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传句子翻译及答案
文山中学2011级语文学案编写:四组审核:刘孝国2013-4-10
《屈原列传》句子翻译答案
1.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屈原)见闻广博,记忆力很强,明晓国家治乱的道理,擅长应对。2,上官大夫与之同 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本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 平不与。
而上官大夫和屈原职位相同,他为了能得到怀王的宠信,很嫉妒屈原的才能。怀王命屈 原制定国家法令,屈原刚写完草稿,还没最后修定完成。上官大夫见到之后想要改变,但 屈原不同意。
3.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
幽思 而作《离骚》。
屈原痛心楚怀王惑于小人之言,不能明辨是非,小人混淆黑白,使怀王看不明白,邪恶 的小人妨害国家,端方正直的人不被朝廷所容,所以才忧愁深思而写成《离骚》。
4.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阐明道德内容的广博深远,治乱兴衰的规律,没有什么没有表现出来的。5.其文约, 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语言简约,其内容含蓄精深,其志趣高洁,其品行正直,就其文字描写来看,不过寻 常事物,但是它的旨趣是极大的,举的是近事,而表达的意思很深远。
6.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他的志向高洁,所以他所称颂的总是美好的事物。他的品行正直,所以,到死也不能被 包容。
7. 惠王患之,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
秦惠王对此很是担忧,于是就派张仪假装离开秦国,带着丰厚的礼品来到楚国表示臣 服。
8. 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
复释 去张仪。
张仪到楚国之后,又凭借丰厚的礼物贿赂楚国当权的臣子靳尚,向怀王的宠姬郑袖编造 骗人的假话,怀王竟然听信了郑袖,又放跑了张仪。9,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 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其后楚日以 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屈原死了以后,楚国有宋玉、唐勒、景差这类人,都爱好文学而因为擅长作赋被人称 赞;但他们都只效法屈原说话得体,善于应对,而最终没人敢像屈原那样直言劝谏。此 后楚国一天天被削弱,几十年之后终于被秦国消灭。
1
文山中学2011级语文学案编写:四组审核:刘孝国2013-4-10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嚼然泥而不滓 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15.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人们又有谁愿意以清白之身,而受外
界 污垢的玷辱呢?
自动地远离污泥浊水,就像蝉脱壳那样摆脱污秽环境,因而能超脱尘世之外,不沾染尘 世的污垢。推论其高尚情志,即使与日月争辉也是可以的。
11. 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
圣君 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屈原道德端正行为正直,竭尽自己的忠诚和智慧来辅助君主,谗邪的
作为国君无论他聪明还是愚蠢,有才还是无才,都希望找到忠臣和贤士来辅佐自己治理 国家,然而亡国破家之事却接连发生,而圣明之君、太平之国却好多世代都未曾一见,其 根本原因就在于其所谓忠臣并不忠,其所谓贤士并不贤。
12. 屈原行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屈原来到江边,披头
散 发在荒野草泽上一边走,一边悲愤长吟。脸色憔悴,形体干瘦。
13. 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所谓圣人,能不被外物所拘泥,而是能随着世俗而转移。
20.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14. 读《服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令尹子兰)最后指使上官大夫在顷襄王的面前诋毁屈原,顷襄王因此
读过《服鸟赋》之后,把生死同等看待,把被贬和在朝为官看得很轻,又不禁茫然若失 了
16. 又安能以皓昭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蟆乎?又怎么能让我高尚纯洁的品德,蒙受
世 俗的尘埃呢?
17.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
被 谤,能无怨乎?
小人来离间他们,可以说到了困境了。诚信却被怀疑,忠实却被诽谤,能够没有怨恨 吗?
18.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怀王因为不懂得忠臣的资质,所以在国内被郑袖所迷惑,在国外被张仪所欺骗。
19. 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军队被挫
败,国 土被分割,失掉了六郡,自己客死在异乡秦国,被天下人耻笑。这就是怀王不了解人所招 来的祸患啊。
恼怒屈原,把他放逐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