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货币市场的发展现状
货币市场主要由拆借市场、票据市场、大额定期存单市场和短期债券市场等组成。其中拆借市场是指各类金融机构之间进行短期资金拆借活动所形成的市场。票据市场主要是指商业票据的流通及转让市场。短期债券市场主要是国库券的发行与转让流通。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市场是在银行定期存款的凭据上注明存款金额、期限、利率,到期持有人提取本金和利息的一种债务凭证。
1、拆借市场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是货币市场的核心组成部分;我国同业拆借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1 交易行为相仿
目前我国同业拆借市场大银行资金较为宽裕,中小银行及其他机构往往是资金的需求者。前者不缺钱,后者常常需要拆入资金,但由于中小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信用等问题,拆入资金会受限。另一方面就是规定中资银行同业借款比率不得超过4%,由于银行是我国同业拆借市场上的交易主体,这必然了市场的活跃性。
2 拆借金用途缺乏有效监管
在银行间市场中,存在着偏离拆借本身临时性头寸调剂本职能的违规行为。缺乏及时有效的监管,造成拆借市场流动性不足和风险增大。
3 缺乏经纪人制度
由于同业拆借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性,资金拆出者对资金拆入者资信状况不甚了解,不敢轻易将资金拆给对方,尤其是中小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同业拆借市场现行的直接交易方式在许多情况下会遇到困难,因此如果引进经纪人制度同业拆借市场的繁荣是可以发挥积极作用的。
1
4 同业拆借利率不稳定
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大体上能够反映货币市场运行状况。但是,与债券回购利率相比,同业拆借利率的波动性较大、易受单笔大额成交的冲击。其中,证券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拆借交易在整个市场中所占比重偏大是重要原因之一。由于证券公司是商业银行重要的存款客户,有的证券公司受长期合作协议等因素影响,拆借利率往往低于同期货币市场利率水平,也有的公司受资本市场大起大落的影响,拆借利率时常高于同期拆借利率,对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影响极大。
5 地区发展不平衡
从中国货币网公布的拆借交易日评来看,拆出、拆入资金量的前几名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东部地区,总量超过90%。一方面与金融机构的地区设计和内部组织结构有关,另一方面内地金融机构数量少,业务不活跃也有关系。
6 头寸限额制度不够灵活
在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开展多币种拆借业务中,银行外汇头寸额度存在一个管理问题,目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对银行的外汇头寸实行额度管理,超过规定额度的外汇头寸必须卖给银行。市场变化无常,衍生避险交易开展不多,在汇率急剧变化的时候,过紧的持仓部位有时会市场交易量,放大风险。
2、我国证券回购市场存在的问题
1.证券回购业务中普遍存在着买空卖空行为,即双方交易时并没有真实的、足额的国债和金融债券。金融机构间进行这种“假回购”业务,实际上是在变相拆借资金。
2.一些机构通过发售国库券代保管单等形式变相吸收企业和居民存款,然后用于充实支付周转金和投
2
资,或通过买入返售证券形式(转拆)变相发放贷款获取利差。其实质是非(银行)金融机构办银行,违规和贷款,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
3.国家对证券回购业务的利率水平未作明确规定,回购交易直接套用股票和期货交易的回报率,返售方借机抬高利率。证券回购利率大多超出央行同期利率的规定,有的年率竟达30%。
4.交易行为不规范,随意性大。证券交易中心开具委托代保管单,为了扩大交易量,采取比例债券抵押交易方式,有的甚至规定只需有10%的实物券即可作 100%的回购业务,为“假回购”开绿灯;在提供中介服务的同时,自营回购业务,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对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审查不严,导致许多没有证券交易资格的机构特别是非金融机构和信用社也进入了证券交易中心。不少机构既做场内交易,也做场外交易,交易品种纷乱,逾期严重;为了逃避监管,大量资金没有在表内反映,有的机构上亿元的回购资金一分钱也未并帐反映,直接从帐外进出。
3、
3
我国商业票据市场的状况
1.票据的信用基础薄弱。
中国信用制度不健全和信用状况不佳是票据市场发展的最大障碍。而由于部分企业、个人和金融机构信用差,影响了部分票据的使用和流通,从而使市场对所有票据的信用产生怀疑,即使是信用好的企业签发的票据也难以被接受。
2.交易品种单一,交易主体少,信用风险集中在银行。
从商业票据交易品种上看,目前主要是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在票据市场交易中所占的比重较小,在票据市场中不轻易被接受,企业仍主要是利用银行信用进行融资。这种单一的银行承兑汇票格局,不仅加大了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也不利于引导企业扩大票据融资,不利于票据市场的进一步拓展。
3.我国票据业务经营模式相对落后,缺乏市场中介机构
票据业务具有专业性强、涉及面广、风险集中、资金周转快等特点。因此,票据业务非凡适合进行专业化经营。票据业务已较其他业务明显表现出了集中化的特点和趋势,但整体来看仍属于分散基础上的集中,即在涉及票源的承兑和贴现业务上,目前还是分散在商业银行的各级经营网点
4.缺乏全国统一、完善的商业票据市场。
首先,我国的票据市场仍然处于分割状态,仅在部分中心城市形成了区域性的票据中心,缺乏一个全国统一、完善的市场。其次,票据在各行各地区之间的流动性较差。此外,由于目前中心银行的再贴现采用的是大区行分配指标的治理方法,造成一些地区分配到的再贴现规模较小,而相应的票据承兑和贴现业务量却较大,两者之间出现了不协调状况。
4
5.发行融资性票据面临法律障碍。
票据市场的主要功能是为企业提供短期资金融通,因此市场的工具应既包括以真实性贸易为基础的交易性票据,也应包括单纯以融通短期资金为目的的融资性票据。从世界其他国家票据市场发展进程看,融资性票据所占比重不断上升,甚至达到70%~80%。而《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对票据必须以真实商品交易为基础的规定,使中国融资性票据的发行难以实现,从而了中国票据市场的规模,导致市场缺乏广度和深度,票据市场为企业提供直接短期资金融通的功能难以充分发挥。
我国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存在的问题
1、存单难以转让。目前,我国的次级证券市场还没有完全形成,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已开办的证券交易业务,也因种种原因而日趋萎缩,经济落后地区以及县、乡两级根本谈不上开券交易业务的可能。
2、诱发了非法投资行为。由于存单难以转让,又不得提前支取,一些人便利用持单人遇有特殊情况急需兑现的心理,乘机低价买进,有的甚至进行倒买倒卖活动。
3、挂失手续不完备。
4、存单发行对象不广泛。有的银行存在重个人储蓄轻对公存款的思想,存单也仅对个人发行,忽视了存单对吸收企业间歇、闲置资金的作用。
5、我国在法制上,尤其是对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的法律规范还不够完善。目前,我国有关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的法律法规只有两部,一是《票据法》另一个是《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管理办法》。这两部法律法规的颁布虽然弥补了我国在票据市场上的法律空缺,但这两部法律法规只是从宏观上指导大额定期存单的发行,具体的交易细节未作相关规定。
5
6、缺乏创新。我国的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业务基本上都是从国外学习来的,基本上没有多大的出入,这就使我国的大额存单业务能够避免走弯路,但同时也阻碍了我们的发展,一味的照抄影响了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
我国国库债市场存在的问题
1、硬性摊派违反自愿认购原则。
国债是国家以信用方式进行筹资的一种手段我国目前国债发行方式的特点就是分配任务和动员购买相结合。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筹资任务必须按时足额完成,各地区、各部门为了保证任务的完成而过多地使用行政手段。动员工作细度深度不够,未能充分调动群众购买国债的积极性。
2、通货膨胀和新旧的摩擦致使国债运行趋于恶性循环。
推销扣除通货膨胀因素后利息收入呈负值的国债无疑是困难的。1
3、国债流通市场不健全致使国债运行失衡。
流通市场存在的问题:一是由于资金周转田难加之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单纯盈利倾向,许多中介机构未能顶住抛售风而中途纷纷关门停业。二是流通市场范围过于偏狭。我国的通讯交通事业很不发达,这就要求流通市场在地理位置上要相对扩展。三是现在允许进入流通市场的国库券只限于个人持有的国库券,而单位持有的国库券不在其
4、还本付息工作是不佳影响债券运行。
5、偿债高峰业来临,国家财政负担沉重。 ’
6
我国货币市场共同基金存在的问题
1.基金规模较小,基金形式单一。
2.基金的投资领域不确定。
3.基金风险较大。
4.基金角色不清。基金的投资原则是为投资者规避风险,谋取收益,,投资领域不确定,流动性较差,所以,这些基金实际上扮演的是为企业提供长期融资的角色,投资者则往往把基金当作一种债券来投资,或者当作股票来炒作,从而扭曲了基金的本来意义。要更充分地发挥投资基金的作用,就必须尽快改变这种状况。因此,基金业应适时引人新的品种,不断完善投资基金结构。这方面,发展货币市场基金就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总之
我国货币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由于我国的货币市场尚处于发展初期,市场工具较少,交易规模偏低,因此货币市场变动对其他市场的影响还较小。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zrrp.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