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乙醇》是新教材化学必修二第七章第三节乙醇与乙酸的第1课时的内容,乙醇与乙酸是人类较早发现、制备和应用的有机化合物,在生活和生产中的用途广泛,学生十分熟悉:二者也是醇类和羧酸这两类经的含氧衍生物的典型代表。教材在第二节介绍了乙烯,反应产物中涉及卤代烃,学生已经初步接触了含有官能团的有机物。本节在此基础上,结合乙醇的实例给出官能团的概念,让学生从结构的角度理解决定有机物分类与化学性质的特征基团,并从官能团转化和物质类别变化的角度认识有机物之间的转化,初步认识有机合成。同时,教材在本节最后结合官能团的作用,从结构和性质的角度对常见有机物进行分类,通过“方法导引”栏目初步总结认识有机物的一般思路,使学生掌握方法,进一步强化有机物的认知模型。教材中乙醇的氧化反应重点在于催化氧化,其中包含了生物体内酶催化的氧化反应,以及乙醇与高锰酸钾等氧化剂的反应,由此打通了从乙烯到乙醇、乙醛、乙酸的物质转化链。
二、学情分析:
(一)知识储备: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对乙醇的分子式、俗称、物理性质、可燃性以及简单用途有所了解,但初中并未涉及乙醇的微观结构、官能团和除燃烧以外的其他化学性质,学生对乙醇的认识总体上停留在较肤浅的基于生活经验的表观层面。学生已知钠与水可以反应,并能回顾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学生对乙醇在生活中的用途有较好的理解 (二)能力水平:
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化学学习方法,能够通过实验探究,小组讨论的学习方法预测并验证乙醇的相应性质。但是学生实验的观察能力,对获取的信息的准确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心理特征: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下半学期的学生,在该阶段的学生由于学生个性化的差异,对化学学习兴趣、重视程度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对于在历史背景下探究学习,会对学生产生不同难度感受和情感体验。
三、教学目标:
通过分析本课时核心内容及其素养发展价值,结合高中化学课程目标、学业质量要求(包括学业要求和学业水平要求)以及学情,制定本课时教学目标为:
(1) 通过对乙醇的物理性质、组成结构、化学性质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研究物质的
基本方法和基本程序,培养学生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
(2) 通过探究乙醇与钠反应的观察分析,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用化学用语
正确表达的能力
(3) 通过乙醇的催化氧化的实验,培养学生的从微观上分析化学反应的原理,体验有机
反应中官能团的转化,培养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能力。
(4) 通过乙醇的用途的介绍,体会化学与人类文明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
社会责任。
四、教学重点:
1.乙醇分子的空间结构与性质,乙醇的氧化反应 2.官能团的概念
五、教学难点:
乙醇的结构和氧化反应
六、教学方法:
分组讨论,实验探究
七、教学过程:
导入(2分钟)
酒的发展视频和关于酒得唐诗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酒是我们身边经常接触到的,但是关于酒的历史和文化却是我们不太熟知的,利用酒发展的视频和中国几千年来的酒文化吸引同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后面的青少年杜绝饮酒打下伏笔。
学习活动一(3分钟)
学生分组讨论,通过初中知识复习乙醇的性质,汇报结论。填写学案中的表格。 乙醇的物理性质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识,掌握新知识。通过观察讨论,学会通过归纳总结物质性质的方法,培养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素养。
学习活动二(5分钟)
学生回顾初中教材关于乙醇的介绍,书写乙醇的结构式与分子式。课前设计组装乙醇的球棍模型,课堂上小组进行展示,并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探究乙醇球棍的正确与否。
对比钠与水的反应,引导学生认识新的基团羟基,明确氢氧根和羟基的区别。学生书写羟基的电子式。 电子式 电荷数 存在形式 稳定性 相同点 羟基 氢氧根离子 教师介绍烃基的概念,并引出烃的衍生物的概念。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学习烃的衍生物的概念。通过羟基与氢氧根离子的对比,加强学生结构决定性质的认识。能够引导接下来寻找实验事实,进行科学探究,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学科观念。
学习活动三(15分钟) 探究乙醇的化学性质。 (1)乙醇与钠的反应 (2)乙醇的燃烧
同学工匠焊接银器引出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视频展示教材中实验7-5的内容,引导学生探究在催化氧化过程中,乙醇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乙醇的催化氧化
通过乙醇与重铬酸钾的反应引出交警判断驾驶员是否酒后驾车的判断方法,介绍乙醇同样可以被强氧化剂氧化
(4)乙醇与重铬酸钾或酸性高锰酸钾的反应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探究,引导学生掌握乙醇常见的化学性质,以及在乙醇参与的化学反应中反应断键的情况,实验探究得出结论远比简单告诉学生要有效的多,同时实验方案的设计与探究培养了学生自主实验与创新的能力。
学习活动四(10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为什么人喝酒会醉?酒在人体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引出乙醇在人体中的代谢过程,提出青少年不应饮酒。同时车事故的图片引发学生的思考,督促父母少饮酒,杜绝酒后驾车。
同时提出:乙醇都有哪些的用途?
设计意图:通过酒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引发学生关于饮酒的思考,同时能够积极引导学生监督父母的饮酒情况。培养了学生正确的科学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学习活动五(5分钟)
引导学生阅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归纳出化学物质的两面性,引导学生通过努力学习化学,发现化学之美,化学让生活更美好。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讨论,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化学是为我们人类服务的,我们要努力学习知识,造福人类。
八、课堂小结:
请每个小组派代表来总结下本节内容。 教师负责补充。
九、作业:
完成学案中关于后测的习题作业
十、板书设计:
第三节 乙醇 一 物理性质 二结构与组成 1分子式 2结构式 3结构简式 4羟基 三化学性质
1与钠反应2CH3CH2OH+2Na →2CH3CH2ONa+H2↑ 2催化氧化2CH3CH2OH + O2→2CH3CHO +2 H2O
3与强氧化剂CH3CH2OH KMnO4(H)或K2Cr2O7(H) CH3COOH
+
+
十一、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来引导学生分析并掌握乙醇的相应性质。但是受实验条件所限,实验的可选择性并不多,主要围绕教材中的实验展开,没能很好的给学生提供更加开拓思维的实验探究,本节课的实验探究内容的完成,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与科学探究的素质。同时本节课通过乙醇和乙烷的对比,引出官能团得概念,有效的引导学生体会有机反应主要是官能团之间的变化。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努力设计更多的实验探究来促进学生实验创新与探究的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