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入园幼儿的适应与对策研究 第三章 促进新入园幼儿适应的策略
一、家长应采取的措施
(一)做好入园准备
1. 帮助孩子熟悉环境。幼儿入园前,家长要带幼儿到幼儿园走一走、看一看、玩一玩,让幼儿熟悉那里的环境。这个熟悉过程非常重要,作为家长,无论多忙,都要抽出时间去幼儿园陪孩子玩玩。有可能的话,可以请已入园的小朋友到家里来玩,向孩子介绍幼儿园的情况。另外,还要带孩子认识自己班级的老师,这样可以让孩子与老师建立一种初步的师生感情。最后,可以让孩子认识一下自己所在的班。看一看活动室里的玩具、图书、桌椅等;休息室里的小床;盥洗室里挂毛巾、放水杯的标记。这样可以激起孩子入园的欲望,使孩子入园前对幼儿园就 有个美好的印象。要注意:家长平常不能说“再淘气就把你送幼儿园,让老师好好管管你”对之类的话,让孩子会对老师产生一种惧怕心理,以为幼儿园就是惩罚人的地方。对幼儿要进行正面的入园教育。让孩子对幼儿园有好的印象,幼儿教师有很多本领,可以教他唱歌、跳舞画画、做游戏、做实验等等。
熟悉幼儿园的环境可以多和园中的幼儿接触,激发对幼儿园的兴趣,也让幼儿更加了解和适应与同龄人的相处模式。也可以到已定的幼儿园去熟悉幼儿园及班级的环境,然后尽可能地在家里装饰的像班级的环境,或者把幼儿的活动室装扮成幼儿园的样式,以便让幼儿熟悉和适应幼儿园。家长还可以到已定的幼儿园去了解幼儿日常活动,在家里的时候尽可能地复原幼儿园的日常活动,以便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如休息时间,逐渐的让幼儿适应早起,尽可能地让幼儿有午睡的习惯;学会自己脱裤子上厕所;学会用汤匙吃饭等等。
1
2. 生活自理能力准备。家长可以要求幼儿在入园前一个月或两个月里,按时起床,按时进餐,按时休息,使幼儿生活有规律,有节制,与幼儿园的生活习惯一致。特别是中午要午睡,有很多孩子在家没有午休的习惯,所以很多孩子入园后,最大最痛苦的就是中午睡觉。其他小朋友睡觉,他也不能讲话,只能躺床上,或者坐小凳子上等着小朋友睡醒。我就碰到我很多这样的孩子,中午睡觉成为他们入园最恐惧的事情。试想如果我们大人不愿意睡觉,不瞌睡,还必须睡,又不能说话,那是多痛苦的事情,更何况孩子。所以家庭要和幼儿园有一致的作息习惯,这样孩子适应起来就容易得多。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能够自己吃饭,不挑食,自己上厕所,自己穿脱衣服、鞋袜,自己洗手等。
3. 人际交往能力准备。在家里,要让孩子了解和关心家庭成员,培养孩子与家人交往的能力。另外家长要有意识地带孩子到亲戚朋友邻居家作客,培养与其他成人和幼儿交往的能力。初步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了解一些社会道德行为规范,掌握简单常用的礼貌用语,教孩子如何表达自己的要求、感情,如何倾听别人谈话,如何了解别人,怎样交往等。可以教孩子一些最基本的交往技巧。有事情时要会向老师表达自己的要求。这是孩子入园的基础。 教会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要求,这非常重要,很多孩子上了幼儿园不敢说,不敢告诉老师,不仅有尿裤子的,甚至有拉屎在裤子上的。很多孩子对自己没有信心而惧怕幼儿园,别看幼儿小,但他也已有了很强自尊心,害怕丢人,害怕老师笑话。
(二)对幼儿入园要有正确的态度
家长要坚持每天按时的接送幼儿,这能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入园习惯。如果连家长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么幼儿会更加不重视幼儿园。而嫌麻烦把孩子一送进班级就走的家长更应该反省,你这样做会使幼儿认为自己的父母不够爱自己,而且会让幼儿更加恐惧幼儿园,这样的家长应该耐心的陪幼儿一小段时间,当幼儿知道他必须要在幼儿园,即使他还
2
会继续哭闹,但是他会有一定的安全感。
二、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
幼儿园为了吸引幼儿应该把活动室装扮的漂亮。如装扮一些童话人物、色彩协调,特别强调,为了吸引幼儿不一定要装扮的五颜六色,这样可能会导致幼儿的注意力分散,教师应该尽可能地把活动室装扮的温馨可亲;区角设置的更加吸引幼儿,使幼儿有玩的欲望。同时幼儿园应该创设一个轻松、欢快的环境,使幼儿远离害怕、焦虑的心情。第一教师要有一定的耐心,和幼儿建立师生情感,让幼儿有安全感。第二教师可以多开设户外活动和亲子活动,户外活动能让幼儿有不被拘束的感觉,而亲子活动恰好可以缓解幼儿的分离焦虑。第三,活动更加人性化。在生活活动上,尽可能地让幼儿的需求得到满足,不能依照集体进行活动。
三、家园合作
幼儿适应幼儿园,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在与家长的谈话中,教师可以了解到幼儿的性格、生活习惯等,以便对症下药。而家长也一定要与幼儿园密切联系,在幼儿入园初期,几乎所有的幼儿都会出现哭闹的状况,有些家长因为幼儿的哭闹而经常请假,或因此不信任教师,这更加不利于幼儿适应幼儿园,家长可以在与教师的交流中知道幼儿在幼儿园的一天表现,从而了解幼儿在各个方面的能力。
同时教师和家长一起摇重视入园最初几天的体验 最初入园的前几天是关键时期,如果时间允许,可以让家里人在园多陪孩子一会儿,帮孩子慢慢适应陌生环境。老师可趁此机会想办法,把孩子的注意力引到别的地方去,家人悄悄离去。如没有时间,不管孩子哭得多凶,也不能一步三回头。因为当孩子看出你的犹豫不决时,只能使他哭得更厉害。另外
3
要让孩子明白,爸妈并不是不要他,把他送幼儿园只是因为爸妈要上班,他长大了要跟老师学习本领,所以必须上幼儿园,而不能让孩子有被丢弃的感觉。对焦虑程度较重的幼儿,在幼儿入园时,家长可以与孩子相处几天,并与孩子一起游戏,与教师交谈,让孩子感觉到家长与教师之间的亲密关系。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幼儿教育实为人生之基础”,是“根本之根本”。所以,这一阶段的教育对幼儿的一生都具有特殊的意义。在幼儿这一重要的人生转折期,我们家长有责任给孩子以信心、力量、勇气,帮助孩子尽快熟悉和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使孩子顺利地度过 入园适应期。
四、构建良好的师幼关系
(一)加强师幼交流
一方面,关注幼儿,做幼儿游戏的观察者。观察是解读幼儿的最好方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运用“看、听、交流、思考”等技巧,认真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情况,这样可以获得更多来自幼儿的多方面的信息。如做游戏时,“小超市”的工作人员是怎样分工的?他们用什么方式服务顾客?“娃娃家”的幼儿是怎样分配角色的……。通过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观察,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确定适宜的指导方式。另一方面,教师应当深切关注幼儿的情感需求,及时回应,给予支持和满足。只有真正地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师幼之间才能产生情感共鸣,达到心理上的相互接纳、彼此协调。这种心理上和谐相融的情感氛围,满足了幼儿的安全需要和归属需要,有助于幼儿大胆地探索新知。
总之,师幼之间充分地进行情感交流,建立积极的情感支持性环境,有助于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有利于幼儿轻松、大胆地进行科学探究。
(二)教师言传身教
4
幼儿对教师的关注是非常敏感的,他们会发现教师的细微变化,他们会经常说:“老师,你的头型变了。”“老师,你的鞋子和我妈妈的一样。”幼儿对教师的一举一动、一点一滴的变化都观察得非常仔细,说明教师在幼儿的心目中是非常重要的,并且他们会使用自己的方法来引起老师的注意:“老师,今天我穿新衣服了!”或者经常拉住老师的手亲一口。这些都让老师成为孩子心目中的偶像,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时时成为孩子心中的大榜样。
(三)突破传统,建立新型的师幼关系
传统观念中教师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也使幼儿成为被动的接受器,幼儿就是学,教师就是教,师幼关系常常在实际教学中被忽略。瑞吉欧的教学理论中就曾把教学过程比作是教师和儿童在进行乒乓球游戏,教师“必须接住儿童抛过来的球,并以某种形式推挡回给他们,使他们想同我们一起继续游戏,并且在一个更高的水平上继续游戏,或许还能发展出其他游戏”。所以在实施新型师幼关系的过程中,应该换一种方式,把提问的权力还给孩子,倾听孩子并接住孩子抛过来的球,再把球推挡回给孩子,这样更能激发幼儿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探索精神。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