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一、思想内容:这首词是范仲淹在西北军中所作,表现了诗人决心守边御敌的英雄气概,同时也反映了守边战士的思乡之情。 二、句子理解与赏析:
★词的上片以白描手法勾勒出一幅塞下秋景图,雄浑沉郁。 开头一句“塞下秋来风景异”,首先点明地域是边塞,季节是秋天。一个“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①“衡阳雁去无留意”,在秋天,边塞的大雁过早地向衡阳飞去,而且毫无稍事逗留之意。这实际上是写塞下的荒凉和天气极寒冷,与他的家乡大不相同。②“四面边声连角起”,边塞风吼、马嘶、号角声混杂在一起,构成了塞下特异的声音,这种“边声”也是中原所没有的。③“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当暮霭生成、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了城门,这里当然和内地城市华灯初上时的景象迥然不同。这也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词人是在与中原地带自己家乡风景的对比中观察身边景物的特点的。“雁去”“边声”“长烟”“落日”“孤城”,渲染出西北边地的荒漠,也暗示出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词人在下片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思乡报国之情交织互现,苍凉悲壮,慷慨生哀。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燕然勒功”是指东汉时窦宪率兵打败匈奴,一直追击到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返。
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的一种矛盾心理:虽然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羌管悠悠霜满地”:夜寒霜浓,又传来了悠悠羌笛之声,更加重了思乡的愁思。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互文的修辞,表现出将军和征夫守边的辛苦、对家乡的思念。表现慷慨悲凉的思乡报国之情,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二十九 江城子 密州出猎 (北宋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一、解词:
1、聊:姑且,暂且
2、千骑:形容随从之多。骑:一人一马称一骑。
3、倾城:全城的人都出来了。形容随行观看的人很多。 4、孙郎:指孙权,曾“乘马射虎”。这里是作者自喻。 5、胸胆尚开张:胸怀和胆气还很宽阔豪壮。
6、冯唐:皇帝派来赦免魏尚的使者。作者把自己比为魏尚。 7、会:定将
二、诗句理解与赏析:
1、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记叙此次出猎的情况。这是一次装备齐全,人数众多的热热闹闹的狩猎。“卷平冈”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2、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作者为回报人们倾城而出来观看太守狩猎的盛情,他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亲自挽弓马前射虎,这突出地展现了作者虽然年纪已经不小,但是仍有着少年狂气。
3、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作者酒酣之后胸宽胆壮,并不在意自己的衰老,而更在意的是希望朝廷能够重用他,给他机会去建立功业。
4、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运用典故“遣冯唐”,这里作者是以魏尚自喻,表达作者希望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新得到朝廷的重用。 5、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射天狼”,天狼星,代指西夏军队。表达了诗人要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决心和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 6、体现“苏词”豪放风格的动词有:擎、卷、挽、射
三十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南宋 辛弃疾)
醉里桃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一、解词:
1、赋:写作 壮词:雄壮的词。
2、八百里:典故,指牛。 军旗下面,指军营里。炙:切碎的熟肉。 3、五十弦:原指瑟,泛指各种乐器。 翻:奏。 4、沙场:战场。
5、马作的卢飞快:作:像……一样。的卢:典故,三国时刘备骑的马。 6、霹雳:特别响的雷声。 7、了却:了结,把事情做完。
8、天下事:指收复北方的国家大事。 二、句子理解与赏析: ★上片描述军旅生活。
1、醉里桃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把镜头定在了军营之中,这正是作者曾经历过而今已失去的生活情景。 2、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每句写一事:在军营里与部下分食牛肉;听乐器翻奏出塞外的歌曲;在秋天的战场上检阅军队,都是极雄豪、壮美的行事,都是作者热爱的生活和抹不掉的记忆,表明作者怀念军中生活,渴望再有机会从军杀敌、建立功业。
3、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描写战斗场面。说明战斗的激烈和顺利。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4、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率师北伐,统一南北,这是作者的最高理想,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
5、可怜白发生:一方面表明了前面所描述的年轻时的经历现在只是一种追忆。一方面说明自己已年近半百,两鬓染霜,还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吗?变雄壮为悲壮,充满了作者壮志不遂的抑郁、愤慨。 三十一 观刈麦(唐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背傍。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一、解词:
1、刈:割 2、荷担食:荷:肩挑。 3、饷: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 4、丁壮:青壮年男子。 5、秉遗穗:拿着从田里拾取的麦穗。秉:拿着。 6、输税:缴纳租税。 7、曾:一直,从来。 8、吏禄:做官的奉禄。 9、岁晏:年底。晏:晚 二、句子理解与赏析:
1、这是一首叙事诗,带有强烈的讽谕色彩。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同时也表现了对封建统治者的不满。
2、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交代时间和背景,表现农民的繁忙和劳累。 3、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通过写妇女儿童的劳动,侧面表现农民繁忙。 4、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农民脚下暑气熏蒸,背上烈日烘烤,写出农民劳动的艰辛。
5、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虽然已经累得精疲力竭却全然不顾,只是希望趁着夏天日长能够多干一些活。写出农民虽然劳累但依然盼望昼长的矛盾心理。
6、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表明了赋税的繁重,写出了农民痛苦根源。贫妇人比起上文尚有耕田而辛勤耕作的农民更加贫困可怜。写出作者对统治者不满。
7、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以自己切身的感受,把农民和作为朝廷官员的自己作鲜明对比,它是作者触景生情的产物,表达了自己对农民的深切同情,也希望能引起当政者的注意。
三十二 关雎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一、解词:
1、选自《诗经》,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305篇,也称为“诗三百”。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
2、窈窕:文静美好的样子。 3、好逑:好配偶。 4、左右流之:在船的左右两边捞。流:捞取
5、寤寐:醒时睡时,这里指日日夜夜。 6、思服:思念。 7、琴瑟友之:弹琴鼓瑟表示亲近。 8、芼:挑选。 9、钟鼓乐之:敲击钟鼓使她快乐。
二、思想内容:本诗写了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写求之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表现了爱情追求中的苦与乐。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以起兴开篇,那在水中的陆地上成双成对的鸠鸟,引起了男子的美好联想——淑女是君子的佳偶。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追求不到,小伙子非常忧虑,日夜思念她,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写出了相思的强烈激动。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进一步表达了这个男子对采荇菜的姑娘的深切思慕和美好愿望。“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是写他日日夜夜希望愿望实现,也是他想像结婚时的热闹情景。
★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主要表现为“兴”和“重章叠句”。 ★本诗围绕一个求字,写一个男子对美好女子的爱慕追求 ★诗中思念情人使人历历在目的一个细节是辗转反侧,通过反复写男子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且细心呵护的短语是:采之、芼之、友之、乐之。
三十三 蒹葭 《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日希,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末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蒹葭》是《诗经》中表现“朦胧美”的名篇。可能是写一个男子倾心于一个女性,表现可望而不可即的心情。这首诗和《关雎》都可以看作爱情诗。
★《蒹葭》中却没有明确的故事,第一章就写到主人公隔水远望,伊人正姗姗而来,且行且望,望穿秋水,苦苦追寻,伊人仿佛就在不远处的水中陆地上,若即若离。第二章、第三章是第一章的反复咏叹,突出追寻之路的艰险与漫长,渲染主人公感情的绵长持久,表现出主人公不能够走近“伊人”又永远点亮希望的情感状态。与《关雎》相比,《蒹葭》的情感韵味更浓郁。
★诗中为爱情设置了一个特定环境:蒹葭、白露、道阻水中,来表现主人公对爱的纯洁与执着。 ★全诗反复铺排描写,渲染扑朔迷离的寻爱历程,极富含蓄美、意境美、回环美、音乐美。
三十四 雁门太守行 唐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一、解词: 1、摧:毁。
2、甲光:铠甲迎着太阳闪出的光。 3、金鳞:形容铠甲闪光如金色鱼鳞。 4、角:军中所吹号角。
5、塞上燕脂凝夜紫:夕阳掩映下,边塞泥土显出紫色。燕脂:胭脂,深红色。
6、声不起:形容鼓声低沉。
7、黄金台:典故,战国时燕昭王用来招揽人才。 8、玉龙:指剑
二、句子理解与赏析:
1、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双关,既是天上浓云,又指敌军有如乌云重重压下要把城墙摧垮,写出了敌军的众多凶猛。渲染出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甲光指我军守城将士严阵以待,显示出守军的威武雄壮。
2、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从声、色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惨烈。
3、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半卷红旗”写黑夜奔袭、“声不起”表明已经投入战斗,也表现出悲壮的气氛。
4、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运用典故,写出了守将曾受皇帝厚遇,临危时誓死相报,英勇赴战的决心。表达了诗人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