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 1 1.年1—6期(总7 9—84期)总目录 ・新闻传播・ 条件研究(2) 刘琛21世纪以来美国“政府一媒体”关系的新 连水兴大众传播与中国公民社会研究的知识图景 ——发展(1) 基于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学术考察 甄巍然美国社会转型期中“媒体干预”的历史解 (2) 读与启示 郜书锴论新闻专业主义在后传媒时代的承续与 ——反思我国媒体监督模式的转型(1) 生机 马庆再论史量才的“史家办报”思想(1) ——基于国外知名调查性报道网站的观察 蔡罕近代以来宁波新闻事业发展的历史分析 与分析(2) (1) 蒋建国 l9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报纸的国际视野 何扬鸣试述中共在国统区新闻界的工作实践 ——以广州《中外新闻七日录》为例(3) ——以抗战胜利后杭州新闻界中共地下党 黄春平汉代信息发布手段探析(3) 的活动为例(1) 骆正林抗战时期汪精卫伪政权的舆论传播策略 刘建新浅析网络群体性事件 (3) . ’ ——内涵、特性及其防治(1) 自润生丁艳丽我国少数民族新媒体建设的困境 戴颖洁道德审判止于公民隐私权之始 与出路(3) ——以“人肉搜索”为例浅析网络环境的 尹瑛冲突性环境事件中公众参与的新媒体实践 法律治理(1) ——对北京六里屯和广州番禺居民反建垃 覃晓燕博客传播的伦理危机(1) 圾焚烧厂事件的比较分析(3) 张丽萍大众传媒在城乡衔接中的角色:以浙江为 倪洪江高校户外新媒体的特征、风险及监管分析 例(1) (3) 欧阳云玲论危机传播中政府信任的形成与构建 郜书锴权力学说:空间策略与媒介进化(4) ——兼谈大众媒介的角色扮演(1) 洪长晖 凸显与遮蔽:一个学派生成的机制分析 刘兢1990年以来英语世界里的中国传媒研究 (4) ——以“中国传播研究系列”为视角(2) 李彦冰论国家理念与国家形象传播之间的关系 邵静现状、问题与反思:美国报纸媒介涉华报道 (4) 研究的深度分析(2) 胡春阳移动政治:短信传播与政治变迁(4) 葛进平方建移从科学价值到新闻价值 卢家银互联网在横向传播发展中的作用(4) —一我国科学报道的困境与对策 刘琛三网融合背景下的中国传播学研究与时代 (2) 中国(4) 潘祥辉论作为“软规则”的媒介意识形态及其制 袁靖华论发展新农村信息传播事业的四大原则 度功能(2) ——基于嘉善专业农户媒介接触行为调查 许静浅析欧Nx,-J-媒介市场的超国家管制(2) (4) 邵晓丁和根中国信息传播竞争力的国内需求 李文冰全媒体视角下传媒教育的问题与转型(4) 】 廖卫民群体性事件爆发机制与舆论监督时机选择 ——基于核物理理论的一种对比分析(5) 刘涛 抵抗与艺术:群体性事件的公共修辞机制 探析(5) 嵇美云 田大宪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预警 与应对 ——基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5) 骆正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闻改革的主要历程 (5) 何扬鸣抗战时期浙江中共新闻活动的再研究(5) 李灵革清末民初浙江新学的发展与报刊的勃兴 (5) 曾一果“杂志热”与城市杂志的“城市叙事”(5) 陈一不同文本如何讲述“保姆故事” ——《黄山来的姑娘》与《远在北京的家》 的再解读(5) 蔡兰君挣扎在“边缘”与重建城市家园 ——王小帅“城市故事”的读解(5) 潘祥辉论苏联解体中的传播失灵因素 ——兼驳苏联解体的“舆论失控说”(5) 邵培仁范红霞媒介暴力、信息伦理与传播民主 的议题建构(6) 邵静《纽约时报》中的中国政治形象研究(6) 谭泽明 试论中国新闻史研究方法的创新路径(6) 王创业 中美新闻客观性的进与退 ——一种基于历史维度的思考(6) 邹桂香互联网时代出版者权的演变与保护研究 (6) 尹良润阮璋琼再论数字化时代报纸的定位与结 构转型(6) 郜书锴 转型之年:2010年新闻出版业研究评述 (6) 何煜媒介融合与电视媒体资源的数字化转型 (6) ・影视研究・ [美]张英进/著苏涛/译娼妓文化与都市想象: 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 影中公共领域与私人 领域的协商(上)(1) 金丹元高莉娅对当代电影中上海城市形象书写 的反思(1) 倪祥保 中国武侠影片的当代思考(1) 桂万保 论电视媒体的方言传播与文化和谐(1) 厉震林 电影《一个和八个》造型意象的修辞学分 析(1) 俞春放 意义:虚无与再生 ——电影作为公众空间的日常化行动(1) 袁庆丰 《前台与后台》:1937年的新市民电影 ——抗战全面爆发前国产电影对民族精神 与文化传统的开掘与展示(I) 万传法 1987--2001年合拍片与进口分账大片对 中国电影的影响分析(1) 周斌 论陆柱国的电影剧作(1) 王艳云 “性别与影像:台湾女性电影与跨文化研究 学术研讨会”综述(1) 访谈整理张斌审校裴开瑞 国家/民族与 公共空间 ——裴开瑞 (Chris Berry) 教授访谈(2) 郭学军邓文河“社会文化语境中的影视创作与 批评”学术研讨会综述(2) 范志忠 吴鑫丰2010年中国电影创作热点与争 鸣(2) 于然黑色幽默语境下的抒情长诗 ——试析《让子弹飞》中视听语言的叙事 节奏(2) 周丽英张丽萍色彩传播与心理隐喻 ——谈电影《山楂树之恋》中的 色彩处理与符号意义(2) 刘云商业文化语境的“恋人絮语” ——《非诚勿扰II》观后(2) [美]张英进/著苏涛/译娼妓文化与都市想象: 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 影中公共领域与私人 领域的协商(下)(2) 吴敏被误读的女性主义 ——《末路狂花》再解读(2) 袁庆丰《如此繁华》的世俗品味与艺术趣味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前的新市民电 影(3) 顾倩禁与解禁:《火烧红莲寺》旧史新探(3) (5) 王天德梅笑冰娱乐文化价值观在卫视行业的体 饶曙光当下电影格局与中国电影新势力(6) 制化及其对电视人职业行为的影 陈犀禾王艳云从文化叛逆走向主流市场 响(3) ——中国大陆新生代电影创作走 汪洋秦姜 消费主义与电视选秀节目的身体 向研究(6) 叙事(3) 王志敏试论华语电影在亚洲电影崛起中的先锋和 程波刘贺萌 从认同危机到伦理困境 领跑者角色(6) 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电 孙燕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电影与文化命题(6) 影中的“农民工形象”研究(3) 薛峰“跳到另一个位置”:从“第五代”的转型看 刘海波戴怡 论春晚小品对上海形象的建构与 “第六代”(6) 传播(3) ’ ・艺术研究・ 王素芳革命叙事剧中小资产阶级形象的历史嬗变 潘洁歌剧《马哈哥尼城的兴衰》音乐的“间离 (3) 性”(1) 朱晓军电视是“文本”吗? 李采姣论浙江服饰艺术的地域特色(1) ——对一种主流电视文化研究方法的质疑 (4) 丁海洋索中国动画民族化的必由之路(4) 韩小龙电视生态美学研究意义之探索(4) 刘研简析我国游戏产业的性质及政策特征(4) 徐红从“多元系统论”审视百年中国电影与外 荆芳戏曲创作与跨文化实验(4) 来文化的互动关系(4) 吴红非孙文婷江南丝竹音乐传承的实践与思考 王欣涛陈旭光冯小刚和“华谊兄弟”:面向市场 (6) 的创意艺术与创意经济 刘志宏昆曲传承之“态度”话题发微(6) ・——兼及对中国电影未来发展战 报业观察・ 略的启示(4) 李彩虹报业数据库创新应用前景与价值(1) 朱旭光 网络电影的市场发展阶段与行业生态建设 刘品然论纸质媒体的优劣及转型方向(1) (4) 胡云霞近年来高校图书馆用户信息需求研究进展 沈呖论当前国内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形式与特 (1) 点(4) ・编辑实务・ 韩琛台湾“后新电影”:庶民美学与本土想象 周克庸谈严肃出版物编辑的文字基本功(2) ——以《海角七号》、《艋舟甲》为中心(5) 华晓红学术期刊编辑文字素养与期刊编校质量 陈林侠周露霞 当下台湾电影中的自然、黑帮与 (2) 音乐(5) ・跨文化交往研究・ 袁庆丰《王老五》的新技术主义制片路线及其艺 术特征 佟倩语用失误交际模式之认知识解(2) 金芳颖蔡荣寿跨文化交际中的冲突与面子维护 ——l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前后的新市民 (2) 电影实证(5) ・徐文明野史、传奇传统与华语电影史中的“乾隆游 政治论坛・ 江南”(5) 叶蒙荻从毛泽东到胡锦涛: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 詹成大试析网络视频发展中的问题及其走向(5) 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3) 吴保和史晓峰没有神明的圣殿 ・文化视野・ —一简谈当代西方宗教纪录片 胡天状数字化影像在“非遗”保护中的应用(3) 高歌言语行为理论:后期维特根斯坦哲学思想 左凯旋单亚高校德育教育中的大学生朋辈教 的折射(3) 育(3) 张丽萍从《鸟・兽・花》看劳伦斯的诗歌艺术追 张针铭学风建设:和谐校园可持续发展的永恒主 求(3) 题(3) ・广电一线・ 黄洁网络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3) 蔡国炎凌坚基于语义关联的视频元数据检索 任萍试论高校日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的正迁移现 (3) 象(3) 徐宇梁季强广播现场直播智能化播出软件的 虞建钧高校助学贷款违约原因分析与对策思考 实现(3) (3) ・传媒论坛・ 杨晓光浅谈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建设(3) 史晓宇诸 芳 延安精神与当代传媒人的使命 徐辉美育的灵魂 ——(4) 吉尔・德勒兹电影思想给予的启迪 (4) ・哲学研究・ 范冰跨文化交际中的图式错位现象分析(4) 冯溪屏彭毅力 《周易》的生命自然观及其自由 王 恒 大学英语选修课程开设实践与研究 意蕴(4) ——以《旅游英语》为例(4) 胡建王明徽 试析“生态社会主义”的价值 王志敏美国高等教育特点析 创新 ——以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为例(5) ——超越工业文明的生态文明 杨寿堂黄河论虚拟演播技术在影视传媒类专 制高点(4) 业教学中的应用(5) 王满荣和谐的价值(4) 魏珑“角色化教学”的思考与实践(5) ・历史与文学・ 杨宏伟论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实践教学与区域文化 王挺新时期历史小说的叙述方式:正说、反说、 联动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5) 闲说与戏说(5) 朱力欣音乐表演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罗仲鼎清末杭州文化名人谭献(5) ——以浙江传媒学院为例(5) ・地方经济与政治・ 单林民族器乐与民族文化精神的传承 ——王文科浙江文化产业集群发展模式选择(6) 吴红非二胡演奏艺术研讨会综述(5) 周圣亮席晓勤 浅谈“共同富裕”与浙江人民的 项仲平杜海琼论高等艺术教育创新的期冀(6) 实践(6) 赵渊 产学研合作:政策供给及治理结构创新 ・教育・教学・管理・ (6) 张丽丹陈颖莹高校教学秘书工作满意度与心理 葛进平 高校学生评教个案研究 ——健康现状的调查与思考(2) 以浙江传媒学院为例(6) 汤伟平知识管理与图书馆人力资本管理(2) 王金娟英语移就修辞格的特征和翻译策略(6) 傅争鸣大学生的主体素质亟待通过图书阅读加以 周毅汉语国际传播时代对外汉语人才的跨文化 提高(2) 交际能力培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