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道题 限时:15分钟 满分:45分 实际得分: 1.中国古代通过“丝绸之路”与其他国家、地区进行文化和技术交流。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D ) A.谷物酿酒 C.稻草造纸
B.制作火药 D.蚕丝织布
2.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C )
A.4个N原子:2N2 C.硫酸锌:ZnSO4
B.铁离子:Fe2+ D.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3.正确的化学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非常重要。下图的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C )
A.稀释浓硫酸 B.蒸发食盐水 C.测溶液pH D.套橡胶管 4.月球表面富含钛铁矿,其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FeTiOx(钛酸亚铁),其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4,则x为( B ) A.2 C.4
B.3 D.6
5.对下列事实或做法的解释中,错误的是( C )
A.氧气能被液化贮存于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且间隔能改变 B.用嘴吹灭燃着的蜡烛--降低温度至蜡烛的着火点以下 C.用明矾净化天然水--降低水中的钙、镁离子含量
D.搅拌能加快蔗糖在水中的溶解--搅拌使蔗糖分子在水中溶解加快 6.通过分析微观粒子在反应过程中的变化,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反应的实质,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甲为CH4分子,是一种有机物
B.该反应的分子总数不变 C.丙分子中含有三种原子
催化剂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CO2=====CH3COOH 7.下列说法中,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B )
A.食用含碘食盐可预防甲状腺肿大 B.电木插座破裂后可以采用热修补方法修复
C.煤气中毒主要是CO与血红蛋白结合牢固,使血红蛋白失去输氧能力 D.霉变的大米中含黄曲霉素不能食用 8.下列实验中,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C )
A.测定空气中氧气B.探究铝、铜、银的C.证明甲烷中含有
D.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含量金属活动性顺序氢元素
9.下列除杂所选用试剂与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B )
选项 A B C D 物质(杂质) CaO(CaCO3) NaCl(Na2CO3) NaCl(Na2SO4) H2(CO) 除杂试剂及操作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加入过量稀盐酸,蒸发结晶 加入过量Ba(NO3)2溶液,过滤,蒸发结晶 通过灼热的CuO 10.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C )
① ② ③ ④
A.①表示在一定量的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至过量 B.②表示用胃舒平[主要成分为Al(OH)3]治疗胃酸过多时胃液pH的变化 C.③表示向盛有一定量氧化铜粉末的烧杯中不断加入稀硫酸至过量 D.④表示加热一定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 11.3月22日是“世界水日”,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生活中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来降低水的硬度 B.自然界水的循环过程中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 C.自来水厂净水的过程有静置沉淀、过滤、吸附、蒸馏 D.从电解水得到H2和O2,可知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组成的
12.过氧乙酸能有效灭杀新冠病毒,是常用的杀毒剂。如图是某品牌过氧乙酸消毒液的标签。下列有关该产品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过氧乙酸是氧化物
B.该瓶消毒液中含水质量为200g
C.过氧乙酸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是6∶1∶12 D.过氧乙酸化学性质稳定
13.归纳是化学学习的常用方法,下表的知识归纳中完全正确的是( C )
①NaOH、CaO固体都能用作食品干燥剂 A.一些物质的用途 ②N2、O2都能用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 ③食醋可用于除掉热水瓶中的水垢 ①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B.一些化学知识中的“一定” ②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③pH小于7的降雨一定是酸雨 ①煤、石油、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能源 C.一些化学中的能源知识 ②风能、水能、太阳能都是一级能源 ③氢能是一种可再生的绿色能源 ①引起贫血的主要原因是人体缺锌 D.一些化学中的健康知识 ②NaHCO3、Ca(OH)2都能用治疗胃酸过多 ③人体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 14.人体内的一些液体正常pH范围如下,其中呈酸性的是( C ) A.血浆7.35~7.45
B.胆汁7.1~7.3
C.胃液0.9~1.5 D.胰液7.5~8.0
15.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已省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若丁是水,则该反应一定属于中和反应 B.若丙是沉淀,则甲、乙中一定有一种物质是盐
C.若甲、丁均为单质,乙和丙均为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属于置换反应 D.若乙是一种碱、丁是一种盐,则该反应一定属于复分解反应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