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385305U*
(10)授权公告号 CN 202385305 U(45)授权公告日 2012.08.15
(12)实用新型专利
(21)申请号 201120458092.X(22)申请日 2011.11.17
(73)专利权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贵州有限公司
地址550004 贵州省贵阳市北京路19号(72)发明人潘鹏 彭渊 翟德怀 胡阔(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1018
代理人王一斌 王琦(51)Int.Cl.
H04W 88/08(2009.01)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3 页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3页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便携式移动基站(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移动基站,包括:机箱、设置在机箱内的通信设备、以及设置在机箱外部的天线设备,通信设备包括主设备和RRU设备,主设备包括交变电模块、直流输出面板、BBU和IDU,RRU设备包括RRU、RRU供电输入、天馈输出和连接光纤,天线设备包括天线、馈线、微波接收单元和微波电缆;交变电模块将交流电源转化为直流电源,并通过直流输出面板为BBU、RRU和IDU提供动力,微波接收单元接收的微波信号通过微波电缆输入至IDU的输入端,IDU的输出端连接至BBU的输入端,BBU的输出端通过连接光纤与RRU的输入端连接,RRU的输出端通过馈线与天线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移动基站能够快速移动、安装并投入使用。CN 202385305 UCN 202385305 U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一种便携式移动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机箱、设置在机箱内的通信设备、以及设置在机箱外部的天线设备,
所述通信设备包括主设备和RRU设备,所述主设备包括交变电模块、直流输出面板、BBU和IDU,所述RRU设备包括RRU、RRU供电输入、天馈输出和连接光纤,所述天线设备包括天线、馈线、微波接收单元和微波电缆;所述交变电模块将交流电源转化为直流电源,并通过所述直流输出面板为所述BBU、RRU和IDU提供动力,
所述微波接收单元接收的微波信号通过微波电缆输入至所述IDU的输入端,所述IDU的输出端连接至BBU的输入端,BBU的输出端通过所述连接光纤与所述RRU的输入端连接,所述RRU的输出端通过馈线与天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移动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包括独立设置的一个上机箱和一个下机箱,
所述上机箱可放置于所述下机箱的顶部,并通过连接装置可分离地固定在一起,所述主设备固定于所述上机箱内部,所述RRU设备固定于所述下机箱内部,所述天线设备通过固定装置固定于所述上机箱和/或下机箱的外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移动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机箱的底部与所述下机箱的顶部尺寸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移动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机箱内部的两侧分别具有一个自所述上机箱的两个侧壁伸出的第一龙门架,
所述主设备通过两侧分别与所述两个第一龙门架固定连接而固定于所述上机箱内部。5.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便携式移动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机箱的背板处固定有至少一个第二龙门架,
所述RRU设备通过后部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龙门架固定连接而固定于所述下机箱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式移动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龙门架竖直地设置在所述下机箱的背板处。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移动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外部进一步设置至少一个把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携式移动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外部设置一个第一把手和一个第二把手,
第一把手自所述下机箱的背板向外伸出,第二把手设置于所述上机箱的顶部。9.根据权利要求2或7所述的便携式移动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机箱的底部进一步设置滑动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移动基站,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个电源输入口、至少一个电源输出口和接地装置。
2
CN 202385305 U
说 明 书一种便携式移动基站
1/4页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通信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携式移动基站。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通信应急保障手段为使用应急通信车及发电车一起配备,以提供通
信保障。在接到保障任务后,需要由专属驾驶员将应急通信车辆及发电车开到需要保障的地段,再由专业应急保障人员寻找合适的地点停车。然后接入电源,对准微波,开通基站,实施保障。需要的人员大致为专业驾驶员2名,专业应急保障人员3名。开通时间最快为5个小时。
[0003] 因此,目前所使用的传统应急通信车辆存在着以下缺点:[0004] (1)传统应急通信车辆造价昂贵,车辆费、设备费及改装费的总和大致需要400万左右,配备成本高。
[0005] (2)传统应急通信车辆的制作复杂、操作繁琐,不利于快速掌握和使用。[0006] (3)传统应急通信车辆的尺寸较大,移动不便,机动性不高,停放需要占用较大面积,存在着寻址难的问题,并且往往需要配备大型发电车才能进行工作,不能适应所有的应急保障任务。
[0007] (4)后期维护复杂,需要专业人员进行定期保养和维护,而且维护费用较高。[0008] (5)在人员配置方面需要配备专业的驾驶人员和专业的应急保障人员,这又进一步地导致了维护成本的增加。
[0002]
实用新型内容
[0009] 鉴于现有的应急通信车辆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通信基站,能够快速移动、安装并投入使用。
[0010] 本实用新型的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0011] 一种便携式移动基站,包括:机箱、设置在机箱内的通信设备、以及设置在机箱外部的天线设备,
[0012] 所述通信设备包括主设备和射频拉远单元(RRU)设备,[0013] 所述主设备包括交变电模块、直流输出面板、室内基带处理单元(BBU)和接口数据单元(IDU),
[0014] 所述RRU设备包括RRU、RRU供电输入、天馈输出和连接光纤,[0015] 所述天线设备包括天线、馈线、微波接收单元和微波电缆;[0016] 所述交变电模块将交流电源转化为直流电源,并通过所述直流输出面板为所述BBU、RRU和IDU提供动力,
[0017]
所述微波接收单元接收的微波信号通过微波电缆输入至所述IDU的输入端,所述IDU的输出端连接至BBU的输入端,BBU的输出端通过所述连接光纤与所述RRU的输入端连接,所述RRU的输出端通过馈线与天线连接。
3
CN 202385305 U[0018]
说 明 书
2/4页
优选地,所述机箱包括独立设置的一个上机箱和一个下机箱,
[0019] 所述上机箱可放置于所述下机箱的顶部,并通过连接装置可分离地固定在一起,[0020] 所述主设备固定于所述上机箱内部,所述RRU设备固定于所述下机箱内部,[0021] 所述天线设备通过固定装置固定于所述上机箱和/或下机箱的外部。[0022] 优选地,所述上机箱的底部与所述下机箱的顶部尺寸相同。[0023] 优选地,所述上机箱内部的两侧分别具有一个自所述上机箱的两个侧壁伸出的第一龙门架,
[0024] 所述主设备通过两侧分别与所述两个第一龙门架固定连接而固定于所述上机箱内部。
[0025] 优选地,所述下机箱的背板处固定有至少一个第二龙门架,
[0026] 所述RRU设备通过后部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龙门架固定连接而固定于所述下机箱内部。
[0027] 优选地,所述第二龙门架竖直地设置在所述下机箱的背板处。[0028] 优选地,所述机箱外部进一步设置至少一个把手。[0029] 优选地,所述机箱外部设置一个第一把手和一个第二把手,[0030] 第一把手自所述下机箱的背板向外伸出,第二把手设置于所述上机箱的顶部。[0031] 优选地,所述下机箱的底部进一步设置滑动装置。[0032] 优选地,进一步包括一个电源输入口、至少一个电源输出口和接地装置。[0033] 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移动基站按照基站的运行原理制作,能够满足应急保障任务的全部需求,其体积小、设备少、可自行组装,无论从制作成本、使用成本、还是维护保养成本来说,都远远低于应急通信车的费用。[0034]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移动基站由于使用的都是普通基站设备,因此操作简单,开通耗时短,因此对操作人员的要求比较低,能够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移动基站的机箱的结构示意图一。[0036]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移动基站的机箱的结构示意图二。[0037]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移动基站的结构框图。
[0035]
具体实施方式
[0038]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通信基站,能够快速移动、安装并投入使用。
[0039]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移动基站的机箱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移动基站的机箱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移动基站的结构框图。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移动基站包括:机箱101、设置在机箱101内的通信设备201、以及设置在机箱101外部的天线设备202。[0040] 如图3所示,通信设备201包括主设备211和RRU设备212。进一步地,主设备211包括交变电模块301、直流输出面板302、BBU 303和IDU 304,RRU设备212包括RRU 305、RRU供电输入306、天馈输出307和连接光纤308。天线设备202包括天线309、馈线310、微波接收单元311和微波电缆312。
4
CN 202385305 U[0041]
说 明 书
3/4页
其中,交变电模块301将自外接电源输入的交流电源转变为直流电源,并通过直
流输出面板302为BBU 303、IDU 304和RRU 305提供动力。交变电模块301可根据实际需要的电压范围来选择。通常情况下,交变电模块可采用将220V交流电转变为48V直流电输出的模块。
[0042] 在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移动基站中,微波接收单元311接收传输信号,并通过微波电缆312将该传输信号传输至IDU 304,然后IDU 304通过两兆线将传输信号传输至BBU 303,BBU 303通过连接光纤308将信号传输至RRU 305,RRU 305在接收到BBU信号后,将传输信号通过天馈输出307输出,经由馈线310传输至天线309,由天线309完成信号的发射。
[0043]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移动基站还可以包括一个电源输入口、至少一个电源输出口和接地装置。电源输入口与外接电源连接,为交变电模块301提供交流电源。电源输出口主要为夜晚安装设备照明等应用提供电力输出。BBU 303、IDU 304和RRU 305的接地线均接入接地装置中,从而放置漏电情况的发生。[0044] 由以上结构可知,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移动基站按照基站的运行原理制作,具有基站全部的基本功能,能够满足各种应急保障任务的需求,且采用的都是普通基站设备,可以根据需求进行大规模生产和组装。[0045] 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机箱101包括独立设置的一个上机箱111和一个下机箱112。上机箱111可如图1所示,放置于下机箱112的顶部,并通过连接装置113可分离地固定在一起。
[0046] 优选地,连接装置113可采用合页的形式。[0047] 主设备211固定于上机箱111的内部,RRU设备212固定于下机箱112的内部,天线设备202通过固定装置113固定于上机箱111和/或下机箱112的外部。优选地,上机箱111的底部与下机箱112的顶部尺寸相同。[0048] 在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移动基站中,可将主设备211以及RRU设备212分别固定于独立设置的上机箱111和下机箱112中,独立设置的结构能够便于机箱的运输与携带。当到达指定地点,需要对便携式移动基站进行组装时,可将上机箱111放置在下机箱112的顶部,并通过连接装置113将上机箱111和下机箱112固定在一起,并将天线设备202通过固定装置114固定于下机箱112外部、或者上机箱111外部、或者同时固定于上机箱111和下机箱112的外部,然后在完成各设备单元之间的连接、调试设备后,即可完成该基站设备的开通。
[0049] 由上可知,由于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移动基站的基站设备少,设备位置相对固定,且体积小,因此其便于携带,能够适用于各种地面环境,且操作简单、开通耗时短,能够真正适应应急保障的要求。
[0050] 为了更稳固地将通信设备201固定于机箱101内部,优选地,上机箱111内部的两侧分别具有一个自上机箱111的两个侧壁111a伸出的第一龙门架231。主设备211通过将其两侧分别与两个第一龙门架231固定连接而固定于上机箱111的内部。[0051] 进一步地,下机箱112的背板处可固定有至少一个第二龙门架232,RRU设备212通过将其后部与该至少一个第二龙门架232固定连接而固定于下机箱112的内部。[0052] 优选地,第二龙门架232竖直地设置在下机箱112的背板处,以能够为RRU设备
5
CN 202385305 U
说 明 书
4/4页
212提供更稳固的支撑。
[0053] 为了便于机箱的移动和运输,本实用新型的机箱101外部可进一步设置一个第一把手233和一个第二把手(图中未示出),其中,如图2所示,第一把手233可自下机箱112的背板向外伸出,第二把手可设置于上机箱111的顶部,以利于操作人员提拉该机箱。优选地,第一把手233可采用例如空心杆的形式,该空心杆的长度可与下机箱112的宽度相同,且与下机箱112的背板平行设置。[0054] 进一步地,下机箱112的底部可进一步设置例如滑轮的滑动装置(图中未示出),使得操作人员在移动机箱时更加方便、省力。[0055] 由上可知,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移动基站按照基站的运行原理制作,能够满足应急保障任务的全部需求,其体积小、设备少、可自行组装,无论从制作成本、使用成本、还是维护保养成本来说,都远远低于应急通信车的费用。[0056]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移动基站由于使用的都是普通基站设备,因此操作简单,开通耗时短,因此对操作人员的要求比较低,能够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0057] 与传统的应急通信车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基站具有以下优点:[0058] (1)制造成本:便携式移动基站的制造成本约为5万,而应急通信车的车辆费、设备费加上改装费约为400万。[0059] (2)制造过程:便携式移动基站是按照基站运行原理制作,可自行组装,而应急通信车必须由专业厂家改装生产。[0060] (3)生产规模:便携式移动基站可以根据需求进行大规模生产和组装,而应急通信车由于成本很高无法大规模采购。[0061] (4)制造周期:便携式移动基站由于使用的是可拆除的基站设备,故制造周期较短,而应急通信车必须采购,专业性较强,故制造周期较长。[0062] (5)地点要求:便携式移动基站由于体积小,适用于各种地面环境,而应急通信车由于体积较大,需要较大的面积停放。[0063] (6)开通耗时:便携移动基站由于使用的是普通基站设备,操作简单,故开通耗时短,而应急通信车操作界面复杂,故开通耗时较长。[0064] (7)维护:便携式移动基站由于使用的是普通基站设备,故只需一名普通维护人员维护即可,而应急通信车专业性较强,需要专业的维护人员进行维护。[0065] (8)能源消耗:便携式移动基站由于设备少而小,故耗能较低,而应急通信车设备多而大,故耗能较高。(9)后期保养:便携式移动基站由于使用的是普通基站设备,故只需进行常规设备维护和保养,而应急通信车需专业人员进行定期专业的维护保养。[0067]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之内。
[0066]
6
CN 202385305 U
说 明 书 附 图
1/3页
图1
7
说 明 书 附 图
图2
8
2/3页
CN 202385305 U
CN 202385305 U
说 明 书 附 图
3/3页
图3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