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智榕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城镇化过程中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城镇化过程中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智榕旅游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城镇化过程中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刘志晶 刘玉芝

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年第14期

[摘 要]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镇化水平反映其社会文明发展程度和现代化水平的高低。在党的十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关键词]农村基础设施;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1 城镇化过程中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

李强在对我国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推进模式”的研究中,从城镇化的动力机制和空间模式方面阐述称,我国的城镇化突出特征是以为主导力量,城镇体系的设置和城镇化发展方式带有很强的行政管理色彩,这与欧美的城市化进程有很大不同。欧美城市化受市场力量主导,以经济利益为导向,城镇体系的发展主要受人口聚集程度和产业支撑发展的影响;我国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主要采用自上而下的模式,包括建立开发区、建设新区和新城、城市扩展、旧城改造、建设商务区、乡镇产业化和村庄产业化。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张军扩认为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须处理好几种关系: 非农产业与人口集聚的关系;非农产业发展、人口集聚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关系;人口集聚与公共服务提供的关系;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城镇建设中规模、结构和质量的关系。实现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关键是要在正确认识城镇化本质、内涵和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深化改革,构筑有利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机制,最主要的是推进4个方面的改革:规划制定、土地制度、户籍制度、城乡统一市场建设。

农村基础建设和农村城镇化建设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完善的农村基础设施是激活农村经济活力的一大重要措施,同时也是拉动内需,增加农民收入,巩固农业在我国的基础地位,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力量。其次,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背景下,加强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可以尽力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矛盾,让更多的农民实现身份、职业和观念上的全新转换,缩小社会成员在财富分配、发展机会、享受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差距,增强社会认同感,促进社会和谐。

2 城镇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资金投入来源不足

虽然各级每年都会投入大量的资金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来,道路村村通,校舍重建等工程也相继开展,较大地改善了当地基础设施,但农田灌溉、乡村道路和饮水健康等困扰农民生活和制约农业发展的问题仍然不同程度的存在。由于受到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再加之长期实行的“以农补工、优先发展城市”的诱导,使得许多地方把主要精力集中在了城市,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农村的发展,使得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金投入不足,形成了城乡有别的差异性基础设施投资机制,制约了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2 基础设施供给与农民需求错位,供给结构失衡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并由统一规划建设,这就隐藏了供给主体利益考虑问题。有些供给主体考虑的不是农民的需求,农业发展的需要,而是根据“考核指标”“政绩”、“任期”的需要进行安排供给,他们利用职权为自己谋福利,而忘记了自己的初衷,不去真实反映农村居民的需求,结果就造成部分农村基础设施的供给与农民现实、迫切的需求发生错位,农村基础设施的供求结构失衡。

2.3 重建设、轻维护现象突出

这一问题也是几个村的村民普遍反应的问题。比如道路缺损后几年未修,导致积水严重,阻碍正常通行;垃圾箱的摆放形同虚设,其建设后管理非常不到位,农村垃圾依然随处乱扔;污水处理设施虽然花费了许多资金和技术来建设,往往很快就不再运营,结果是荒草一滩,污水横流,臭气满溢;近几年也有些农村花费了许多资金建设农村厕所,但因为多种原因这些厕所并没有发挥它环境保护功能,最终落得脏乱差的下场。诸如此类问题,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运维中普遍存在。

2.4 基础设施建设缺少有效的农民参与机制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问题是关系到农民切身利益的问题,其与农民生活、农业发展、农村建设息息相关。但是它的供给机制是“自上而下”的,由各级或部门统一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划,往往缺少农民有效的参与,并不能反映农民真实感受。就算他们在生产和基本的生活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不满,也缺少有效的渠道去表达他们的不满。所以在建设中应当积极的与农民协作,应秉承解决农民的需求为最终目标去搞建设。

3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议

3.1 加大资金投入,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一方面,各级要调整公共支出,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在制定农村发展计划时,可以适当的将农业发展基金和国家对农业的补贴转移到农业基础上来。另一方面,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国家为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出台的优惠、扶持,为农民多争取资金。因地制宜,按照当地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

3.2 以农民需求为中心,提高资金利用率

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提高资金利用率,使有限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到与农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内十分重要。部门常常忽略农民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把资金投入到一些不切实际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使一部分农村基础设施背离了“改善农民生活、改善农业生产”的宗旨。因此,需要以农民需求为中心,提高资金利用率,根据农民内部需求决定基础设施的投资方向,倾听农民的心声。

3.3 加强基础设施的管理与维护

首先,要加强部门的支持和引导。地方应制定有关的法律法规,如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道路管理条例、供水管理条例等,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法可依,以法律和的手段保障和非组织建设和管理农村基础设施的责任权益。其次,基层的管理也不容小觑。村委会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应提高基层管理能力,提升其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管理能力,提高基础设施建设使用的效率,使农民能可持续享受基础设施建设给他们生活和生产带来的保障。最后,提升农民自身意识和整体素质。农民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维护的主体,一方面,加强基础设施的宣传,使农识到自身对基础设施的责任和义务;另一方面,进行基础设施正确使用和维护的宣传,提高农民的日常维护水平。

3.4 激发服务农村地区金融机构活力,提供农村地区资金利用效率

要充分发挥农村地区金融机构作用,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农业银行、信用社、邮政储蓄和农业发展银行等。积极拓展符合现代化农业生产的金融创新,对有利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给予利率支持,贷款期限延长等措施。从我们调研数据来看,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仍然不够。虽然农发行提出要实现业务转变,形成“一体两翼,两轮驱动”的局面,但是其仍处于初级阶段,粮油棉收购依然占据信贷资金的很大部分,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综合开发比重虽有提高,但提高有限。根据我们调查统计显示,其中长期贷款比重为26%,而农业中小企业基础设施建设、电网、城镇建设、农田水利、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基本建设需要中长期才能完成,因此农发行有责任发放更多信贷资金以激活“造血”功能。

[参考文献]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 高帅.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农村居民对农村社会环境认知调查——以周口项城市付集村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2(04).

[2] 王鹏.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财政支农绩效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12.

[3] 郑艳.中国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问题与对策浅论[D].湖南师范大学,20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zrrp.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