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古代的思想:
1、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3、 宋明理学 4、明清之际进步思潮 二、古代科技
1、 四大发明(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 2、 天文 3、数学 4、农书 三、文艺
1、 汉字 2、书法 3、绘画 4、诗歌小说戏剧 (二)知识要点 1、春秋战国百家争鸣 政治史 经济史 百家争鸣 1春秋:(1)儒家 孔子—仁、礼;德;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2)道家 老子—道,辩证,无为而治 《道德经》 2 战国:(1)儒家 孟子—仁政,性本善,民本 荀子—唯物、性恶、礼法并施 (2)墨家:墨子—兼爱非攻尚力 (3)道家:庄子—齐物,逍遥,顺应自然 (4)法家:韩非子—君主专制,变法革新 (5)兵家:孙膑—《孙膑兵法》 生产力:(农业)铁器和牛耕使用推广;分封制崩溃 (手工业)冶铁业; (商业)私商崛起 “礼崩乐坏” 生产关系:井田制瓦解, 税制改革(鲁国初税亩,商鞅变法) 土地制度:封建土地私有制产生 政策:重农抑商 对后世的影响:道家的哲学思想,儒家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法家的变革精神 2、汉代儒家成为正统思想 政治史 经济史 儒家正统地位确立 1背景:西汉初年实行休养生息政策,黄老之学是指导思想,随着社会稳定,黄老之学不能适应需要。 2创立: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大一统”2)天人感应和君权神授 3)三纲五常 3、特点: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法家思想 4、评价: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割据势力,是汉武帝采纳董仲舒主张的根本原因;宣扬“天人感应”有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和防止暴政的作用。 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局限性: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在封建社会后期日益阻碍科技文化发展。 专制主义集铁农具和牛耕普及, 权制发展:郡封建经济发展 国并行,推恩令;设刺史;中外朝
3、 宋明理学 政治史 宋代中央集权加强 经济史 经济重心南移 农业:土地兼并严重 手工业:瓷器 商业:城市特点;商业市镇、交子 宋明理学 1、 程朱理学: 1)背景:魏晋南北朝佛、道迅速传播,儒学危机;唐宋三教合一潮流弥漫;吸收融合佛、道思想,形成宋代理学。 2)主要人物:程颢、程颐,南宋朱熹 3)主张:理、格物致知、夺天理,灭人欲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 4)影响:元代《四书章句集注》作为科举考试内容;明初确定了理学在思想界的地位;流传很广 2、 陆王心学 1) 南宋陆九渊:心即是理,发明本心 2) 明朝王守仁:以心学更新理学;致良知 3、影响:影响深远;三纲五常,男尊女卑,扼杀人的欲望;注重气节品德 进步思想 1李贽: 背景:明朝政治腐败,科技考试陈腐不化 商品经济发展,士人要求摆脱束缚 主张:否认孔孟;痛恨维护礼教的卫道士;认为人人皆有私,顺其自然,发展个性自由;男女平等;否定天理 2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 1)产生根源:政治—明清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2) 主要人物 王夫之:朴素唯物主义—理在气中;认识论;肯定人的情感与欲望的合理性 黄宗羲:反对暴君,民主;皇帝是天下大害;限制君权 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经世致用;《天下郡国利病书》 3)评价:为儒学注入新的活力,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冲击君主专制。 4、 明清进步思想 政治史 经济史 君主专制空前强传统农耕文明高度发展 化:明废丞相,设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内阁;清设军机处 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重农抑商限制资本主义发展
二、古代科学技术
一)、四大发明:
1、造纸:西汉 植物纤维纸
东汉 蔡伦 “蔡侯纸” 2、 印刷:唐 868 雕版《金刚经》
北宋 毕昇 活字印刷 泥—木—金属 3、 火药: 唐 孙思邈 《丹经》 唐末 用于战争
五代宋 狩猎、开山、采石、火器 外传 14世纪,阿拉伯人传人欧洲 4、 指南针:战国 司南
北宋 指南针 用于航海 13世纪传入西欧 二)其他
1、天文:天象观测—战国《甘石星经》
天体观测—东汉 张衡 浑象仪早1000年;候风地动仪 唐 僧一行 梁令瓒 黄道游仪 子午线长度 元 郭守敬 简仪 早300年 2、数学:1)九九乘法表 2)筹算 珠算
3)东汉《九章算术》
4)圆周率 祖冲之 早1000年 3、农书:1)南北朝 《齐民要术》 贾思勰 2)元 《农书》 王祯
3)明 《农政全书》 徐光启 4、医学:1)《黄帝内经》战国——西汉 2)《伤寒杂病论》东汉 张仲景 “医圣” 3)华佗 麻沸散 五禽戏 4)《本草纲目》 明 李时珍 古代科技发展原因:
1、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2、 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
3、 中央集权国家的组织和支持 4、 政局稳定,经济繁荣,道路通畅
三、文艺
1、 汉字及书法: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 行书——— 草书楷书
秦“书同文”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宋四家 王羲之 张旭、怀素、 苏、黄、 书法成为艺术 欧阳、颜、柳 米、蔡 秦始皇时期统一文字,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魏晋南北朝书法艺术兴起的原因:对汉末深刻的社会危机的反省,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的追求 2、 绘画:
1) 发展历程:
新石器时代:地面、岩壁、陶器上
战国:毛笔绘于娟帛上 楚帛画《人物龙凤图》 汉代:帛画
东晋:顾恺之 “以形写神” 唐:政治统一,经济发展。 吴道子“吴带当风”
宋:文人山水画注重写实到更加写意 风俗画 北宋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明清:宫廷画、山水画(八大山人朱耷) 木刻版画、年画、布贴画、剪纸画 2) 中国绘画特点:
宫廷画和民间绘画注重写实;文人画注重写意;中国画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表现手法灵活自由,在启迪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方面起潜移默化作用。 3、 诗歌小说 1)《诗经》西周到到春秋 305篇 风 雅 颂 四言 重章叠句 赋比兴 2)楚辞 屈原 《离骚》 3)汉赋
4)唐诗 :原因—盛唐、科举、汉代五言七言的发展 代表—李白“诗仙”、杜甫“诗圣“诗史”、白居易 宋词:“长短句”豪放派苏轼 、辛弃疾 ;婉约派 柳永 元曲:
明清小说:工商业城镇和市民阶层兴起,章回小说成主流 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 短篇小说集 《三言二拍》
批判现实主义作品(深刻的社会危机,政治黑暗,官场腐败)《红楼梦》《聊斋志异》 《儒林外史》 4、 戏剧: 1)、起源:祈获丰收的原始宗教歌舞,巫术色彩“” 2)春秋战国宫廷宴乐 3)唐代 梨园 4)宋代 瓦舍
南宋 南戏成为完备的戏曲形式 5)元杂剧和昆曲
元杂剧标着着中国戏曲的成熟 关汉卿 《窦娥冤》 王实甫《西厢记》 6)明中叶昆曲艺术鼎盛 汤显祖《牡丹亭》,明中后期发展为全国性剧种“百戏之祖” 7)京剧的形成
明清时期,清乾隆年间徽班进京;徽汉合流 同治、光绪年间形成京剧 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