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0℃的冰没有内能 能
C.物体温度越高,所含有的热量越多
D.物体内能增加时,温度一定升高
2.下列关于分子动理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得越快,物体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也越快 B.液体凝固成固体后,分子无规则运动就停止了 C.固体被压缩到分子之间无间隙才不能被压缩 D.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3.有两种物体,体积之比是2∶1,密度之比是3∶2,放出热量之比是2∶1,则它们降低的温度之比和比热容之比分别是( ) A.3∶2,1∶10
B.2∶5,5∶3
C.2∶3,10∶1
D.3∶5,5∶2
4.甲、乙两物体的比热容之比是1:3,质量之比是2:1,若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则它们升高的温度之比是( ) A.1:6
B.3:2
C.2:3
D.6:1
5.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C的水没有内能 A.0°
B.一个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温度一定会升高 C.一个物体温度升高了,它的内能一定增加 D.内能小的物体不可能将内能转移给内能大的物体
6.《舌尖上的中国》聚焦于普通人的家常菜,让海内外观众领略了中华饮食之美。如图所示,通过煎、炒、蒸、拌烹调的四种美食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认识正确的是( )
B.冬天在火炉边取暖是利用热传递来改变内
A.煎:煎锅一般用铁制造,主要是利用了铁的比热容大 B.炒:主要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藜蒿和腊肉的内能增加
C.蒸:是通过热传递和高温水蒸气液化放热,使榆钱饭含有的热量增加 D.拌:香葱和豆腐加入少许调料搅拌即可入味,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7.关于分子动理论及有关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得比冷水中快,说明热水比冷水的分子运动更剧烈 B.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C.铁块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 D.海波熔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8.下列现象中,通过做功使物体内能增大的是( )
A.老人晒太阳
B.电饭锅煮饭
C.下滑时小孩屁股会热
D.冰箱冷藏食物
9.如图甲、乙所示,相同容器中装了相同的纯净水,用不同电加热器加热,忽略散热损失,得到如图丙所示的水温与加热时间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热相同时间,两杯水吸收的热量相同 B.吸收相同的热量,甲杯中水的末温比乙杯的高 C.升高相同温度,甲杯中水吸热比乙杯的少 D.相同时间内,甲杯中加热器放热比乙杯中的多
10.如图装置,用铁夹将温度传感器、两个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两试管装有质量相同的不同种液体,温度传感器的探头部分与试管内的液体良好接触,传感器通过数据采集线与计算机相连接,在计算机上得到的实验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比热容比乙大
B.同时加热相同时间,甲吸收热量多
C.甲、乙升高相同的温度,甲吸收热量多 D.乙吸热升温比甲慢
11.用两个相同的电热器给质量相同的物质甲和乙加热,它们的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据此判断物质甲的比热容为( )
A.比乙物质的比热容大 C.和乙物质的比热容一样大 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C.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些 A.在饮料中放入一些冰块,饮料变凉 B.火车经过,铁轨的温度升高 C.柏油路被阳光晒热 D.火炉上水烧开了
B.比乙物质的比热容小 D.条件不足,不能确定
B.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D.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其内能增加
12.关于温度、内能、热量三者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3.下列现象中,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14.下列古诗词、谚语、俗语中蕴含丰富的物理知识,其中分析正确的是( ) A.“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一院香”,分子做永不停息的运动 B.“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燃烧秸秆(豆萁)的过程是内能转化为化学能 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燃烧是晶体熔化
D.“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铁杵在磨的过程中温度升高,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个物体的温度若保持不变,其内能可能会改变 B.一个物体如果从外界吸收热量,其温度一定会升高 C.一个物体的内能如果增大,其一定从外界吸收热量 D.夏天剥开包装纸的冰棒周围冒出“白气”属于汽化现象
二、填空题
16.某足球运动员传球时足球被踢出后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在不计空气阻力的情况下,A点的重力势能______(前两空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点的重力势能,A点的机械能______B点的机械能。已知铜的比热容比铝的比热容小,质量相同的铜块和铝块降低相同的温度,则______块放出的热量较多;质量和温度相同的铜块和铝块,吸收相同的热量后再相互接触,则热量是从______。(选填“铜块传到铝块”或“铝块传到铜块”)
17.高安腐竹装在纸箱里,在箱外就能闻到腐竹的豆香味,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__;腐竹高温烧煮比凉拌更入味,这说明扩散快慢与__有关。
18.2020年6月23日上午,长征三号火箭将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送入太空预定轨道。火箭在大气层中高速飞行时,外壳与空气剧烈摩擦,导致内能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改变其内能的方式为_____(选填“做功”或“热传递”)。
19.如图所示,给试管里的水加热,水沸腾后,看到的现象是:水蒸气推动活塞迅速冲出试管口,同时在试管口出现了白雾。白雾的出现是一种液化现象,该现象说明了水蒸气的温度__________,由此进一步推断出水蒸气的内能__________。
20.比热容的单位是____。质量相同的0℃的水和0℃的冰比较,水的内能大,水多出的这部分能量主要是以分子______形式存在的(填“势能”或“动能”)。
21.如图所示,规格相同的容器装了相同质量的纯净水。用不同加热器加热,忽略散热,
得到图所示的水温与加热时间的图线,那一杯液体的温度升的快?_____(选 填“甲杯”,“乙杯”或“两杯一样快”),那一杯液体的比热容大?_____(选填 “甲杯”,“乙杯”或“两杯一样大”)。
22.如下图所示,一个厚壁筒里放有一块浸透乙醚的棉花球,用力把活塞迅速向下压,棉花球会立即燃烧起来,这一过程中是将机械能转换为______。其能量转化与四冲程汽油机______的冲程相似。
23.如图所示是板鸭制作工艺中的“晒露”过程。板鸭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内能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分子_____加快,于是板鸭飘香四溢。
24.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的凝固图像,第20min的内能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第10min的内能;若该物质是均匀放热,且质量不变,那么50g该液体从A点降温到B点,要放出______J的热量;从图像可以看出,该物质液态与固态的比热容之比为______。(c水=4.210J/kg℃)
3
25.质量相等的甲、乙两个物体,吸收相同的热量后,甲升高的温度大于乙升高的温度,则甲物体的比热容______乙物体的比热容。(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6.锡都个旧市的市中心有金湖,个旧主城区相比较州内其他县市昼夜温差较小,这是由于水的_______大的缘故;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如果两块玻璃板中间有水就很难把它们分开,这说明了分子之间存在______。
三、解答题
27.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研究“砂石和某种液体谁的吸热本领大”时,选用了两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盛放在相同容器中质量都是100g的砂石和某种液体加热他们绘制出砂石与液体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分别如图a、b所示,己知酒精的热值是3×107J/kg,加热时酒精灯平均每分钟消耗1g酒精,已知砂石的比热容是0.84×103J/℃),那么请问: (kg·
(1)加热2min时,砂石吸收的热量; (2)求出该液体的比热容;
(3)酒精灯加热液体时的效率是多少。
28.某同将一块质量是2kg的金属块放入90℃的水中加热足够长时间后,迅速取出放入另一个装有5kg水的绝热容器中,容器中水温为38℃,放入金属块后水温最终上升到42℃,103J/(kg·℃)],求: 不计热量损失。[c水=4.2×(1)水吸收热量多少? (2)该金属比热容是多少?
29.如图所示,在两个相同的圆柱形容器内装入体积相同的甲、乙不同液体,其中液体甲的质量为0.4千克。两液体分别吸收9.6103焦的热量后,液体甲升高的温度较多。
(1)若c甲=2.4103焦/ (千克°C),求吸收热量后液体甲升高的温度。 (2)若液体甲的密度为0.8103千克/米3,求液体甲的体积。
(3)如果将两容器中分别抽出相同质量的液体,当剩余部分再次吸收相同热量时,发现液体乙升高的温度较多。请通过推理说明两液体比热容的大小关系。
30.蓬溪县城内将开通第四路公交车,在公交车性能测试中,让其在一段平直的公路上匀103N,消耗燃油1.5×10-3m3(假设燃油完全燃速行驶5.6km,受到的平均阻力是3.0×
103kg/m3,热值q=4×107J/kg,求: 烧)。若燃油的密度ρ=0.8×(1)牵引力所做的功是多少? (2)燃油放出的热量是多少? (3)该公交车的热机效率是多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