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论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论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来源:智榕旅游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管理科学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论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陈春晓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湖北武汉摘 要430050) 针对当代大学生责任感淡化的不容乐观的现状,分析了大学生责任感淡化的原因,提出了解决此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671—8100(2006)04—0082—03 社会责任是指一个人对他人、对自然、对社会 所承担的职责、任务。社会责任感是公民对这种 责任的一种强烈的自觉意识和崇高的情感、意志 和态度,对自身社会权利与义务的自觉认识,是一 个人健康社会化的内驱力。它具体表现为个体思 维的社会化,即把思考对象由自我扩展到社会;还 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 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大学生的自强意 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创业意识、竞争意识、务 实意识得到强化,而责任意识却被削弱。大学生 责任感逐渐淡化,主要表现在:重个人轻社会;重 个人轻自然;重实惠轻理想;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奋 表现为个体对社会生活主动而全面的参与行为。 不同社会、不同时代的公民,其社会责任感的内容 不同。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民的社会责任 感,突出地表现为对祖国前途命运的关注与思考, 对改革开放的理解与支持,对政治生活的关心与 参与。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 斗;重功利轻道义;重感觉自发轻思想自觉;重权 利意识轻责任意识;重索取轻奉献;重物质需要的 满足轻精神境界的升华;重贪图安逸享乐缺乏艰 苦奋斗意识;重自身拼搏结果轻艰苦砥砺过程;重 社会评价轻社会参与…… 希望、祖国的未来。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历 史使命感强烈与否,将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历史进程,也与他们自己的幸福成长直接相关。 但是,当代大学生淡化现象也在高校不同程度地 存在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 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意见》指出:一些大学生不同 2 大学生责任感淡化的原因 (1)西方消极文化思潮的渗透。改革开放以 来,西方各种文化通过不同的方式不断传播到中 国,其中既有积极的文化,如科学技术,优秀的管 理理念,也有消极的影响,特别是个人本位主义和 存在主义等。这些理论正好为那些道德判断能力 较差的大学生所接受。被当作至宝奉行之,从而 为部分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找到了理论依据。 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 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 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 问题。笔者现就强化大学生社会责任感问题做一 探讨。 (2)市场经济负面因素的影响。市场经济体 制的建立是合乎社会发展规律的理性选择。它作 为一种客观存在,在价值意义上存在多种可能,也 就是说它对社会既有积极的影响,又有消极影响。 1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化的 表现 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社 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 收稿日期:2006—04—16 作者简介:陈春晓,女,辅导员,主要从事学生管理工作。 市场经济的建立给大学生的价值观注入了新的活 力,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一部分大学生价 值观。因为市场经济所遵循的是价值规律,其驱 动力是逐利思想,以所获得利润的高低作为评价 88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论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陈春晓 市场行为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志,不知不觉地片面 强调自我价值,而极少考虑社会价值和社会责任。 (3)网络信息技术的负面效应。随着信息技 术的广泛应用,互联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 便利和丰富多彩的时代内容,同时也带来了许多 已经预料的和没有预料到的负面影响。部分大学 生沉溺于网络,很少参与社会活动,由于网络是一 个虚拟的世界,利用网络技术的非法行为对涉世 不深又缺乏社会生活经验的青年一代在选择、取 舍网络信息造成了困惑和迷惘,这无形中导致了 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淡化。 (4)家庭教育的误区。大学的教育对象是由 独生子女和贫困生占多数构成的群体。生活在独 生子女的家庭,由于父母过分珍爱,过分袒护,过 分放纵,这样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助长了孩子的依 赖心理,使他们变得任性,缺乏责任心和同情心, 意志薄弱,鄙视劳动,不关心他人,唯我独尊,逐渐 形成了权利意识强烈而义务感和责任感淡薄的心 态。 (5)学校教育的缺失。方法僵化、内容空泛、 实效性差是大学生责任教育面临的三个突出问 题。学校显性课程的教学方法欠佳,未能促进大 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不 到位,不利于大学生养成求真、求善、求美的社会 使命感。 (6)大学生个体意识水平较低和个体价值定 位不准。一方面许多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 不高。他们与社会实际接触不多,不能全面理解 个人与社会,现实与未来的关系,不能正确地认识 自己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大学生的社会地位、社会 角色,也不能正确认识社会赋予他们的历史使命, 因而缺乏社会使命感。他们意识到自己责任的同 时,不能把它升华为一种自觉的内心信念,升华为 义务感,也就无法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另一 方面个人价值定位不准,“为什么上大学、在大学 学什么、将来能够做什么”不够明晰,显得盲目无 所适从。 3 大学生责任感培养的对策 大学生责任感的培养已引起全世界的密切关 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首次世界高等教育大会 上明确提出,高等教育首先要“培养高素质的毕业 生和负责的公民”。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应 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3.1强化责任主体的培养 当代大学生作为责任的主体,具有公民的权 利和意识,也必须具有责任意识。权利和责任是 统一的、相互的,有权利就有义务,有义务就有责 任。当代人文主义教育特别强调加强“自由与责 任”的教育,提倡每个人在自由生活的同时,不可 推卸对他人、社会、自然的责任,并将自由与责任 教育视为现代伦理生活的核心。 其一,培养对自己的责任感。要求大学生对 自己的思想、言论,行为负责,对自己的过去、现在 和将来负责,强调个性自由发展的同时,也要学会 尊重他人的个性和权利。而今高校大学生自杀事 件逐年上升,虽说不乏心理问题,也是责任感的缺 失,对生命的不负责任。 其二,培养对他人的责任感。子女尽孝,是对 父母的负责任;在学习中互帮互助,在生活中互信 互爱,是对他人的负责任。尊重他人也就是尊重 自己,爱别人也就是爱自己,对别人负责也就是对 自己负责。当这种爱,这种责任延伸开来,就成长 为一种惠及社会的无比的巨大的力量。 其三,培养对社会的责任感。中华民族是一 个素有强烈责任感的民族,“天下兴亡,匹夫有 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先天 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等,都体现了中 华民族爱国爱民的优良传统。在改革开放的今 天,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强调以本民族的 优良传统来引导大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 生观和价值观,自觉实现社会责任和人生价值的 有机结合显得更为重要。温家宝总理曾说过:“责 任感来源于什么?来源于对祖国和人民深深的 爱。爱得越深,责任心越强”。 3.2重视大学生形势任务教育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淡化主要是由于他们对 所处的形势和环境认识不清。一部分学生认为现 在是太平盛世,国泰民安,没有一种危机感、紧迫 感、责任感;一部分学生对社会上存在的阴暗面、 消极面看得过多,一叶障目,感到前途渺茫,精神 不振。这就需要对他们加强形势、任务教育。《中 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 89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政治的意见》指出,要坚持不懈地开展思想理论教 育,“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开展科学发 展观教育,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 国家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现在我们 的德育是讲得太少而不是太多。正因为放松了、 忽视了形势任务教育,导致有些学生是站在井底 观天,处在狭缝中观天,或者安居在暖房花舍里观 天,不了解世界,不了解中国,不知道自己所处的 环境,也就不知道自己的前景和方向,更不知道自 己的责任和使命。通过教育让大学生了解中国的 现状,世界的现状,一方面要看到严峻的挑战;另 一方面要看到中国发展的灿烂前景,认识到社会 的发展、变化与个人的前途、个人的利益息息相 关。更要让学生认识到,只有靠一代代人艰苦努 力,顽强奋斗,才能获得美好的前程。当大学生理 性地认识到自己的责任时,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 化作为自己的需求和驱动力时,必定会焕发出努 力学习、努力攀登的青春活力。 3.3增强为人师表的育人功能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在教育中一切都 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 响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性格”。教师自身的行 为负责与否、教师师德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责 任教育的效果。的确,教师是学生良好道德品质 形成的引路人,教师的言行举止无时无刻不在影 响着学生。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 身不正,虽令不从”。言传不如身教。因此,要培 养学生的责任感,教师自身应该具有高度的责任 感。教师应该具有优良的政治品格,用自己的浩 然正气影响学生: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努力做到 学识渊博:具有无限的爱生之心,以良好的情感和 高尚的道德感召学生:具有执着的敬业精神,增强 育人的事业心和荣誉感。21世纪的教师更应率 先垂范,为人师表,以自己的高度责任感催发学生 的责任感。 3.4净化育人环境 校园文化和环境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健康成 长。优美的校园环境,多彩的校园文化,丰富的校 园活动,大学生置身其中,学习、交流、协作,又怎 能不认真审视自己的言行并主动承担自己的责 90 任?其次,严格把好互联网这一关,充分发挥现代 网络媒体的积极作用,竭力降低互联网的负面影 响。并积极开展舆论监督,批判丑恶的言行,宣扬 高尚的情操,使恶的不道德行为如过街老鼠,使善 的道德行为对大学生产生强烈的感染力,从而为 学生责任感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地基。 3.5 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在责任情感、责任信念形成的过程中,大学生 的体验是非常重要的。在开展大学生责任教育过 程中,应该有计划地向学生提供这种体验,引导学 生通过践行来学习责任。例如:组织学生开展志 愿者、献血、义务支教等体现对他人、对社会责任 感的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回馈责任意 识,也使得学生感受到对社会、对他人负责本身就 是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达到统一、获得实现 的过程,从而产生责任认识和责任行为相结合的 需要,进而内化为责任意识和责任感。当前要以 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主线,围绕学习、创造、奉 献的主题,动员组织大学生广泛开展了”我与祖国 共奋进”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 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3.6严格制度。赏罚分明 在责任教育过程中适当运用奖赏与惩罚等辅 助手段对责任教育会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如奖 赏对大学生责任行为的强化功能,惩罚对大学生 失责行为的抑制作用是责任教育其他手段无法代 替的。当然,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奖赏与惩罚毕竟 是一种辅助手段,在运用时一定要恰到好处,不可 多用、滥用、错用,否则将对责任教育起消极阻碍 作用。 参 考 文 献 1徐涛,李萍.论大学生责任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 (6). 2袁雅莎.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的思考[J].南阳师范学院 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 3李萍.责任教育:高校德育的一个全新课题[J].中国地质大学 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4杜苓,董瑞芝,周建.大学生责任教育亟待强化[J].石油大学 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2). 5刘婕,李相智.责任教育的必要性及实施方略[J].青岛行政 学院学报2005(2). (下转第94页)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 To Enhance the Budget Management in Various Departments of Colleges YI Di (Wuhan Institute of Shipbuilding Technology,Wuhan 430050,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briefly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colleges budget management and brings forward that in order tO manage the budge reasonably we need tO take some mac— roscopical and microcosmic measures. Key words:colleges;department budget;management (责任编辑:冯雪姣) (上接第90页) On Fostering College Student ̄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CHEN Chun-xiao (Wuhan Institute of Shipbuilding Technology,Wuhan 430050,China) Abstract:Aiming at the modern college students"thin 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this pa— pe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e problem and puts forward some strategies for it. Key words:fostering college students;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foster (责任编辑:冯雪姣) 9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