗人的复杂心情。
总的来说,在培养小学生古诗词鉴赏技巧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对于诗词的鉴赏,只有让学生进入鉴赏的整个过程,他们自身的鉴赏能力才可以获得提升,并掌握良好的鉴赏技巧与习惯。当学生拥有一定鉴赏技巧与鉴赏能力的时候,他们才能够在之后的古诗词教学
一直处于一个中投入更多的积极性,让“教与学”
较为活跃的互动状态,提升实际的课堂学习质量。
新教育·上旬刊5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