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美育 课程教育研究 Course Eduction Ressearch 2015年8月 下旬刊 主管部门、学校组织的学习培训,都在为教师的知识结构的完善 提供机会。但高中音乐教师还应该从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 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现在的高中音乐教育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类是一般}生的音乐教学,面对的是所有学生,在教学大纲的统 指导下进行;一类是各种过级考试。器乐方面的过级考试占据 了很多高中学生音乐学习的大部分内容和时间,音乐老师是他们 过级考试的主要培训人;还有一类就是艺术考生的高考阶段的艺 南I彳艮难实现我们的教育目标。 术考试。现在很多人对音乐的学习已经无法不是对音乐的喜欢, 第三,高中音乐教师要在现代音乐教育体系中通过不断的学 而是抱着更为功利的目的。面对这样的形势,高中音乐老师必须 习、培训和自我钻研尽快完成知识更新。现代教育是一种“普及 尽自己最大努力改变学生以功利之心学习音乐的态度,这需要老 性全民的、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开放式的、重视人的素质培养的” 师自身能够在教学中充分地展示音乐自身的魅力,让学生以真挚 教育。所以,正如前文所强调的,高中教师要不断提升自我的 地段入到学习之中,这样,无论是一般的学生,还是专门学习以 学习以适应教育实践的需要,在现代教育体系下,音乐教育同样 考试过级、艺术类高考学生都能在音乐学习中获得美的陶冶、素 需要教师自我学习,在终身教育的理念下通过比如脱产学习、半 质的提升和心灵的净化。这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学习教育 脱产学习、专门的培谢I等方式系统地提高自己,同时,在日常的 学、心理学、艺术理论等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演奏能力、教学 教学中也要形成自学的习惯,不断完善自我的知识结构。比如, 素养等来共同实现。 近些年的流行音乐以更加多元的形式呈现,高中学生对这些流行 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是促进教学进步和提升的关键, 的音乐有着天生的好奇心和接受能力,那么音乐教师能否对这些 高中音乐教师对此应该深信不疑。才能不断推动高中音乐教育的 音乐的曲调曲式、音乐风格、艺术内涵等有所了解,在课堂教学 进步发展。 参考文献: 中引导学生从更专业的角度去分析这些音乐形式呢?这不仅仅 是对音乐课程内容的有效拓展,对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引导 『1杨小薇:《教育研究方法》,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1他们建立良好的学习意识都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教师自身的知 2005年版。第193页。 识结构是提升教育质量的保证。 『2]施晓光:《现代教育思想专题》,北京:当代世界出版 第四,高中音乐教育的教学基本任务需要老师的知识结构在 社20o5年版,第68页 实践中不断完善。无论是在职研究生、国培计划,还是各地教育 一一这一根本的教学目标。很多高中教师连民族调式和现代流行音乐 的伴奏等实际应用和操作都不能很好地完成,那么在新课程标准 的要求下,他们就很难保质保量地完成高中音乐教学的需要。高 中音乐教学不仅仅涉及到学生的艺术考试,更涉及到每个学生能 否通过音乐课的学习获得艺术的教育。在这个音乐多元化发展的 时代,音乐老师如果自身不去主动学习,不在实践中逐渐完善自 身的知识结构,就很难真正地完成高中的音乐课程教学任务,也 现代小学音乐教学与舞蹈教学相结合的体验研讨 安国双 (唐山市丰润区王官营镇施家营小学河北唐山 ̄4009) 【摘要】我国一直提倡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可是在很大程度上,美育一直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具体来说,现代小学音乐教 学与舞蹈教学缺乏正确的教学方法。音乐和舞蹈一直以来就是相伴相随的,同作为一种艺术的表达,当二者结合在一起,艺术 美更能打动人心。我国的小学音乐和舞蹈教育趋向较为单一的形式,当前音乐与舞蹈教育任务完成度往往不尽如人意,原因往 往就在于音乐与舞蹈没有紧密的联系。本文立足现代小学音乐舞蹈教学现状,就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体验研讨。 【关键词】现代小学音乐教学舞蹈教学结合体验研讨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208—02 引言:音乐及舞蹈教学的目的主要就在于培养学生的艺术素 学的内容告诉学生,然而这样是无法将艺术性留在学生的灵魂中 养。结合音乐和舞蹈,不仅可以通过动作展现出音乐的行云流水, 的。小学生是一个处在探索阶段的年龄层,他们或许懂得的知识 还可以通过音乐衬托出舞蹈的艺术之美。将听觉和视觉盛宴同时 尚浅,但是他们可以感受到艺术本身,音乐本身,舞蹈本身,他 展现更能调动人的情感,也更多能打动观众,更好的体现艺术魅 们可以感受到美。这些艺术素质,他们可能与生俱来,但是他们 力。在教学中,音乐和舞蹈都离不开节奏,音乐的节奏体现在旋律, 必须参与其中。传统的教学,往往不能做到音乐与舞蹈相结合, 舞蹈的节奏体现在律动。音乐教学结合舞蹈,学生可以更好的感 学生的情感无法最大化,对音乐与舞蹈自然也就没有最深的影响 受音乐。舞蹈教学结合音乐,学生可以更好的把握节奏。只有音 与长久的记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结合音乐和舞蹈,教音 乐与舞蹈的相配合,才会体现艺术的强大生命力、感召力、影响力。 乐的时候,尝试利用简单的舞姿让学生跳一跳,小学生生性活泼, 如若想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修养,就必须要在教学中将音乐舞蹈 感受到快乐就会有持久的学习动力。在教学舞蹈的时候,鼓励学 融为一体。 生跟随音乐打节拍,跟随音乐跳出他们的舞步,营造欢欣的课堂 氛围。 现代小学音乐与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教师职业水平欠缺 1.教学方法组织单一 音乐与舞蹈总是给人带来丰富多彩的感觉,兼具综合艺术 谈到教师的职业素质,城市可能还好,农村教师的水平往往 的美感,又容易引发小学生的兴趣,总的来说,关于音乐和舞蹈 参差不齐。当教师职业素质不够时,教学理论缺乏,专业知识不 的教学是受欢迎的。但是,现在存在教学方法组织单一的问题。 完善,教学质量更不必说。但是无论教师水平高低与否,都不能 音乐课总是老一套,教师组织,练习发声,老师一句学生一句, 忽视对于音乐与舞蹈的结合,音乐素养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提 不存在艺术的美感发挥,这样的教学难免浪费了美育教学的生气。 升教学效果,需要教师认清音乐教学与舞蹈教学相结合的重要『生。 这种单一的教学总归是不得学生喜欢的,也并不能培养学生深层 二、音乐教学与舞蹈教学相结合的体验 1.创新音乐及舞蹈教学模式 次的音乐素质。事实上,音乐教学应该是广泛联系多动视角的, 小学生学习音乐和舞蹈最初印象很重要,兴趣是第一任老师, 可以是影视。戏曲、美术、当然还有舞蹈。舞蹈是触手可及的音 乐教学辅助,在教学中添加舞蹈,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启发学 必须满足小学生贪玩的天性。为此不得不改变既往传统的单一的 生乐感,激发学生的热情。而在舞蹈教学中添加音乐更是不可或 教学模式。在进行音乐教学时,不要一味的重复歌曲,结合舞蹈,缺,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提升学生的协调度。因而, 寓教于乐。课堂教学是可以不拘一格的,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就 面对教学方法单一这一问题时,我们要盖于找到解决办法。 必须让他们喜欢。感到有趣,这样才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 2 课堂参与度低 2.培养小学生的艺术素质 音乐和舞蹈同属于美育的一部分,在教学中要明确教学的最 当音乐教学与舞蹈教学目的本身就是教学的话,小学生是无 法参与进其中的。很多小学音乐老师和舞蹈老师清清楚楚的将教 终目的是培养小学生的艺术素质。在学习舞蹈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一、・I20 8. 课程教育研究 Course Education Ressearch 2015年8月 下旬刊 体育・美育 学会鉴赏美。感受音乐欣赏舞蹈,听是静,跳是动,动静结合, 才能抓住小学生的心,才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其艺术素养和情操。 通过自身的参与,把握音乐的节奏,舞蹈的律动,才能把握好音 乐的情感和舞蹈的力量。音乐和舞蹈往往承载着许多的文化价值, 在教学中,讲解故事讲解历史,创造有文化内涵的情景,激发学 生的创造天分,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自我创造中去鉴 赏美,评价关,感受美。学会在艺术中感受情感,得到精神上的 启迪。 3.结合音乐和舞蹈,利用艺术开发想象力 音乐和舞蹈总是穿插于有形和无形,没有标准没有界限没有 禁锢,在音乐教学和舞蹈教学中,结合二者,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想象力。教师应当多给予这一方面的熏陶,时常结合多媒体,用 视屏的方式将经典的音乐和舞蹈展示给学生,音乐声响起,舞蹈 翩翩,学生会有自己的主观体验,会有自己的思维模式,在音乐 欣赏和舞蹈欣赏中,聆听内心,感受艺术之美,这样赋予小学生 的往往是源源不断不可描摹的灵感和别有洞天。在艺术没有疆域 的广阔天地,小学生的想象力无疑是被插上了翅膀。这样的教学, 学生往往会受益终身。 三、结束语 在音乐教学中感受舞蹈的美感,在舞蹈教学中聆听音乐的韵 味,小学音乐教学和舞蹈教学相结合对于提升小学生的艺术素质 有很大的积极作用。我们有理由相信统一音乐和舞蹈,合理利用 课堂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是教师应该努力的新方向。 参考文献: 【1】孙晓宁.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小学音乐教学评价理念 及方法研究Ⅱ].群文天地.2012(06) 浅谈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 白旭升 (河北省任丘市渤海石油职业学院河北沧州062552) 【摘要】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必须在教育活动中把德智体美等教育有机统一在一起,融入到各个环节中。大学体育不仅 肩负了锻炼学生健康体魄的重任,还要承担着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责任,在体育教学中完美、完善学生的个人品质,为现代 化建设培养身体健康、品德高尚的人才,是大学体育教学的趋势和必然。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209—02 那么,为什么要在大学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在体育教 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有什么优势吗?如何在大学体育教学中进行 德育教育,使教书和育人有机结合起来呢?笔者现结合自己多年 的教学实践,就这些问题同各位教师同仁进行简单的探讨。 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德智体关各方面综合发展是对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基本要 求。学校在设置专门的课程发展学生的专项能力的同时。又提出 在各课程中融入对其他能力进行教育的要求。体育在学校各个教 育阶段都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大专院校,学生再有 几年就要步出校园走向社会,即将面临繁重的工作压力,这不但 要求学生在大学期间养成良好的身体素质,为将来工作做准备, 还要求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培养勇敢顽强,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有强大的内心应对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所以,在体育教学中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必然趋势。 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多数时间不是在户内而是在户 外进行,不是对学生智力而是对学生体力的锻炼和发展,因此更 容易反映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思想素质,使教师发现端倪,帮助学 生克服。从这个角度来说,体育教学为我们进行德育教育提供了 极为有利的条件。现在的学生,由于中学阶段时刻为高考冲刺做 着紧张的准备,加之网络的出现和发展吸引他们的课余注意力, 因此,严重忽视了体育锻炼,透支了身体能量。大学军训开始, 学生动不动就请假休息、动不动就晕倒在操场,遇到困难动不动 就逃避,“不抛弃,不放弃”只是用还激励别人的,自己却做不到。 这迫切要求大学体育教师不仅要加大体育教学力度,还应对学生 一、进行必要的德育教育。 二、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优势 1.寓德育于体育中具有直接参与性 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方式主要是学生亲身参加体 育运动,在各种运动中培养优秀的品德素质,使学生的个}生得到 完美的发展。例如,通过跳马、跳高、跨栏等可以培养学生勇敢 顽强的拼搏精神;通过长跑、掷铅球等耐力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吃 苦耐劳、坚韧不拔的奉南 哥神;通过足球、蓝球等球类活动可以 培养学生机智灵活、果敢决断的品质和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体育运动的类型多种多样,其在培养人的品格方面也各有所长。 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培养学生品质的目的无声地寓于引 导学生坚持体育活动中,避免空洞说教,给学生下达塑造良好品 质的任务,以免学生产生反感。如在跳马项目教学中,针对学生 部敢跳的情况,教师不能“贴标签”说可以锻炼学生的顽强拼搏 精神,而应激励学生勇敢去跳,在学生一次次亲身实践中,使得 这种顽强的精神内化为学生的品质。 2.寓德育于体育中具有动态性 体育教学是在不断的运动中开展的,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寓于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因了体育教学的动态过程也具有了 动态性的特点,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培养出某种优良品质,随着运 动的持续进行,这种品质不断完善、巩固、强化、发展,使学生 不断进步。体育教学的特点决定了学生不是静坐在教室里听教师 讲解,而是必须在运动馆或操场. ̄4i-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学生在 体育活动中自由程度比上其他科目课大大增加,但也容易受到天 气、场地等外在因素的干扰。尤其是夏天和冬天在露天操场上体 育课,对学生来 .是一种严厉的考验,此时最能体现出学生的学 习态度、学习意志等。大学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敏锐观察。 准确抓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良好时机,因势利导,培养学生 的优秀品质。 3.富德育于体育中具有身心合一性 学生在进 行体育运动时,不仅承受着生理负荷,同时也承受 着心理负荷,学生在身心双重负荷的作用下,提高心理素质、发 展完美个性。学生在运动过程中承受的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不分 先后,不相分离,是同时发生、同步进行的,两者相互作用、相 互伴随的,共同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不同的体育运动对学生 的生理负荷不同,伴随的运动心理负荷也不同,体育教师要根据 体育运动的这一特点,结合学生心理素质与个}生发展的不同需要, 有针对性地选择体育项目,合理安排运动内容,使学生承受起相 应的生理、心理负荷,在锻炼身体,学习、掌握运动技能的基础上, 提高个性品质。 三、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 1.结合课堂常规对学生进行教育 任何课堂教学都有一定的规范要遵守,这是教学得以顺利进 行的保障。大学体育课中,要求学生遵守纪律,尊重教师的教导, 讲文明懂礼貌,遵循运动规律、安全使用运动器材,合理进行体 育运动。良好的课堂常规形成制度性规范,不仅能够规范师生的 行为,还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和作风。如在体 育教学中严格考勤、考核制度,加强组织纪律性,能够使学生逐 步形成遵守规章制度和热爱集体等良好的思想及道德品质。 2.结合教学内容和特点对学生进行教育 大学体育的教学内容很广泛,教学自由度也很大,教师不必 拘泥于特定的体育教材而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教师可以随时变 换教学内容和练习任务,发掘有鲜明特征的体育运动,对学生开 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创建教师自己的教学特色。如在学生进入大 学校园后的第一节体育课,可以开展理论教学,通过介绍中国体 育运动的发展史、体育明星的成长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体 育精神,动员和激励学生积极投身到体育锻炼中;通过开展篮球、 足球等比赛,可以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使学生形成团 .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