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农业农田杂草学概论结课论文

农业农田杂草学概论结课论文

来源:智榕旅游
农田化学除草技术概述

农田杂草科学研究和化学除草技术的应用是一项系统工程,“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面对方兴未艾的农田化学除草技术的推广,针对农田杂草生态群落演替、防除策略及化学除草关键技术,对农田杂草发生种群及优势杂草演替规律研究;针对不同农业生态条件下研究杂草综合防除策略,解决化学除草中的关键应用技术,对农田杂草的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一、杂草的定义

杂草一般是指农田中非有意识栽培的植物。广义的说,是指长错了地方的植物。

二、杂草的危害

(一)与农作物争水、肥、光能等。

(二)侵占地上和地下部分空间,影响作物光合作用,干扰作物生长。

(三)杂草是作物病害、虫害的中间寄主。

由于杂草的抗逆性强 ,不少是越年生或多年生植物,其生育期较长,所以病菌及害虫常常是先在杂草上寄生或越冬,在作物生长后,则逐渐迁移到作物上进行危害。

(四)增加管理用工和生产成本。(五)降低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六)影响人畜健康,有些杂草如毒麦种子,若大量混入小麦,人吃了含有4%的毒麦的面粉就有中毒甚至死亡的危险;毛茛体内含有毒汁,牲口吃了会中毒等等。(七)影响水利设施。三、农田杂草的发生特点(一)产生大量种子

杂草的一生能产生大量的种子繁衍后代,如马唐、绿狗尾、灰绿藜、马齿苋在长江下游一年可产生2-3代种子,一株马唐、马齿苋就可

产生2万~30万粒种子。(二)多种繁殖方式

有些杂草不但能产生大量种子,而且还具有无性繁殖的能力。无性繁殖杂草的地下根茎生长快,在农田内开始发现1-2株,在年底可长成一大片。另外用锄头清除多年生杂草,锄完后不到几天,很快长出新枝,人们称香附子为“回头青”就是这个意思。(三)传播方式的多样性

杂草的种子或果实有容易脱落的特性,有些杂草种子具有适应于散布的结构或附属物,借外力可传播很远,分布很广。例如,蒲公英、苣荬菜、刺儿菜等的种子长有绒毛,可随风飞扬,飘至远方。牛毛毡、节节草等种子小而轻,可随水漂流,进入农田。苍耳等杂草种子有钩或粘性物质,易粘住人、动物,通过它们的活动带到各处。(四)种子休眠

很多杂草种子成熟后不能立即发芽,而要经过一定时间的休眠期才能发芽,以免一落地立即发芽遇上不良天气而灭种,这是一种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如果没有休眠特性,很多杂草就可能自然淘汰。杂草种子出苗很不整齐,即使被消灭一批,它再出一批,很难除尽。(五)种子寿命

杂草种子在土壤中的寿命是很长的,根据报道,野燕麦、看麦娘、牛筋草种子存活在5年以内,杂草种子寿命与外界条件的关系很大。(六)杂草的出苗、成熟期参差不齐

由于杂草开花、种子成熟的时间延续的很长,早熟的种子早落地,晚熟的晚落地,因此,它在田间的休眠、萌发也很不整齐,这给杂草的防治带来极大困难。

(七)杂草种子和作物种子大小形状相似

一些杂草种子和作物种子大小形状相似,例如麦种中混有的野燕麦、毒麦种子。

(八)杂草的出苗和成熟期和作物相似

一个地区的主要农田杂草的出苗、成熟期和作物相似,例如看麦娘、牛繁缕的出苗和成熟期与小麦相似,这就形成了一种作物有几种比较固定的伴生杂草。

(九)杂草的竞争力强

多数农田杂草生长速度快,竞争力强。

1、利用光能力强,据报道杂草在不同光强度下利用率比农作物高2-2.54倍,它的光合作用能和光范围比农作物大2-5倍。另外杂草利用水的效率比农作物高1.6-2.7倍,在土壤含水量低的情况下,大部分杂草比农作物显得更为耐旱。

2、杂草吸肥能力强,杂草的吸肥能力大大强于农作物。

3、杂草生长速度快,由于大多数杂草利用光、水及肥料的能力比作物强,所以生长快。

4、适应性和抗逆性

杂草对环境的适应性和抗逆性比农作物强的多,在许多非常干旱的地方,农作物几乎难以生存,而杂草却能生存,或者杂草种子休眠不出苗或缩短生育期、提早开花结实等,保存其种子的繁衍,抵抗不良环境影响。

5、杂草拟态性。

尤其在苗期,有些杂草和作物苗很难分辨,比如麦田的野燕麦、水稻田的稗草在苗期用肉眼难以分辨。

6、杂草有多种授粉途径,提高了其生存能力和抗逆性,自然的杂交又可能创造新的杂草种类,为杂草的防除提高了难度。

四.农田杂草的种群和群落(一)种群和群落

单纯一株杂草为一个个体,杂草往往是由很多个体组成,同种杂草的几个个体组成的群体叫种群。几个种群组成的群体叫群落。(二)杂草种群的动态

杂草种类、密度、分布和生长的状况是杂草群落的四大构成因子。

杂草种类决定杂草的群落性状,由一种杂草构成的群落是纯合群落,由多种杂草构成的群落则是混合群落。密度决定杂草群落的大小。群落中杂草植株的分布状况则主要影响群体的增长速率,群落中个体生长状况主要反映植株的健康程度、死亡率和叶龄等。(三)杂草群落的演变

在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影响下,农田杂草群落不但会在体积上随季节和年份的变动而发生量的增减,而且会在结构上发生质的变异。表现在群落中各物种的优势度发生了变更,老物被新物种取代,群落面目皆非。

1、杂草繁殖器官的传播

杂草繁殖器官尤其是种子的传播,常是导致杂草群落演变的主要原因。风、水及人类的引种活动等常把一些杂草从一地传到另一地,使其在那里迅速定植、繁殖,从而改变当地杂草的群落构成。如小麦机械收割,收割机把南方的杂草种子,如猪殃殃、野燕麦等传播到北方。

2、土壤肥力

土壤肥力可通过改变杂草物种之间的竞争关系而使杂草群落发生演变。

3、土壤湿度

增加土壤湿度可导致杂草群落向以香附子、异莎草、看麦娘等为主的喜湿杂草群落演变,干旱则会导致杂草群落向以马齿苋、蒺藜、蟋蟀草及马唐等耐旱杂草群落方向演替。

4、土壤PH土壤PH值的变动也会引起杂草群落的变迁,随着土壤PH值的升高,酸模、反枝苋及大爪草的种群将会逐渐减少,问荆、繁缕和婆婆纳种群则逐渐增大。

5、 轮作和种植制度

不同作物要求不同的播种期、群体密度、施肥灌水制度、土壤耕作制、植物保护措施及收获期,这些因素对杂草群落无不产生影响。轮作

时这些因素就会交替出现,从而通过改变农田生态环境而影响杂草群落的演替。轮作方式、轮作组合及轮作周期不同,对杂草群落的影响程度也不同,中耕作物为主的轮作组合,可导致农田杂草向一年生杂草群落方向演替,而以禾谷类作物为主的轮作组合,则会导致农田杂草向看麦娘、野燕麦等禾本科杂草群落方向演替。

6、土壤耕作

不同杂草对土壤耕作的反应和忍耐能力不同。增加土壤耕作会导致杂草群落向短命杂草演变,而减少土壤耕作会使杂草群落向多年生群落变迁。

7、除草剂的施用

连施一种选择性除草剂是现代农田杂草演替的重要起因。2,4-滴除草剂导致了农田阔叶杂草逐年减少野燕麦、看麦娘等为主的禾本科杂草逐年上升。五、杂草的分类

杂草分类是研究和防除杂草、同时保护作物的基础。由于我国地缘辽阔,杂草种类繁多,为了便于应用,常根据需要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常用的分类方法有:按植物学分类、按生物学特性分类、按生态型分类等

(一)按植物学分类

是植物分类学的经典方法,根据植物的形态及繁殖等特性的相似性来判断其在进化上的亲缘关系,并根据这种亲缘关系的远近来将某一植物纳入分为不同等级的门、纲、目、科、属、种的分类系统中。

禾本科

单子叶杂草

莎草科百合科

如:马唐、稗草、狗尾草、野燕麦、牛筋草如:香附子如:野韭菜

藜科、苋科、蓼如:藜、马齿苋、播娘蒿、麦家

双子叶杂草科、豆科、十字公、山苦荬等。通常所说的阔叶

花科等杂草即双子叶杂草。

上述分类是按照杂草的植物学特征来进行的,更具体的知识有兴趣者可参阅植物学书籍。而通常我们所说的单双子叶,是用种子形态来区分的,种子有一片子叶的叫单子叶,种子有两片子叶的,叫双子叶,也可以简单地从杂草叶子的叶脉上来判断单、双子叶植物(包括作物和杂草),一般来说,单子叶植物的叶脉多呈平行状(如玉米、狗尾草等),双子叶植物叶脉多呈网状(如花生、灰菜等)。(二)按生物学特性分类

1、异养型杂草

这种杂草是以植物为寄住,杂草已部分或全部失去以光合作用自我合成有机养料的能力,而营寄生或半寄生的生活,如兔丝子、列当等

2、自养型杂草

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合成自身生命活动所需的养料,根据生活史(生活史指杂草从种子开始,发芽、生长直到到这棵草结籽所经历的整个生活时期)可分为多年生、两年生(或越年生)和一年生杂草。

一年生杂草是一年内完成从种子到种子的生活史,如野燕麦、牛筋草等;两年生杂草是需在两年内完成整个生活史,如秋季萌发、第二年秋季开花结籽的播娘蒿;多年生杂草如田旋花、芦苇。(三)按生态型分类

根据杂草对其生长环境水分的要求将杂草分为旱生、水生和湿生杂草。

以上的分类是以不同区别点来分的,应综合起来理解。如狗尾草为一年生禾本科旱生杂草,芦苇是多年生禾本科水生杂草。

值得提出的是,这种分类是针对所有植物而言的,不仅对杂草,对

农作物也可以进行这种分类,如玉米属禾本科、花生属豆科等等。杂草和作物是同一“家族”的生命,杂草只是因为不能给人类提供足够的价值才被打入另册的,能杀死单子叶“杂草”的除草剂,往往也可以杀死单子叶“作物”。

参考文献: 《农民致富大讲堂系列丛书》 刘亦学 《农田化学除草新技术》 马奇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