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I teacher@chinaitedu.ca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 课文预习中的应用研究 陈正清伍文燕张振威广东省广州市体育东路小学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摘要:课前预习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学生的课堂学习具有导向作用,帮助教师进行个性化的教学。思维导图是知识可视化工 具,能够帮助学生将思维的过程清晰、直观地呈现。本文通过实验,研究思维导图在语文课文预习中的应甩以及对学生思维能力发展所 起的作用。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语文预习;思维能力 问题的提出 预习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很重要但却容易被教师和学生 稚思维导图与小学语文 新的 语文课程标准 突出了变教学生语文知识为全面 忽略的环节,学生宁可花时间复习或多做练习,也不愿进行预 提高其语文素养的导向性。这一导向性的根本转变,强调了学 生语文能力的训练和提高。而学生的课前预习活动则是训练 能力,提高其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有效的课前预习不仅能储 备知识,而且还可以形成他们自主学习的习惯。因此,教师应重 视学生预习学案的设计,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制定课 前预习内容,使预习任务“具体化”。 (《语文课程标准 中还提到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在 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 习,即使少部分学生有预习,也是轻描淡写地“翻书式”行为, 预习的被忽略导致学生表面无所不知,其实一无所知,头脑中 一片混沌;而教师尽管布置了预习的任务,也很少对预习作业 进行检查、反馈和评价,教师无法从学生的预习中得知学生的 学习情况,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特别是对于口头布置的 课文阅读预习任务,学生大部分都不能自觉地完成,这样的作 业等于没布置。预习环节不但没有帮助,甚至适得其反,学生 往往因为一知半解而不再认真听讲,最终导致知识学习只停 留在表面。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预习,是一个亟待 解决的问题。 在教学中,“知识加工”和“问题解决”的思考过程往往是 能。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 学态度”。语文课程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思考 和认识,西方哲学也一直关注语言与思维之间的关系,认为语 言是思维过程必须凭借的物质材料。可见,语言的学习过程与 不可见的,教师和学生都更关注答案,却忽视了答案的生成过 程。然而,“答案的累积”并不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生 成答案的思考过程和方法”才是学生思维发展的源泉。因此, 要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就必须变“强调答案” 为“强调答案的生成过程”,使学生解答问题时不再依赖于记 忆中的“答案库”,而是靠自己的大脑理陛地思考。由此可见,如 何让答案的生成过程可视化,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思考过 程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显得至关重要。 18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07--08 学生思维密切相关,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是每一个教师都应该关注的问题。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可视化思维工具,能够帮助学生把思 维的认识过程用图形的方式可视化地表征出来。在语文课文 预习中使用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从各个知识点层面深入挖 掘知识,使预习内容具有可操作性,不再停留于以往的“翻书 式”预习方式。同时,在课前预习过程中,学生不是为了预习而 预习,而是从中学会思考,学会质疑,让大脑充分运转,使自身 专题I teacher@chinaitedu.cn 他们能够进行知识拓展,通过查找资料去发现与课文相关的 课外知识,并将拓展内容在思维导图中呈现。另有些学生在课 文预习中产生了疑问,便可绘制出一个基于问题的思维导图, 并通过查找资料解决问题。 第四阶段:创新阶段(2013年4月至今) 在这个阶段,学生能够进行创造性地预习。部分学生能 灵活使用多种思维工具,能在学习中将多种思维工具结合使 用,同时,学生对课文也有了自己的理解。 现他人以及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学生在观看其他同学的作 品时,能够进行查缺补漏。部分学生对作品进行汇报讲解,其 他同学可以对其提问,加强了学生之间的知识共享和交流。 3.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应用思维导图进行课文预习,使预习活动具体化和可操 作化,在动手实践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预习中能 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在探究中寻求新知,从而培养了学生自 主学习的意识。 4.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预习中的应用反思 通过对教师和学生的采访得知,思维导图在预习中的应 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具体化阅读材料中的信息,并用 图式去同化和接受新的知识,能够建立起知识之间的联系,拓 展知识点,深化思维,使学生形成对自我思维过程的良好认知 结构。 黪总结 实验研究表明,思维导图能够扩大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 用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具有很大的帮助。对教师的 影响主要体现在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教师通过学生的思维导 图可以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难点,从而对难点进行重点讲解,并 对遗漏点进行知识补充。这种教学方式要求教师要转变传统 的教学观念,摒弃全盘灌输、一视同仁的思想,应从学生的作 品中发现差异,进行个别化辅导以及个l生化教学。 对学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促进学生自主建构知识 度,能够把‘‘看不见’’的思维的过程和方法清晰地呈现出来,帮助 学生更好地理解、记忆和运用知识,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思考过 程,发现其中的优 不足,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语文 思维导图的应用改变了学生的认知方式,有别于传统的 以记忆为主的认知形式,使用思维导图后,学生的学习以理解 为基础,并加以知识 之间的联系,建构起完整的知识体系。 2.促进知识交流共享 课文预习中引入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培养 学生自主学习I鞴邑力,使其逐渐养成良 子的预习习惯。 在每节课开始时,教师都会让学生先展览各自的作品,发 基于可视化思维工具的 父流 旱沽砌分 交流共享活动分析 以 探寻中日饮食文化的异同 综合实践课为例 殷碧玉广东省广州从化市西宁小学 何丽珍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问题的提出 2l世纪核心技能中的“学习和创新技能”提到要培养学生 前的小学课堂,学生的交流共享方式通常有两种:①课前或课 中时,组织小组讨论,组内组员一起讨论交流,然后让1-2名同 的交流合作能力、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纵观当 18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07—08 学阐述小组观点;②课终时,教师点名让个别学生分享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