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智榕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国民营企业转型的五个模式变项

中国民营企业转型的五个模式变项

来源:智榕旅游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总193期第1期 2 0 0 5年1月 贵州社会科学 Soeial Sciences in Guizhou V01.193.No.1 Januany.2 0 0 5 中国民营企业转型的五个模式变项 韩进军 田伯伏2 (1.河北大学,河北保定071002;2.河北经贸大学,河北石家庄05O000) 摘 要:中国民营企业正处在由传统型企业向现代化企业转型过程中。在这一过程中,企业面临着多方面 的变革:思维模式上经历了经验性到科学性的变革;经营模式上经历了产品经营商到服务运营商的变革;管理模式 上经历了“人性化”到理性化的变革;人力资源上经历了同质性到异质性的变革;企业文化上经历了自然性到系统 性的变革。 关键词:民营企业;转型;模式变项 中图分类号:F27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l0o2—6924(2oo5)o ̄一013—015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的民营企业迅速成长 和壮大,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大量民营企业经过一定时期 自身系统整合程度的提高,以及整个行业乃至社 会的理性化时期的到来,经验性思维方式给企业 造成的风险程度逐渐为企业所不能承受,民营企 业中曾经作为获得巨大成功的样板企业在很短的 时间内又走向失败的案例,皆因其所不能承担的 风险所压垮。因此,民营企业转型所必须解决的 首要问题就是科学性思维模式的建立。 的积累,开始或正在走向现代化企业的行列,处于 由传统型企业向现代型企业的转型时期。中国民 营企业的转型面临着多方面的变革。在众多变革 中,思维模式、经营模式、管理模式、人力资源和企 业文化等五大变革又是变革之关键,对其应对的 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成败。 一、思维模式的变革:经验性与科 科学性思维模式,是建立在对企业自身资源 的科学评价以及对环境因素(包括市场因素)的整 体分析和全面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对风险与成功 概率的客观评估,形成理性化的理念和系统化的 执行方案。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民营企业的 学性 民营企业的转型不仅是一个从传统走向现代 的过程,而且也是企业自身的变革过程。能否顺 利完成转型和变革,是民营企业成败的关键。民 转型中,由经验性思维方式走向科学性思维方式, 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这一过程的艰难,主要是由 于创业阶段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很容易使民营企 业陷入成功企业综合症的泥潭。这种成功企业综 合症的关键就是成功的经验被误认为是“经验的 成功”,导致成功经验的固化,并被移植和放大,由 此而成为科学思维方式建立的最大敌人。当然科 学性并不排斥经验的价值,在现代企业中,经验将 被纳入科学体系,使得民营企业的决策更加有效 与合理。 营企业转型变革的首要因素就是要完成从经验性 到科学性思维方式的变革。 成功的民营企业大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 即在关键性决策环节,领导者的经验发挥了关键 作用,实现了跳跃性发展,前期成功的经验自然成 为企业进一步发展所依赖的主要资源。但是经验 包含了部分非理性化成分,这种思维方式使企业 决策带有极大的风险性。但它在企业发展的非理 性时期和整个行业的非理性化阶段,确实又起到 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由此便产生了高风险带来高 利润的“理论”。然而,随着民营企业规模的扩大, 二、经营模式的变革:产品经营商 与服务运营商 经营模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营利方式。产 作者简介:韩进军,河北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田伯伏,女,河北经贸大学马列教研部副教授,历史学硕士。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4 贵州社会科学 总第193期 品经营商模式与服务运营商模式代表了两种不同 的营利模式。 产品经营商模式是以有形产品为核心来组织 企业的经营活动,它的起点在于产品的开发。在 许多行业,产品开发的速度非常重要,通过强大的 市场推广,带动整个市场接受企业的产品,从而获 得高市场份额。由于销售量的增加,就会形成经 济批量,于是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下降。同时,采 购量的增多引起采购成本的降低,进而使产品总 成本降低。如果维持产品价格保持不变,该企业 的利润率就提高了;如果适当降低产品的价格,保 持利润率不变,就会在市场上以富有吸引力的低 价格,激发市场容量进一步增长,企业由此获得或 保持市场份额领先地位,成为行业的领导者,制定 行业游戏规则,并享受领导者所拥有的品牌等附 加的丰厚利润回报,企业市场价值进一步得到提 升,如此又更有条件进行技术创新,开发新产品, 实现产品更新换代,形成良性循环。这种以产品 为中心的传统经营方式,无论是制造业或流通业, 其基本的理念也就是产品的开发、推广,带动企业 的高速成长,从而获得高市场份额以及高利润。 在产品制造和供应能力不足的时代,在卖方市场 时代,这种理念和经营方式占据主导地位。 服务运营商模式是以服务客户为核心来组织 企业的经营活动,它的起点在于服务的提供和深 化。在现代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由于产品同质化 程度的提高和买方市场的形成以及消费者需求从 相对单纯的物质需求转向以精神需求为主导的综 合性需求,企业利润实现的条件发生了根本变化。 企业利润的产生不仅取决于产品自身的竞争力, 更取决于消费对产品的认识,特别是在同质化产 品上通过有效服务的提供来产生的附加值。企业 为消费者提供的不仅是有形产品,还有一系列的 服务,其中包括品牌服务。以服务为中心的现代 经营方式,其基本理念是以对客户综合需求的把 握为起点,形成有效的服务体系,并不断更新,全 面提升企业有形产品的附加值,通过顾客对企业 的有力支持,带动企业高速成长,从而获得较高的 市场份额和合理的利润。 服务运营商模式不是对产品运营商模式的彻 底抛弃而是扬弃,特别是处于转型中的民营企业, 这一点更为重要。产品经营奠定了民营企业转型 的经营基础,服务运营是要在产品经营的基础上, 通过经营模式再造,全面提升企业竞争能力。可 以说没有产品经营的基础,无法完成向服务运营 的转化,当然也谈不到向现代企业的转型。 三、管理模式的变革:“人性化”与 理性 化 管理的人性化是企业管理的时髦名词。诚 然,人性化管理是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 式,它注重人的地位与意义,注重情感的价值。但 是,先进的未必是最适合的。管理理论从古典走 向现代,形成了许多流派,并表现为不同的管理模 式。这些管理模式都有其存在和发挥作用的合理 性,但什么是最适合于一个特定企业的特定管理 方式,取决于该企业的发展水平与发展阶段。近 20年来,向先进国家、先进企业学习先进的管理 方法一直是中国许多民营企业构建自身管理模式 的主调。但是脱离自身实际条件的吸收,会使得 企业患上了消化不良症。人性化管理被曲解为一 味地注重亲情和人情,放弃原则与基本的管理规 则,原本积极的人性化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被演 绎为哥们义气式的管理,甚至成为工作错误的借 口,企业内部一定程度上的赏罚不明、效率低下, 正是由于这种无原则的变形后的“人性化”管理理 念和管理方式。 从我国民营企业发展轨迹来看,在企业的创 业阶段,公司内部员工的亲情和人情,形成了民营 企业特有的强大凝聚力,这种凝聚力在民营企业 高速成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这种形成凝聚 力的亲情或人情与现代的人性化管理在形式上类 似,而受到企业的特别重视。但是随着企业的发 展,公司内部基础管理的正规化、规则化成为企业 管理的必然。正规化和规则化的核心是理性化。 可以说理性化是对无规则管理的否定,它彻底改 变了企业管理的初级的低层次和谐。中国民营企 业家族化和准家族化的自我否定,正是通过理性 化的规则的确立来实现的。 人性化不是不需要理性的规则管理,人性化 管理的基础恰恰是科学规则管理的健全。人性化 是在规则的基础上,强调人的地位,注重人情化。 对于转型时期的民营企业而言,管理模式转变的 关键是在人性化管理的基础上强化理性的规则管 理,建立强大的基础管理体系,给人性化管理提供 规则保障。所以,民营企业管理模式变革的基本 路径应该是“人性化”一理性化一人性化。总之, 理性化是民营企业管理模式构建不可逾越的必要 阶段。 四、人力资源的变革:同质性与异 质性 人力资源无论在任何条件下都是企业的核心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1期 中国民营企业转型的五个模式变项 l5 资源,它是企业运营和发展的主体力量,因此在民 营企业的转型中,人力资源的变革就成为转型的 主导因素,同时也是转型的重要内容。 传统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结构的基本特征在于 其结构的同质性,即人力资源整体上的相似性。 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的这种同质性结构形成的原 因,一方面来自于社会、历史的因素,民营企业曾 经不够强大的实力地位难以形成对人才的吸引 力,并且民营企业初创时期所依赖的人力资源基 础比较薄弱;另一方面来自于心理因素,中国人普 遍的就业心理取向造成民营企业在人力资源选择 上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 人力资源的同质性结构带来的是简单化效 应,这种简单化效应,在决策的效率、企业内部的 凝聚力等方面曾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 企业的发展、规模的扩大、经营内容和经营方式的 复杂化,这种同质性人力资源结构却产生了负面 效应:首先是对企业人才结构优化的排斥性。同 质性结构极容易形成非正式的利益群体,企业发 展所必须经历的人才结构优化,则妨碍了这个强 大的群体的利益,因此,民营企业一方面表现为对 人才的极度需求,同时又表现为对外来人才的强 烈排斥,形成了匮乏与拒斥的怪圈。其次,同质性 结构由于过份依赖少数领导人的能力和智慧,因 此形成了决策机制上的非科学性,造成整体工作 效率的低下。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结构的基本特征是异质 性,即人力资源合理的差异性。这种异质性人力 资源结构是现代企业发展之必然。首先,它实现 了职能、岗位与人的对应性。企业的现代化一个 重要特征就是职能的分解、岗位的分化,这种分解 与分化必然要求相应的人力资源来对应,否则岗 位职责的落实与实现就成为一句空话,同质性结 构是无法支持这种职能和岗位结构的。其次,异 质性推进了人力资源水平的竞争性。现代企业人 力资源的优化的核心是优胜劣汰,异质性结构形 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自然形成了竞争,使企 业按照自身发展需要设计人力资源需求结构,快 速提升人力资源水平成为可能。第三,异质性直 接表现为人员结构的互补性,带来企业整体效率 的提高。 民营企业转型中,人力资源从同质性走向异 质性,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它将不得不淘汰一些 人,他们曾经为企业创业立下汗马功劳却又成为 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这是历史的必然。 五、企业文化的变革:自然性与系 统性 民营企业的转型,从表面上看是企业的有形 结构的变化、企业规模的扩大,而其深层次的内涵 则是企业文化的更新,它包括企业旧文化的继承、 新文化的创立,以及新旧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新 旧文化的融合结果则是完成转型的企业所拥有的 合理的企业文化。 从新旧企业文化的比较来看,民营企业的旧 文化多表现为自然性特征,它是民营企业创业过 程中自然形成的结果。尽管当今社会信息的发 达,使得民营企业对企业文化也比较重视。但是, 由于民营企业成长历史短暂,加之主观上对企业 文化的重视不够和客观上企业文化的培植条件存 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的成 熟程度不高,直接表现为企业文化的浅表性,即企 业核心理念的口号化——认为漂亮口号就是核心 理念;活动层面的文体化——将企业文化简单归 结为文体活动;文化与经营的脱节——无法将企 业文化纳入到企业的整体经营体系中。现代企业 的企业文化表现为系统化特征,它是在现代企业 文化理论指导下,通过对自身已有文化的提升和 优秀文化的吸纳,并与社会主流文化相对接,最终 形成适应企业发展的、具有企业个性的开放性文 化结构体系。 转型中民营企业文化的整合过程实质上是企 业自身新旧文化的重构过程。它是要在淘汰企业 旧有文化中落后于企业发展要求的内容,创建和 吸取有益转型后现代企业的新内容,并使之在明 确先进的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形成层次分 明、结构合理,对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有着重要指导 意义,并为全体员工所接受的系统化整体。 民营企业实现企业文化转型,首先必须明确 企业的核心理念,并进行语言上的提炼,但并不是 停留在口号上,理念的语言提炼,目的是强化理念 的识别性和记忆性,为核心理念的内化提供条件。 其次是要注意企业文化与社会主流文化的对接。 企业文化属于亚文化范畴,它不能与社会主流文 化相脱离,社会主流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根基。第 三是要大力培植企业内部的文化氛围,通过科学 的培训灌输企业文化,加上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友 善的人际关系,使企业文化进人一个良性的循环 系统。 [责任编辑:唐少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zrrp.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