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初中物理机械运动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来源:智榕旅游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一、初中物理机械运动

1.在月光下,李明看到月亮在云层中穿梭,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A. 房屋 B. 云层 C. 停在路边的汽车 D. 远处的高山 【答案】 B

【解析】【解答】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人们事先选定的、假设不动的,作为基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月亮在云层中穿梭,是月亮相对云层发生了位置的变化,所以云层是参照物。 故答案为:B。

【分析】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即看该物体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位置是否发生改变即可.

2.电动平衡车是一种时尚代步工具.当人驾驶平衡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直线运动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平衡车匀速行驶时,相对于平衡车上的人,车是静止的 B. 平衡车的重力与地面对平衡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 平衡车轮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车轮的支持力是相互作用力 D. 关闭电机,平衡车仍继续前进是由于其具有惯性 【答案】B

【解析】【解答】解:A、平衡车匀速行驶时,平衡车与人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因此平衡车相对于人是静止的,故A正确:

B、平衡车的重力加上人的重力才等于地面对平衡车的支持力,不符合二力平衡的条件,故B错误;

C、人对平衡车的压力与平衡车对人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C正确; D、关闭电机后,由于惯性,平衡车能继续前进,故D正确. 故选B.

【分析】(1)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确定被研究的物体,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发生了位置是改变,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2)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作用于同一物体上.缺一不可:(3)相互作用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4)任何物体都有

惯性.

3.2015年8月,来自挪威的艾斯朋和比约恩两人,在张家界天门山成功挑战“翼装飞毯”高空极限运动.艾斯朋身穿翼形装在天门山空中飞行(如图甲),比约恩从3000米的直升飞机上跳下(图乙),最后降落在艾斯朋的背上后,两人共同急速向前飞行(图丙),完成了世界第一例空中合体的壮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艾斯朋能够在空中滑行,是因为翼装下表面的空气流速较大 B. 比约恩从飞机上跳下后,做匀速直线运动

C. 两人调整到速度相同时,比约恩降落到艾斯朋背上的成功的可能性最大 D. 两人共同飞行时,以天门山为参照物两人是静止的 【答案】C

【解析】【解答】解:A、基于蝙蝠飞行滑翔原理研发出来的翼装飞行服,采用韧性和张力极强的尼龙织物编制而成,特别是在运动服双腿、双臂和躯干间缝制大片结实的、收缩自如的、类似蝙蝠飞翼的翅膀.当运动员在空中滑翔时,将双臂、双腿间的飞翼张开,形成一个气流受力面,将飞行运动员的这对“翅膀”托起,运动员可以通过双臂和双腿的调整,控制身体在空中缓慢滑翔,同时能调整航向.不是因为翼装下表面的空气流速较大.故A错误;

B、比约恩从飞机上跳下后,受力不平衡,故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 C、两人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时,比约恩降落到艾斯朋背上的成功的可能性最大,所以应该调整到速度相同时,故C正确;

D、两人共同飞行时,以天门山为参照物,两人与天门山之间的位置不断变化,因此是运动的.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解答此题需要掌握以下几点:(1)根据翼装飞行的原理分析解答;(2)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时处于平衡状态,受非平衡力作用时,处于非平衡状态;(3)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

4.如图,是太阳能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情形,若不计空气对汽车的影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驾驶员感到路边的树木向后退是以地面为参照物 B. 汽车所受的摩擦力大小等于汽车所受到的牵引力 C. 汽车急刹车时不能立即停下是因为受到惯性作用 D. 太阳能汽车行驶时是将太阳能直接转化成机械能 【答案】B

【解析】【解答】解:A、行驶中,乘客感觉到路边树木向后退,是因为选择了汽车为参照物,故A错误;

B、因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水平向上受力平衡,即摩擦力等于牵引力,故B正确; C、汽车急刹车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汽车有惯性,但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不能描述为汽车受到惯性,故C错误;

D、太阳能汽车上的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转化为机械能,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1)根据参照物,惯性,力的相互性,气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能量的转化等知识,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判断;(2)对汽车受力分析可知汽车水平方向上受到牵引力和摩擦力,由二力平衡可求得摩擦力的大小;(3)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惯性和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惯性的大小和质量成正比;(4)太阳能汽车行驶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换化为机械能.

5.2017年4月22日“天宫二号”与“天舟一号”成功对接,我国航天技术又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如图所示是在对接前从天宫看天舟的图片,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发射“天舟一号”的火箭主要用液态氢作为燃料,选择该燃料的原因是它的比热容大 B. “天舟一号”所使用的供电装置最可行的是太阳能电池

C. “天宫二号”与“天舟一号”成功对接后,以“天宫二号”为参 照物,“天舟一号”是静止的 D. 航天员在飞船外共同作业时需要借助电子设备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答案】A

【解析】【解答】A、用液态氢作为燃料是氢的热值较大,A符合题意;

B、用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太阳能在太空中是非常丰富的,B不符合题意; C、“天宫二号”与“天舟一号”成功对接后,以“天宫二号”为参 照物,“天舟一号”没有位置的变化,所以是静止的,C不符合题意;

D、太空中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对话要借助电子设备,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Q放=mq知当m相同时,q越大Q放越多;B、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且太阳能在太空中是非常丰富的;C、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发生改变;静止: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D、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6.如图所示为“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即将对接时的模拟图.成功对接后,“天宫一

号”内的航天员看到“神舟十号”纹丝不动,地球在缓慢转动,则航天员选择的参照物是( )

A. 太阳 B. 地球 C. “神舟十号” D. “天宫一号” 【答案】D

【解析】【解答】解:

成功对接后,“天宫一号”和“神舟十号”的位置不变,“天宫一号”内的航天员看到“神舟十号”纹丝不动,航天员选择的参照物是“天宫一号”;“神舟十号”与太阳、地球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参照物不能选择被研究的物体本身,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在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时要先选择一个物体,假定该物体不动,这个物体是参照物;

如果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不变,则物体是静止的,如果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不断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

7.下列图象中,正确的是( )

A. 匀速直线运动 B.

非晶体的凝固

C.

【答案】 D

晶体的熔化 D.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纵坐标表示路程,横坐标表示时间,路程不随时间变化,说明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图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而降低,其中有一段温度不变,说明这是晶体的凝固图象,故B错误;

C、图中温度与时间成正比,说明随着加热,物体温度升高,不是晶体的熔化图象,故C错误;

D、图中是一条过原点的斜向上的直线,表示重力与质量成正比,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分析图象,确定图象反应的物理量间的关系,然后根据图象反应的物理量间的关系作出判断.

8.甲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某时刻经过乙车旁时,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乙车和地面上的树木都向东运动.由此可判断( )

A. 甲、乙两车一定向东运动 B. 甲、乙两车一定向西运动

C. 甲车一定向西运动,乙车可能向东运动 D. 甲车一定向东运动,乙车可能向西运动 【答案】C

【解析】【解答】解: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地面上的树木向东运动,说明甲车是向西运动的,所以选项A、D不符合题意;

若乙车向东运动或乙车向西运动且速度小于甲车的速度时,甲车座位上的乘客都会看到乙车向东运动,所以选项B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如何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参照物不同则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同.

9.小利参加体育测试时对一些物理量做了估测,与实际相符的是( ) A. 一双运动鞋的质量是10g B. 同桌同学跑完800米所需时间是20s C. 他跑步时的步幅约为1m D. 加试时当地平均气温约为60℃ 【答案】C

【解析】【解答】解:

A、两个苹果的质量在300g左右,一双运动鞋的质量与此差不多,在300g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

B、中学生800m跑的成绩在200s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

C、中学生正常步行的步幅在50cm左右,跑步时的步幅大约是步行时的2倍,在100cm=1m左右.故C符合实际;

D、我们地区夏季炎热,最高气温超过35℃,但不会达到60℃,平均气温更远低于60℃.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C.

【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10.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场上沿直线跑道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

的路程和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 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C. 前2s内,小华跑较快 D. 全程中,小华的平均速度大于小明的平均速度 【答案】C

【解析】【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小明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象是一条直线,表明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所以小明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而小华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象是一条曲线,表明路程和时间不成正比,所以小华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AB错误; C、由图象可知,在前2s内,小华运动的距离比小明长,所以小华跑得较快,故C正确; D、由图象可知,两人的全程是相等的,所用的时间都是8s,两人的平均速度相同,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1)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是成正比的,在图象上表现为一条直线;(2)判断前2s内谁跑得快,我们可采取相同时间比较路程,谁在相同时间内运动的路程长,谁就跑得快;(3)全程的平均速度等于全部路程除以所有的总时间.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球对人的吸引力与人对地球的吸引力是一对平衡力 B. 静止在桌面上的茶杯,所受的重力与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相互作用力

C. 飞机在空中加油,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 D. 汽车在马路上行驶,以路灯为参照物,汽车是静止的 【答案】C

【解析】【解答】A、地球对人的吸引力与人对地球的吸引力,分别作用在人和地球上,这是相互作用力,A不符合题意;

B、静止在桌面上的茶杯,所受的重力与桌面对它的支持力,都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B不符合题意;

C、飞机在空中加油,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与受油机之间的位置不发生变化,所以加油机是静止的,C符合题意;

D、汽车在马路上行驶,以路灯为参照物,汽车与路灯之间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汽车是运动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参照物是判定其他物体运动时被选定的标准,飞机在空中加油,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与受油机之间的位置不发生变化,所以加油机是静止的。

12.如图所示,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所用的测量工具除了停表,还需要用到的是( )

A. 天平 B. 量筒 C. 弹簧测力计 D. 刻度尺

【答案】 D

【解析】【解答】根据速度的公式V= 可知要知道物体的速度需要用刻度尺测出物体通过的路程和用停表测出物体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故答案为:D.

【分析】刻度尺测出物体通过的路程和用停表测出物体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所以要用停表和刻度尺。

13.生活中经常对一些物理量进行估测,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 A. 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2.5cm B. 人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约为1m/s C. 人沐浴时水的温度约为60℃ D. 电视机正常工作的电功率约为1000W 【答案】A

【解析】【解答】A.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2.5cm,A符合题意;

B.人正常步行的平均速度约为1m/s,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约为5m/s,B不符合题意; C、人沐浴时水的温度比人的体温稍高即可,一般在40℃左右,C不符合题意; D.电视机正常工作的电功率约为100W~200W,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估测题目,注意掌握常见的物理量,例如长度、速度、温度、电功率、质量等等,并要善于观察和积累.

14.位于沿江大道旁的商业大厦建有室外观光电梯,乘客在随电梯上升时,能透过玻璃欣赏到美丽的湘江风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B. 以地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 C. 以乘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 D. 以乘客为参照物,地面是向上运动的 【答案】C

【解析】【解答】解:A、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位置不断变化,所以是运动的.故A不正确.

B、以地面为参照物,电梯位置不断变化,所以是运动的.故B不正确. C、以乘客为参照物,电梯位置没有变化,所以是静止的.故C正确. D、以乘客为参照物,地面位置不断变化,所以是向下运动的.故D不正确. 故选C.

【分析】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要先选择一个参照物,分析被研究物体和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如果变化,就运动了,如果没变化,就静止.

15.如图所示是小明滑滑板车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以滑板车为参照物,小明是运动的 B. 运动的滑板车最终停下来是因为不再受力 C. 滑板车安装轮子是为了减小对地面的压强

D. 小明蹬地使滑板车加速运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答案】D

【解析】【解答】解:A、以滑板为参照物,小明和滑板的位置没有变化,所以小明是静止的.此选项错误;

B、小车最终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阻力的作用,而不是因为不再受力.此选项错误; C、用滚动代替滑动可以减小摩擦,因此滑板底部安装轮子是利用了滚动代替滑动可以减小摩擦力.此选项错误;

D、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所以小明用力蹬地可以使滑板车的速度加快.此选项正确. 故选D.

【分析】①研究对象与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如果发生改变,说明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②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了,一定是受到了力; ③变滑动为滚动可以减小摩擦力.

16.下列有关物理量的估计,符合实际的是( )

A. 洗澡水的适宜温度约为80℃ B. 人的拇指宽度约为10cm C. 一个桔子的重力约为10N D. 挂壁式空调的额定功率约1.2kW 【答案】D

【解析】【解答】解:A、人的体温在37℃左右,洗澡水的温度应该略高于体温,不可能达到80℃,故A不符合实际;

B、一元硬币的直径在2.5cm左右,中学生大拇指的宽度略小于2.5cm,在2cm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

C、一个桔子的质量在100g=0.1kg左右,受到的重力约G=mg=0.1kg×10N/kg=1N,故C不符合实际.

D、挂壁式空调的额定功率约1200W=1.2kW,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

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17.如图所示,图中的阴影部分的面积描述相应物理量不正确的是( )

A. 物体的质量 B.

物体运动的路程

C.

【答案】D

用电器的电功率 D.

物体所受的压强

知,图中

【解析】【解答】A、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密度与体积的乘积,根据 阴影部分面积表示物体的质量,A不符合题意; B、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速度与时间的乘积,根据 物体运动的路程,B不符合题意;

C、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电压与电流的乘积,根据 用电器的电功率,C不符合题意;

D、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压力与面积的乘积,即FS,而物体所受的压强 图中阴影部分面积不能表示物体所受的压强,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知,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 知,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

,所以

【分析】首先理解阴影部分表示的是横纵坐标的乘积,再根据相关的物理量的计算分析.

18.关于下列四幅图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 图甲所示,小孔成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

B. 图乙所示,加油机相对歼击机是静止的,相对地面是运动的 C. 图丙所示,我们吃饭使用的筷子是省力杠杆

D. 图丁所示,用抽气机将玻璃钟罩内的空气抽出时,我们听到声音的音调越来越低 【答案】B

【解析】【解答】A、小孔成像是光沿由于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A不符合题意; B、加油机和地面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所以以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是运动的。相对歼

击机位置的没改变,加油机相对歼击机是静止的,B符合题意; C、筷子在使用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所以是费力杠杆,C不符合题意;

D、随着玻璃钟罩内空气的逐渐抽出,可以听到手机的声音越来越小,即响度逐渐变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即看该物体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位置是否发生改变即可. 三种杠杆:(1)省力杠杆:L1>L2,平衡时F1(2)费力杠杆:L1F2.特点是费力,但省距离.(如钓鱼杠,理发剪刀等)

(3)等臂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如:天平) 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3)不同物体声有别,音色不同来辨别.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19.第24届冬奥会将于2022年在北京—张家口举办。如图所示,当运动员穿着滑雪板在水平雪地上进行滑行训练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以滑雪板为参照物,运动员是运动的 B. 穿滑雪板是为了减小对雪地的压力

C. 雪地对滑雪板的支持力和滑雪板对雪地的压力是相互作用力 D. 滑雪板受到的重力和雪地对滑雪板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答案】C

【解析】【解答】A、以滑雪板为参照物,运动员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运动员是静止的。A不符合题意;

B、滑雪板一般都做成较大的面积,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对雪地的压强,防止陷下去。B不符合题意;

C. 雪地对滑雪板的支持力和滑雪板对雪地的压力是相互作用力,二者等值、反向、共线、不同体不是平衡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C符合题意;

D. 滑雪板受到的重力和雪地对滑雪板的支持力大小不相等,不满足二力平衡的条件,不是一对平衡力,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即看该物体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位置是否发生改变即

可.

增大压强方法 :(1)S不变,F↑;(2)F不变,S↓ (3) 同时把F↑,S↓.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则这两个力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2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猎豹的速度为1.8km/min,雨燕的速度为50m/s,猎豹运动更快 B. 受油机在空中加油时,必须和加油机保持相对静止

C. 箭离开弓弦后,能飞行相当远的距离,是因为箭还受到向前的动力 D. 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是因为卫星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答案】B

【解析】【解答】根据题意知道,猎豹的速度是1.8km/min=1.8×1000m/60s=30m/s,雨燕的速度是50m/s,所以雨燕速度更快,A不符合题意;空中加油时,受油机和加油机的运动方向必须相同,运动速度的大小必须相等,即两者之间的相对位置才不变,彼此相对静止,B符合题意;箭离开弓弦后,不是受到向前的动力,而是由于惯性才继续飞行相当远距离的,C不符合题意;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运动方向不断改变,所以,是处于非平衡状态,受到的是非平衡力作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将速度单位换算统一,再比较大小;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即看该物体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位置是否发生改变即可. 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质量是物体惯性的唯一量度.

物体平衡状态: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就叫做二力平衡.

21.下图是常用的5号电池的示意图,其型号的另一种表示方法为“14500”,前两位数是直径,后三位数是高度。这型号电池高度为( )

A. 14mm B. 145mm C. 500mm D. 50.0mm 【答案】 D

【解析】【解答】A、若一号电池的长度为14mmm,14mm=1.4cm,太小了,与实际不符,A不符合题意;

B、若一号电池的长度为145mmm,145mm=14.5cm,太大了,与实际不符,B不符合题意;

C、若一号电池的长度为500mm,500mm=50cm,太大了,与实际不符,C不符合题意; D、若一号电池的长度为50.0mm,50.0mm=5.00cm,与实际相符,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各个选项中给予电池的长度分析判断。

22.向前直线行驶的车内,小明给小芳连拍两张照片如图所示。拍照过程中车可能( )

A. 向西加速 B. 向东加速 C. 向西减速 D. 向东减速 【答案】C

【解析】【解答】由甲、乙两图中广州塔的位置判断车是向西运动的,由乙图中杯中的水判断车向西减速运动。 故答案为:C。

【分析】先根据车相对于广州塔的位置判断车的运动方向,再根据杯中的水(水具有惯性,即水要保持运动状态不变)判断车的运动状态。

23.为了督促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路中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5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4s。若测速仪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0.9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170m B. 汽车两次接收到信号时位置相距34m C. 在该测速区内,汽车的速度是 【答案】 D

【解析】【解答】解:(1)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5s,所以第一次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为0.25s,

由v= 可得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 s1=v声t1=340m/s×0.25s=85m,A不符合题意;

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4s,所以第二次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为0.2s, 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 s2=v声t2=340m/s×0.2s=68m;

D. 在该测速区内,汽车的速度是

汽车两次接收到信号时位置相距(即汽车行驶的距离):

s′=s1-s2=85m-68m=17m,B不符合题意;(2)汽车行驶这17m共用的时间:t′=△t-t1+t2=0.9s-0.25s+0.2s=0.85s,

=20m/s,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所以汽车的车速为:v′= = 故答案为:D。

【分析】结合题意,利用速度计算公式v= 进行计算即可.

2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投篮时,篮球离手后继续飞向篮筐是因为篮球受推力的作用 B. 手握水杯静止在空中,手越用力握,杯子受到的摩擦力就越大 C. 太阳东升西落,说明无论以什么物体为参照物,它都是运动的 D. 以卵击石,虽然卵破,但卵对石头的力与石头对卵的力大小相等 【答案】D

【解析】【解答】解:

A、因为任何物体都有惯性,所以当篮球离开手后由于惯性会继续在向上运动,而不是受到推力的作用,故A错误;

B、手握水杯静止在空中,则受力平衡,分析可知,水杯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静摩擦力作用,手越用力握,杯子受到的摩擦力仍与重力平衡,所以摩擦力大小不变.故B错误;

C、太阳东升西落,是以地球为参照物的.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它的运动状态有可能不同,故C错误;

D、以卵击石,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与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1)物体本身具有的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2)对水杯进行受力分析即可解答;(3)判断物体运动与静止时,要看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改变;(4)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是: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5.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测量铅笔的长度可以选用毫米刻度尺 B. 温度计的玻璃泡应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 C. 使用测电笔时要用手接触笔尾金属体 D. 弹簧测力计只能测量竖直方向上力的大小 【答案】D

【解析】【解答】解:

A、为保证测量结果比较精确,测量铅笔长度时要选择毫米刻度尺,并且测量结果估读到mm下一位.此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B、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必须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液体充分接触,但不能接触容器底或容器壁.此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C、使用测电笔检验电路时,手指要接触测电笔尾部的金属体.此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D、在正确使用的前提下,弹簧测力计可以根据需要测量不同方向的拉力.此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根据对常见测量工具用途和使用规则的掌握作答.

26.从下列图表得到的信息中,不正确的是( )

A.

图甲说明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B.

图乙表示物体正以5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

C.

该表表明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成正比

D.

【答案】B

该图表明同种物质的密度与体积无关

【解析】【解答】解:

A.图甲是正比函数图象,反映了重力跟质量成正比,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图乙表示物体距离不随时间发生变化,表示物体静止,故B不正确,符合题意; C.铝块的质量和体积是一个定值,表明同种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成正比,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同种物质密度一定,不会随体积的变化而变化,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1)物体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2)如果物体进行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是个常数,路程和时间是成正比的,图象应该是一条直线;(3)同种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的一定的,不同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4)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密度一定,与质量、体积无关.

27.如图所示,其中读数正确的是( )

A. 物体的长度为3.5cm B.

物体的重力为2.8N

C. 30min

液体的体积为60mL D. 秒表的示数为

【答案】 C

【解析】【解答】解:A、物体左侧与1.00cm对齐,右侧与3.5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3.50cm﹣1.00cm=2.50cm.此选项错误;

B、弹簧测力计上1N之间有5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2N,即此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此时指针指在“3”处,所以物重为3N.此选项错误; C、量筒的分度值为1ml,液体的体积为60cm3 . 此选项正确;

D、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分针指示的时间为0,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2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s,指针在30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30s,即秒表的读数为30s.此选项错误. 故选C.

【分析】①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之前,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②使用弹簧测力计时,首先要明确其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指针所在刻线相垂直.③使用量筒测量固体体积时,固体的体积等于固体放入量筒中前后两次液体体积之差.④停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停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28.下列所估测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 教室内 40 瓦的日光灯的长度约为2m B. 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10kg C. 普通中学生跑完800m 用时约为20s D. 洗澡时淋浴水的温度约为42℃ 【答案】D

【解析】【解答】解:A、室内 40 瓦的日光灯的长度约为1m;故A错误; B、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300g;故B错误;

C、中学生跑完800m 用时约为3min左右;故C错误; D、洗澡时淋浴水的温度略大于40℃;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29.下列图象自左向右中,描述正确的是:( )

A. 匀速直线运动 B. 非晶体的凝固 C. 晶体的熔化 D.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答案】 D

【解析】【解答】A、由图象可知,纵坐标表示路程,横坐标表示时间,路程不随时间变化,说明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图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而降低,其中有一段温度不变,说明这是晶体的凝固图象,故B不符合题意;

C、图中温度与时间成正比,说明随着加热,物体温度升高,不是晶体的熔化图象,故C不符合题意;

D、图中是一条过原点的斜向上的直线,表示重力与质量成正比,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图像的理解情况。A中st图像中平行于x轴是静止。B有一段温度不变是晶体的凝固图象。C随着加热,物体温度升高,是非晶体的熔化图象。D一条过原点的斜向上的直线,表示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30.汽车以4m/s的速度匀速驶上长为60m的斜坡,到达坡顶后接着又以6m/s的速度从坡顶沿原路匀速返回,该汽车在上下坡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A. 4.8 m/s B. 5 m/s C. 4.25 m/s D. 2.75 m/s 【答案】 A

【解析】【解答】解:汽车上下坡通过的总路程:s=2×60m=120m; 由v= 得,上坡时所用的时间:t1= = 下坡所用的时间:t2= =

=10s;

=15s;

全程所用的总时间:t总=t1+t2=15s+10s=25s; 则汽车在上下坡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v=

=4.8m/s。

故答案为:A

【分析】利用速度计算公式v= 进行计算即可,注意路程、时间的对应.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